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课文
《秦医缓和》
“不食新矣”新收获的麦子。慆堙(taoyin)心耳,慆心堙耳。
《扁鹊转》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来到,认为奇怪。间:悄悄地、病愈、一会儿。更:变化、交替、进一步。“其在肠胃”如果。“过邯郸”来到。
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译文〕假使像圣人那样预先洞察隐微病情,能让高明的医生及早治疗,那么疾病能治愈,身体可以存活。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方法少。
《华佗传》
“病亦应除”立刻。“向来道旁有卖饼家”刚刚。“逆见”,迎头看见。
1.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敷。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圭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译文〕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敷。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经书(指《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青壮年的容貌。又精通医方医药,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著再称量,把药煮熟就让病人服饮,告诉病人服药的禁忌及注意事项,(华佗)离开后,病就痊愈了。
2.初,军吏李成苦欬嗽,昼夜不寤,时吐脓血,以问佗。佗言:“君病肠臃,欬之所吐,非从肺来也。与君散两钱,当吐二升余脓血讫,快,自养,一月可小起,好自将爱,一年便健。十八岁当一小发,服此散,亦行复差。若不得此药,故当死。” 〔译文〕当初,军中小吏李成苦于咳嗽,早晚不能入睡,经常吐带脓的血,因此询问华佗。华佗说:“您的病是肠道痈疽浓肿,咳嗽所吐出来的,并非从肺里来。给您药末两钱,应当吐出二升余浓血,终了,能自己保养,一月可以小起,好好自己把握珍爱,一年便能健康。十八年当有一次小的发作,服用这个药末,也将再痊愈;若无如果不得此药,仍旧要死。”
3.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著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译文〕广陵人吴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华佗学过医。吴普依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疲惫罢了。运动则养分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如同门户的转轴部分因转动而不会腐朽一样。因此古时的仙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摹仿熊悬挂(颈:通“经”,悬挂)树枝和鹞鹰转头顾盼,伸展腰部躯体,使各个关节活动,用来求得不易衰老。我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都使腿脚轻便利索,可以当作导引之术。身体不舒服,起来做其中一种禽戏,浸湿衣服热汗发出,接著在上面涂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了。”吴普施行这种方法锻炼,年纪到九十多岁时,听力和视力都很好,牙齿完整而牢固。
《丹溪翁传》
“其肯游艺与医乎”或许。“翁以母病脾”因为。“而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说”广泛的。“尽去而旧学”你的。“庶几可疗也”或许。
1.罗遇翁亦甚懽,即授以刘、李、张诸书,为之敷扬三家之旨,而一断於经,且曰:“尽去而旧学,非是也。”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於胸臆。居无何,尽得其学以归。〔译文〕罗知悌遇到了丹溪翁也很高兴,就把刘完素、李杲,张从正三人所有的书都传给了他,并给他阐发三家学说的要领,不过都一概取决于医经的是非,而且说:“完全舍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因为他们不是正道的东西。”丹溪翁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在心里也没有一点阻碍不通的问题了。过了不久,就全吴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
2.乡之诸医泥陈、裴之学者,闻翁言,卽大惊而笑且排,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馀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验,於是诸医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誉。 〔译文〕丹溪翁家乡拘泥于陈师文、裴宗元的学说的众医们,听了丹溪翁的言谈,立即大表惊怪,既嘲笑他,又排斥他,只有许文懿高兴地说:“我的病大概就要痊愈了吧!”许文懿得了半身不遂的病,医生不能治愈已有十多年了,丹溪翁用从罗知悌那里学来到的医术治疗他,效果非常之好。由此嘲笑而又排斥丹溪翁的众医们,才都心服口服。
《汉书·艺文志》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学文献,将医学分为“神仙、房中、经方、医经”。
《伤寒论》序
“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功名利禄、自己的身体。“机百年之寿命”拿着。“向余二百”以前。“为《伤寒杂病论》”写成。“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为··伤感、为··伤心。“自非才高识妙”如果不是。“以演其所知”推演。“短期未知决诊”病人将要死亡的期限。
1.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译文〕我每次读到《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在齐国望齐侯之色的记载,没有一次不激动地赞叹他的才华突出。就奇怪当今生活在社会上的那些读书人,竟然都不重视医药,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便对上治疗国君和父母的疾病,对下用来解救贫苦人的病灾和困苦,对自己用来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保养自己的生命;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
2.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译文〕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去思索医经的旨意,来扩大自己的医学知识,而是各承袭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诊断询问病情,致力于言辞敏捷,能说会道。面对病人片刻,便处方用药。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验之事不忒”,根据,误差。“咸日新其用”每日。“夙好养生”一向。“式为龟镜”用。“不可胜数”一一的。“询谋得失”获得(偏义复词)。“群疑冰释”像冰一样化掉。
1.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真要,则目牛全无。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则周有秦公,汉有淳于公,魏有张公、华公,皆得斯妙道者也。咸日新其用,大济蒸人,华叶递荣,声实相副。盖教之著也,亦天之假也。 〔译文〕如果天资敏捷聪明,就能深见远识,完善的思谋虽属于有先见之明的人,然而要规范的理解古籍如《素问》也有赖于训诂、注释之学,未曾有行路可以不遵循路径,出入可以不从门户的。然而只要用尽心思去研究其精髓,探索微妙深奥的道理,或认识符合至真的要领,那就会达到目无全牛,技艺极为精深纯熟的高度。所以一经运用就有成就,好像有鬼神在暗中帮助。闻名于世的杰出人才,时时不断地由此产生。周朝末年战国时代就有秦越人,汉代有淳于意,汉魏之际有张仲景、华佗等前辈,他们都是掌握了此中妙道的名医。都能使医学一天天地有新的发展,普遍的救治众人,成就象花朵和树叶一样不断荣茂、兴旺不衰,名实相副。大概是教学的显著成果,也是天之借助啊!
《良方》自序
“予所以详著其状于方尾”···的原因。
《本草纲目》原序
作者是王世贞。
1.楚蕲阳李君东壁,一日过予合山园谒予,留饮数日。予窥其人,卒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译文〕湖北蕲阳(今湖北蕲春县)有个叫李时珍的(字东璧)。我观察他这个人,容貌润泽面有光彩,身材清瘦有精神,言谈兴趣浓厚有风趣。真是天下第一流的人。
《医方解集》序
1.迄明,始有吴鹤皋之集《医方考》,文义清疏,同人脍炙。是以梨枣再易,岂为空谷足音,故见之而喜欤?〔译文〕到了明德的以来,开始有吴鹤皋的《医方考》,文章的文笔清疏,脍炙人口,人人赞誉,以后多次出版,真是稀少难遇的,所以看到就喜欢它?
《串雅》序
“厥后巫彭制药丸”其。“旁涉元禁”广泛涉及故弄玄虚的巫术。“部居别白,都成一编”按部类编排、区别明白、总汇。
1.有得,辄钞撮忘倦,不自知结习至此,老而靡倦。然闻走方医中有顶串诸术,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其徒侣多动色相戒,秘不轻授。诘其所习,大率知其所以,而不知其所以然,鲜有通贯者。以故欲宏览而无由,尝引以为憾。 (译文)只要发现了有益的文字,就予以摘抄,忘记了疲倦,不知道自己养成的习惯到了这种地步,越老反而越不疲倦。然而听说游走方医有通悉顶串之术,运用起来很神奇,见效很快。他们这些人常常都敏感的神色警惕,戒备他人,神秘而不轻易授传。问他们所知道的技术,大都只知道使用的方法,而不知道它运用的原因,很少有入会贯通的人。所以想扩大视野却没有途径,曾经常常因为这样而感叹。
2.质其道,颇有奥理,不悖於古,而利於今,与寻常摇铃求售者迥异。〔译文〕质问起他的医道,感到具有非常奥妙的道理,不违背古论而且有利于现在的医疗事业,与那些摇铃买药的走方医是大不相同的。
《温病条辨》叙
1.我朝治洽学明,名贤辈出,咸知溯原《灵》、《素》,问道长沙。自吴人叶天士氏《温病论》、《温病续论》出,然後当名辨物。好学之士,咸知向方;而贪常习故之流,犹且各是师说,恶闻至论;其粗工则又略知疏节,未达精旨,施之於用,罕得十全。(译文)我朝政治和洽,学术昌明,著名的医家一批批出现,(他们)都知道从《灵枢》、《素问》中寻本求源,想张仲景的著作求教。自从吴人叶天士的《温病论》、《温病续论》问世,然后才确定温病的名称,辨明温病的实质。好学的人士,都知道趋向正道;可是贪求常规、沿袭旧法的人,还在各自认为自己老师的学说正确,讨厌听到高明的理论。那些技术粗疏的医生又只略懂得一些粗浅的内容,不能明白精辟的含义,运用到治疗上,很少取得满意的疗效。
2.吾友鞠通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虚心而师百氏。病斯世之贸贸也,述先贤之格言,摅生平之心得,穷源竟委,作为是书。然犹未敢自信,且惧世之未信之也,藏诸笥者久之。予谓学者之心,固无自信时也。然以天下至多之病,而竟无应病之方,幸而得之,亟宜出而公之。譬如拯溺救焚,岂待整冠束髫?(译文)我的朋友吴鞠通先生,怀有救济世人的抱负,具有超人的颖悟,酷爱学习,从不满足,研究医理力求精深,坚持高尚的志向,仰慕古代的贤人,虚心求教,效法百家之长。他担心这个社会的人对温病的认识蒙昧不清,就传述前代医家的标准言论,抒发平生的心得,深究温病的源流,写成了这部书。可是还是不敢相信自己,并且担心社会上的人也不相信它,因此把它藏到书箱里很久了。我认为真正的学者之心,本来就没有自信的时候,可是由于天下有非常多的温病,却竟然没有对付温病的方法,有幸地得到了这种方法,就应该赶快把它公布于众。就好比拯救被水淹、被火烧的人,哪里还来得及整理好帽子、束好头发呢?
3.况乎心理无异,大道不孤,是书一出,子云其人必当旦暮遇之,且将有阐明其意,裨补其疏,使天札之民咸登仁寿者。此天下後世之幸,亦吴子之幸也。若夫折杨皇苓,听然而笑,阳春白雪,和仅数人,自古如斯;知我罪我,一任当世,岂不善乎?吴子以为然,遂相与评鹭而授之梓。嘉庆十有七年壮月既望,同里愚弟汪廷珍谨序。(译文)何况人的心理大致相同,高明的理论不会孤立,这本书一旦问世,像杨雄那样的内行人一定会很快遇上,而且将会有人阐明其中的涵义,弥补其中的疏漏,使遭受温病的人都能登上长寿的境域,这是天下后世人的幸运,也是吴先生的希望啊。至于《折杨》、《皇华》这类的通俗歌曲,人人能唱,张口而笑;《阳春》、《白雪》这类高雅的歌曲,能跟着唱的只有几个人,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是理解我,还是指责我,完全听凭当今的社会,这难道不好吗?吴先生认为我的话不错,就共同探讨评定并交付刻印出版。嘉庆十七年八月十六,同乡愚弟王延珍恭敬作序。
《大医精诚》
作者:孙思邈。“何以得其幽微”奥秘。“不得问其富贱”不管、不必要。“要须临事不惑”关键。
1.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译文)做医生的准则,应该是慎于言辞,不能随意跟别人开玩笑,不大声喧哗,谈说别人的短处,炫耀自己的名声,诽谤攻击其他医生,借以夸耀自己的功德。偶然治好了一个病人,就昂头仰面,而有自我赞许的样子,认为自己天下无双,这些都是医生的不可救药的坏毛病。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该--赅。“若先论固其元气”选择。“处之者三”停留。“或发疼痛走注”有时候。“流言治法,非一介也”分别、分散,途径。
《病家两要说》
“第以医之高下”但是。“使其言而是”假设。“固无待其言矣”本来。
1.夫任醫如任將,皆安危之所關。察之之方,豈無其道?第欲以愼重與否觀其仁,而怯懦者實似之;穎悟與否觀其智,而狹詐者實似之;果敢與否觀其勇,而猛浪者實似之;淺深與否觀其博,而強辯者實似之。〔译文〕任用医生就好比任用将军,都关系到人的生死。考察医生的方法,难道没有适当的途径?只是想用慎重与否来观察他们的仁德,可是胆小懦弱的表现却实在很像慎重;想用聪明与否来观察他们的智慧,可是轻浮奸诈的表现却实在很像聪明;想用果敢与否来观察他们的勇气,可是鲁莽草率的表现却实在很像果敢;想用见识精深与否来观察他们的博学,可是能说会道的表现却实在很像见识精深。
2.執拗者若有定見,誇大者若有奇謀。熟讀幾篇,便見滔滔不竭;道聞數語,謂非鑿鑿有憑?不反者,臨涯已晚;自是者,到老無能。執兩端者,冀自然之天功;廢四診者,猶暝行之瞎馬;得穩當之名者,有躭閣之誤;昧經權之玅者,無格致之明。有曰專門,決非通達,不明理性,何物神聖?〔译文〕固执己见的医生似乎具有主见,夸夸其谈的医生似乎具有奇谋。有的医生熟读了几篇文章,就见他谈起话来滔滔不绝;在路上听了片言只语。就说这不是确凿的凭据吗?执迷不悟的医生,就好似来到了悬崖旁边,后悔也已晚了;自以为是的医生,即使到老也没有真正的本领。持模棱两可态度的医生,只能寄希望于自然的功效;舍弃望闯问切的医生,犹如黑夜奔行的瞎马;得到了稳当的名声的医生,会发生耽搁病人的错误;不明白权变的奥妙的医生,没有穷究事物的道理而获得真知的才智。有的医生号称专家,根本不是通晓医学之人,因为他们既不明白医理药性,怎能懂得什么是高超的医术呢?
3.又若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者,誠接物之要道。其於醫也則不可,謂人己氣血之難符;三人有疑從其二同者,爲決斷之玅方。其於醫也亦不可,謂愚智寡多之非類。〔译文〕又比如用自己的心理去揣度别人的心理,这确实是待人接物的重要方法,但对于考察医生来说却不能使用,因为病人和医生自己的气血难以全都相符;三个人中有了疑问就听从其中两个认识相同之人的意见,这可以说是决断疑问的妙法。但对于考察医生来说也不能使用,因为愚人多而智者少,又不是同一类人。
4.凡此之法,何非徵醫之道?而徵醫之難,於斯益見。然必也小大方圓全其才,仁聖工巧全其用,能會精神於相與之際,燭幽隱於玄冥之間者,斯足謂之眞醫,而可以當性命之任矣。〔译文〕所有这些方法,哪一种不是考察医生的途径?然而考察医生的困难,从这些方面就更可见知了。不过,要是真的能够以心细胆大、行方智圆的准则使自身的才干具备起来,以望闻问切最高境界的技术使自身的水平完善起来,能够在诊治病人的时刻集中精神,从渺茫不清的现象中辨明隐微的病情的医生,这才完全称得上是真正的医生,并且可以担当起保护人的生命的重任。 注:【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5.惟是皮質之難窺,心口之難辨,守中者無言,懷玉者不衒,此知醫之所以爲難也。故非熟察於平時,不足以識其蘊蓄;不傾信於臨事,不足以盡其所長。使必待渴而穿井,鬥而鑄兵,則倉卒之間,何所趨賴?〔译文〕只是医生的才于难以看出,品德难以辨别,而坚守正道的医生并不宣扬自己,身怀绝技的医生又不炫耀自己,这便是了解医生成为难事的根由啊!所以要不是在平时仔细观察,就不能够认识他们内在的才华;不是在临证之际完全信任,就不能够使他们充分发挥擅长的医术。假使一定要等到口渴了然后才去挖井,战斗已经开始然后才去铸造武器,那么匆忙之间,依赖的人将是谁呢?
6.一旦有急,不得已而付之庸劣之手,最非計之得者。子之所愼,齋戰疾。凡吾儕同有性命之慮者,其毋忽於是焉! 〔译文〕一旦有了危急之病,在迫不得已之下而把自己交给庸医的手中,这就可谓最不恰当的办法了。孔子慎重对待的事情,是斋戒、战争、疾病。凡是我们这些都有因子疾患而存在着生命的忧虑的人们,实应不要轻视这一问题吧!
7.噫!惟是伯牙常有也,而鍾期不常有;夷吾常有也,而鮑叔不常有。此所以相知之難,自古苦之,誠不足爲今日怪。倘亦有因予言而留意於未然者,又孰非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之明哲乎!惟好生者略察之!〔译文〕唉!只是俞伯牙这样善于弹琴的人会常常出现,而钟子期这样懂得欣赏音乐的人不常出现;管仲这样的卿相之才会经常出现,而鲍叔牙这样能够知人荐人的人士不常出现:这就是了解并发现具有真才实学的医生非常困难、又自古以来就为之苦恼的原因啊,实在不值得为今天仍是如此而感到奇怪。倘若也有人因我的话而在疾病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能予以注意的话,又有谁不是达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之境地的高明医家呢?我期望一切爱护生命的人们能稍微细想一番这些话语。
《与薛寿鱼书》
1.僕昔疾病,性命危篤,爾時雖十周、程、張、朱何益?而先生獨能以一刀圭活之,僕所以心折而信以爲不朽之人也。慮此外必有異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壽世者,輯而傳焉,當高出語錄陳言萬萬。而乃諱而不宣,甘捨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學中未必增一僞席,而方伎中轉失一眞人矣。豈不悖哉!豈不惜哉!〔译文〕我从前曾经患了病、病得很重,生命已处于危险之中,那时即使有十位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朱熹这样的理学家又有什么帮助?可是先生独独能用一药物使我活命,这就是我从心里折服而且实在地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啊。料想此外一定有可以用来救助世人、可以用来使世人长寿的奇特医案和良方,要是记述下来并使之流传下去,定会高出程朱“语录”中的陈腐言论极其之多。可是你竟然忌讳而不愿宣扬,甘心舍弃你祖父神奇的医学成就而把他依附到臭腐的理学之中。这样,在理学界未必能够增加一个虚假的席位,但医学界却反而失去了一位真正的人物了。难道不荒谬吗!难道不令人感到痛惜吗!
《鉴药》
1.予然之,之醫所。切脈觀色聆聲,參合而後言曰:“子之病其興居之節舛、衣食之齊乖所由致也。今夫藏鮮能安穀,府鮮能母氣,徒爲美疢之囊橐耳。我能攻之。”乃出藥一丸,可兼方寸,以授予曰:“服是足以瀹昏煩而鉏蘊結,銷蠱慝而歸耗氣。然中有毒,須其疾瘳而止。過當則傷和,是以微其齊也。”予受藥以餌,過信而骽能輕,痹能和;涉旬而苛癢絕焉,抑搔罷焉;踰月而視分纖,聽察微,蹈危如平,嗜糲如精。〔译文〕我同意了,来到医生的住所。把脉、看气色、听声音,综合诊断后他说:“您的病,是因为起居作息时间节奏紊乱,衣食住行安排不和谐所导致的。如今五脏很难消化食物,六腑很难养育元气,只能成为装病灶的皮囊了。我能治好的。”便拿出一枚药丸,大概有一寸见方的两倍那么大,交给我并说:“服用这枚药丸足够祛除昏烦和根除郁结,消除病患恢复元气。但是药中是有毒的,必须病好了就停药,过量了就会打破和谐,所以给你的剂量要少。”我拿了药来吃,过了两个晚上肿胀的脚轻松了,麻痹的感觉舒缓了;过了十天奇痒的感觉没有了,不再会抓挠了;过了一个月可以分辨很细小的东西,听清楚很细微的声音,走高坡如履平地,吃粗粮如同吃精细的食物。
《医案四则》、《医话四则》、《药论四则》
“初不言曾服凉药”原本。“既而无他”过一段时间。“扣其所徒来”询问。“是夕嗽止”这。“望秋先陨”临近。“补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分层。
第二部分:汉字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殷商)——金文(西周)——篆书(春秋战国秦)——隶书(秦汉)——楷书、草书、行书(魏晋)——简化字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如:大、子、臣、自、禾、豆、册;血、雨、胃、果
指事:“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如:一、二、三、本、末、朱、刃、寸、亦
会意:“会意者,此类合谊,以见指拻,武信是也。”组合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休、灸、林、北、友、取、安、家、集、寒
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合成的字,其中形符表义,声符表音。如:护、胡、草、悲、修、旗
词义的演变:扩大:牙大于齿。缩小:毒药。转移:领。
词义的引申方式:放射式、链条式、综合式
词义的引申规律: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部分到全体。
三个词类活用:使动(使···)、意动(认为···)、为动(···为···)
复用类型:同义复用、反义复用、连类复用。
工具书、第一部:
字典(《说文解字》)、词典(《尔雅》)、书目(《汉书·艺文志》)
工具书、著名:
文摘(《中国医学文摘-中医》)、索引(《十三索引》)、类书(《类经》)、丛书(《医宗金鉴》)
翻译:信(便准)、雅(优美)、达(通顺) 尔雅:尔(近),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