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3:38:01
文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26-27页例题,27-28页想想做做1题。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
推荐度:
导读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26-27页例题,27-28页想想做做1题。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

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26-27页例题,27-28页想想做做1题。 

教学目标: 

1、    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    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   ,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  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新授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板书:毫米。 

3、认识。 

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继续往下数。填空:1厘米里面有(  )个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的方法量1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6、应用。 

你能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吗? 

你知道量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问:黑板上的三张纸条分别有多长?为什么少了1毫米的纸条? 

四、巩固 

1、手指游戏。 

根据老师的口令用手比划长短。指名说口令。 

五、作业 

课后量一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1毫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27-28页想想做做2-6题。 

教学目标: 

1、    在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后加以巩固。让学生清楚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    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清楚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1、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请从小到大说出来。 

2、用手分别比划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说从家里找到了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或1毫米。 

二、练习 

1、想想做做第2、3、4题。 

(1)    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3题,先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量一量它的厚度或者长度是多少。 

(3)第4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5题。让小朋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3、想想做做第6题。 

先目测,猜一猜哪条线段最长。怎样验证?在书上量一量,写出每条线段的长度,再给最长的一条线段打勾。 

三、综合练习。 

利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观察我们身边的物体的长度,随时都可以记录在脑子里。下面有一篇小朋友写的日记,你能帮他把日记补充完整吗?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 

2006年3月6日  星期一  天气晴 

早上,我从2     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用2     长的牙刷飞快地刷了牙,然后洗脸、吃早饭,再去上学。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    ,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9     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     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进教室,看见老师跟同学们已经开始练字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     长的铅笔和4     厚的方格本,认真写起字来。 

四、全课总结后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想想做做1—6题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并且学会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小兔和小猫在比赛跳远,分别留下一条线段。小兔:“我跳了9分米”,小猫:“我跳了80厘米”。两个小动物争论不休。 

师: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 

师:到底谁跳得远,小朋友们谁说得正确呢?学了“简单的单位换算”,你们就能找到答案! 

二、组织活动,引导探究 

1、请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笔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长? 

 师:同样的笔芯,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厘米,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0毫米,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自由说Z) 

小结:许多小朋友都说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样长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因为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有6个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所以6厘米=60毫米。 

2、师:那我们每天用的课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学生活动) 

师:小朋友量得课桌的高是80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结:1分米=10厘米,80厘米有8个10厘米,就是8分米。 

3、师:我这儿还有一块橡皮,量得它的长度是50毫米;教室的门量得它的高度是20分米。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50毫米=(        )厘米    20分米=(      )米 

(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 

三、想想做做、内化新知 

1、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1 

先量一量每个图形中各条边长是多少厘米,再说一说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填写在书上。 

2、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2 

完成,做完后跟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3。让学生完成说说是怎样换算的? 

4、多媒体出示小猫、小兔比赛跳远的情境图。 

(1)说说:到底谁跳得远呢?你们现在能找到答案吗?(可以在小组里讨论。) 

(2)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4 

师:现在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先完成,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注意要相互评一评。 

4、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5 

先估计这两条线段各长几厘米,跟同桌说说,然后量一量,看谁估计得准?最后再同桌交流用毫米作单位是多少毫米? 

四、总结评价、活动延伸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跟你小组的

同学合作得怎样? 

2、课外实践活动:拿一瓣蒜头,放在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先

看看它几天后开始发芽,再记录发芽后一周内蒜叶的生长情况。完成蒜叶生长情况记录表,过一段时间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

文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26-27页例题,27-28页想想做做1题。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