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二中 谢洁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初中信息技术》下册第八单元“动画制作”“制作基本动画”第二课时“形状补间动画”。
《动画制作》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本课主要学习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比较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区别;形状补间动画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其中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及“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区别”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大部分学生是刚刚接触FLASH内容,有少部分同学在小学期间学习过简单的FLASH动画。本节课在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FLASH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该软件的窗口、面板、工具、图层等基础知识有一些初步认识,但是对FLASH软件还不能较全面的掌握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三、教学过程
| 教学课题 | “形状补间”动画 | 课型 | 新授 | |
| 本课题教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 4月 3 日 | ||||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概念,掌握其制作方法; (2)掌握将位图转换为矢量图的操作方法,了解位图在形状补间动画中为何要矢量化; (3)认识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任务驱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掌握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 (2)通过利用所学知识制作FLASH动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及互助精神。 | ||||
| 教学重点:(1)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2)掌握位图矢量化方法; (3)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区别。 教学难点:(1)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2)了解图片矢量化的原因; (3)形状补间动画与动画补间动画的区别。 | ||||
| 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讲解、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生生互助 | ||||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一、情景导入 | ||||
| 展示作品:《脸谱》 提问:在这个动画中,一共有几张脸谱,变了几次脸? 教师总结:从源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刚刚一共变了6次脸。在Flash中要实现这样的变化就用到了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创建形状补间动画。 | 学生认真观看动画,回答问题。 | 通过动画,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内容——形状补间动画,引出课题。 | ||
| 二、新课讲授 | ||||
| 那么什么是形状补间动画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以“圆形”变成“方形”为例,来了解形状补间动画的相关知识与制作方法。 教师演示“圆形”变成“方形”的步骤: 1、在第一帧的时候画一个圆形; 2、在30帧的时候,插入“空白关键帧”,画一个方形; 3、单击第一帧,在属性面板中选择补间为形状即可。 通过刚才的动画制作,我们就知道了形状补间动画就是在一个关键帧中绘制一个图形,然后在另一个关键帧中更改该图形的形状或者绘制另一个图形,Flash根据两者之间帧的属性值或形状来创建的动画。 刚才同学们观看了老师制作简单的形状补间动画,你学会了吗?下面我们验证一下你的学习成果: 任务1:利用工具箱中的工具绘制简单且带有填充色的图形,制作形状补间动画;(如圆、方、三角等,也可以是动物或其它图形)。 教师巡视学生的上机操作,遇到个别学生不会的,可给予指导和帮助。若是发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可集中讲解。 教师指出问题:在时间轴上击右键创建补间动画,时间轴上出现淡紫色的背景,测试效果不对。 解决办法:先选中第一帧,点修改→分离,再选中最后一帧,点修改→分离就可以了。 任务2:通过导入外部图形完成形状补间动画,如导入“死神六角头像”。 提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样制作移动的太阳吗?请自己尝试操作。 教师巡视学生的上机操作,遇到个别学生不会的,可给予指导和帮助。若是发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可集中讲解。 教师指出问题:为什么外部图形跟我们用工具手动绘制的图形不一样呢?这是因为手动绘制的图形为形状,外部导入的图形为位图,而在形状补间动画中,对象的属性必须为形状,因此必须把导入的图形转化成矢量图。 如何转换呢?哪位同学上来演示下? 任务3:在任务2的基础上,利用工具箱中的文本工具,输入文字,完成形状补间动画,如输入文字“死神”。 提示: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么样给飞机上五颜六色的吗?请自己尝试操作。 教师巡视学生的上机操作,遇到个别学生不会的,可给予指导和帮助。若是发现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可集中讲解。 教师指出问题:为什么文字不能像手绘图形一样,直接创建形状补间呢?这是因为输入的文字属于静态文本,而在形状补间动画中,对象的属性必须为形状,因此必须把静态文本分离为形状。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制作形状补间动画时需注意的事项,并展示顺口溜: 形状补间动画好,动画设计离不了,首尾两个关键帧,设置补间为形状,文字工具需打散,外部图片要转换,手动绘图不用管,补间形状最关键。 | 学生观看教师的演示,认真学习,掌握制作过程。 学生按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学生按照下列步骤完成任务:1、打开Flash8,单击第一帧,在舞台上画一(或导入、或文字工具写入)图形; 2、在时间轴某一帧(如:第30帧),插入空白关键帧,在舞台上画(或导入、或文字工具写入)另一图形; 3、单击该帧前的任意一帧,在属性面板中,选择“补间→形状”。 4、选择“控制→测试影片”,测试动画,保存作品。 学生回答:将位图转换为矢量图。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己尝试完成外部图形的形状补间动画。 学生上台演示操作:选中起始帧,点“修改→位图→转换位图为矢量图”,再将结束帧也进行相应的转换。 学生回答:分离。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己尝试完成文字的形状补间动画。 学生上台演示操作:选中起始帧,点“修改→分离”,再将结束帧也进行相应的转换。 学生回答: 1、学会了制作形状补间动画。 2、学会了位图转换成矢量图,通常导入的图片都是位图,要做形状补间动画必须将位图转换成矢量图,手工绘制的图形本身就是矢量图,不需转换;文字工具输入的文字需要分离。 | 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知道形状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操作、勤于动手的能力,尝试创新的成功与失败。 任务1和2是一组对照实验,说明手工绘制图形与外部导入图形的区别。 培养学生自主操作、勤于动手的能力,尝试创新的成功与失败。 给学生展现自我的的机会,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操作、勤于动手的能力,尝试创新的成功与失败。 给学生展现自我的的机会,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归纳总结、逻辑思维能力。 | ||
| 授后小记: 通过上前几节课的上机练习与作业,学生对制作基本动画的一般步骤已熟练掌握。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通过脸谱的变化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形状补间”动画,然后通过三个任务,依次是手绘图行的形状补间、外部图形的形状补间以及文字的形状补间来让学生掌握形状补间的制作方法。最后通过顺口溜,让学生进一步牢记这3种形状补间制作的方法。由于教学素材是同学们喜欢的动漫,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很好的掌握制作形状补间动画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在制作手绘图形的形状补间时,会发生错误,其原因是创键了动画补间动画。发现了这一问题后,我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明白动画补间与形状补间动画的区别,让他们知道问题解决的方法。然后通过任务1和任务2的对照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明白手工绘制图形与外部导入图形的区别。再通过任务3,讲解文字的形状补间创作与外部图形的区别,提醒同学们牢记制作文字形状补间时,需要将文字打散,即分离;而外部图形在导入后,则需要转换为矢量图才能制作形状补间。 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与技巧较多,在教学环节和教学进度上把握的还不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争取上好每一堂课。 授课日期 4 月 6 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