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3:46:30
文档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码:0401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责任感;2.掌握广博和扎实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最新研究成果,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文献和学术交流;3.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2.文科
推荐度:
导读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码:0401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责任感;2.掌握广博和扎实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最新研究成果,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文献和学术交流;3.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2.文科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码:040102)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责任感;

2.掌握广博和扎实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最新研究成果,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文献和学术交流;

3.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

2.文科课程与教学论

3.理科课程与教学论

三、修业年限

博士生修业年限为3-6年,基本学制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生源为2年制的硕士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的博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的条件为:博士生在读期间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成绩优异;答辩前至少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公开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

四、培养方式

1.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采取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式培养。课程学习旨在拓宽学术视野、掌握学科前沿和熟悉研究方法。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体现研究生学术水平、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2.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本专业成立博士生培养总指导小组,设组长1名,负责本专业建设的全面工作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按研究方向成立博士生指导小组,设组长1名。导师为博士生指导小组第一负责人,负责博士生培养的全面工作。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为博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博士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3.博士生入学一个月内,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4.博士生在第二学期期末需进行资格考试。考试方式以笔试为主,采取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的方式,由指导小组确定考试范围和内容,主要考查专业知识扩展情况和专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主要内容包括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前沿研究动态,与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综述与问题分析等。资格考试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开题。资格考试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和撰写阶段。两次未通过者,中止学业。

5.博士生学习期间至少需参加1次全国或国际性专业学术研讨会,并提交论文。应在学院范围内至少做2次公开学术报告。

五、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主要包括共同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社会实践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研究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型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设学期备注

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603秋季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方法603秋季面向本专业全体学生
学科前沿问题研究402春季面向本方向全体学生
专业文献阅读402秋季

选修课

第一外国语40

2

春季

至少选择2学分

第二外国语40春季
专业外语40春季
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40春季
课程实施与评价研究40春季
综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40春季
教学交往问题研究40春季
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40春季每一个学科开设一门选修课
补修课专业补修1

40适于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学生
专业补修2

40
合  计

12
说明:《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方法》课程为本专业的基础课程,由博士生导师团队共同负责,并请国内外有关专家讲授专题。《学科前沿问题研究》为专业方向课,由博士生所在方向导师共同承担。《专业文献阅读》课打好专业基础和扩展学术视野为目的,由导师和博士生共同研究制定计划,确定阅读文献。

2.考核与评价

必修课和中期考查为考试课程,按百分制考核,选修课为考查课程,记合格或不合格。必修课需取得75分以上成绩,选修课合格方能开题和进行论文写作。

六、学位论文

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研究须经过前期审查、中期审查、后期审查三次审查。

前期审查:前期审查以开题报告为主。博士生应在入学后第一学年确定研究方向,并经指导小组审查同意。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开题报告。合格者可根据研究计划进入论文研究和撰写阶段。不合格者需再次申请开题报告审查,两次审查时间间隔不少于2个月。

中期审查:审查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博士生向指导小组提交不少于2次的学位论文研究进展报告和研究论文初稿,进行预答辩。至少在CSSCI检索刊物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后期审查:博士生应在正式答辩前一个半月提交论文完成稿,并以第一作者署名(第一署名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在CSSCI检索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且其中至少1篇是学位论文的一部分。经学院学位分委员会预审批准后方可进行正式答辩。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博士生在规定年限内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通过思想品德考核、资格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有关规定,达到我校学位授予标准,通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学博士学位。

注:本方案自2008级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附: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组 长:马云鹏  

成 员(按姓氏笔画排列):尹爱青  郑长龙  袁孝亭  熊  梅

课程与教学理论实践组:

    组 长:马云鹏  

成 员(按姓氏笔画排列):陈旭远  熊  梅  吕立杰   孔凡哲   李桢

理科课程与教学论组:

组 长:郑长龙  

成 员(按姓氏笔画排列):史宁中  孟昭辉  解月光  王秀红  于海波

文科课程与教学论组:

组 长:袁孝亭  

成 员(按姓氏笔画排列):尹爱青   高凤兰   杨秀莲   杨家安  

文档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码:0401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责任感;2.掌握广博和扎实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最新研究成果,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动态;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能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文献和学术交流;3.具有广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2.文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