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诊断学—舌诊讲义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3:49:58
文档

中医诊断学—舌诊讲义

中医诊断学—舌诊讲义望舌提纲内容要求舌诊的原理了解正常舌象了解望舌质掌握望舌苔掌握舌象的综合分析了解细目一、舌诊原理一.舌与脏腑经络1.辅助发音→语言→神→心: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2.主司味觉→影响食欲→脾胃:舌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3.通过经络与诸多脏腑相连: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等)。二.脏腑病变反映于舌有一定的规律性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另外,还有“舌
推荐度:
导读中医诊断学—舌诊讲义望舌提纲内容要求舌诊的原理了解正常舌象了解望舌质掌握望舌苔掌握舌象的综合分析了解细目一、舌诊原理一.舌与脏腑经络1.辅助发音→语言→神→心: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2.主司味觉→影响食欲→脾胃:舌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3.通过经络与诸多脏腑相连: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等)。二.脏腑病变反映于舌有一定的规律性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另外,还有“舌
中医诊断学—舌诊讲义

  望舌提纲

内容要求
舌诊的原理了解
正常舌象了解
望舌质掌握
望舌苔掌握
舌象的综合分析了解
  细目一、舌诊原理

  一.舌与脏腑经络

  1.辅助发音→语言→神→心: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

  2.主司味觉→影响食欲→脾胃:舌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

  3.通过经络与诸多脏腑相连: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

  (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等)。

  二.脏腑病变反映于舌有一定的规律性

  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另外,还有“舌尖属上脘,

  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细目二、正常舌象

  

  注意:生理变异。

  细目三、望舌质

  一、舌色:淡白(枯白)→淡红→红→绛→紫

  

    

  二、舌形:

  1.老嫩

  区别点:纹理粗糙与细腻,舌色深暗与浅淡

  意义:疾病虚与实

  

  2.胖瘦

  胖大舌:水湿内停、痰湿热毒

  瘦薄舌:气血阴液不足

  

  3.点、刺舌:热盛

  4.裂纹舌:阴血亏损、脾虚湿侵

  5.齿痕舌:脾虚、水湿内停

  

  

  三、舌态

  1.痿软舌:多见于伤阴,或气血俱虚。

  2.强硬舌: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中风先兆。

  3.颤动舌:肝风内动。

  久病舌淡白而颤动:多属血虚动风。

  新病舌绛而颤动:多属热极生风。

  舌红少津而颤动:多属阴虚动风。

  酒毒内蕴:可见舌体颤动。

  4.歪斜舌:见于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5.吐弄舌:心、脾二经有热、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

  弄舌:多见于热甚动风先兆。

  吐弄舌:可见于小儿智能发育不全。

  6.短缩舌:多属危重证候的表现。

  舌短缩,色淡白或青紫而湿润:多属寒凝筋脉。

  舌短缩,色淡白而胖嫩:多属气血俱虚。

  舌短缩,体胖而苔滑腻:多属痰浊内蕴。

  舌短缩,色红绛而干:多属热盛伤津。

  舌态:

  运动不灵:强硬,歪斜,短缩,萎软

  运动过灵:震颤,吐弄

  四、舌下络脉:

  舌系带两侧的大络脉

  方法:

  观察内容: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

  正常表现:颜色呈淡紫色,少有纡曲

  意义:可反映气血的运行情况

     若粗胀、青紫、曲曲、结节---血瘀

     短而细、舌色偏淡---气血不足

  细目四、望舌苔

  一、苔质

  1.厚薄---了解病位深浅(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

  2.润燥---反映津液盛衰

  滑苔:主寒证、主湿证、主痰饮

  燥苔:津伤或痰饮、瘀血内阻致津不上承

  糙苔:热盛伤津之重症

  

  3.腐腻---湿浊与阳气的消长

  (1)腻苔---腻苔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于舌面所致。

  见于食积或痰浊、寒湿内阻或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

  (2)腐苔---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泛而成。

  见于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4.剥脱---察验胃气胃阴的存亡及气血盛衰

  5.真假---辨别疾病的轻重与预后(有根无根为标准)

  

  二、苔色

  1.白苔---常见于表证、寒证、湿证。特殊情况下 

  白苔也主热证。薄白苔/厚白苔/积粉苔

  薄白苔:正常舌象,或见于表证初期,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

  苔薄白而滑:外感寒湿,或脾肾阳虚,水湿内停。

  苔薄白而干多见于外感风热。

  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停,或为痰饮、食积。

  苔白厚而干主痰浊湿热内蕴。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称“积粉苔”)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时邪与热毒相结而成。

  苔白燥裂如砂石,扪之粗糙(“糙裂苔”)提示内热暴起,津液暴伤。

  2.黄苔---主里证、热证,淡黄苔/深黄苔/焦黄苔

  3.灰黑苔---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苔灰黑而湿润:阳虚寒湿内盛,或痰饮内停。

  苔灰黑而干燥:热极津伤。

  苔黄黑(霉酱苔):胃肠素有湿浊宿食,积久化热,或湿热夹痰。

  细目五、舌象综合分析

  一、舌质和舌苔的综合分析

  1.舌苔或舌质单方面异常

  2.舌质和舌苔均出现异常

  3.舌象的动态分析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

  1.判断正气盛衰

  2.分辨病位深浅

  3.区别病邪性质

  4.推断病势进退

  5.估计病情预后

舌诊内容要求
原理掌握
正常舌象 
舌质掌握
舌苔掌握
舌象的综合分析 
  

  1.气血两虚证的舌象是( )

  A.舌体淡瘦

  B.舌淡齿痕

  C.舌尖芒刺

  D.舌暗瘀点

  E.舌红裂纹

  【正确答案】A

  2.舌两侧多反映哪一脏腑的病变( )

  A.上焦心肺

  B.中焦脾胃

  C.下焦肾

  D.三焦

  E.肝胆

  【正确答案】E

  3.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入营血的舌象是( )

  A.舌青黑而湿润

  B.舌瘦薄而色淡

  C.舌绛而少津

  D.舌淡白苔滑腻

  E.舌红苔黄燥

  【正确答案】C

  4.患者腹部痞胀,纳呆呕恶,肢体困重,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尿黄便溏,其舌象应是( )

  A.舌红苔黄腻

  B.舌红苔黄糙

  C.舌绛苔少而干

  D.舌绛苔少而润

  E.舌红苔白而干

  【正确答案】A

  5.外感秽浊之气,热毒内盛可见( )

  A.白腻苔

  B.黄腻苔

  C.积粉苔

  D.灰黑干燥苔

  E.黑苔而滑

  【正确答案】C

  6.下列病证除哪项外均可见腻苔( )

  A.湿热

  B.痰饮

  C.食积

  D.阴虚

  E.顽痰

  【正确答案】D

  7.舌苔由黄燥转为白润,提示( )

  A.表邪入里

  B.寒邪化热

  C.邪退正复

  D.热退津复

  E.湿热留恋

  【正确答案】D

  8.舌苔由薄白转为白厚,提示( )

  A.表邪入里

  B.寒邪化热

  C.邪退正复

  D.热退津复

  E.湿热留恋

  【正确答案】A

文档

中医诊断学—舌诊讲义

中医诊断学—舌诊讲义望舌提纲内容要求舌诊的原理了解正常舌象了解望舌质掌握望舌苔掌握舌象的综合分析了解细目一、舌诊原理一.舌与脏腑经络1.辅助发音→语言→神→心:舌可反映心、神的病变。2.主司味觉→影响食欲→脾胃:舌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3.通过经络与诸多脏腑相连: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等)。二.脏腑病变反映于舌有一定的规律性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另外,还有“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