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钻研教材,深入备课,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情,寓教于理,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二、灵活驾驭,在课堂教学中大力实施德育。
1、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有明确的主题思想,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精品。教师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段落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
2、语文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深化德育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坚持正面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和感染。
3、在作文教学中,抓住契机,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有机渗透道德教育。
4、课外延伸,德育延续。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言传身教,通过教师自身榜样作用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挖掘教材的魅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教材发挥积极的效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和思想产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并不断完善美好的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