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异物不要插入口鼻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异物,了解异物对身体的危害;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3.培养幼儿的正确行为习惯,避免插入口鼻的不良行为。
二、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插入口鼻的小道具(例如:铅笔、小玩具等)、故事书、手偶等;
2.幼儿准备:插入口鼻的小道具(例如:小卡片、纸片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插入口鼻的小道具,问幼儿们这些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引导幼儿开始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游戏引入(10分钟)
教师引入口鼻的插入行为和异物对身体的危害,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
a.游戏1:猜一猜
教师出示小卡片或纸片,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并尝试将其插入口鼻。教师引导幼儿体验插入口鼻的不舒服感觉,并告诉他们插入口鼻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会伤害到身体。
b.游戏2:口鼻守护者
让幼儿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口鼻守护者”,其他幼儿扮演插入口鼻的小东西。口鼻守护者的任务是阻止其他幼儿将小东西插入口鼻,幼儿们通过游戏感受到口鼻守护者的重要性。
3.图画故事(15分钟)
教师通过图画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个小朋友插入口鼻导致受伤的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讨论故事中的问题。
4.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了解到的内容,并提出同学们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五、实践活动(20分钟)
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手工活动,制作一个“口鼻守护者”的道具,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安全的理解。
六、课堂延伸(10分钟)
教师通过手偶或实物等形象具体地演示幼儿遇到异物插入口鼻的情景,并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正确的行为。
七、教学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并了解幼儿对本课内容的理解情况。
八、课后延伸活动:
1.幼儿绘画:让幼儿绘制一个关于不插入口鼻的美丽图画。
2.家园合作:让幼儿回家与父母一起探讨异物插入口鼻的危害,加强安全意识。
九、教学反思:
本堂课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插入口鼻的不良感受,有效地警示他们。图画故事和手工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巩固了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我应用了一些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但对于幼儿实践活动的设计还可以更加具体和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