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答案】
一:填空题
1.人类对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2.痛风是因为体内________________产生过多造成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黄嘌呤氧化酶的自杀性底物可以治疗痛风。
3.核苷酸的合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条途径。
4.脱氧核苷酸是由________________还原而来。
5.从IMP合成GMP需要消耗________________,而从IMP合成AMP需要消耗________________作为能源物质。
6.细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是________________。该酶可被终产物________________抑制。
7.DNA复制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端到________________端展开。
8.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酶的缺乏可导致大肠杆菌体内冈崎片段的堆积。
9.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的主要聚合酶是________________,该酶在复制体上组装成________________二聚体,分别负责________________链和________________链的合成,已有证据表明后随链的模板在复制中不断形成________________结构。
10.维持DNA复制的高度忠实性的机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1.基因转录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端到________________端。
1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因子组成,其中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亚基、________________亚基和亚基组成,活性中心位于________________亚基上。
13.第一个被转录的核苷酸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
14.原核细胞启动子-10区的序列通常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其一致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
15.原核细胞基因转录的终止有两种机制,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 ]嘌呤环1号位N原子来源于
A.Gln的酰胺N
B.Gln的α氨基N
C.Asn的酰胺N
D.Asp的α氨基N
E.Gly的α氨基N
2.[ ]参与真核细胞线粒体DNA复制的DNA聚合酶是
A.DNA聚合酶α
B.DNA聚合酶β
C.DNA聚合酶γ
D.DNA聚合酶δ
E.DNA聚合酶ε
3.[ ]DNA突变和DNA修复之间的平衡在生物进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
A.DNA损伤过分严重总是导致物种的灭绝
B.DNA修复需要消耗ATP去纠正DNA的损伤
C.DNA损伤和DNA修复是细胞中互不相关的事件
D.胞嘧啶的脱氨基反应是一件罕见的事件,但却是引起突变的
E.生殖细胞中的DNA突变如果没有被修复,只可以允许自然选择
4.[ ]DNA复制需要一系列的蛋白质促进复制叉的移动,大肠杆菌DNA在体外的复制至少需要那些蛋白质?
A.DNA聚合酶Ⅰ、引发酶、SSB和连接酶
B.SSB、解链酶、和拓扑异构酶
C.连接酶、DNA聚合酶Ⅰ和Ⅲ
D.DNA聚合酶Ⅲ、解链酶、SSB和引发酶
E.拓扑异构酶、解链酶和DNA聚合酶Ⅱ
5.[ ]在一个复制叉之中,以下哪一种蛋白质的数量最多?
A.DNA聚合酶
B.引发酶
C.SSB
D.DNA解链酶
E.DNA拓扑异构酶
6.[ ]参与DNA复制的几种酶的作用次序是
A.DNA解链酶→引发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切除引物的酶
B.DNA解链酶→引发酶→DNA聚合酶→切除引物的酶→DNA连接酶
C.引发酶→DNA解链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切除引物的酶
D.DNA解链酶→引发酶→切除引物的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
E.DNA聚合酶→引发酶→DNA解链酶→DNA连接酶→切除引物的酶
7.[ ]将两段寡聚脱氧核苷酸片段5′-ACCACGTAACGGA-3′和5′-GTTAC-3′与DNA聚合酶一起加到含有dATP、dGTP、dCTP和dTTP的反应混合物之中,预测反应的终产物被参入的各碱基的比例是
A.2C∶1T
B.1G∶1T
C.3G∶2T
D.3G∶3T∶2C
E.5T∶4G∶3C∶1A
8.[ ]转录真核细胞rRNA的酶是
A.RNA聚合酶Ⅰ
B.RNA聚合酶Ⅱ
C.RNA聚合酶Ⅲ
D.RNA聚合酶Ⅰ和Ⅲ
E.RNA聚合酶Ⅱ和Ⅲ
9.[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分子中负责识别启动子的亚基是
A.α亚基
B.β亚基
C.β′亚基
D.σ因子
E.ω因子
10.[ ]在RNA聚合酶催化下,某一DNA分子的一条链被完全转录成mRNA。假定DNA编码链的碱基组成是:G=24.1%,C=18.5%,A=24.6%,T=32.8%。那么,新合成的RNA分子的碱基组成应该是
A.G=24.1%,C=18.5%,A=24.6%,U=32.8%
B.G=24.6%,C=24.1%,A=18.5%,U=32.8%
C.G=18.5%,C=24.1%,A=32.8%,U=24.6%
D.G=32.8%,C=24.6%,A=18.5%,U=24.1%
E.不能确定
三:问答题
1.在冈崎提出DNA复制的不连续性观点以后,对于DNA复制过程中是两条链都是不连续复制,还是仅仅是后随链才是不连续复制,存在着很大争议。显然前导链的合成不需要不连续复制,但是许多研究者发现经脉冲标记的冈崎片段可以和亲代DNA的两条链杂交,这似乎意味着亲代DNA的两条链都可以作为冈崎片段的模板。试提出一种机制解释前导链的复制也可能产生冈崎片段,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提出的机制。
2.为什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在所有温度下都缺乏5′→3′的外切酶活性的DNA聚合酶Ⅰ的突变株?
3.怎样证明基因转录的方向是从5′-端→3′-端。
【查看答案】
核酸代谢 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 尿酸
2. 尿酸 别嘌呤纯
3. 从头合成 补救途径
4. NDP
5. ATP GTP
6. 天冬氨酸氨甲酰转移酶 CTP
7. 5’ 3’
8. DNA聚合酶Ⅰ DNA连接酶
9. DNA聚合酶Ⅲ 不对称 前导链 后随链 环
10. DNA聚合酶高度选择性 DNA聚合酶的自我校对 错配修复
11. 5′端 3′端
12. 核心酶 σ α β β′ β
13. 嘌呤核苷酸
14. Pribonow box TATAT
15. 不依赖于ρ因子 依赖于ρ因子
二:单选题
DCEDC BCDDA
三:问答题
1.前导链似乎也形成很小的片段,是因为在一个细胞中,含有微量的dUTP,它在DNA复制过程中,有可能代替掺入到新合成的子链之中,由于脱氧尿苷酸不是DNA分子中的正常核苷酸,所以体内的修复系统将它去除。去除的机制先是尿嘧啶糖苷酶切除链上的尿嘧啶,然后AP内切酶在被切除碱基的地方,将DNA链切开,外切酶切除一段包括错误的尿苷酸在内的核苷酸序列,再由DNA聚合酶和连接酶完成剩下的修复工作。AP内切酶的作用必然导致前导链形成小的DNA片段(类似于冈崎片段)。筛选AP内切没缺失的大肠杆菌突变株,观察以上现象是否还能发生。
2.大肠杆菌DNA在复制过程中合成的RNA引物由DNA聚合酶Ⅰ所具有的5′→3′的外切酶负责切除。当DNA聚合酶Ⅰ丧失其内在的5′→3′的外切酶活性以后,DNA复制中合成的RNA引物就不能被有效地切除,这必然导致冈崎片段的积累,新合成的DNA无法形成连续的链。这样的突变株是无法繁殖生存的,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在所有温度下都缺乏5′→3′的外切酶活性的DNA聚合酶Ⅰ的突变株。
3.将cordycepin(冬虫夏草素,3′-脱氧腺苷)加到细胞内,在细胞内将它通过核苷酸合成的补救途径生成相应的3′-脱氧腺苷三磷酸。如果它能制造末端终止,则专录方向是5′→3′,因为当转录的方向是3′→5′时,3′-脱氧腺苷酸无法掺如到RNA链的生长端,即5′端,因此不可能制造末端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