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课程选取依据
1.《PLC应用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选择、PLC程序的设计调试、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调试的职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毕业生从事课程相关的岗位是PLC控制系统的安装、维护维修岗位。
二、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PLC应用技术》是一门职业性、实用性强的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项目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学习可编程控制器的软、硬件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系统的分析、维修和设计等技能。将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素质教育要求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识教学要求
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常用指令与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熟悉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单元、扩展单元及外围一般元件的技术要求与选型依据;
熟悉电气控制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电气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法;
了解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发展方向。
3.技能教学要求
能确定被控对象的工艺要求,描述该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控制系统的控制程序;
能按控制要求选取合适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及外围元件;能根据图纸要求现场安装中等复杂的控制系统,并利用编程工具进行现场调试;
能整理程序清单,绘制硬件原理图、硬件接线图等技术资料,能编写控制系统操作说明书;
能够按照PLC电气设备控制要求,完成一般PLC控制设备的电气控制设计任务,并完成其安装调试工作;
掌握故障分析的步骤与方法,能对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判断与排除。
四、课程改革情况
我院对PLC课程进行了以下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注重技能、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合理地改革教材,设计好每一个项目单元。采用课题式单元教学。每个课题以一个应用实例为主题,每个实例课题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单元内的实例都能有效地为该单元核心内容的教学服务。
2.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采用了案例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比较法、理论实践结合法、项目驱动法等。
3.考核方法改革:
考核方法的改革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整个教学中的过程考核。可编程控制器的教学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 考核方式以项目完成的效果和项目实施过程为考核依据,重点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在考试中采用过程考核、工艺考核和功能考核相结合,评分方法采用过程评价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标准相结合,确保考核能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考核方案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情况、上课提问情况、作业情况),占总成绩30%;综合考核情况(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
项目任务考核表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 序号 | 考核内容 | 考核要求 | 配分 | 考核标准 | 得分 | 备注 |
| 1 | 案例背景调研 | 系统控制需求全面程度 | 10 | 每缺少一个技术点扣5分 | ||
| 2 | 讨论确定实施方案 | I/O分配合理 | 20 | I/O分配不合理扣5分 | ||
| 程序设计思路 | 合理程度不够合理,每处扣1分 | |||||
| 3 | 方案实施过程 | I/O接线图正确 | 30 | I/O接线图不正确扣5分 | ||
| 梯形图设计正确 | 梯形图设计不正确一处扣3分 | |||||
| 指令表程序 | 指令表程序一处不正确扣3分 | |||||
| 接线正确 | 接线一处不正确扣3分 | |||||
| 调试方法正确 | 调试方法不正确扣2分 | |||||
| 4 | 项目完成效果评价 | 调试是否成功 | 30 | 每缺少一项功能扣10分 | ||
| 方案的合理性、可靠性 | 一处不合理扣5分 | |||||
| 5 | 安全文明生产 | 按照职业安全及实训室有关规定考核 | 10 | 违反一次扣5分 |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二零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