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ories of Law
(030101)
●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致力于培养政治上坚定可靠,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专业上对法学理论和法制现代化实践及教育法学有较深研究,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具有思考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富于探索和创新精神;掌握并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有健康体魄;进而可以胜任法学、法律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法理学与法制现代化研究 Studies on Jurisprudence and Modernization of Legal System
2、教育法学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Law
(三)学制
三年
(四)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 of Nature
第一外国语 First Foreign Language
计算机应用 Computer Application
(2)学位基础课:
法学名著选读 Selected Masterpieces on Jurisprudential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 History of the Marxist Jurisprudential Thoughts
当代经济问题研究 Studies on Problems of Contemporary Economics
当代社会热点问题 Studies on Current Social Affairs
课题规划与研究能力训练 Training for Research Planning and studying
(3)学位专业课:
法理学专题研究 Special Studies on Jurisprudence
西方法哲学 Western Law Philosophy
比较法研究 Comparative Studies on Jurisprudence
教育法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ducational Law
教育法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Studies on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Educational Legal System
法制现代化专题研究Special Studies on Modernization of Legal Systems
专业外语 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
专题讲座 Lectures on Special Topics
2、选修课程:
本院行政管理学硕士点有关课程
本院哲学硕士点有关课程
本院伦理学硕士点有关课程
本院经济学硕士点有关课程
本院政治学硕士点有关课程
3、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报考者补修课程:
法理学 Jurisprudential Principles
刑法学 Course of Criminal Law
民法学 Course of Civil Law
4、实习
5、社会实践活动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主要有以下四个基本方式和环节:1、适当集中授课;2、指导认真读书;3、组织交流研讨;4、强化科研写作。
(六)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考核以撰写论文为主,成绩可以分优(90分-100分)、良(80分-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不及格五等评定;必修课及格标准为“中”,选修课及格标准为“及格”;学位课程三分之二以上达到优良者,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论文撰写
1、第四学期末,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做开题报告。
2、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
3、正文一般不少于三万字,外文摘要2000字符,中文摘要800字。
4、论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正文、附录和参考文献的编排,都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论文规范,所有的注码必须注明:①国别(或时代)、②作者(或译者)、③书刊名称、④卷次(章节)、⑤页码、⑥出版社、⑦出版时地;否则不能参加答辩。
5、为方便审读,论文行距应较宽松,用4号字或小四号字。
(八)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1、论文答辩
(1)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2)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2位(或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
(3)答辩委员会由4-5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2、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教学大纲
☆ 法理学专题研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从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角度对法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层次的专题分析,并注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一系列重大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力图反映法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法理学基本框架、重大理论问题、发展趋势等,并能进行法理学实证研究,培养和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 法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章 法的要素、形式与效力
第三章 法律的作用与价值
第四章 法的关系,法律权利与义务
第五章 法律文化与法律意识
第六章 立法、法律的继承与移植
第七章 法律的实施与监督
第八章 法制与法治
第九章 法治与市场经济
第十章 法治与民主政治
(三)主要参考资料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法理学教程》,孙国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法理学》,李龙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现代理论法学原理》,吕世伦、公丕祥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中国大学出版社199年版。
《法与国家的一般原理》,[俄]B·B·拉扎列夫主编、王哲等译,法律出版社出版社1999年版。
(四)任课教师:费长山 施延亮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 理论讲座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特别要重点掌握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和在各不同时期体现其法律思想的经典性著作,掌握其体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发挥其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上)
第二章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中)
第三章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下)
第四章列宁的法律思想(上)
第五章列宁的法律思想(下)
第六章的法律思想
第七章的法律思想(上)
第八章的法律思想(下)
(四)主要参考资料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选集》(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
《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
《马克思恩格斯法律思想史》,李光灿、吕世伦主编,法律出版社1990年。
《列宁法律思想史》,吕世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
《马列法学原著选读教程》,吕世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马克思主义法学论著导读》和《马克思主义法学论著选读》,黎国智主编,中国大学出版社1993年。
(四)任课教师:孙育玮 武玉红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 现代西方法哲学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西方法哲学的历史概况,特别要熟悉和掌握现代西方法哲学的主要流派,掌握它们的形成背景、理论渊源、代表人物、理论观点、方特征、社会作用等;在此基础上,深入把握好现代西方法哲学的重大理论热点问题,从中吸收可以借鉴的理论资源。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现代西方法哲学主要流派
第一章新自然法学派
第二章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
第三章社会法学派
第四章经济分析法学派
第五章其他法学派
第二部分 现代西方法哲学重大理论热点问题
第六章法的模式与效力
第七章法与道德的关系
第八章守法与违法、责任与惩罚
第九章权利、自由、平等与法律的关系
第一十章正义与法治
(三)主要参考资料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现代西方法理学》,沈宗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西方法哲学史纲》,张乃根著,中国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西方法学名著提要》,李龙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方法学思潮源流论》,吕世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中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各法哲学流派主要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著作(授课时给出)
(四)任课教师:孙育玮 徐继强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 法哲学名著选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西方哲学经典的阅读,了解不同时期西方法学名著的主要内容,不同法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和研究范式,培养学生阅读法学原著的能力,为今后进行法理学专业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底。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古代和中世纪法哲学名著导读
古代: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西塞罗《论法律》
中世纪: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
第二章近代法哲学名著导读(一)
洛克《论》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卢梭《社会挈约论》
第三章近代法哲学名著导读(二)
边沁《片论》、奥斯丁《法理学大纲》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梅因《古代法》
第四章现代法哲学名著导读(一)
富勒《法律的道德性》
罗尔斯《正义论》
德沃尔《认真对待权利》
第五章现代法哲学名著导读(二)
凯尔逊《法和国家的一般理论》
哈特《法律的概念》
第六章现代法哲学名著导读(三)
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韦伯《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
诺内特、塞若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
第七章现代法哲学名著导读(四)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
第八章现代法哲学名著导读(五)
哈耶克《法律、立法和自由》
(三)主要参考资料
《政治学》,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1981年。
《论法律》,西塞罗,中国大学出版社1997年。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阿奎那,商务印书馆1963年
《论》上下,洛克,商务印书馆1982年。
《论法的精神》上下,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1982年。
《社会挈约论》,卢梭,商务印书馆1963年。
《片论》,边沁,商务印书馆1996年。
《法哲学原理》,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82年。
《古代法》,梅因,商务印书馆1995年。
《正义论》,罗尔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认真对待权利》, 德沃尔,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法理学大纲》,奥斯丁,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中外法学原著选读》
《法和国家的一般理论》,凯尔逊,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法律的经济分析》,波斯纳,中国大学出版社1994年。
《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韦伯,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法律与》,伯尔曼,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法律的概念》,哈特,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为权利而斗争》,《法律的目的》,耶林,法律出版社1997年。
《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庞德,商务印书馆1984年。
《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诺内特、塞若兹尼克,中国大学出版社1994年。
《法律的运作行为》,布莱克,中国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法律制度》,弗里德曼,中国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法律、立法和自由》,哈耶克,中国大学出版社1994年。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昂格尔,中国大学出版社1999年。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博登海默,中国大学出版社1999年。
Lon L.Fuller,The Morality of Law ,Yale Univ.Press,1969
(四)任课教师:徐继强、胡志民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读书笔记30%、5000字以上研究论文70%
☆ 法制现代化专题研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探讨法制现代化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把握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并紧密结合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努力回答具有中国自己历史特点的重大现实问题,从而为促进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和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制现代化理论作出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法制现代化的研究范式
第二章法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法制现代化的成长机理
第四章法制现代化的精神枢纽
第五章法制现代化的矛盾运动
(三)主要参考资料
《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公丕祥著,中国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公丕祥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法律与发展研究导论》,姚建宗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
《现代化新论》,罗荣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现代化新论续篇》,罗荣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现代化的动力》,C· E· 布莱克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比较现代化》,C· E· 布莱克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美]昂格尔著,中国大学出版社1994年。
《现代化与法》,[日]川岛武宜著,中国大学出版社1994年。
《现代化:抗拒与变迁》,S·N艾森斯塔德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人的现代化》,英格尔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
《法制现代化研究》(第一至第六卷),南京师范大学法制现代化研究中心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2000年。
(四)任课教师:孙育玮 胡志民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 比较法学专题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法律文化遗产;西方世界的法学源远流长,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影响深远。东西方的法律文化在发展的同时又互相渗透、互相融合。通过“比较法学专题”这门课程,使学生开拓视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较法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并能宏观把握世界法律文化的发展体系,从而在比较研究中汲取其精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服务。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比较法学概述
第二章法系和英美法系
第三章中华法系的形成、特色与影响
第四章法的现代化和法律移植
第五章法的结构方面的比较研究
第六章法的渊源方面的比较研究
第七章法的适用方面的比较研究
第八章内地与港、澳法律制度的重要差异。
(三)主要参考资料
《比较法总论》,[德]K·茨维格特、H·克茨著,贵州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当代主要法律体系》,[法]勒内·达维德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比较法》,[日]大木雅夫著,法律出版社1999年。
《比较法研究》,沈宗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比较法研究》,朱景文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2年。
《中外法律文化大典》,陆昕,徐世虹主编,中国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史彤彪,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外法制史》,林榕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张晋藩著,法律出版社1997年。
(四)任课教师:沈峻 环建芬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形式
☆ 教育法学研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以法理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以教育法律关系为主线,结合已经颁布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法制建设的实践,专题性地研究教育法学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教育法学”研究方向的学生,较好地了解和掌握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以便为更深入的专门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章教育法学概述
第二章教育法律关系
第三章教育立法
第四章我国各类教育法律制度
第五章教育法的实施与监督
第六章教育法律责任
第七章教育法律救济
第八章教育行政与依法治教
(三)主要参考资料
《教育法学概论》,黄巍、胡劲松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学校教育法制基础》,国家教委人事司组织编写,李连宁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教育法制概论》,国家教委人事司组织编写,李连宁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教育法规通论》,缪素生、夏天阳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教育法学通论》,郑良信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教育执法全书》(上、下),邹渊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四)任课教师:沈峻 环建芬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
☆ 教育法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和理论为指导,对教育法学学科所涉及的各主要领域的教育法规和依法治教等方面进行专题性的考察和研究,用教育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剖具体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法治问题,以期为中国的教育法治化提供建设性对策。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教育法学具体研究领域的内容、特点、趋势,尝试以教育法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对教育法治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从而能较好地把握教育法学的研究特点和方法,开展教育研究。
(二)基本教学内容
1、依法治教与现代学校管理
2、依法治教的法律依据和教育法律制度
3、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框架与素质教育法制化建设
4、依法治教的民事法律制度与教育民事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责任
5、依法治教的刑事法律制度与刑事法律责任
6、依法治教与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法律意识的提高
7、依法治教与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与犯罪预防
8、依法治教的教育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教育依法行政
9、依法治教的法律实施和教育行政执法监督机构
10、依法治教与在校学生伤亡事故的防范与处理及其他教育纠纷的处理
(三)主要参考资料
《教育执法全书》,邹渊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学校法律问题分析》,诸宏启编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学校教育法律基础》,李连宁、孙葆森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行政执法概论》,杨惠基著,上海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法律建设与道德教育》,李龙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依法治国论》,肖杨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四)任课教师:郑良信、费长山
(五)总时数:60学时
(六)考核方式:论文
●培养计划表
院(系、
| 所) | 法商学院 | 学 科、 专 业 | 法学理论 | ||||||||||||
| 研 究 方 向 | 1. 法理学与法制现代化研究 2. 教育法学 | ||||||||||||||
| 课程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 分 | 周学时 | 总 学 时 | 各学期教学周时数 | 任 课 教 师 | 考核方式 |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必 修 课 程 | 学 位 公 共 课 | 第一外国语 | 6 | 6 | 216 | 6 | 6 | 考试 | |||||||
| 政治理论课 | 自然辩证法(理)/哲学(文) | 2 | 3 | 54 | 3 | 考试 | |||||||||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 2 | 3 | 54 | 3 | 考试 | ||||||||||
| 计算机应用(文) | 2 | 3 | 54 | 3 | 考试 | ||||||||||
| 学 位 基 础 课 | 法学名著选读 | 3 | 3 | 60 | 3 | 徐继强等 | 考试 | ||||||||
|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史 | 3 | 3 | 60 | 3 | 孙育玮等 | 考试 | |||||||||
| 当代经济问题研究 | 2 | 3 | 60 | 3 | 李治国等 | 考查 | |||||||||
| 当代社会热点问题 | 2 | 3 | 60 | 3 | 何云峰等 | 考查 | |||||||||
| 课题规划与研究能力训练 | 3 | 3 | 60 | 3 | 桑玉成 | 考查 | |||||||||
| 学 位 专 业 课 | 法理学专题研究 | 3 | 60 | 3 | 费长山等 | 考试 | |||||||||
| 西方法哲学 | 3 | 3 | 60 | 3 | 孙育玮等 | 考试 | |||||||||
| 中外法律史比较研究 | 3 | 3 | 60 | 3 | 环建芬等 | 考查 | |||||||||
| 法制现代化专题研究 | 3 | 3 | 60 | 3 | 孙育玮等 | 考查 | |||||||||
| *教育法学原理 | 3 | 3 | 60 | 3 | 沈峻等 | 考试 | |||||||||
| *教育法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 3 | 3 | 60 | 3 | 郑良信等 | 考试 | |||||||||
| 专 业 外 语 | 3 | 3 | 60 | 3 | 考查 | ||||||||||
| 专题讲座(含讨论班) | 考查 | ||||||||||||||
| 学 位 公 共 课 程 | 本院政治学硕士点有关课程 | 考查 | |||||||||||||
| 本院行政管理硕士点有关课程 | 考查 | ||||||||||||||
| 本院哲学硕士点有关课程 | 考查 | ||||||||||||||
| 本院伦理学硕士点有关课程 | 考查 | ||||||||||||||
| 本院经济学硕士点有关课程 | 考查 | ||||||||||||||
| 其他 培养 环节 名称 | |||||||||||||||
| 2 | 9 | 36 | 9 | ||||||||||||
| 评审 | |||||||||||||||
| 论文写作与答辩 | 答辩 | ||||||||||||||
|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 法理学(或法学概论) | 3 | 60 | 3 | |||||||||||
| 刑法学(或行政学) | 3 | 60 | 3 | ||||||||||||
| 民法学(或经济法) | 3 | 60 | 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