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地质条件及重点难点分析
1、本次投标的工程场地沿线围,地质条件特点如下:一是基岩面起伏较大,基岩埋深从0至20米不等。二是岩石特性变化大,沿线常见的有灰岩、砂岩、页岩、泥岩等,岩石硬度从几兆帕至100多兆帕。三是大局部路段岩溶较发育,给桩基施工带来一定的难度。
2、桥梁的钻孔桩根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是主要的隐蔽工程,尤其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影响施工进度。岩溶发育程度不同,施工时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因此,在施工和监理工作中受到了很高的重视。在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要求做到对各工序严格检查,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以杜绝质量隐患。
2、在岩溶地区的许多地质特征,不仅在碳酸盐岩地区存在,而且在其他可溶性岩石地区,如白云岩、石灰岩、岩盐等地区也可见到。这种不良地质现象表现的类型非常多,桥梁桩基施工时,成孔难度大。
二、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
1、首先抓好施工勘察质量,确保摸清岩溶地区根本情况在岩溶地区进展钻孔桩基施工时:
(1)钻孔前必须首先探明岩溶出露情况、发育情况以及分布规律,特别针对隐蔽型岩溶大致延伸方向、覆盖层的厚度、岩层的倾斜方向、岩溶的形态等情况,应掌握可靠的地质资料,为桩基施工选择专用机械提供依据,便于日后科学分析事故原因,做到有目的预防,有针对性的处治;
(2)岩溶发育强烈地区桩基施工,成孔相对比较困难,成孔的过程中主要解决护壁、造壁、斜面钻孔和穿越等问题。
2、分析掌握岩溶地段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1)基岩顶面起伏不平。是由于受气温的影响,石灰岩外表主要是在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强烈侵蚀作用之下,普遍出现参差不平、犬牙交织的形态。起伏不平的基岩面,其高差一般为1m~5m,局部地段高差可达20余米,给桩基施工带来了困难。
(2)浅层溶洞。基岩面下2m~15m范围出现的溶洞称浅层溶洞。浅层溶洞一般有充填物,充填物一般呈软塑~流塑状态。溶洞发育形态非常复杂,这类浅层溶洞直接影响到基岩上桩基的平安。
(3)软土及地下水。在石灰岩溶洞地区的基岩外表,普遍分布一层厚薄不一的软土层,软土层一般呈软塑~流塑状态。其天然含水量大、承载力低、工程地质条件差,是引起上部构造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因素;且其性质对地下水位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地下水下降时,浮力消减,土层固结变形,工程地质条件发生改变。
3、建议选用适宜的施工方法
尤其是地区大量分布的石灰岩硬度大,冲击钻孔工效较低,且泥浆处理费用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我们认为应根据不同的地质特征,选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1)土层较厚、岩石硬度低于40兆帕选用旋挖机施工,速度快,质量好,造价低,且无泥浆污染。
(2)土层较薄、岩石硬度大于50兆帕选用大直径潜孔钻,成孔速度快,与旋挖一样,有利于控制沉渣厚度。
(3)常规的冲击钻作为辅助手段,对不便于用以上两种设备施工的区域采用。
4、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对应处理措施
岩溶地区由于地质岩性软硬不一,溶洞的位置、大小、深浅变化多,即使地质钻探时一孔一探、一桩一分析,仍不能掌握地下地质的变化情况。桩基事故主要源于岩溶地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概括起来在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施工过程中遇见溶洞,一旦发现孔泥浆液面下降,那么投用纤维物质:如旧麻袋与黄泥混合充填堵塞裂隙、溶洞以增强渗漏阻力;在漏浆比较严重的地段使用化学浆液增大浆液的黏度,当漏浆得到控制后,那么按原浆液配比使用,以防止增加作业难度。也可以用大片石和泥包回填桩孔并从储浆池向孔补浆,直到孔泥浆面稳定后再继续冲孔;溶洞位置要反复回填,反复冲击回填黏土以增加护壁的密实度,以使黄泥、片石能封堵溶洞,防止漏浆及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流失。假设遇溶洞规模较大,可采用C20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封堵(加速凝剂)。封堵时向导管灌注混凝土到溶洞顶板以上1.0m处,上部回填黏土并注入冲洗液至孔口,待混凝土初凝后继续钻进。
(2)遇起伏不平的岩面和溶洞底板时,不可盲目采用大冲程穿过,需投入黏土石块,将孔底填平,用十字型钻头小冲程反复冲捣,慢慢穿过,待穿过该层后,逐渐增大冲程和冲击频率,形成一定深度的桩孔后,再进展正常冲击。
(3)出现卡钻、偏孔及斜孔,溶洞顶部岩层倾斜,岩石强度不一,易导致卡钻、偏孔及斜孔等问题,因此必须在钻进过程中仔细核对地质情况,随时检查钻机和孔位。在钻至溶洞时要改用小冲程钻进,做到轻击、慢打。遇到卡钻后一定要沉着冷静,切不可盲动,更不可强行提拉,以免造成大绳拔断而引起掉钻事故。当钻头可活动时,可上下提动钻头,使钻头转动一个角度,反复尝试,用吊机配合,有可能提出,如无效,可采用水下小爆破振动法将钻头松动后立即提出。如遇偏孔及斜孔情况,可以采取回填片石或浇筑素混凝土,纠正钻头偏斜,再向下冲孔。
(4)断桩,岩溶地区桩基断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溶洞相互沟通,灌注时难以测出混凝土数量,水下混凝土流失严重,导管接头密封不紧等造成断桩。断桩的发生,是工程中危害最为严重而且最难处理的一种事故,故应以预防为主,在岩溶地区施工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