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2.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①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②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③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④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3.右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
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血红蛋白、尿素、CO2等物质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②进入①④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4.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①血红蛋白 ②葡萄糖 ③无机盐 ④激素 ⑤尿素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
5.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合成血浆中的蛋白质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D.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6.下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对曲线仔细分析后,你认为对曲线BC段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B.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C.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D.乳酸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
7.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下列有关人体保持水平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中所含的水分
B.肾脏排尿是人体排出水分的主要途径
C.机体通过调节排尿量,使水的排出量与摄入量相适应
D.机体通过调节饮水量,使水的摄入量与排尿量相适应
9.某人血糖浓度为170mg·dL-1,与正常人比较,他可能伴有以下哪种症状( )
A.暂时性头晕.出冷汗,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即消失 B.尿量增加
C.呼吸频率较快,体温超出正常值 D.食欲不振,厌食
10.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动物是( )
A.输液不久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11.正常人一次过量吃糖后,检测到尿液中含有葡萄糖,最可能是原因是( )
A.胰岛素分泌过少 B.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
C.肾脏发生了病变 D.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限
12.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B.体温增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
C.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后,兴奋传入下丘脑就会产生冷觉
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同时还对内脏活动具有调节功能
13.右图表示小麦的CO2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E点为
净光合产量
达到最大值(m)所对应的最低光照强度
B.A点时产生ATP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CD段,随着光照强度进一步增大,光合净产量不变,
则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和温度等
D.当温度升高时A点下降;当植株缺Mg时B点左移
14.下面是关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些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
B.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适时适量地灌溉
C.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气状况,促进根系吸收矿质营养
D.种植豆科植物不必施肥,因为其自身具有固氮能力
15.右图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示意图,有关该图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光能和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B.图中B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和传递光能
C.图中C、D代表传递电子的物质,E代表H2O
D.图中F代表NADPH,G代表NADP+
16.玉米等C4植物的“花环型”两圈细胞中的叶绿体( )
A、结构相同 B、功能相同 C、酶系统相同 D、代谢有联系
17.对于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的不正确解释是
A.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 有利于吸收较多的C02,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有利于释放氧气,降低有机物消耗 D.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
18.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白鼠吸入18O2,则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 18O
B.利用15NH3配制的培养基培养硝化细菌,可得到15NO-3
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有可能出现14C2H4OH
D.给玉米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19. 下列关于高粱、玉米叶结构及其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围绕着维管束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
②因为叶肉细胞的叶绿体有正常的基粒,所以,水的光解发生在叶肉细胞
③NADPH储存了能量,并具有还原性
④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
⑤光能转化为电能时,电子的最终受体是ATP和NADP+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
20.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 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就不能存活
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 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要的氮都来自根瘤菌
21.下列关于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3植物CO2的固定和还原都需要ATP提供能量
B. 将一植株的叶子去掉一半,将直接影响对矿质养料的吸收
C. 叶子变黄后主要依靠类胡萝卜素实现光能转换为电能
D. C3植物叶片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叶肉细胞,C4植物叶片内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叶肉细胞、维管束鞘细胞
22.下列关于细胞核和细胞质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丝时,两个子细胞获得的核物质是均等的,但核基因的组合类型可能不同
B.细胞质基因存在于细胞器中的染色体上
C.细胞质遗传表现出母系遗传的特征,杂交后代也可能会出现性状分离
D.人类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的疾病,只能在女性中表现
2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土壤中生活的根瘤菌也能固氮
B.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盐转化成亚盐,最终转化成氮气
C.豆科植物由于自生固氮菌的大量增殖,刺激根部薄壁细胞而形成根瘤
D.在扦插枝条基部切口处涂上圆褐固氮菌浸出液,枝条更容易生根。
24.下列对基因结构的认识,正确的是
A.信使RNA上的终止密码对应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非编码区
B.外显子和内含子在转录过程中都能转录成成熟MRNA
C.由于内含子不能编码蛋白质,故它属于非编码区
D.在细胞过程中,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都能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25.下列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能够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全部色素都能吸收光能
B.叶绿体中分解水的部位在囊状结构薄膜,产生ATP和NADPH的场所在基质
C.H2O和NADP+之间形成连续不断的电子流意味着光能转换成了电能
D.NADP+转化为NADPH的过程中,需要提供一个氢离子和两个电子
26.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
A.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B.繁殖速度快
C.遗传物质含量少 D.性状稳定,变异少
27.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基因遗传图,为水稻基因组计划做出了贡献,水稻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那么水稻基因组计划要研究的DNA分子数为
A.48个 B.24个 C.13个 D.12个
28.细菌的基因位于
A.拟核内 B.质粒中 C.拟核和质粒中 D.质粒核糖体中
29.大肠杆菌基因a与长颈鹿基因b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有相同数目的氨基酸,则a、b所含碱基对数一般情况为
A.a、b基本相同 B.a大于b C. b 大于a D.不一定
30.下列是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常以抗生素抗性基因为目的基因
B.质粒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运载体
C.通常用一种性内切酶处理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
D.为培育成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导入抗除草剂基因时只能以受精卵为受体
31.下列有关基因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真核细胞的基因中,编码区也含有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B.原核细胞的基因中,编码区的外显子是连续的
C.非编码区是两个基因之间没有遗传效应的区段
D.终止密码子的作用是阻碍RNA聚合酶的移动
32.人的血红蛋白中有一种一珠蛋白,它的基因有1700个碱基对,其中有3个外显子,2个内含子,能编码146个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翻译蛋白质的信使RNA碱基数量多于438个
三个外显子的碱基数量约占整个基因的26%
非编码区是两个基因之间没有遗传效应的区段
内含子将编码区和非编码区隔开 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位于非编码区
A. B. C. D.
33.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细胞 ③B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效应B细胞 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34.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原体,近年来因抗药菌株增多等原因,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核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后,T细胞受刺激成为记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感染结核杆菌后,机体主要通过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作用将其消灭
35. 如图所示为人体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a细胞的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B.该图可以表示溶菌酶破坏侵入机体细菌的过程
C.当同一种病原体再一次侵入细胞时,c细胞可以迅速增殖分化
D.细胞产生的与此过程有关的化学物质的本质是脂质
36. 下图表示病毒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干扰素的过程以及干扰素的作用机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图标是一个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时,诱导细胞核中干扰素基因表达的过程
B、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可以在大肠杆菌以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干扰素
C、图示中产生干扰素的细胞最可能是人体内的效应T细胞
D、一次注射干扰素后能使人终生具有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
37.请看下表中的信息,表格后相关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研究项目 | 父本 | 母本 | 结果 |
紫茉莉枝条颜色 | 白色枝条 | 绿色枝条 | F1植株全为绿色 |
| 绿色枝条 | 白色枝条 | F1植株全为白色 | |
| 豌豆豆荚颜色 | 绿色豆荚植株 | 黄色豆荚植株 | 母本植株上所结豆荚全为黄色 |
| 黄色豆荚植株 | 绿色豆荚植株 | 母本植株上所结豆荚全为绿色 |
B.紫茉莉枝条颜色遗传和豌豆豆荚颜色遗传都呈现母系遗传的特点
C.紫茉莉绿色枝条基因与白色枝条基因、豌豆黄色豆荚基因与绿色豆荚基因各为一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各自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D.紫茉莉枝条颜色遗传中后代的性状不出现一定的分离比,而豌豆豆荚颜色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38.下面是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序列I为内含子的一部分,序列II为外显子的一部分。
上列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碱基序列为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一部分,只有序列Ⅱ才能编码蛋白质
B. 编码上述氨基酸序列的mRNA序列为AUG CGG GAG GCG GAU GUC
C.该基因表达过程中,RNA的合成在细胞核中完成,此过程称为转录和翻译
D.如果序列II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缺失,则该基因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甲硫氨酸…
39.右图表示人体内的体液免疫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过程都有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⑤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B. 图中各种细胞都是免疫细胞,它们均由受精卵经细胞的和分化而来
C. 大多数抗体是与相应抗原发生沉淀或凝集反应,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D. 抗原与抗体发生反应,可导致人体出现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40、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该肌肉受到刺激后发生了不自主的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⑦
B.在肌肉收缩的反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 序是④→⑤→⑥
C.重症肌无力患者是因自身产生的抗体把自身肌肉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攻击所至(如图所示),所以重症肌无力属自身免疫病
D.C2是效应B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但可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11分)狂犬病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即狂犬病。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侵染肌细胞,在肌细胞内少量繁殖后侵染附近的末梢神经,然后病毒沿神经进入脊髓,进而人脑导致出现病症,狂犬病一般2周到3个月发病。病人会出现烦躁,怕风,恐水,畏光,痉挛抽搐,终致瘫痪而危及生命等症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诱使机体产生抗体,抗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也是抗狂犬病病毒主要免疫途径之一,___________裂解靶细胞。
(3)已知狂犬病病毒的G蛋白与病毒致病性有关。若用基因工程技术制造狂犬病疫苗,可以制备___________疫苗和RNA疫苗。
(4)被疯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狂犬病的效果吗? 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注射疫苗后经常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9℃,机体产热___________散热。
2.(11分)健康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右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请据图分析回答:
(1)人体血糖的正常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人饭后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
(3)激素②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②的分泌,该调节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激素①是由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机体内____________(激素)与激素①具有相同作用效果。
(5)有人试图通过研磨胰腺的方法获得激素②,均未获得成功,由图可知原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探究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机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知识准备: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是合成、贮存、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器官。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健康雄兔15只,注射部位消毒后,分别给每只兔注射适量的放射性碘溶液。
第二步: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射性测量仪分别测定每只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第三步:3天后,将15只实验兔随机均分为A、B、C三组。
第四步:向A组注射一定量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向 B组注射等量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向C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五步:每隔一定时间,分别测定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回答下列问题:
①指出上述实验方法步骤第一步中的两处不严谨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实验步骤第一步改正后,实施整个实验,请你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A、B、C三组兔子甲状腺中碘的放射量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3.(14分,每空1分)糖尿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下图是人体内的血糖平衡 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图中[ 甲 ] 细胞受损,使[ B ] 分泌不足,
发生障碍,使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导致 分解加强。所以病人出现机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的症状。
(2)图中物质A的作用机理是促进 分解和 的转化,上图所示调节过程属于 调节。下丘脑除参与血糖调节外,还参与 调节。
(3)从图中看,与物质A有协同作用的是 。
(4)糖尿病患者多尿的原因是 。
4.( 14分)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②
④
③
①
获得甲生物合成该 目的 与质粒 导入乙 获得甲生物
蛋白质的信使RNA 基因 DNA重组 生物细胞 的蛋白质
(1)①操作过程需加入的原料是 。获取该目的基因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
(2)质粒是常用的运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最常用的质粒常含有的抗生素抗性基因作为______基因,这种基因有助于对受体细胞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进行检测。此外,做为运载体还要有多个酶切点,以便与___________相连
(3)②过程首先要用 酶切断质粒DNA,再用 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DNA连接重组在一起。
(4)在②操作过程中,若目的基因的黏性末端为 ,则其运载体(质粒)与之相对应的黏性末端是:________________。(画在横线上)
(5)经过③过程导入受体细胞的质粒 (是或否)能够自主复制。
(6)若目的基因为胰岛素基因请写出其表达过程, 。
(7)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新品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九月月考参:
一、选择题
1-5: BDDBA 6-10: ABDBD 11-15:DDDDD 16-20:DCDBC
21-25: DCDDB 26-30: BDCCB 31-35: AACDA 36-40: DDCDA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答案:
2.(1)80-120mg/dL (2)激素② (3)反馈调节
(4)胰岛A 肾上腺素
(5)激素②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会被腺泡细胞分泌的蛋白酶分解(2分)
(6)①应取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雄兔;向每只兔子注射的放射性碘溶液应该等量(2分)
② A > C > B(2分)
3. (14分)(1)胰岛B细胞 胰岛素 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氧化利用(葡萄糖氧化分解)(2分) 脂肪和蛋白质(缺一不给分)(2分) (2)肝糖元 非糖物质 神经—体液(2分) 体温(3)肾上腺素 (4)在排出大量糖的同时,带走大量水分(2分)
4.(14分)(1)四种脱氧核苷酸 反转录 (2) 标记 外源基因(2分)
(3)性内切 DNA连接
(4)(2分) (2分)
(5)能 (6)略(2分) (7)能定向培育新品种(合理给分)(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