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5汕头国家公申论热点:“贫困县炫富”倒逼管理创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3:29:54
文档

2015汕头国家公申论热点:“贫困县炫富”倒逼管理创新

2015汕头国家公申论热点:“贫困县炫富”倒逼管理创新[措施]首先,应对贫困县的“三公”消费标准设置上限,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同时,对国家和地方投入的扶贫项目资金,要加强使用情况的审计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有地方存在奢侈“三公”消费、新建办公大楼、挤占扶贫项目资金等违规行为,不仅取消其贫困县资格,回收优惠和扶贫资金,还要对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以此倒逼地方敬畏国家扶贫,将宝贵的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刀刃上。其次,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要让之前戴着贫困县帽子
推荐度:
导读2015汕头国家公申论热点:“贫困县炫富”倒逼管理创新[措施]首先,应对贫困县的“三公”消费标准设置上限,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同时,对国家和地方投入的扶贫项目资金,要加强使用情况的审计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有地方存在奢侈“三公”消费、新建办公大楼、挤占扶贫项目资金等违规行为,不仅取消其贫困县资格,回收优惠和扶贫资金,还要对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以此倒逼地方敬畏国家扶贫,将宝贵的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刀刃上。其次,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要让之前戴着贫困县帽子
2015汕头国家公申论热点:“贫困县炫富”倒逼管理创新

[措施]

首先,应对贫困县的“三公”消费标准设置上限,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同时,对国家和地方投入的扶贫项目资金,要加强使用情况的审计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有地方存在奢侈“三公”消费、新建办公大楼、挤占扶贫项目资金等违规行为,不仅取消其贫困县资格,回收优惠和扶贫资金,还要对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以此倒逼地方敬畏国家扶贫,将宝贵的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刀刃上。

其次,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要让之前戴着贫困县帽子的地区看得到“摘帽”的好处。一个地方脱贫工作做得好,经济发展能力上去了,不妨对工作人员予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奖励,如适当提高摘帽后公务员工资,对主要领导干部优先考虑提拔等。对脱贫工作一无所成的要有相应惩罚措施,不能让贫困县的主政感觉到自己到贫困县任职是一个过渡乃至一种政治资本。如果在脱贫条件明明允许的情况下,贫困县的主政还是不惜代价保卫贫困的帽子,那么其执政能力就值得考量了。

最后,建立一套合理衡量脱贫的标准。衡量一县是否脱贫应当更多地从民生指标考虑,让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才是脱贫的真正意义。如果贫困县退出机制启动,仍然以GDP等宏观数据为先决条件,难免出现地方为了政绩仓促脱贫的现象。一个县有没有脱贫,应该看这个县最贫困的一部分人生活水平有没有明显的提高,把低收入者、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列入脱贫标准,才是衡量该地区实际不贫困的方法。

背景链接

国新办在2014年10月1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扶贫日和社会扶贫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在回应媒体提及“个别的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之后不愿意摘帽,不愿意放弃这种既得利益”的问题时,扶贫办法规司苏国霞表示,贫困县脱贫以后不愿意摘帽,或者戴着贫困县的帽子炫富,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

深度解析

[当前现象]

事实上,“贫困县炫富”现象,不是“确实存在”,而是比较普遍。比如,黑龙江海伦市,一边四处“哭穷”,申请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边变相投资近亿元兴建大楼;继2012年成功戴上“贫困帽子”后,2013年又搬进竣工不久的“豪华衙门”。这种“穷”“奢”通吃、自相矛盾的做法,不仅造成不良社会观感,也引起当地干部群众质疑。

特别是,一些地方头戴贫困县的帽子,却热衷于讲排场,比阔气,大兴奢靡之风。比如,有的地方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破烂不堪,却投入巨资修建豪华的办公大楼;有的地方部分群众尚未解决温饱问题,部门却在“三公”消费上大手大脚,坐豪华公车,赴豪华旅游,吃豪华酒宴。究其原因,要么是打肿脸充胖子,恣意挥霍扶贫项目资金,要么是“伪贫困”,骗取国家的扶贫项目资金,去填补奢侈“三公”消费的窟窿。

[原因分析]

不可否认,过去在对贫困县的管理上,一直仅是救济机制在唱“独角戏”。贫困县最初仅仅是国家作为扶贫工作对象确定的,但后来附加在它上面的很多优惠使得它可以享受很多开发扶贫以外优惠上的好处。一方面,贫困县可以得到可观的扶贫资金,另一方面,不少优惠也与贫困县绑定,只有贫困县才能享受到。正因为入选贫困县拥有享用不尽的优惠,才使得一些贫困县早已脱贫了,也舍不得扔掉这顶象征落后的帽子,仍然躺在救济机制的温床上坐享其成。

[治理的必要性]

“贫困县炫富”现象频现,倒逼管理创新。随着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节节攀升,扶贫标准也应“水涨船高”,提高贫困县进入门槛,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进一步完善贫困县进入、退出机制,对贫困县进行动态管理,是提高扶贫效率,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而在对贫困县进行动态管理上,应推行救济与制约并行的“双轨制”。

[措施]

首先,应对贫困县的“三公”消费标准设置上限,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同时,对国家和地方投入的扶贫项目资金,要加强使用情况的审计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有地方存在奢侈“三公”消费、新建办公大楼、挤占扶贫项目资金等违规行为,不仅取消其贫困县资格,回收优惠和扶贫资金,还要对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以此倒逼地方敬畏国家扶贫,将宝贵的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刀刃上。

其次,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要让之前戴着贫困县帽子的地区看得到“摘帽”的好处。一个地方脱贫工作做得好,经济发展能力上去了,不妨对工作人员予以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奖励,如适当提高摘帽后公务员工资,对主要领导干部优先考虑提拔等。对脱贫工作一无所成的要有相应惩罚措施,不能让贫困县的主政感觉到自己到贫困县任职是一个过渡乃至一种政治资本。如果在脱贫条件明明允许的情况下,贫困县的主政还是不惜代价保卫贫困的帽子,那么其执政能力就值得考量了。

最后,建立一套合理衡量脱贫的标准。衡量一县是否脱贫应当更多地从民生指标考虑,让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才是脱贫的真正意义。如果贫困县退出机制启动,仍然以GDP等宏观数据为先决条件,难免出现地方为了政绩仓促脱贫的现象。一个县有没有脱贫,应该看这个县最贫困的一部分人生活水平有没有明显的提高,把低收入者、农业人口的平均收入列入脱贫标准,才是衡量该地区实际不贫困的方法。

文档

2015汕头国家公申论热点:“贫困县炫富”倒逼管理创新

2015汕头国家公申论热点:“贫困县炫富”倒逼管理创新[措施]首先,应对贫困县的“三公”消费标准设置上限,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同时,对国家和地方投入的扶贫项目资金,要加强使用情况的审计和跟踪管理。如果发现有地方存在奢侈“三公”消费、新建办公大楼、挤占扶贫项目资金等违规行为,不仅取消其贫困县资格,回收优惠和扶贫资金,还要对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实行责任追究,以此倒逼地方敬畏国家扶贫,将宝贵的扶贫资金真正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刀刃上。其次,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要让之前戴着贫困县帽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