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目简述
说明项目之前一些基本的背景情况。描述该项目的实施目的。
二、术语和缩略语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三、参考资料
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资料;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四、测试概要介绍
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
(一)测试内容与范围
(二)测试环境与配置
1.环境拓扑图
以图形方式展现。
2.环境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配置。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客户端配置。可以从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例如:硬件配置中说明使用的机型;软件配置中说明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应用软件的名称和版本号。
(三)环境差异分析
原则上要求系统测试环境尽量地接近生产环境,所以在当系统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有不一致的地方,请做相应的环境差异分析,并识别相关的风险。测试环境的差异包括但不限于硬件类型差异、硬件配置差异、系统软件类型差异、系统软件版本差异、系统软件配置差异、应用软件配置差异等。
(四)测试方法(和工具)
主要是黑盒测试,测试方法可以写上测试的重点和采用的测试模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是否遗漏了重要的测试点和关键块。工具为可选项,当使用到测试工具和相关工具时,要说明。
五、测试结果及分析
第一条测试执行情况及记录
1.测试组织
可列出简单的测试组架构图,包括:
(一)测试组架构 (如存在分组、用户参与等情况)
(二)测试经理(领导人员)
(三)主要测试人员
(四)参与测试人员
2.测试执行情况及记录
以下各项如有必要,可单独形成测试报告
1)集成测试
模块组合测试、接口及数据转递测试、兼容性测试
2)性能测试
检查系统处理能力与平台性能是否满足系统运行要求,主要从CPU、内存、磁盘读写、网络流量等方面来检测,主要包括:
压力测试:检查系统是否满足并发处理性能方面的要求,主要从响应时间、处理速度、吞吐量、处理精度等方面来检测;
容量测试:检查系统估算在线数据容量下是否满足系统运行要求。
负载测试:检查系统在一定业务量下长时间持续运行的能力。
3)安全测试
着重从系统安全性考虑而进行的测试。
比如:A.测试有效和无效的用户名和密码;
B.是否存在大小写敏感;
C.可以尝试多少次的;
D.是否可以不登录而直接浏览某个页面;
E.权限的设置是否和预先设定的一致等等。
4)恢复测试
恢复测试通常需要关注恢复所需的时间以及恢复的程度。例如,当系统出错时能否在指定时间间隔内修正错误并重新启动系统。提供平均修复时间,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5)安装部署测试
系统安装和上线部署测试
(二)覆盖分析
需求覆盖率和测试覆盖率通常情况下均要求达到100%。
需求覆盖率计算方法:测试通过的需求数/需求总数 ×100%
测试覆盖率计算方法: 执行用例数/用例总数 ×100%
| 需求/功能(或编号) | 用例个数 | 执行总数 | 未执行 | 未/漏测分析和原因 | 是否通过 |
1.缺陷汇总
记录整个系统测试过程中发现的所有缺陷。按模块、严重性、缺陷类型等对缺陷情况进行说明,可以采用图标和数据结合的方式。
2.缺陷分析
□缺陷收敛趋势分析
[提供每轮发现的测试缺陷数据并用图表表示缺陷收敛趋势情况。图中表示每轮系统测试发现的缺陷数量,并从中分析缺陷的收敛情况。]如下所示:
□重要缺陷摘要
| 缺陷编号 | 简要描述 | 分析结果 | 备注 |
(一)测试结论
1. 测试执行是否充分(可以增加对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功能性描述)
2. 测试目标是否达到
需求覆盖是否达到100%;
测试覆盖是否达到100%。
3. 测试是否通过
根据UAT阶段入口准则判断。
4. 是否可以交给行方业务人员进行UAT测试
(二)建议
对系统存在问题的说明,描述测试所揭露的软件缺陷和不足,以及可能给软件实施和运行带来的影响
七、附件
(一)系统测试用例执行结果记录表
(二)系统测试缺陷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