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12期
摘要:国内新兴业态网约车发展迅速,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对网约车行业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管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以CNKI中所发表的文献为数据基础,利用可视化分析,通过年发文量、关键词知识网络、核心聚类分析等多角度概括当前国内网约车研究现状和问题。结果表明,当前国内网约车研究热度不断增加,但还处于完善和发展阶段,需在立法规制、平台运营和政企合作方面加强完善。
关键词:网约车;共享经济;出租车
中图分类号:F572;F724.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19)12-00-03
一、引言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简称网约车,始于建立于美国旧金山一家名为uber的科技公司,其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整合多方信息为日常出行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而国内相关网约车平台也依靠中国庞大的用户量而快速发展,在经历了迅速崛起、全面叫停和正式合法三个阶段后,目前发展趋于稳定。
这种新兴的出行模式基于共享经济概念背景下在国内蓬勃发展,最大化了闲置资源的使用效率、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缓解了城市交通紧张现状。但与此同时,对于传统巡游车行业的利益冲击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准入规制的不完善和监管难度的增加使得国内网约车发展出现瓶颈。整理到目前为止的国内网约车研究,研讨研究现状、勾勒研究脉络、提出总结启示,以期为未来我国网约车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数据来源和研究设计
本文以“網约车”为检索的关键词,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时间跨度为2015年~2019年,经过初步筛选和删除不相关的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2061篇,在数据库中保存refworks格式下载。将下载文献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并选择频次大于14的关键词形成共现矩阵,再利用文本挖掘软件形成关键词知识网络、整体网络属性和核心聚类图谱。为更好地探讨当前国内网约车监管研究现状,本研究利用的软件由:bibexcel、ucinet、netminer。本文整体研究思路为:首先,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汇报,包括年发文量分析和关键词知识网络;其次,对整体网络和当前研究五大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总结结论和提出未来研究启示。
三、数据结果分析
1.发文趋势分析
图1为国内网约车研究年发文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国内网约车研究始于2015年,原因为在2015年之前,国内各地交通局和管理部门均以非法有偿汽车租赁运营等理由认定网约车不合法,直到2015年中,交通运输部才开始正式探讨、论证网约车存在的合法性和管理问题等;2016年7月,《暂行办法》的发布,标志着网约车在我国的合法存在地位,因此,2016年的年发文量较之2015年有爆炸式的增长;2017年~2018年,国内网约车研究发文量持续增长,2018年基本达到800篇,反映出国内网约车研究热度的增加,本文截止数据为2019年3月,因此2019年份的数据仅有一小部分。
2.关键词分析
表1为国内网约车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列表,高频关键词可以反映出当前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核心,在所选取的2061篇文献数据中,“网约车”、“出租车”、“出租汽车”、“共享经济”、“网络预约”等拥有较高的频次,说明这些关键词是当前国内学者研究的前沿问题,基于“共享经济”和“互联网+”的“网约车”新兴业态给传统“出租车汽车”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冲击。
将形成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社会文本分析软件ucinet中,得到当前研究的关键词知识网络图,如图2所示。节点大小表示该关键词的重要程度,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该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合作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高频关键词“出租车”、“网约车”、“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等有着明显的较大节点,说明其在网络中的重要地位,而“驾驶员”、“乘客”、“暂行办法”、“专车”等节点之间的连线较多,说明与其他关键词节点之间有较多的联系,崔玲美等人就基于网约车专车构建了乘客满意度模型并用实证方法证明了这个模型的有效性。总体上来说,国内网约车当前研究热度不断上升,研究热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反映出国内学者对于此领域的关注度较高,但还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和扎实的基础理论,分支学科的研究不够深入。
四、核心聚类研究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对当前国内网约车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本文使用netminer聚类分析功能,将关键词共现矩阵形成聚类图谱,如图3所示,将当前国内网约车研究分为五大类:
1.的角度
这一分类由“共享经济”、 “分享经济”、“规制”、“监管”、“新政”等关键词构成。共享经济背景下,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新兴业态网约车行业,给监管带来了新的考验。在经历了自由发展、全面叫停、正式立法三个阶段后,当前主要从治理理念和模式、市场准入规制、角色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路稳玲、魏淑艳认为治理主体要从被动走向主动,改变治理理念的保守僵化,要正确看待新事物的发展。
2.法律的角度
这一分类由“法律关系”、“法律责任”、“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等关键词构成。《暂行办法》的颁发标志着我国网约车领域核心法案的形成,但相关的补充法律法规依然十分匮乏,新兴行业对于法律层面的挑战十分巨大。方俊认为当前合法化的网约车,保险制度匮乏,难以真正保护司机和乘客的合法权益。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保险法制、交通事故认定和法律价值理念等方面。
3.司机的角度
这一分类由“出租车”、“司机”、“驾驶员”、“交通运输部”等关键词组成。网约车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出租车司机群体的利益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引发了一定程度上的行业恐慌。因此,推动出租车行业的改革成为大势所趋。要降低利益受损者的实际损失、避免冲突事件的发生、稳定好出行市场的发展。张羽琦就提出推动当前出租车行业的模块化改革,将传统出租车行业和新兴网约车业态融合起来,大力推动出租车行业“互联网+”发展。
4.乘客的角度
这一分类由“消费者”、“乘客”、“打车软件”等关键词组成。网约车背景下乘客、消费者满意度成为研究热点,各方软件都极力提高消费者满意度以寻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左文明、朱文锋以滴滴出行和优步为例,从四个方面评价了网约车的服务质量。对于顾客满意度的追求也使得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但也变相地提高了整体市场的服务质量。
5.平台的角度
这一分类由“出租汽车”、“平台公司”、“新业态”等关键词构成。当前对出租车平台的研究主要在于和出租车平台的协同关系方面,一方面,规制平台发展,在安全、价格、数量、资质等方面平台,另一方面,平台也因其占据市场份额、对原有市场秩序冲击而影响监管部门,两者呈博弈状态。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对所收集到的文献数据进行了文本挖掘,通过关键词分析和核心聚類分析等,总结了到目前为止国内网约车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方向,形成结论:国内网约车研究的发文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近两年的发文量显著上升;当前的研究主要从、法律、司机、乘客、平台五个方面,整体上来看,网约车研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分支较多,研究内容较为分散,还未形成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带头人。对于国内网约车研究未来发展启示:
首先,加强立法规制。我国作为第一个承认网约车合法地位的国家,虽然核心法案已经通过,但相关的补充条例并不充足且的执行并不到位,导致当前网约车市场出现诸多问题,且难以找寻到相关的法律依据。要明确立法方向,地方则要积极响应,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尽快补充地方法规,实现网约车整体立法体系。
其次,规范平台运营。网约车作为新事物,不仅管理有挑战,网约车平台自身也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如数量、价格补贴、司机资质、乘客安全和隐私等方面。要规划好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融合,在充分激活网约车市场活力的基础下,做好网约车与传统巡游车以及城市管理方面的协调规范、平稳发展,将平台规范要求落实到实处。
最后,深化政企合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网约车企业加强合作与交流,强化监管与市场反馈,总结当前问题和经验教训,借鉴国外部分成熟网约车监管办法,达到政企联动。起到引导牵头的作用,企业做好市场的反馈和自身的监管,共同完成网约车行业的良好运营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玲美,刘彤,陈毅文.网约专车出行服务的乘客满意度模型[J].应用心理学,2018,24(04):269~278.
[2]卢珂,周晶,林小围.网约车平台研究综述[J].管理现代化,2017,37(05):112~115.
[3]吴群琪,张羽琦.我国网约车业态发展中的新问题与规制创新[J].西部论坛,2018,28(01):65~70.
[4]路稳玲,魏淑艳.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治理创新的过程、模式及影响因素——以网约车治理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1):66~72.
[5]方俊.网约车合法化后的保险真空与法律应对[J].电子政务,2019,(01):102~110.
[6]张羽琦.“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租车改革与网约车发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04):46~51.
[7]符平,李敏.平台经济模式的发展与合法性建构——以武汉市网约车为例[J].社会科学,2019,(01):76~87.
作者简介:
张宏安,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