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1 大自然的声音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
3.学习对比和拟人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理解并运用重点词语。
2.学习对比和拟人的写法。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树叶飘零,雨雪纷纷。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以她特有的魅力展示着别样的风采。同学们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声音?这些声音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是啊,这些声音真让人心灵澄净、心旷神怡。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词圈画出来。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读课文,一边给不认识的字词注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根据注音拼读,将读不通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4.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柔、器、场”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学习“奏、受、场”也可以结合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学习“击、敲、柔”可以用表演的方法;学习“琴、器”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学习“演奏、呢喃细语”以及拟声词结合音频或视频;学习“汹涌澎湃、波澜壮阔”可以结合图片进行理解。
谜语示例:
茅草纷飞落村前。(柔)
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器)
牵肠挂肚好友分。(场)
形近字示例:
奏(演奏)——春(春天)
受(难受)——爱(爱护)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演:“寅”的“宀”稍宽,撇点相呼应。
琴:上下紧凑,“今”撇捺舒展,盖住下面。
柔:“矛”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木”稍扁。
受:上撇为平撇,“冖”稍宽。
器:四个“口”大小适中,“犬”字宽扁。
场:左窄右宽,右边的横折折钩要写得舒展。
鸣:“口”宜写小,末横宜长。
易错提示:
演:右下的竖不要出头,
奏:上面是三横,不要少写或多写。
琴:下面是“今”,不要多写一点。
受:上面是三点,下面是“又”。
器:中间是“犬”,不要少写一点。
敲:右边不要写成“支”。
(3)归类识字。
同音字归类示例:
鸣(鸣叫)——明(明天)——名(名字)
部首归类示例:
氵:演(演唱)——激(激动)——滴(滴水)
量词归类示例
场:一场活动 一场电影 一场球赛 一场大战 一场比赛
滴:一滴水 一滴雨 一滴眼泪 一滴血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明确: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动物的声音。
2.作者认为大自然的声音好听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好听。从第1自然段的“美妙”一词可以看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美妙”一词并运用。
明确:“美妙”指美好奇妙。可以说“歌声美妙、美妙人生”等。
4.思考: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总写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统领全文。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风声、水声和动物声对我们来说是很平常,可是,正因为太平常了,反而会让我们失去发现它们的美好的机会。课后大家可以用心去倾听一下风声、水声和动物声,看看是否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演奏 琴声 柔和 接收 激动 冲击 机器 水滴 敲门 场地 鸟鸣
2.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从风声、水声和动物声三个声音来写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但是,这些声音究竟有什么美妙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去听一听。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一)自由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第1自然段:写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第2自然段:写风声的美妙。第3自然段:写水声的美妙。第4自然段:写动物叫声的美妙。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分别介绍风声、水声和动物叫声的美妙来说明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声音。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余学生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个句子写的?
2.随即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顾总起句的概念。
3.思考:为什么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明确:因为风翻动树叶时,树叶就会像歌手一样,唱出不同的歌曲,所以,作者说“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4.风在树林中的声音是怎样的呢?画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5.这句话介绍了哪两种不同的风?它们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明确:微风和狂风。微风:轻柔;狂风:雄壮。
6.抓住“拂过”“吹起”,体会微风和狂风的不同和作者的用词准确。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这个自然段,相机指导,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为什么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明确:因为下雨的时候,雨滴就像是打击乐器,拍打在树林、窗户和屋顶上,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当小雨汇成河流流向大海时,也会发出声音。
2.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很多词语来描绘声音,请把它们找出来。
明确: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哗啦啦。
教师点拨: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哗啦啦这些词语是表示声音的词语,这种词语叫做拟声词。
3.通过填空的形式,理解水滴变成大海的经历的句子。
填空题示例: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 )地流向河流,河流( )地流向大海,大海( )地汹涌澎湃。
答案:淙淙 潺潺 哗啦啦
4.引导学生想象小雨滴从小溪到河流再到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水之乐曲的美妙。
5.全班齐读第3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朗读第4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哪些动物的声音?
明确: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声音,树下的虫儿唧哩哩唧哩哩的声音,水塘边蝈蝈的歌唱声。
2.作者在介绍动物的叫声时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用拟声词写出了动物们的叫声,表现了动物们声音的魅力。
3.朗读第4自然段,指导要用欢快的语气朗读,读出小动物唱歌时的快乐。
(五)体会本课的写作手法。
引导学生抓住风演奏手风琴,水喜欢玩打击乐器,蝈蝈歌唱,体会本课的拟人手法。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大自然的声音》
21.《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并积累拟声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各自的特点。
2.感知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并尝试总分结构运用写作。
3.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总分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会读这六个词语?(读正确)
像“叽叽喳喳”这样的词课文中还有许多,比如:淙淙、 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这些词都表示声音)
没错,他们都是用来摹拟某种声音的词,我们把它叫做——拟声词(板书)。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二、精读课文,品读“美妙”
过渡:在作者听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指生读。“许多”标红,指生读。PPT:“美妙”标红。
那是谁演奏出这么美妙的声音?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生汇报: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板书:风】
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板书:水】
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板书:动物(歌手)】
出示ppt。
过渡:这些音乐家具体演奏出怎样的音乐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默读课文2-4段,把你认为写美妙声音的句子画出来。
(一)感受“风之曲”
1.相关句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找同学读这段句子。
2.哪些词语体现出微风的特点?(轻轻柔柔、呢喃细语、温柔)
3.“呢喃细语”是怎样地说话?(柔柔的、小声地)
带着这种感觉读读微风。找学生读,齐读。
4.微风给我们的感觉是如此温柔,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生读句子)
是啊,狂风是:激动、雄伟、充满力量、威力(生读词语)
风有时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壮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合起来读一读,女生读微风,男生读狂风。
小结:风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原来大自然的风声如此美妙。
(二)感受“水之歌”
1.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小雨滴发出了怎样的声音?(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2.齐读,感受小雨滴落下的声音。
3.(1)出示句子: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2)谁能读出它的不同
(指生读,师指导)
你们的朗读如歌声般美妙。从一首欢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水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再读)
(三)动物歌手
1.咦,同学们,快看!动物歌手们也来一展歌喉啦!
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坐在一棵树下,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在水塘边散步,听听蝈蝈的歌唱。
师:他们在唱什么?(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我们一齐唱:我在歌唱,我很快乐!
三、发现写作规律、总结提升
我们已经知道了从整体上是总分结构。(PPT出示全文,第一段标红,其他段落除第一句话外变灰)第一段这种具有概括全文的句子,我们叫“总起段”。
具体到每一个自然段,第一句话概述了后面的内容,这也是总分结构,这句话就这叫“总起句”。(课件出示:总起句)
我们终于找到了作者的小窍门,那就是用总分结构的写法,让文章读起来层次清晰。
四、说一说,写一写
1. 。海浪轻轻地抚摸着沙滩,哗……哗……哗……,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在和沙滩说悄悄话,让人感受到海浪的温柔;急促的海浪拍打着礁(jiāo)石,哗哗哗,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到海浪的威力。
2.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走在花丛中,听听 ;坐在池塘边,听听 ;走在草原上,听听 。你知道他们 ?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 !”
3.你们说得真好,看来平时你们都善于仔细观察,感受到了大自然里美妙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句子吧!(PPT出示句子)
总结:其实,大自然的美又何止于声音,让我们一起走出教室,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吧!下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1.大自然的声音 人教部编版
21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会认“妙、奏、呢、喃、伟、击、汇、喳”8个生字;会写“妙、演、奏、琴、柔、感、受、激、击、器、滴、敲、鸣”13个生字。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课文重点是第2~4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第2~3自然段。
资 料 库
课前搜集:有关风、水、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新课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有草、还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看大屏幕,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同学们可真会倾听。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去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二)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大自然的声音》。
(三)资料分享
有关风、水、动物的资料。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一
任务: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大声朗读三遍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难写的词语每个读写两遍。
新词如下:美妙、演奏、手风琴、轻轻柔柔、感受、激动、打击、乐器、敲敲打打、虫鸣
容易读错的:
难写的:
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
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
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
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
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
想一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大自然里有着许多美妙的声音,本文介绍了 、 、 三种事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二)组内交流
交流内容:
1.朗读课文。
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3.给会写字组词、拓展;提示哪些字容易写错。
4.初步感知课文。
(三)全班展示
按照自学清单,请四个小组展示自学情况。
分别展示:“读一读”“标一标”“写一写”“想一想”
展示阶段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
三、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会认字
奏:声母是z,不是zh;
喳:声母是zh,不是ch,也不能只读右边部分。
点拨:联系生活,学习“汇、喳”。
预设2会写字
1.观察生字结构:
(1)“妙、演、激、滴、鸣”都属于“左窄右宽”;
(2)“柔”上面不要写成“予”;
(3)“器”中间不要少一点;
(4)“受”下面是“又”;
(5)“琴”下面不是“令”。
2.教师重点指导、示范:柔、敲。
预设3
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灵活纠正指导。
四、检测环节
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自学得都很认真,相信你们的自学效果也肯定不错。请在小组内自测一下!
1.给加点的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伟大(wěi wēi) 汇聚(huì hùn)
2.看拼音写词语。
jī dòng dǎ jī yuè qì shuǐ dī
měi miào míng jiào gǎn shòu
3.仿照例子写词语。
淙淙
轻轻柔柔
4.填上合适的词语。
大自然的( ) ( )的乐曲
( )的小曲 ( )的鸟叫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自学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学生能梳理自己的收获或反思自己的不足。
21 大自然的声音 说课稿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在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第三自然段运用了顶针句式。第四自然段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美读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及相关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2-3自然段。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多音字“呢”的字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思路】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本课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让大自然带领学生聆听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置身于自然之中,俨然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美读感悟,放飞想象。
语文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本文没有生涩难懂的词语,文笔清新流畅,我始终以“大自然中这些声音真是太美妙了” 贯穿始终,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思考,大胆的展开想象,(入境想象、乐器感知想象、角色体验想象)有感情地读,配乐读,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读,全班齐读,在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3、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课后布置学生课后在大自然找一些新发现,着意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让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读准生字字音,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写生字“演、柔、温、雄、充”。)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二、入境想象,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风、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关于风的声音(大胆想象,美读悟妙)
(1)师: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你们听……
(2)播放手风琴变奏曲,教师根据节奏的变换范读相关句子,让学生在音乐的变换中体会微风和狂风带给人不同感受的对比。
(3)出示相关句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4)指名美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时注意微风的轻柔读得轻、缓,狂风的雄伟读得急、猛,感受风声的美妙)再指名2~3人有感情朗读。
(5)读得真好,让我们聆听了音乐会的风之曲。
(6)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教师适时用手势划出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
(7)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正因为这样,所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8)教师小结: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1)指名生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名字叫“象声词”。想象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劈劈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2)指名生说: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出示相关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学生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②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③出示填空:当小雨滴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河流,大海。从,唱到。指名学生填空。
④师生小组合作朗读。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4组词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话。(从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5)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
(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4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自主记、写生字。
1、学生齐读生字(出示生字)
2、怎样记住这几个生字伙伴的样子呢?自由地和同座说一说,记一记吧。
3、你记住哪个字就说哪个字?(学生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4、指导书写“演”字。
5、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想象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