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3:37:09
文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3分)纶巾()迸裂()瞑目()发窘()鹤氅()熹微()2、填充词语。(4分)大失色旁无人天造地神鬼莫力倦神斩钉铁角分明滔滔不3、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你昏睡时,它呼唤你清醒;你高傲时,它呼唤你;你莽撞时它呼唤你谨慎;你跌倒时,它呼唤你站立。4、指出下列各句中对人物描写的方式。(4分)⑴、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大笑。()⑵、那猴在山中,却
推荐度:
导读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3分)纶巾()迸裂()瞑目()发窘()鹤氅()熹微()2、填充词语。(4分)大失色旁无人天造地神鬼莫力倦神斩钉铁角分明滔滔不3、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你昏睡时,它呼唤你清醒;你高傲时,它呼唤你;你莽撞时它呼唤你谨慎;你跌倒时,它呼唤你站立。4、指出下列各句中对人物描写的方式。(4分)⑴、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大笑。()⑵、那猴在山中,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题号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3分)

纶巾(      )    迸裂(      )    瞑目(      )

发窘(      )    鹤氅(      )    熹微(      )

2、填充词语。(4分)

大    失色      旁    无人      天造地          神鬼莫    

力倦神          斩钉    铁         角分明      滔滔不    

3、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           ;你昏睡时,它呼唤你清醒;你高傲时,它呼唤你         ;你莽撞时它呼唤你谨慎;你跌倒时,它呼唤你站立。

4、指出下列各句中对人物描写的方式。(4分)

⑴、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大笑。(         )

⑵、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

⑶、要是老师准许他读一段课文,他一定能读好,一定的。(          )

⑷、“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           )

5.小说的三要素是       、        、       。阅读小说可以从       入手,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然后通过     ,把握作品主题;此外,还要注意        对人物、情节的作用。(3分)

6、名著知识,请在下面歇后语的括号内填上四大名著中的人物。(3分)

(1)(     )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2)(    )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3) (    )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7.语文趣味题——填成语连古诗 (2分)

请在下面括号里各填一个字,使竖排都组成成语,再把所填的字连成古诗,看看是哪两句诗。 

  好  蒸  心  开   滴    独   一   一  人  博   一   无  舍   白 

  高  蒸  惊  门   水    辟   溜   穷  云  大   无   中  己   手 

  骛  日  胆  见   穿    蹊   歪   二  亦  精   是   生  为   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8.请你发挥想象,仿写两个句子,比喻词仍然是“一棵树”(4分)

   有首歌叫《好大一棵树》,我想老师是一棵树,一棵青青的树,他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小了知识的种子;                                                                          ;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20分)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    出来,“叭嗒”一声    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自己都吓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①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他稍稍地    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桢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    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②真有本事!

他叹了口气,悄悄地坐了下来。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③面前,声音发颤地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

他又站起来了,沙哑着嗓子,一字一句地、充满感情地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他心里在想,等放了学,我一定要、一定要躲到那个小树林子里,给乡下的爷爷写一封信,一封长长的、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最后,我完完整整地写上爷爷家里的地址,我知道那个地址。

9.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依次是:                        。(2分)

10.指出文中加点的词语各指代谁。(3分)

①           ②          ③         

11.把文段中“以声写静”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并仿写一句话。(3分)

12.文中划线的句子对程老师进行了什么描写?表现了程老师的什么品质?当时她会有些什么样的心理活动?(6分)

                                                                          

13.程老师在上公开课前事先作了朗读课文的安排。上段文字中哪一句话反映了这一事实?这说明了一种什么现象?(4分)

                                                                          

14.你认为文中的程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15分)

①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②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③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5.所选文字为《空城计》的发展、高潮和结局部分,根据内容概括故事情节(2分)

①段:发展,孔明施计 ②段:高潮,                   ③段:结局,                   

16.第①段中画线句子是对孔明的        和          描写,写出了什么特点?(4分)

17..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司马懿为什么“笑”?(3分)

18.简要分析诸葛亮的三次“笑”,完成填空(3分)

(1)面对强敌,“笑容可掬”:这是孔明的             表现。即使神机妙算,他这时候的心里还是有些吃不准,他可能在寻思:“你会上我的当吗?”

(2)强敌退去,“抚掌而笑”:这是他               开心地笑,或许他庆幸:“司马懿果然中吾计矣!”

(3)面对部下,“拍手大笑”:则是他发自内心的对司马懿的                ,“哈哈,到底还是我略胜一筹啊!”

19.诸葛亮为什么不弃城逃走?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10分)

拐弯处的一盏灯

陈绍龙

天渐热,睏,最难的就是早上起不了床。临近毕业好些同学都在设计着如何告别。我暗想,高考之后,让我好好睡上三天!并向着父母吼两嗓子:谁也别叫醒我。

    父亲早早地把摩托车推出了门外准备送我上学,妈妈每天变着花样为我做早餐。爸妈小心侍候并没有得到我的回报,每天早上叫我起床的时候依旧没有好腔调,好像有一肚子怨气要往外撒。

  “瞧人家程明亮,多不容易,灯又亮了。”父亲每天早上骑车到此常会嘀咕。

  “灯还没熄呢,每晚都这样。这孩子真有出息。”夜晚我上晚自习回来的时候父亲也会嘀咕。

    经过校园路旁的拐弯处有几间小木屋,极其简陋,离路边有六七百米,过去是种菜人看园子的。现在房屋已破,因为靠学校近,不要房租,常有乡下人来租这房,陪孩子读书。这里应该是程明亮的家。

程明亮是淮河哈滩人,或许是十里沟人。不知是父亲“嘀咕”错了还是我记忆有误,具体是哪我也说不清。反正他是乡下的,反正他家偏僻,家境极不好。他高三,母亲在这里陪他读书。他母亲会在早上四点到菜场接些菜卖,五点回来为程明亮做饭。程明亮学习极其刻苦。关于程明亮的情况都是我在父亲的“嘀咕”声中拼凑出来的。

程明亮刻苦学习的事在老师那儿也得到了印证。近日学校举行月考,在老师读的排行榜前几名中就有程明亮的名字。学校有三十多个班级,程明亮月考成绩前五名,了得!

程明亮显然是学校的一匹“黑马”,因为过去人们就从来没听说过他的名字。就在我们最后冲刺的当儿,程明亮的“事迹”在家长中也悄然传开,有的家长在拐弯处甚至会将摩托车速降下来,我还看到过有的家长凌晨送孩子或是晚上接孩子的时候用手向那个小木屋比划。

虽说我有意和父亲较劲并不向那小木屋侧目,但在心里也不得不佩服程明亮,因为他在临近高考的最近一次“月考”中成绩名列第一。有传言他是非清华不上,就这么牛!有个性。我的成绩一直就不错,可老是败在程明亮手下。在咱们心中,分数是“硬道理”,渐渐地程明亮近乎成了我心中的偶像。这样变化的结果是,我每天在经过这间小木屋时,都会向那盏亮着的灯投去敬佩的目光。

好些日子我都想见识见识这位“高人”。可结果是我又不愿意示弱,这当儿所有人都憋足了劲,就像百米赛跑运动员要到终点了,埋头冲刺,没有人会去东张西望。

    高考结束,成绩比我预料的要好,我如愿考上了重点大学。我当然会去关注那位“牛人”。奇怪的事发生了,发榜时却没有“程明亮”的名。“程明亮”名落孙山?怎么可能!

    父亲自是高兴,老师也打电话过来向父亲道喜,嘻嘻哈哈地提及了“程明亮”的事来。我好生奇怪。

那天我去学校拿通知书回来,特地绕道去看了那间小木屋。天啊,里面根本就没人居住!屋顶只有一盏灯。

我这才想起父亲和老师通的电话来。这时我终于明白,这是老师和父亲精心设的一个“局”,在我们学校,根本就没有“程明亮”这个人。 (选自《短小说》2007年6月,有删改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2分)

21. 父亲每次接送我经过校园路旁拐角处的小木屋时,总要向我嘀咕“程明亮”的事,这是为什么?(2分)

22.文中交代了关于“程明亮”的故事,我都是从父亲那儿拼凑出来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23.文章的题目为“拐弯处的一盏灯”,你认为题目有什么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三 、写  作  (50分)

题目:都是              惹的祸

要求:补全题目,以童年生活为内容,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008~2009学年度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参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guān  bēng  míng  jiǒng  chǎng  xī  

2.惊  若  设  测  疲  截  棱  绝  

3.勤奋  谦虚(谦逊、谦恭) 

4.⑴神态描写  ⑵行动描写  ⑶心理描写  ⑷语言描写   

5.人物  情节  环境  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 

6.诸葛亮(孔明)  孙悟空  林冲

7.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8.示例;家庭是一棵树,一棵茂密的树,风雨来时,为我遮风避雨;国家是一棵树,一棵团结的树,灾难来袭,人民团结得更加紧密。

二、阅读

(一)

9.涌  落  松  抓

10.①教室里除李京京外的所有人  ②契诃夫  ③李京京  

11.静得能……声音。      仿句略

12.动作和语言描写。认真负责的品质。

13.这才发现……念完了。反映出公开课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14.程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老师,但也有着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

(二)

15.司马中计  诸葛释计

16.动作 神态  临危不惧  镇定自若

17.是一种怀疑继而轻蔑的笑,他不相信诸葛亮会冒这么大的险。

18.(1)故作轻松  故作姿态 (2)如释重负 (3)自豪的嘲笑

19.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三)

20.父亲和老师以一个不存在的“程明亮”的故事鼓励我发奋努力、刻苦学习并最终使我考上重点大学的故事(能概括大意即可)

21.父亲是想让我向“程明亮“学习,在临近高考的时候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22.为下文揭示“程明亮“的故事是假作铺垫。

23.本文运用了双关的手法,这盏灯不仅指小木屋的灯光,还指“程明亮”的故事,因为他渐渐成为我的偶像,成为我学习的榜样,成了我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三、作文,略

  

文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3分)纶巾()迸裂()瞑目()发窘()鹤氅()熹微()2、填充词语。(4分)大失色旁无人天造地神鬼莫力倦神斩钉铁角分明滔滔不3、读下面的语段,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人生需要理想的呼唤。你慵懒时,它呼唤你;你昏睡时,它呼唤你清醒;你高傲时,它呼唤你;你莽撞时它呼唤你谨慎;你跌倒时,它呼唤你站立。4、指出下列各句中对人物描写的方式。(4分)⑴、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大笑。()⑵、那猴在山中,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