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 地理
2010.1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2小题,共44分。在每个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
读中国四大区域图,回答1-4题。
1.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区域是
A.a区域 B.b区域 C.c区域 D. d区域
2.a、b两大区域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
A.热量和水分条件的显著差异 B.旱地和水田条件的显著差异
C.资金和技术条件的显著差异 D.水源和地形条件的显著差异
3.b区域有些民居朝南且没有后窗,这反映当地
A.雨水多 B.风沙大 C.冬季寒冷 D.光照强
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a区域——洪涝灾害 B.b区域——土壤肥力
C.c区域——灌溉水源 D.d区域——生长积温
人们日常的活动空间,大体可分为居住、工作、休闲三类,每一类活动的空间规模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下图表示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演化过程中,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的变化情况,读下图完成5题。
5.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休闲空间产生哪些变化
①逐渐与居住空间分离 ②数量由少到多 ③规模逐渐变大 ④呈集中发展的趋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回答6-7题。
6.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A.植被覆盖率提高则土壤损失减少率降低
B.植被覆盖率提高则土壤侵蚀减少
C.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并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7.影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因素不包括
A.地形 B.降水C.植被D.土壤肥力
读下表,完成8-9题。
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 单位:km2
旱田 | 城镇用地 | 工矿用地 | 草地 | 其他 | |
| 河渠 | 4 | -7 | 0 | 235 | 48 |
| 沿海滩涂 | 43 | -155 | -2027 | 0 | 17627 |
| 水库坑塘 | 25657 | -33 | -211 | 5694 | 926 |
| 水田 | 76 | -793 | 1053 | 0 | 0 |
8.根据表中信息下列表述可能的是
A.该区域工矿企业在向沿海迁移
B.该区域耕地面积增加了25929 km2
C.该区域城镇用地减少988 km2
D.该区域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大到小顺序为水库坑塘、沿海滩涂、水田、
河渠
9.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旱田面积大增,利于粮食增产
B.水域面积增加,陆地生物会减少
C.生态环境效益有所提高
D.地表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10.右图是三地的产业构成情况,据图可知
A.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①
B.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③
C.产业结构最优的是③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②
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煤、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回答11-12题。
11.由图可知,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目前需要大量进口的能源在图中是指
A.a B.b
C.c D.d
12.我国a能源的最大产地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应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下列关于其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最大限度地增加a能源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引进新兴产业,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
C.增加科技投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D.增设道路网,改善交通条件
下图是沿P地(40°N,116°30′E)和Q地(30°N,120°15′E)所作的一幅“地形剖面图”,图中河流R1、R2、R3、R4的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0.8%、2.1%、1.8%和37%。读图回答13-15题。
13.图中平均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
A.R1 B.R2
C.R3 D.R4
14.对以上河流的整治工作中,首要任务都是
A.发电 B.防洪
C.灌溉 D.航运
15.R4河流水能开发主要在
A.中下游 B.中上游 C.上游和下游 D.下游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16-17题。
16.图示中心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
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A.水稻种植业,土壤贫瘠
B.商品谷物农业,光照不足
C.商品谷物农业,水源不足
D.水稻种植业,光照不足
17.图示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酸雨
B.土壤盐碱化,荒漠化
C.热带雨林被砍伐,水土流失加剧
D.风水危害,寒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期间各国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据此完成18题。
18.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要解决的问题是
A.酸雨问题 B.沙漠化问题
C.温室气体的减排问题 D.臭氧层破坏问题
读“我国某区域年平均气温曲线图(单位:℃)”,回答19题。
19.影响图示地区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气侯因素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该国属发达国家
D.阶段Ⅲ该国城市发展已阻碍了工业发展
21.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农业和能源产业
22.如果将GIS用来检测森林火灾,下列最可能的是
A.用来分析引起火灾的原因
B.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C.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后所造成的后果
D.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
二、非选择题:(3大题,共56分)
2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我国南北方资源分布比较表
地区
| 资源 | 北方地区 | 南方地区 |
| 耕地面积 | % | 36% |
| 水资源 | 19% | 81% |
(1)从材料一可知,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我国正在实施的巨大工程措施是 。在对我国水资源、耕地资源进行调查时,应用的技术是 。(6分)
(2)南方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1%,为何经常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 (4分)
(3)读材料二,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特点是 ,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5分)
(4)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农业生产潜力及农业部门结构差异较大,B以
业为主,C以 业为主,请分析B地农业部门发展的自然区位势。(5分)
(5)E地区内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简述该商品粮基地的非自然区位因素。(3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略图(左下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下图)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材料三 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浦、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1)形成黄河三角洲的泥沙主要来自 地区。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其原因是泥沙来源区加强了 工作和中游河段 ③ 工程发挥了作用。(6分)
(2)于2009年11月 23 日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此为起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黄河三角洲拥有大片湿地,每年有大量鸟类在此栖息,请你对当地湿地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3)近年来从珠江三角洲移出的工业类型以 为主,从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是。(4分)
(4)分析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设厂的社会经济区位因素。(4分)
25.(16分)
某校地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研究课题:区域和发展规划
研究思路:
阶段Ⅰ 阶段Ⅱ 阶段Ⅲ
研究结论:
阶段Ⅱ成果:
如下图,铁路Ⅰ沿线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铁路Ⅱ沿线地区经济欠发达。当地人
民在河流中游两岸开展传统粮棉生产,但常受春旱、夏涝、盐碱等的困扰。下游
有许多未充分开发的风景区。A城市前以煤炭开采为主要经济支柱,1995
年铁路Ⅱ延长铺设到B城后,A城市经济结构开始转变,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随
着时代的发展,该城市却出现了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
题……
阶段Ⅲ成果:
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1)依据研究阶段Ⅱ成果,推断该区域可能位于我国的 地区。(2分)
(2)简要描述A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4分)
(3)简要概括图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4)A城市正在制定发展规划,请你为其城市经济发展和改造献计献策。(4分)
高二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22*2=44分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答案 | C | A | C | B | A | B | D | A | C | A | B |
| 题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 答案 | A | B | B | B | D | A | C | C | C | B | B |
23题:23分
(1)南方地少水多,北方地多水少 南水北调。遥感技术RS。(6分)
(2)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降水的年际变化大。(4分)
(3)①由南向北递减;②A地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地价上升,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业逐步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产品的生产为主。(5分)
(4)河谷农业,高寒牧业 B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平坦;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灌溉水源充足;受到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多。(5分)
(5)人均耕地面积大;陆路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高。(3分)
24题:17分
(1)①黄土高原 ② 水土保持 ③水利枢纽(6分)
(2)保护湿地环境,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等(3分)
(3)①劳动密集型 ②劳动力价格和房租、地价上升(劳动力、土地成本提高);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需求;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环境污染严重,环保要求提高。(4分)
(4)土地、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占领中国市场;交通便利;避开关税壁垒等。(4分)
25题:16分
(1)华北地区(2分)
(2)由原来的以煤炭开采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发展到钢铁工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4分)
(3)煤、铁等矿产资源;粮棉种植历史悠久,农业基础较好;海洋、铁路等交通运输便利。(6分)
(4)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旅游业;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保护城市环境;改造钢铁、煤炭传统工业部门;发展交通等。(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