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章 节 |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 主 备 | |||
| 课 题 |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 ||||
| 课 时 | 第一课时 | 课 型 | 新授 | ||
| 目 标 |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模型或多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方法与过程: (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做功是改变内能的方式之一。 (2)通过观察演示,认识汽油机,了解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及能量的转化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汽油机的学习以及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 ||||
| 重 点 |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 ||||
| 难 点 |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 ||||
| 教 法 学 法 | 观察、实验、合作、探究、讨论等 | ||||
| 教 具 学 具 | 铁丝、空气压缩引火仪等 | ||||
| 教 学 过 程 | 二次备课 | ||||
| 一、预习检测 二、以问导学 (一)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 (1)做一做 (2)看一看 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并设问:你看到了什么? (3)议一议 (二)活动:演示点火爆炸事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演示实验(注意安全)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能量转化情况: 化学能 内能 机械能 (三)热机 1、汽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热机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设问: (1)汽油机的主要结构是哪几部分?名称各是什么? (2)吸气冲程中燃料混合物为什么能吸进汽缸? (3)压缩冲程中能量怎样转化?什么时候点燃燃料? (4)在做功冲程中是什么做功?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化 ? 三、释疑演练 四、达标强化 1、梳理本课时知识 2、补充习题P27-29本节内容 | |||||
| 作业设计 | |||||
| 板书设计 |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2、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热机 4、汽油机工作原理 | ||||
| 教学反思 | |||||
| 章 节 |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 主 备 | |||
| 课 题 |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 ||||
| 课 时 | 第二课时 | 课 型 | 新授 | ||
| 目 标 | 知识与能力: (1)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2)知道热值,会用热值公式进行计算。 方法与过程: (1)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2)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文,认识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或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 ||||
| 重 点 | 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热值 | ||||
| 难 点 | 热值的计算 | ||||
| 教 法 学 法 | 观察、实验、合作、探究、讨论等 | ||||
| 教 具 学 具 | 等质量的酒精、纸片,烧杯、水、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等 | ||||
| 教 学 过 程 | 二次备课 | ||||
| 一、预习检测 二、以问导学 活动一:“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1、要求学生讨论如何验证“不同燃料放热不同”,怎么开展探究实验 2、教师演示活动12.7(酒精的浓度要选择高一些的效果更好,纸片可以裁成纸条形状,逐个少量添加到燃烧皿中使其充分燃烧) 3、进一步提醒,分析比较时对燃烧的程度有没有要求? 4、热值的概念,物理含义以及计算公式 (1)定义 (2)计算公式 (3)单位: 物理意义: 活动二: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 认识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初步认识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形式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树立环保意识。 三、释疑演练 四、达标强化 | |||||
| 作业设计 | 补充习题P27-29本节内容 | ||||
| 板书设计 |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1、实验:“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2、热值 (1)定义 (2)计算公式 (3)单位 | ||||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