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语篇理解中歧义句歧义消解的认知解读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3:45:54
文档

语篇理解中歧义句歧义消解的认知解读

人文论坛173INTELLIGENCE························语篇理解中歧义句歧义消解的认知解读吉林师范大学衣丹彤摘要:在语篇理解过程中,歧义句的理解可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来研究。歧义句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句子中含有歧义词或短语;另一种是句法结构产生的歧义。面对这两种最普遍的歧义现象,作者将从认知角度分析产生歧义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消解歧义的策略,以便为读者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正确地理解语篇主旨。关键词:语篇歧义句原因策略近些年来,语言学家们对语篇理解中的核心问题——
推荐度:
导读人文论坛173INTELLIGENCE························语篇理解中歧义句歧义消解的认知解读吉林师范大学衣丹彤摘要:在语篇理解过程中,歧义句的理解可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来研究。歧义句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句子中含有歧义词或短语;另一种是句法结构产生的歧义。面对这两种最普遍的歧义现象,作者将从认知角度分析产生歧义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消解歧义的策略,以便为读者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正确地理解语篇主旨。关键词:语篇歧义句原因策略近些年来,语言学家们对语篇理解中的核心问题——
人 文 论 坛173

INTELLIGENCE

···

·····················语篇理解中歧义句

歧义消解的认知解读

吉林师范大学 衣丹彤

摘 要:在语篇理解过程中,歧义句的理解可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来研究。歧义句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句子中含有歧义词或短语;另一种是句法结构产生的歧义。面对这两种最普遍的歧义现象,作者将从认知角度分析产生歧义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消解歧义的策略,以便为读者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正确地理解语篇主旨。

关键词:语篇 歧义句 原因 策略

近些年来,语言学家们对语篇理解中的核心问题——歧义的研究投入了更多的关注。由于语言的灵活性及语言理解的不可通达性,歧义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常常影响着人们对语篇主旨的准确理解。国内外学者在歧义研究上取得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但是,试图用某种单一或简单的方式去解释多层、复杂的意义必然具有片面性,因此,本文将从认知的多角度对语言歧义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根据提出歧义消解的相关策略。

一、语篇理解中的歧义现象

在语篇理解中,歧义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具体表现在词汇歧义与语法歧义上。

研究语篇中词的加工理解,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歧义词的研究。所谓的歧义词是指同一词汇由于词义不同,词类不同或同一词汇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义有所不同而产生的歧义。词汇歧义有三种模型:(1)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例如,在句中“Rumor had it that, for years, the government building had been plagued with problems. The man was not surprised when he found several spiders, roaches, and other bugs in the corner of his room.” “bugs”就是歧义词,它既指虫子也指。(2)词类不同所引起的歧义。有的名词既可以做形容词又可以作动词;有的代词既是宾格又是主格;有的动词词组既可以做及物动词又可以做不及物动词。(3)文化背景不同,词的意义不同。例如: “You are looking very fresh.”在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中分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即“你看起来充满青春活力”和“你看起来很下流”。

此外,句法结构所产生的歧义在语篇理解中也很常见。虽然某些句子中并不存在有歧义的词语,但整个句子却可以因为句子成分的不同组合方式有两种以上的解释,这样的现象称为语法歧义。最常见的语法歧义有以下几种(1)介词短语在句子结构中引起的歧义。例如:“ Some of children are walking to the lake in the park.” 它有两层意思:A: Some of the children are walking to the lake that is in the park. B: In the park, some of the children are walking to the lake.(2)省略引起的歧义。人们在进行日常会话时,受“经济原则”的影响,往往会省略部分话语,而对于省略的部分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导致歧义。例如:“The old lady loves dog more than her children.” 这句话同样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这位老妇人爱狗胜于爱自己的孩子;另一种解释为:这位老妇人比她的孩子更爱狗。(3)模糊主语或谓语,例如;“The horse is ready to ride.”一种意义是:马儿准备跑了;另一种意义是:马儿准备好了,可以骑了。(4)动作名词引起的歧义。当动作名词既可以做施事又可以做受事的时候,英语歧义就产生了。例如:“It is the love of God that inspires men to work for their fellows.”此句有两种解释:A:Because God loves men, men are inspired to work for others.(God’s love for men.上帝对人类的爱) B: Men love God so deeply that they are inspired to work for others.(Men’s love for God.人们对上帝的爱)。常见的语法歧义有很多类型,由于受限于篇幅,作者在此不逐一列举。

二、歧义产生的原因1、歧义产生的认知加工

如何判断读者在语篇理解中遇到歧义需要借助于眼动轨迹法。眼动轨迹法是眼动记录法的一种,另一种是眼电图法。眼动轨迹法是指将语篇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当被试阅读时利用眼动仪记录下眼动的轨迹。

眼动并不是从左至右平滑地连续地向前进展的,每个词的注视时间各不相同。注视时间与词频有关。词的使用频率不同注视停顿时间也就不同。基本的眼动模式还有跳动、回视和回扫。其中注视与回视是判断语篇理解中产生歧义的有效途径。注视时间越长,歧义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回视是指眼睛退回到刚才注视过的内容上,停留时间越长,理解的困难越大。根据Frazier 和Rayner,回视有三种形式:前进式回视;后退式回视;选择式回视。选择式回视是最有效的回视方式,因为只要有选择地回到那些理解错误的句子成分上就可以了。后退式需多次注视,因为读者不知道目标词在什么位置,只得利用后退式回视。研究表明,容易出现回视是因为语篇中有歧义句。

2、歧义意义建构的主要理论模型

人 文 论 坛

174

INTELLIGENCE

·······

·················Fodor(1983)提出了全部通达模型。该模型认为,歧义词的所有意义起初都被通达,但只有合适语境的意义在意识之前被选出,也就是说词的意义的建构过程本身是无声的,并不都受词的上下文影响。此外,Rayner 等研究嵌入语篇中的歧义词的注视时间时发现,再次阅读歧义词的注视时间为290ms,首次阅读歧义词的注视时间为295ms,而实际上290ms 与295ms 几乎一样长,这说明,再次阅读歧义词时,并没有直接进入适合语境意义的选择通道,而是通过与首次阅读全部相同的通道进行加工。由此可以看出,该实验支持全部通达模型。

选择通达模型是继于全部通达模型之后,该模型认为,在句子加工的早期,只有句法信息发挥作用,语境信息仅在阅读的后期加工阶段才发生作用。语境能够使读者选择通达歧义词的合适意义。

顺序通达模型认为,在阅读歧义词时,各种可能意义的激活是按顺序进行的。根据原型理论,词义的激活首先是中心意义的提取,按照波纹的方式向周围扩散,直到激活其边缘意义。但是,由于语境在整合阶段所起的作用,一个意义的成功整合会自动终止任何未完成的通达过程。当语境支持歧义词的重要意义时,次要意义则不能通达。

三、语篇理解中歧义消解的策略1、图示理论

图式是语义记忆里的一个结构,它对一群信息的一般和期望的排列作出规定。Barlett(1932)在他早期著作中提到故事回述时就谈到图式。Barlett 企图说明记忆并非死记硬背或再产生的过程,而是一个保留事件要旨,再根据总印象重建细节的过程。

在语篇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激活合适图式来理解语篇主旨。根据语篇的体裁选择正确的图式,然后根据记忆中已保留的旧信息对信息加以建构和理解,使得新信息与旧信息有相通之处以便利用已有的图式去理解新的内容。但是当人们缺乏一个与正在展开的故事相适应的图式时,理解和记忆都会很困难,因为他们无法了解所描述的事件的含义。这说明仅有合适的图式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激活图式。此外,Barlett 认为,激活的图式可以作为提取计划,而且由于图式的中心作用,可以帮助人们归纳某些重要细节,而略去另一些细节。这样就可以准备理解语篇的主旨,消除了歧义。

由上述内容可知,图式在语篇处理中起到了指引作用,为消解语篇理解中的歧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读者提供了便利、顺畅、准确的阅读理解。

2、焦点—背景理论

焦点—背景观点是一个世纪前由丹麦心理学家Rubin 首先提出来的。知觉场是由figure and ground 两个部分组成。焦点这部分知觉场,看上去有高度结构,是被知觉者所注意的一部分,而背景则是与图形相对的,细节模糊的,未分化的部分,人们观看某一客体时,总是在未分化的背景中更多地关注焦点。

焦点—背景理论适用于语言结构的研究。它能够消解句法结构歧义,例如:介词短语的歧义句 The teacher is talking with th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在此句中,介词短语“in the classroom” 既可以修饰名词短语“the students”,也可以作状语修饰动词talking。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看作一个整体,它包括两个部分,即The teacher 和the students。如果把重点放在主语the teacher 上,那么

就可以把它看作是焦点,而宾语the students 就可以看作是

背景。介词短语也就可用来对焦点部分进行补充说明;当把宾语“the students”看作焦点时,描述的重心就发生了改变,而介词短语则修饰宾语。由此可以看出,改变句子中的焦点和背景部分,能够很好地分析歧义结构,进而消除歧义,正确地理解语篇意义。

3、“等等看”原则

关于句法结构的分析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Just 和Carpenter(1980)认为,当我们遇到一个句子时,就即时作出分析和决策,称之为即时原则。相反,另一种观点则是“等等看”,它认为是推迟解释一个词或短语,等到看清楚句子的走向再做决策。这是因为歧义常常存在于理解中,不是所有句子的意义都很清楚明白,有些短语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分析,导致不同的意义。对于“花园路径句”的理解,“等等看”原则是最好消除歧义的策略。利用“等等看”原则去阅读、理解语篇并不是要占用大量的阅读时间,它只是将具有歧义的词的所有意义暂时保留在大脑中,等到阅读完整个句子甚至整个语篇时再作出词义的正确提取。由此可知,“等等看”原则既不费时,又能够准确地理解整个语篇主旨。

4、认知语境

语言离不开语境,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使用者内化的认知语境,语言的意义是由大脑中的认知块——认知语境决定的。Langacker 把他的中心概念域定义为“一个语义单位特性描述的语境”。认知语境是一个静态和动态的发展过程。

认知语境体现出很多特性。首先,它具有静态性,它并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频繁的变化状态,它是长时间不变的,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其次,它具有动态性。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固定的,它不只是一个可能世界状态的的反映,而且至少是一个连续的世界状态的反映。因此,认知语境是一系列事件发生的过程在人脑中的反映。第三,认知语境也有地域性特点。例如英国人对风的认知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东风来源于欧洲,是刺骨的寒风,英语语言中有biting east wind 就说明了这一点。中国人对风的认识恰恰相反。东风是春天到来的标志,是宜人的,这正与西方相反。第四,认知语境具有文化性特征。不同的文化对同一事物的认知结构是有差别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此外,认知语境也具有个体性、模糊性、网络性。认知语境所有的这些特性对语篇理解都具有重要作用。

语篇的理解是一个概括语篇所提供的信息或假设,去寻找语篇最佳关联性的一个过程。而推理过程也就是根据说话人所提供的新信息或假设,再从认知语境中选择最佳关联假设,使语境假设的选择、延伸、调整、与顺应和语篇欲表达的主旨之间具有最大相似性,从而推导出语篇所传递的主旨,消解歧义。

事实上,消解语篇中歧义的策略有很多,如从上而下的原则,右联原则,封闭原则,迟关闭等。由于受篇幅,作者在此仅介绍以上几种重要的消解歧义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方法以便准确地获得相关的意义主旨。

四、结论

在语篇理解和日常的会话交际中,歧义的产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由于世界上存在着差异与冲突,不同的人们对意义的理解也难免有偏差。歧义的产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因此,对歧义的消解也需要从

人 文 论 坛175

INTELLIGENCE

···

·····················人类学文化研究学派的理论脉络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刘莎白

摘 要:人类学文化研究学派是人类学发展中的一个分支,它为世界各地区、各

民族之间加深了解和相互融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捋清文化研究学派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脉络,本文从人类学分类入手,说明体质人类学和文化研究学派在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上的不同。文化研究学派反对人的高级、低级之分,认为民族文化无优劣之别,从功能学、心理学等角度诠释文化差异性。其中,华裔人类学家许烺光的成就显著,他创造了“PSH 原理”和“优势亲属关系”理论,并用比较的方法将原理应用于大规模的文明社会,开创了心理人类学的先河。

关键词:学派分类 个人主义 比较研究 许烺光 心理人类学

人类学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学科,要了解文化研究首先要对人类学有基本的认识。一般认为,1871年泰勒出版了《原始文化》标志着人类学这门学科诞生但是,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工作,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记载的关于异民族的佚事。我们知道中国的《诗经》、《尚书》、《春秋》成书时间都要早于《历史》,而且也记载了不少异民族的事迹。可是,为什么它们不是人类学工作最早的起源呢?这是因为人类学这门学科是西方人了解异民族,特别是未开化民族的一门学科,而不是中国人了解异民族的学科。它是以西方人为观察主体,以非西方人为观察对象的学科。在19世纪末的西方学科里,对于异民族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文字社会,如中国、印度,这被归为东方学领域,另一类是无文字的未开化社会,如一些太平洋小岛上的少数民族,这是人类学的研究领域。

人类学一直到19世纪后半期才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足足比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还要晚了二百年。这是因为人们必须与异民族长期深入交往才有可能进行反思,进而将经验总结成规律。一开始他们只是把这些原始民族的生活,当成一些奇闻佚事写作成书;或者把这些“原始人”与一些稀有动物掳回欧洲展览赚钱。直到爱德华·泰勒才有系统地把对异民族的看法付诸成书。

由于西方人根深蒂固的自我优越感,对于非西方社会的落后,最直接了当的解释,就是这些人较低等。为了证明这些人的低等,西方人从生理上对各方面进行测量,于是产生了“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这与从文化上去研究差异的“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有显着的区别。为了搞清各个人种之间的关系,有些学者研究早期文化的遗物与现代人之间的联系,这后来被称为“考古人类学(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相对于这门学科,以研究现代人为对象的则被称为“民族学(ethnology)”。另外,还有从语言上去研究人不同文化的人如何理解世界,这被称为“语言人类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人类的分支可表示如下:

图一 人类学的分支

前面提到,体质人类学的产生是,是为了在生理上厘清西方人与未开化民族的差异。因此,早期的人类学著作都带有进化论色彩。他们认为文化有低级与高级的差别,文化应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而西方文化正好代表最高级的那一端,其他社会的文化最终都会朝西方社会演进。早期出现的人类学研究,后来被称为古典进化学派。

在西方人眼里,不只西方人与非西方人有高等低等的差别,即使同属西方人,其中也有高等与低等的差别。近代西方被认为最低等的人是犹太人。可是,犹太人不只不低等,还等别优秀,许多犹太人都为近代科学做出了伟大贡献。在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来考虑和解决。认知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对生活中所产生的问题与矛盾有很好的阐释,同样在语言学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对歧义的理解与消除,从各个方面提出不同的途径和策略。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科学,更便捷的阅读方法,从而进一步准确地理解语篇主旨,达到无障碍交际。

参考文献:

[1] 吴彦文:《歧义心理意义建构理论述论》,《天水

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 陈潇:《歧义句类型及认知解读的模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3] 马建辉、王春会:《英语结构歧义的认知研究》,《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4] 鲁忠义、彭冉玲:《语篇理解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年。

[5] 许葵花:《认知语境语义阐释功能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文档

语篇理解中歧义句歧义消解的认知解读

人文论坛173INTELLIGENCE························语篇理解中歧义句歧义消解的认知解读吉林师范大学衣丹彤摘要:在语篇理解过程中,歧义句的理解可作为一个核心问题来研究。歧义句的形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句子中含有歧义词或短语;另一种是句法结构产生的歧义。面对这两种最普遍的歧义现象,作者将从认知角度分析产生歧义的原因,并相应地提出消解歧义的策略,以便为读者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正确地理解语篇主旨。关键词:语篇歧义句原因策略近些年来,语言学家们对语篇理解中的核心问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