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着落(zháo) 莅临(lì) 吝啬(sè) 润湿(rùn)
B.酝酿(niàng) 筋骨(jīn) 水藻(zǎo) 应和(yīng)
C.黄晕(yùn) 蓑衣(suō) 暖和(nuǎn) 贮蓄(zhù)
D.淅沥(xī) 捉迷藏(cáng) 静谧(bì) 梦寐(mèi)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锡箔 盔甲 感慨 人声鼎沸
B.朗润 抖擞 响晴 花枝招展
C.澄清 静谧 吝啬 淅淅沥沥
D.铃铛 化妆 絮叨 美不盛收
3、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单位的领导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到处显出蓬勃的生机。
B.我们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C.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D.同学会上,大家一见面就海阔天空地聊个没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已经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广深港高铁段全长26公里,是由特区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5、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比喻)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拟人)
C.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拟人)
D.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文是学习,就是一段精彩的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这些美味大餐中,我们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体味人生的千姿百态。
②你将与安东尼奥交流,领悟戏剧中的人生,人生中的戏剧。
③你将与孔乙己对话,体味生命的本质,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④所以,爱语文,就是爱生活,爱人生!
⑤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一道道视觉美味,也是一道道精神大餐。
⑥在旅行中,你将走进小说天地,登上戏剧舞台。
A.⑤①④⑥②③ B.⑥⑤①③②④
C.⑥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⑥③②④
7、根据课文默写诗文。
(1)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2)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3)杜牧的《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芳“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待君久/不至已去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太丘舍去(离开) B.为人谋而不忠乎(尽心尽力)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D.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3.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陈太丘与友期行》表达了人应该讲诚信,诚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失信者是客,而不是陈太丘,但客人却不反省自己的过失。
C.“博学而笃志”这一章节说明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论的是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⑴周一早晨,我紧张而又兴奋,因为我的竞赛课就要开始了。这是一节级别很高的竞赛课,有各校领导做评委,还有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到场。年轻的我,渴望掌声,渴望奖杯。
⑵好心的教研组长特地跑来嘱咐我,一定安排好时间,万万不可拖堂,否则一票否决,与奖杯无缘。我感激的点点头,拿着书正准备去教室,美术老师却气呼呼地闯了进来。他告诉我,市里举行“我最爱的人”儿童绘画大赛,我班绘画天分颇高的安锐却故意捣乱,把妈妈画成了老巫婆,还拒绝修改。
⑶看到安锐的画,我也很吃惊。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⑷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铃声响起来。我上的是一节口语交际课,题目是“我爱四季”。面对众多陌生的面孔,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我微笑着启发他们,他们小脑瓜里的记忆一下子复苏了,春天里高高飞起的风筝,夏天里一园一园的石榴花,秋天里满地厚厚的落叶,冬天里孩子们玩疯了的打雪仗,他们争先恐后,唱歌似的说个不停。课堂上时时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场面,连那些正襟危坐的评委,也露出赞许的表情。教研组长眉开眼笑,也给我一个胜利的手势。
⑸只要一个简单的小结,这节课就可以漂亮地结束了,而我似乎已感受到那只奖杯的厚重。忽然一直沉默的安锐举手了,他的声音很小,却很清晰:“老师,我不爱秋天和冬天,可以吗?”几乎所有的人都转过头,看着这个奇怪的学生。安锐惶恐至极,一下子变得结结巴巴,他的脸憋得通红。
⑹教研组长皱着眉,对我指指墙上的时钟。我有刹那的犹豫,可理智告诉我这是不公平的,就为了我要上一节完美的课,而不允许一个学生把话说完,那么从此以后,他还会以信赖的目光温暖我吗?
⑺这时,铃声刺耳地响起来,我没有打断安锐。
⑻“我妈妈是清洁工,到了秋天,落叶扫也扫不完;冬天一下雪,半夜就得起来扫雪。妈妈的手都生了冻疮,整天流血。”
⑼平日里的许多疑问,突然一下子被解开。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在秋天里,他每天都有好看的落叶送我,为什么在我们打雪仗时,他会一个人在那里奋力地滚雪球,然后推进树篱中去。
⑽安锐举起那张画:“我爱妈妈的眼睛,她的右眼得了白内障,什么都看不见了;左眼老是流泪,晚上她就流着眼泪,给我织毛衣,给爸爸煎药。我爱妈妈的手,她的手是紫黑色的,可妈妈的这双手养活了我们全家。”
⑾“我爱我妈妈,可我不想爱秋天和冬天,老师,可以吗?”他看着我,眼睛里是不安的期待。
⑿我哽咽着微微点点头,郑重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在我渐渐模糊的眼睛里,我看到有许多举起的手臂,有学生们的,有老师的,甚至还有评委和专家们的。安锐笑了,这是世界上最无邪的笑,比任何一个奖杯都令人陶醉。
⒀十年后,安锐在寄给我的贺卡里写道: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这让我在今后的岁月里,能够从容地去爱。现在,我热爱生命的每一天,因为在8岁半那年,我遇见了世上最好的爱。
1.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第⑷段划线句 “学生们一个个紧张得成了小木头,课堂气氛像被冰镇过。”
3.请写出与第⑽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
4.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⑿段中安锐为什么笑了?
5.选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葡萄干面包
琦君
①我很爱吃葡萄干面包。每天早上吃一片,再喝一杯鲜牛奶,真觉得其味无穷。
②品尝葡萄干面包的滋味,不只在它的香甜,也不只在它的松软,而是由于吃的时候,想起当年守着母亲,看她眯起眼睛,全心享受葡萄干面包的快乐神情。
③六十年前,哪有现在这样“浑身”布满葡萄干的面包呢?那时一个小圆面包上,只有正镶一粒葡萄干,边上偶尔再黏上一两粒,那就是不得了的丰富啦!
④母亲有胃病,很“新式”地要吃“西点面包”。每回长工有事进城,才顺便为她买几个带回来。母亲把它们当宝贝似的收在碗橱里,厨房工作做得正忙,胃里饿得直冒酸水,她就拿出面包咬一口,又放回去。直到饭菜都烧好,她才坐在門槛边那张长凳上,把一双站得疼痛的小脚搁在矮竹凳上,捏着葡萄干面包,看一眼,咬一口,细嚼慢咽地品味起来,但总是把那两三粒葡萄干留到最后才吃。我在她身边转来转去,实在想看那几粒葡萄干,老是问:“妈妈,您为什么还不吃葡萄干呀?”她总是说:“急什么嘛,总要嚼得细细的才补呀!”我说:“才两三粒葡萄干,还补不到牙齿根呢!”母亲笑眯了眼说:“谁说的,葡萄干补血的,补了血,浑身都补了。”
⑤有一回,我实在忍不住流口水,心生一计,忽然一声大喊:“妈妈,面包上有一只苍蝇。”说时迟,那时快,我伸手就把那粒葡萄干剥下塞到了嘴里。母亲笑骂:“你这个馋嘴丫头,欺侮我近视眼。只那么一粒葡萄干你都抢。我做的枣泥糕多好吃,你不去吃,来抢我的葡萄干面包。我是有胃病,不能吃糯米呀!”
⑥我心里也觉得很抱歉,对自己说:往后再也不这样淘气了,一定要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妈妈吃。可是从那以后,母亲反倒把葡萄干都剥下来留给我吃。我说:“你自己吃嘛!”她说:“甜的吃多了不舒服。”我有点不信,但还是把她留给我的葡萄吃了。
⑦有一回,老师因为我作文做得好,要奖赏我,问我喜欢什么。我马上说:“葡萄干。”老师给我买来像火柴盒那么小一盒葡萄干。盒子上画的是一个漂亮番女捧着一篮绿绿的葡萄。我把盒子打开,撮出一粒放在嘴里含着,在心里说:我一定要省着给妈妈吃。于是把它塞在母亲的枕头底下。晚上临睡时,母亲发现了,眯起眼睛看了半天,问是什么,我说:“是补血的葡萄干呀!”母亲高兴地打开来,撮了一粒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我靠在她怀里,仰起头来看她那一脸笑眯眯的模样,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孝顺过呢!
⑧那盒葡萄干在母亲的枕头下放了好多天,她总是舍不得吃。还是我忍不住摸出来撮一粒塞在母亲嘴里,撮一粒放在自己嘴里,母女二人,并肩躺在床上,你一粒,我一粒,边吃边唱山歌,好多天才把葡萄干吃完。
⑨如今回味起来,觉得一生也没吃过那么好吃的葡萄干呢!
(选自《读者·校园版》)
1.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画线处三次写到母亲吃葡萄干的细节?请结合句子内容简要回答。
3.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4.文章的结尾非常绝妙,请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四、写作题(40分)
按要求作文
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不得抄袭套作。
参:
一
C
D
B
C
A
C
(1)不问苍生问鬼神 (2)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
1.D
2.C
3.B
三
【答案】
1.在一节竞赛课上,我拖堂让安锐发言,对他一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的紧张,课堂气氛的沉闷。
3.(画上的妈妈真的没有任何美感可言,)那一双眼睛尤其奇怪,一只画成了一团浑浊的雾,另一只眼角有泪滴下来,而手用了怪诞的紫黑色。
4.为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获得大家的认可、(支持)赞同而开心。(意思对即可)
5.我是一个尊重学生、对学生公平、爱学生 、有上进心、富有教学艺术的年轻老师。
【答案】
1.承上启下,由写自己喜欢吃葡萄干面包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回忆。
2.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母亲对葡萄干面包和葡萄干的珍爱和吃葡萄干面包时的享受,表现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守护,洋溢着平凡生活的幸福。
3.从母亲对葡萄干的珍爱和吃葡萄干面包时的享受状态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珍惜亲情的人;从母亲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的人;从母亲把所有葡萄干都剥下来留给女儿吃,可知她是一个疼爱女儿的人;从她总是和女儿笑眯眯地说话,和女儿的融洽相处,可知她是一个温柔的人。
4.本文的结尾说明当年的葡萄干好吃关键在于是和母亲一起吃的。一回味其中的味道就会想起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日子,里面包含着母爱,包含着亲情。点明主旨,引人回味。
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