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例析中国传播媒介的百年发展历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3:55:11
文档

例析中国传播媒介的百年发展历程

例析中国传播媒介的百年发展历程古典小说《红楼梦》被称之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因其影响深远,自成书两百多年来,便经历了从民间传抄、到正式印刷、到搬上荧幕,再到电子传播的漫长过程。可以说,《红楼梦》在其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日益丰富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传播媒介的百年发展。这其间,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传媒行业在这种时代的变革中不断摸索和崛起,在出版技术和文明传播等几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发展。1抄本《红楼》流芳百世手抄复制书稿的风气在我国古代非常盛行,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
推荐度:
导读例析中国传播媒介的百年发展历程古典小说《红楼梦》被称之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因其影响深远,自成书两百多年来,便经历了从民间传抄、到正式印刷、到搬上荧幕,再到电子传播的漫长过程。可以说,《红楼梦》在其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日益丰富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传播媒介的百年发展。这其间,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传媒行业在这种时代的变革中不断摸索和崛起,在出版技术和文明传播等几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发展。1抄本《红楼》流芳百世手抄复制书稿的风气在我国古代非常盛行,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
例析中国传播媒介的百年发展历程

古典小说《红楼梦》被称之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因其影响深远,自成书两百多年来,便经历了从民间传抄、到正式印刷、到搬上荧幕,再到电子传播的漫长过程。可以说,《红楼梦》在其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日益丰富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传播媒介的百年发展。这其间,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传媒行业在这种时代的变革中不断摸索和崛起,在出版技术和文明传播等几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1 抄本《红楼》流芳百世

手抄复制书稿的风气在我国古代非常盛行,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很多作品便是在刚刚完成不久就已传抄流行。《红楼梦》早期的传播正是得益于这种方式。

明清时期,不允许话本、通俗小说等民间文学上版印刷公开传播,于是早期《红楼梦》只在私人间秘密传抄。民间私藏的多部《红楼梦》抄本和稿本有署名 “脂砚斋”等人批语的,被称为“脂本” 系统,大多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1927年5月,海外归来的胡适意外地得到一部“惟只存十六回,计四大本”的《脂砚斋批红楼》 [1]。这是现存最古老的《红楼梦》手抄 “甲戌本”。“甲戌本”在乾隆年间(1754年)以《石头记》之题名出现在市井中。

今传乾隆时期的抄本共有十三种[2]。其中,“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约1761年)被称为保存原稿面貌唯一较为完整的版本,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对其尤为推崇;“甲辰本”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是最早被署名为《红楼梦》的抄本,全书现存有八十回;“蒙古王府本”发现于清代一蒙古王府,以专用抄纸原抄前七十四回,他人用白纸抄补成百二十回;“苏联列宁格勒亚洲图书馆藏本” [3]是惟一发现于国外的抄本,道光十二年(1832年),传教使团将一部《石头记》带回了。可见当时的传抄已使《红楼梦》享誉国内外。

200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发现了我国第十二种手抄本,专家称这可能是“庚辰本”的姊妹本,非常珍贵。但早在四十年前藏于金陵的“脂靖本”却没有这般幸运,藏主因不知其价值而当旧书卖掉,至今这部昙花一现的稀世珍本依旧存亡未卜。

《红楼梦》特殊的写作和流传方式造成了书稿不可弥补的损失,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早年的传抄,才使得《红楼梦》以及“红楼文化”如今广为人知。

2 木活字三印《红楼梦》

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书籍的复本增多,传播速度加快。清朝时期,木活字印书已在全国通行。乾隆后期,落地书生程伟元在京城搜罗《红楼梦》的残稿遗篇并邀请好友高鹗承担书稿的编务,使其故事完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苏州萃文书屋第一个《红楼梦》印本问世,这部由木活字印刷的完整书稿,封面题名《绣像红楼梦》,后被胡适先生称为“程甲本”,在《红楼梦》的传播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受当年木活字印刷技术和条件的,“程甲本”仅印了一百部左右便停印。七十多天后,程伟元在对“程甲本”的文字做了大幅增删改动后,活字排印了“程乙本”。后来,又再版了“程丙本” 。到1949年为止,翻印的《红楼梦》已达两百余种。如今还能看到的“藤花榭本”、“本衙藏板本”、“妙复轩本”、“金玉缘本”等等,皆为“程本” 系统。 

“程甲本”和“程乙本”的传播意义在于,从这两种印本开始,《红楼梦》的传播由手抄本的阶段进入到排印本的阶段。这两种印本皆是完整的一百二十回本,当时题名为“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流传迅速而广泛。

3 银幕演绎《红楼》之梦

随着传播技术的传入,胶片逐渐走进中国传媒人和艺术家的视线。1905年,我国有了第一部国产电影,到了20年代,中国电影已不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而是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中国式的情怀。

1924年秋,梅兰芳最早将《红楼梦》的故事搬上银幕,他出演的五出京戏中包含了《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和《俊袭人》的片段,由民新影片公司拍摄剪辑而成。1927年,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红楼梦》(陆剑芬饰贾宝玉,任彭年、俞伯岩导演)电影问世。尽管电影黑白而无声,但其结构的巧妙也足以令其载入史册。

20、30年代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电影明星也由此应运而生。1944年的电影《红楼梦》中,“金嗓子”周旋演绎了一个含笑葬花的林黛玉。1962年,经典越剧电影《红楼梦》制成,由越剧界享有盛誉的流派名家王文娟和徐玉兰出演林黛玉和贾宝玉。不幸的是,由于政治原因这部片子一度被禁放,直至80年代才解禁。经历了一个政治的严冬后,1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制作了《红楼梦》(赵丽蓉饰刘姥姥),这是中国电影画廊中又一部经典之作

“红楼”情节联系着两岸三地。第一部《新红楼梦》(导演:岳枫)电影于1952年问世。十年之后,邵氏电影公司再现了这一题材。1977年,李翰祥导演了系列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演员林青霞和张艾嘉联袂出演,红楼热再次燃起。1978年,电影《新红楼梦》(凌波饰贾宝玉)上映。港台电影人表现出了对《红楼梦》塑造的热情。

银屏演绎的《红楼梦》是中国电影史上光彩的一页,其表现形式不局限于故事片的展现,还添加了越剧、黄梅戏、京剧等戏曲艺术成分。电影赋予了文学作品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也使得这一古典名著得以弘扬。

4 《红楼》奇葩绽放荧屏

1958年是我国电视史上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国诞生了第一台电视机,组建了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播放了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电视,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进入中国,肩负起精神文明传播的重任。

1981年,播放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六年后,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被搬上荧屏。这部作品于1987年在电视台及各大地方电视台上演,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不可逾越的经典”,主演欧阳奋强、陈晓旭等演员也由此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时隔二十三年后,“新版”《红楼梦》华丽登场,新作以其视听觉的与众不同娱乐了大众。其实,最早将《红楼梦》颁上荧屏并不是央视。1975年,无线电视(TVB)就推出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汪明荃主演)。陆续地,又推出了两部同题材电视剧,中华电视台也曾三拍《红楼梦》。

荧屏上的《红楼梦》为电视节目创造了更多的题材,“讲座”、“选秀”等等栏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电视互动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活动。

我国电视事业历经了从全部直播黑白片,到转播、直播兼有、内容形式多样的过程。电视作为一种媒介,对于传播知识、宣传政治和充实群众的文化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5 网络媒介大话《红楼》

自1994年我国成功连接互联网至今,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且影响力越来越大。新媒体以其更加“大众”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深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并且有逐渐走向主流的趋势。群“客”、IPTV、手机电视、网络电台、网络出版……伴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更新,因新媒体给予受众极大的主动性,传播非常有效。

在贴吧、论坛、视频等等平台上,随着社会热点的聚焦或转移,有关《红楼梦》的网页被几亿网民关注。Kolistan主编的网络电子书版八十回《红楼梦脂评汇校本》可直接在浏览器中阅读,不仅有正文,还配有增色的脂批。2010年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制作和上映掀起了又一阵“红楼热”,网络上众说纷纭,影响极为广泛。

6 结语

近两百年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大变革。康乾盛世的清朝,封建制度达到顶峰,清朝统治者严加管制图书的出版,大兴。晚清时期,中国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逐渐走向近代化。战争引发了媒介的变局,但在斗争中,我国的传媒行业依旧不断进步。我国经历了一场技术的大飞跃。从书籍的手抄到印刷,从电影、到电视、再到网络媒介,新媒体不断地出现。越来越开放的中国人开始以一种谦逊的心态接受先进国家传入的信息与技术,并在自主学习与研发中有所进步和突破。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红楼梦》正是诞生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的不朽之作,它以独特的内涵吸引了一代代编书人,电影人和电视人。从泛黄的书稿,到黑白的默片,再到今天五光十色的作品,人们会为我国传播手段的百年流变而感慨。

张爱玲说古人所云“三大恨事”其中一件当是“恨《红楼梦》未完”。《红楼梦》是一部残稿,早年的传播不善直接导致了它的失传,这是文化的失传。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韩国“江陵端午祭”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们拥有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这就这样被韩国人抢先注册了,从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文化的流失。尽管《红楼梦》失传年代特殊的政治原因不可避免,尽管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不再会有书稿丢失的情况,但传媒人还是应该更加重视传播的意义、责任和方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护好我们的文化,并且将它们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宋广波.胡适与甲戌本《石头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前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3]陈林.揭秘狄葆贤、陶洙共同伪造“戚序本”[EB/OL]. http://daofeichang.blog.163.com/blog/static/657553782002102230287/.2008年10月21日

文档

例析中国传播媒介的百年发展历程

例析中国传播媒介的百年发展历程古典小说《红楼梦》被称之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因其影响深远,自成书两百多年来,便经历了从民间传抄、到正式印刷、到搬上荧幕,再到电子传播的漫长过程。可以说,《红楼梦》在其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日益丰富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传播媒介的百年发展。这其间,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的传媒行业在这种时代的变革中不断摸索和崛起,在出版技术和文明传播等几个方面,影响着社会的发展。1抄本《红楼》流芳百世手抄复制书稿的风气在我国古代非常盛行,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