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单选题 | |
| 第1题 (1.0) 分 不同的民族语言,语音系统是有差别的,这说明语音具有( ) | |
| A、生理属性 | |
| B、社会属性 | |
| C、个人属性 | |
| D、自然属性 |
| 开口度越大,元音的舌位就越( ) | |
| A、前 | |
| B、闭. | |
| C、高 | |
| D、低 |
| 汉语“坦克”中的“坦”是( ) | |
| A、词 | |
| B、词根 | |
| C、词缀 | |
| D、音节 |
| /p/是一个( ) | |
| A、非音质音位 | |
| B、音质音位 | |
| C、音素 | |
| D、音节 |
| 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方言时,最主要的依据是( ) | |
| A、语法 | |
| B、语义 | |
| C、语音 | |
| D、词汇 |
| 下面与汉语同属一个语系的是( ) | |
| A、苗语 | |
| B、日语 | |
| C、英语 | |
| D、阿拉伯语 |
| 下列文字中,属于表音文字的是( ) | |
| A、纳西族东巴文 | |
| B、汉字 | |
| C、俄文 | |
| D、古埃及圣书字 |
| 下列单位中属于成词语素的是( ) | |
| A、菠 | |
| B、猩 | |
| C、的 | |
| D、槟 |
| 下列汉字属于形声字的一组是( ) | |
| A、病、波 | |
| B、破、休 | |
| C、从、众 | |
| D、群、采 |
| 语言混合的形式有( ) | |
| A、双语 | |
| B、洋泾浜 | |
| C、共同语 | |
| D、借词 |
| 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主要依据应该是( ) | |
| A、形态 | |
| B、词汇意义 | |
| C、语法意义 | |
| D、语法功能 |
[i]
| 是一个( ) | |
| A、舌面元音 | |
| B、舌尖元音 | |
| C、卷舌元音 | |
| D、舌根元音 |
| 下列词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 | |
| A、天子 | |
| B、傻子 | |
| C、席子 | |
| D、椅子 |
具有[+用于照明]、[-用电]
| 义素的词是( ) | |
| A、台灯 | |
| B、路灯 | |
| C、吊灯 | |
| D、蜡烛 |
| [u是一个( )元音。 | |
| A、前、高、圆唇元音 | |
| B、后、高、圆唇元音 | |
| C、前、高、圆唇元音 | |
| D、后、低、圆唇元音 |
| 多选题 | |
| 第16题 (2.0) 分 下列词形变化中,运用了附加手段的是( ) | |
| A、pen-pens | |
| B、long-longer | |
| C、foot – feet | |
| D、man – men | |
| E、go – went |
| 下列句式中属于多义句式的是( ) | |
| A、我说不好 | |
| B、王师傅也通知了 | |
| C、一辆老吉普车 | |
| D、接近电影的尾声 | |
| E、小王也不知道 |
|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里,下面属浊辅音的是( ) | |
| A、[p] | |
| B、[l] | |
| C、[t] | |
| D、[n] | |
| E、[m] |
| 语音具有( ) | |
| A、物理属性 | |
| B、生理属性 | |
| C、社会属性 | |
| D、数理属性 | |
| E、化学属性 |
| 属于舌面、高元音的是( ) | |
| A、[y] | |
| B、[i] | |
| C、[a] | |
| D、[o] | |
| E、[u] |
| 判断题 | |
| 第21题 (1.0) 分 语言和种族无关。 | |
| 正确 | |
| 错误 |
| 洋泾浜是语言转用的表现。 | |
| 正确 | |
| 错误 |
| 推动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是语言自身的相互矛盾。( ) | |
| 正确 | |
| 错误 |
| 因为汉字是词语文字,所以汉字只表示词语,不表示语素。( ) | |
| 正确 | |
| 错误 |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p]和[p‘]
| 是同一个音位的两个自由变体。( ) | |
| 正确 | |
| 错误 |
| 分析语是以词形变化为主要语法手段的语言。 | |
| 正确 | |
| 错误 |
| 音位是一定的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 | |
| 正确 | |
| 错误 |
| 汉字中的会意字属于独体字。( ) | |
| 正确 | |
| 错误 |
| 一个句子的隐含不止一个。( ) | |
| 正确 | |
| 错误 |
| 阿拉伯文属于表音文字,日文属于表意文字。( ) | |
| 正确 | |
| 错误 |
答案: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多方面。
1、从语音的地方特征和民族特征来看,普通话有翘舌音,而方言却没有;英语有齿间音,汉语却没有。
2、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来看,用什么声音跟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同样的语音形式可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样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
3、从语音的系统性来看,汉语里送气、不送气区别词义,英语不能;英语里清音、浊音区别词义,汉语普通话不能;语音的组合上,汉语的l只在音节开头出现,英语既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末尾。
我们沿着河边艰难地走了三十公里
我们沿着河边艰难地走了三十公里。
| 主 | 谓 |
| 状 | 中 |
| 联 合 | 动 | 宾 |
|中|补|定|中|
第39题 (4.0) 分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我知道他一定来
我知道他一定来。
|主| 谓 |
| 动 | 宾 |
|主| 谓 |
|状 |中|
名词解释题 1.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族语言的分支。
2.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3.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4.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5.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6.隐语:某些团伙所创造使用的秘密词语或语句。
7.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8.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9.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10.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1.语音对应关系:方言之间所具有的、有规律的而非个别的语音之间互相对应的关系。
12.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作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13.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5.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16.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17.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8.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9.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0.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1.语言混合: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种现象就叫做语言混合。
22.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23.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24、语言: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和政令的形式,就被称作语言。
25、语言规范化:指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26.民族语言:主要指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具体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
1.语义: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是语言的意义。
2.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观世界的认识。
3.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4、词汇意义:由语汇形式表达的意义。
5.语法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
6.语境意义: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7.词义;指同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以及其他附加色彩。
8.词的理性意义: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
9.词的非理性意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反映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等方面的意义,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10.词的通俗意义:由于概括深度的差异分出助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性特征的反映。
11.词的科学意义:由于概括深度的差异分出的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12.义项: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13.义素:从义项分析中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14.义素分析: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15.单义词:一类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即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16.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联系的几类对象,即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的词。
17.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18.基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的某个时期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
19.派生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也叫引申义。
20.同义词: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若干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的词。
21.等义词: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22.近义词: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23.反义词: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24.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物。
25、上位词、下位词: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事物的范围包括在另一些词所代表事物的范围之内,那么这两部分词之间就具有上下位的关系,其中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大的词叫做上位词,范围小的词叫做下位词。
26.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成句子的时候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
27.语法关系意义: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关系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语法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
28.语义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过程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是语义结构关系,由语义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就是语义关系意义。
29.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
30.述谓结构:把一个命题进一步分析为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语义结构叫做述谓结构。
31.变元:述谓结构的组成部分,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又称“题元”“项”等。
32.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把变元分出的不同的类型叫做语义角色。
33.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成分就是该成分的语义指向。
34、歧义:指同一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