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建筑中,往往可以借助来增强整体的统一性。A:韵律与节奏B:均衡与稳定C:渗透与层次D:重复或再现E:经济
2、城镇体系的前工业化阶段的特征不包括。A:规模小B:职能单一C:集聚D:低水平均衡分布E:综合治理
3、城市供热管网敷设方式中,最经济的一种敷设方式为。A:无沟敷设B:不通行地沟敷设C:通行地沟敷设D:半通行地沟敷设E:经济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目前常见的居住区规划空间结构类型的是。A:内向型B:开放型C:点群型D:自由型E:综合治理
5、城市详细规划中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计算用水量B:计算输配水管渠管径C: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D:估算分区用水量E:综合治理
6、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要以的供给能力为基本出发点,考虑城市产业发展和建设规模。A:水B:电C:能源D:土地E:综合治理
7、在城市排水系统中,根据方式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和截流式合流制。A:污水最终的排放B:雨水采用不同的排放C:污水采用不同的排放D:雨水系统的完整程度E:经济
8、要求快速、畅通、避免行人频繁过街的干扰的城市道路网是。A:生活性道路网B:交通干路C:交通性道路网D:自行车专用道E:综合治理
9、根据公共建筑通道设计,单股人流的通行宽度设置为。A:450~500 mmB:500~550 mmC:550~600 mmD:600~650 mmE:经济
10、下列不是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方法。A:设计等高线法B:方格网法C:纵横断面法D:高程箭头法E:综合治理
11、人行道宽度的设计应首先满足。A:人流通畅的要求B:绿化种植提供良好的条件C:城市管线的敷设提供良好的条件D:适当地照顾与路幅其他部分宽度的协调问题E:经济
12、关于五大社会经济等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高层领导干部、大企业经理人员、高级专业人员及大私营企业主B:中低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中小企业经理人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及中等企业主C: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办事人员、中高级技工、农业经营大户D:个体劳动者、个体工商户、一般商业服务业人员、工人、农民E:经济
13、为了加强规划的实施及其监督,《城乡规划法》把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规定为强制性内容。A:国家利益B:C:公众利益D:公众财产E:综合治理
14、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理论的是。A:戈涅B:勒·柯布希埃C:霍华德D:克莱伦斯·佩里E:综合治理
15、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釣用地类型是用地。A:仓储B:工业C:农业D:居住E:综合治理
16、公共空间中的是体验城市的核心,也是产生生活和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A:运动场所B:土地用途C:步行活动D:市中心E:综合治理
17、根据影响人群生活生产活动的因素,环境的构成包括。A:自然环境和经济因素B:思想文化因素和人口因素C: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D: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E:经济
18、为了保护城市环境,保证城市台阶式用地的土(石)稳定,要求台地间设置护坡或挡土墙。同时,在高差大于m的挡土墙或护坡顶要加设防护栏。A:0.5B:1.5C:2.0D:2.5E:经济
19、在公共设施的开发过程中,是项目决策的关键性步骤。A:项目设想B:可行性研究C:项目实施D:项目投入使用E:综合治理
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城市设计工作范围尺度类型的是。A:宏观B:远观C:中观D:微观E:综合治理
21、ASHA指数由美国社会卫生组织提出,用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人民基本需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其计算公式为,式中PB代表。A:就业率B:人口出生率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D:婴儿死亡率E:经济
22、对全球化的进程有着最大的推动力,并成为全球化研究的重要领域的是。A:公司B:世界城市C: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D:空间发展战略规划E:综合治理
23、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A:道路网络B:土地用途C:地块划分D:建筑形式的变化E:综合治理
24、根据城市地理学的4个基本的研究领域,又称为城市空间结构研究.A: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研究B: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研究C:城市內部空间组织研究D:城市发展的支撑系统研究E:经济
25、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内容不包括。A:公众参与的目标控制B:公众参与的过程控制C:公众参与的作用控制D:公众参与的结果控制E: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包括__项内容。A.规划地段各项建设的具体用地范围B.建筑密度和高度,造型等控制指标C.建筑平面功能分区D.总平面布置,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竖向规划
2、城镇体系规划是对城镇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合理地进行城镇布局,并明确不同层次的城镇的__。A.地位B.等级C.性质D.作用
3、镇规划的依据是。A:人本主义原则B:着眼长远,立足现实;到位,措施得力C:《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D:《镇规划标准》E:国家和地方对小城镇建设发展制定的相关文件
4、影响群体行为的内部因素主要有__。A.群体目标B.群体规范与压力C.群体成员的技能D.群体意识E.群体凝聚力
5、公共设施开发的过程中,不包括。A:项目设想阶段B:项目实施阶段C:项目投融资阶段D:项目投入使用阶段E:建设用地的获得
6、在均衡论者看来,在人类社会里,引起社会各要素平衡的有以下__原因。A.法律制度B.经济活动和联系C.社会联系D.空间布局
7、《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进一步细化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A: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必须分析城市的历史、社会、经济背景和现状,体现名城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B: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确定名城保护目标和保护原则,确定名城保护内容和保护重点C: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合理调整历史城区的职能,控制人口容量,疏解城区交通,改善市政设施,以及提出规划的分期实施及管理的建议D: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E: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扬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__等三项重大制度和的改革,推动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A.城镇住房制度B.土地所有制C.经济D.房地产生产方式E.城市土地使用制度
9、通过的变革尝试,使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法律的严肃性方面取得进展。A:机构设置B:规划编制C:审批D:决策E:公众参与
10、城市紫线范围内的禁止活动有。A: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B: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C: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D: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E:新建工业企业
11、我国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的构成是。A:城乡规划的实施组织B: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C: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D:城镇体系规划E:宏观经济条件的手段
12、下面关于领导及行政领导含义的理解,有__是正确的。A.领导是一种行为活动的过程,旨在实现某一管理目标B.领导是一种上下双方共同行为的过程C.领导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的部门D.领导是规范国家对社会事务的行政控制的执行者
13、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包括。A:申请与受理B:审查C:复查D:决定E:核发证件
14、在行学中监督行政关系,是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主体的监督关系;其关系主要包括:__。A.国家执法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B.行政监察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C.司法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D.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E.国家审判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15、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A:均衡式B:集中式C:分散式D:轴带式E:分片组团式
16、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规定,确定风景区规划范围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其应依据的原则包括。A: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B:历史文化与社会的科学性C:地域单元的连续性D:保护、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E: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7、下列选项中,各部分构件属于小木作的有__。A.梁B.檩C.门D.窗E.屏风
18、下列选项中,属于确定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原则的是。A:强制性内容必须落实上级规划管理的约束性要求B:强制性内容应当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实事求是地加以确定C:强制性内容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违反D:强制性内容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E:强制性内容的表述必须明确、规范,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因素有。A:城市规模扩张、数量猛增B:交通拥塞C:生态失衡D:制造业地位明显下降E:经济呈服务化
20、下列不属于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的是。A: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B:可持续发展的原则C:区域空间局部协调发展的原则D:与周边省(区、市)的发展相协调原则E:因地制宜的原则
21、下列选项对目前关于城市的一些主要理解或定义,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B:城市的功能定义——城市区别于农村不仅在于人口规模、密度、景观等方面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其功能的特殊性C:城市的区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一社会复合巨系统D:城市的集聚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E: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一社会复合巨系统
22、城市和乡村作为两个相对的概念,存在的基本区别主要包括。A:生产效率的差异B:文化差异C:物质形式差异D:职能差异E:集聚规模的差异
23、编制或修订城市电力规划进行负荷预测时,应以规范制定的各项规划用电指标作为远期规划用电负荷的控制标准,包括。A:分区综合用电量指标B: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C:人均城市居民生活用电量指标D:单项建设用电负荷密度指标E:城市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指标
24、下列不属于行政权力特征的是。A:公共性B:强制性C:约束性D:政治性E:社会性
25、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首先要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努力做到,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总量中的比重。A:迅速B:准点C:方便D:舒适E: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