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月15日上午,利用周六的休息时间,我观看全国优秀党员电视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第一集《大山的火把——赵世术》。当我了解到:1977年师范毕业,到偏僻乡村小学任教。为了减少家长对孩子上放学需过河的担心,主动承担每天接送学生过河上学、回家的任务。五年时间,每天三个小时,雷打不动,直到修上吊桥为止。不到三十岁,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从最初的拄着拐杖到校上课到后来的妻子背着到校上课。到了手指不听使唤时,只好用绳子将手指与粉笔捆住板书。他用自己毕生的心血铸成了“大山的火把”,照亮了一双双希望的眼睛;温暖了一代代渴求的心房。赵老师是伟大的,我觉得他的妻子更伟大!
真实的故事、感人的情节、朴实的语言,刻画了全国优秀党员赵世术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反映了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赵老师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我。看完影片,我叩问自己,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他们令九州动容?其实我想,生活中就是因为有这些太多太多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动着别人,也感动着中国。中华民族才因此而骄傲。也许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无力去做一些感天动地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为集体做些什么,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们也会成为一个感动中国的人。而我们的家庭、集体、祖国也就越来越美好了。相信每个看了人民儿女的人都会有一种真实的清洁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时走路的脚更结实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电,一个缺点的电池再度内心充实,于是又可以支撑自己,也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这正是真正感动的力量。
向赵世术学习,学习他优秀党员的高尚品质,要把他的优秀品质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立足自身的岗位,心系学生,争做学生的贴心人,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为人师表的风采,更好地履行人民教师的职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二篇
1月10日,按照我校党总支的布置,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上海基层党建网播出的《人民的好儿女》系列电视片之“美丽人生”,这是一部介绍全国优秀党员秦怡的短片。短片虽短,片长仅20分钟,但是在我心中产生的“震动”,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是看着她演的电影长大的一代,本来就为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而倾倒,再次从一个优秀党员的视角学习秦怡的“美丽人生”,更加使我认识到,人世间什么叫“美丽”,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怎样的人,才配叫做“党员”。
秦怡之美,不仅美在外表,更主要的是美在内里,她人美、心善,人生壮丽,堪为做人之大美。当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誉其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她家有病儿需要照顾和治疗,自己的身体也患有多种疾病,医疗费用开支很大,家里积蓄并不多,可她为地震灾区倾囊而出捐献毕生的积蓄;她耄耋之年,本该颐养天年,却激情四溢,干劲十足,四处奔走,忙得马不停蹄,脚不停步,“身体中好像装着一架永不停息的发动机”,成为慈善和公益的爱心先锋。秦怡之美,美在大公无私,美在一心为他人,美在志向远大,美在豁达淡定……看了短片,思考良久,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周总理这样赞美她!她不愧是中国最美丽的女性。
对我触动较大的是,她90高龄了,还这样斗志不减,为什么我60还不到,就有刀入库、马放南山的念头呢?其根本原因还是党性不纯,信念不坚,志向不高。学习秦怡,就要学习她对党的无线忠诚,对主义理想的无比坚定,对人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秦怡相比,我虽然是多么的年轻,但同时又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丑陋。在秦怡的短片中,我不仅对美有了全新的认识,甚至对健康和养生都有了全新的理念——那就是,“者永远是年轻”!难怪秦怡虽经历无数风风雨雨,但是依然在脸上看不到年轮的痕迹,仿佛青春会在她身上永驻,仿佛时间的脚步在她那里驻足。
电影事业需要秦怡这样的德艺双馨的演员,徐汇教育需要一支德能双全的教师队伍。如果我们徐汇教育系统每个党员都能像秦怡那样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都能把每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那么,徐汇教师一定会被老百姓誉为最美丽的园丁!徐汇教育一定会成为人民满意度最高的教育!
还是从我自己做起吧。虽然离开退休之日已经近在眼前,但是作为党员,理想和信念须臾不可放弃,自我要求丝毫不能放松。当下,我要更加珍惜有限的职业生涯,尽可能多地为学校工作发光发热。即便几年后从教师队伍里退休,但是党性决不可“解甲归田”,因为,党员的人生之路还长得很。我应该以秦怡为人生楷模,以坚强的党性和无私的奉献打造自己的美丽人生! 这里面有些地方,你可以改一下。如果能帮到你,望采纳满意答案。谢谢。不要辜负我的一片辛苦啊。
第三篇
近日,从电视台直播栏目中看到《人民的好儿女》中一些先进党员的先进事迹,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党的伟大、党的力量、党的风采。从他们的事迹中,让我感受到了党员的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
这些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可歌可泣。他们之所以赢得社会的认可,是因为他们能够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从最平凡的事做起。在前进的道路上,人生征途中,即使遇到艰难险阻、刀山火海,也在所不异,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每一个党员,在举起右手宣誓时,都会作出“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异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的庄严承诺。在建设文明、富强国家的道路上,身为党员,理当冲锋在前,战斗不止。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人人都献出一份力,就一定能够使我们伟大的国家成为世人羡慕的乐园。
《人民的好儿女》这是人民对优秀党员最好的评价。愿我们每一个党员都能在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感召下,立足自身的岗位,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党员的风范,为迎接党的胜利召开献上一份厚礼。
第四篇
观看《人民的好儿女》宣传片后,实是感人肺腑,在看到赵世术、刘珪、秦怡等中一些党员的震撼人心的先进事迹,感到在他们身上,使我们看到了党的伟大、党的力量、党的风采。从他们的事迹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员的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
这些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可歌可泣。他们之所以赢得社会的认可,是因为他们能够立足本职,从小事做起,从最平凡的事做起。在前进的道路上,人生征途中,即使遇到困难、也在所不异,勇往直前。如“美丽人生”介绍了全国优秀党员秦怡之美,秦怡家里还有个病孩,但工作生活从不退却,秦怡不仅美在外表,更主要的是美在内里、人美、心善、把人生光辉灿烂的一面展现给我们。党员赵世术不到三十岁,就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从最初的拄着拐杖到校上课到后来的妻子背着到校上课,到了手指不听使唤时,只好用绳子将手指与粉笔捆住板书,他用自己毕生的心血铸成了“大山的火把”,照亮了一双双希望的眼睛;温暖了一代代渴求的心房。那感人肺腑的情形,热泪盈眶。
作为我们每一个党员,在举起右手宣誓时,都会作出“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异牺牲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的庄严承诺。当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忘记自己的承诺,忘记自己是党员,宣传片《人民的好儿女》这是人民对优秀党员最好的评价。是给我们每个党员上了一堂深刻的教育片,愿我们每一个党员都能在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感召下,立足自身的岗位,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实际行动,展现党员的风范。
第五篇
根据区委组织部的要求,我最近认真观看了《人民的好儿女》电视系列片,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党的伟大、党的力量、党的风采。从他们的事迹中,让我感受到了党员的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通过观看学习,我对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了新的理解。我清醒的认识到,党员的称号之所以光荣,是因为党员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贫困山区教师赵世术的先进事迹,实在是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庆市巫溪县田坝镇上鹿村的小学教师赵世术是坚守讲台20年的乡村教师,双腿残疾后,靠妻子背送坚持教学12年。他以春蚕蜡炬般的师者大爱,照亮了山里娃的希望之路……
赵世术,1954年8月出生,1974年3月入党,1977年师范毕业,34年来,他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三尺讲台,即便双腿残疾,他靠妻子背送继续坚持13年,用残缺的身体支撑起一所村小学。妻子成为了他与学生之间的“桥”,他把自己化作了山里孩子通向知识彼岸的“桥”,他用无怨无悔的行动演绎了“春风化雨人做桥”的动人故事。
1977年,23岁的赵世术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巫溪县皂角乡下泽村校任教。学校在半山腰上,山下有条没有桥的河,学生们上学需要大人背着送过去。河水从溶洞中流出来,常年冰冷刺骨。年轻的赵世术主动承担起护送学生过河的责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要一趟趟往返于河水之中背学生们过河,一背就是5年。由于经常浸泡凉水,才20多岁的赵世术就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
2006年,赵世术腿上的病菌开始在手上出现,手指开始化脓,不能弯曲。“上课都没法拿笔了,就别去了吧。”妻子实在看不下去了。“不行!只要还剩一口气,我都要站到讲台上!”手指无法弯曲,赵世术就找来橡皮筋,上课前让学生把粉笔绑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以方便在黑板上写字。就这样,赵世术顽强屹立在讲台上,没缺过一节课,没叫过一声苦。“趁现在还行,教山里的孩子多识几个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赵世术说。
赵世术是个孤儿,从小养成了克勤克俭、艰苦朴素的习惯。但随着子女的出生、夫妻相继患重病,家里还是入不敷出。1994年,债台高筑的赵世术,眼看有几笔欠款即将到期偿还,迫于无奈,他向人借了4000元。拿到钱后,他首先拿出122元交了全年的党费。
由于身体原因,2009年赵世术离开了他挚爱的讲台。但作为管理住读学生的教师,赵世术每天仍由妻子背着到学校,照料学生的饮食起居,给他们补课、同他们谈心,继续着师者的大爱。
赵世术同志一个普通的山区小学教师,一个最基层的农村教师,却有一种奋勇向前的拼搏精神,有一种不为名利所动的高贵品质,坚守艰辛清贫的教育工作岗位;有一颗“不是我所生,却与我更亲”的爱生之心,这些都源于他无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
观看了赵世术老师的先进事迹,我感慨万千,不断进取,坚守岗位,不为名利所动,爱生如子,这就是最崇高的师魂!这就是教育工作者赵世术老师的蜡烛精神,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赵世术同志2010年被评为重庆十佳教师、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作为一名党员,我必须重视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学习和改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在生活上、学习上、以及以后工作上的行动指南,贯穿我的一生。我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人入党的动机是不是正确,往往同他对主义事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认识正确不正确、深刻不深刻有直接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上述问题,只有认真学习这些理论,才能对这些问题有更加明确和深刻的认识。
第二、要坚定主义信念,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人们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并不断循环往复,才能获得。要通过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主义事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
第三、要通过学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来增强自己对党的感情,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实际行动,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认识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串于党的一切活动中,任何时候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
第四、贵在坚持。要谨记组织上入党是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是一生一世。同志说过:“有许多党员没有完全入党,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主义,什么是党。”我应引以为戒,不论组织上是否入党,都应做到先在思想上入党,要注意长期进行自我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