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 bolt from the blue 出乎意料的事情
这条短语在所有讲英语的国家中使用得都很广泛。而它的含义也正如其字面意义一样,不难理解。bolt一词指的是霹雳,而blue则指碧蓝的天空,因此,几乎所有的英语词典都将其解释为:some thing sudden and unexpected,汉语则视不同的语言环境将其译为:突如其来、始料不及等等。当然,也可译成该短语的字面意义。
这是一条名词性短语,可以同系动词be连用,也可以构成come as或come like这样的形式。同时,在日常口语会话中,人们也常用out of来代替介词from。
We had been sure she was in Chicago, so her sudden appearance was a bolt from the blue.
我们大家都认定她现在在纽约,因此她的突然出现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
Miss Anne has just got her salary raised,so her cecision to resign was a bolt from the blue.
安妮小姐刚被提升了工资,所以她的辞职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The doctor's report came as a bolt from the blue. Mr. George was told he got cancer.
医生的诊断结果对乔治先生说来真是晴天霹雳. 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
Their only daughter died of the traffic accident. It was like a bolt out of the blue.
他们唯一的女儿死于交通事故,说来真是晴人霹雳。
☆ Achil's heel 致命的弱点
这是一条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短语。Achille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杰出的英雄,他在特洛伊战争中,身经百战,屡建功勋。可是heel一同是脚后跟。它同这位英雄放在一起究竟表达了怎样一种含义呢?
据说,Achille出生时,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他的母亲为了锻炼池坚强的意志,造就他一副刀不入的钢铁之躯,便倒提他的身体放到环绕地狱的河——冥河中去侵泡。浸泡后的身体就变得如钢铁一般坚硬,任问凶恶的敌人也不是他的对手。但是,他的一只脚后跟却因握在母亲的手里,始终没有浸泡到冥河之中。这样,这只脚后跟仍同普通人的脚后跟一样。这也就成了这位英雄的致命的弱点。后来,在一次战斗中,被他的仇敌射中了这只脚后跟。这位战功赫赫、所向无故的英胸最终死于自身的这一致命弱点。
由于希腊神话的广泛流传,便产生了Achille's heel这一短语。它表达这样的含义:
a weak point,汉语的意思多同“致命弱点”这样的说法相关。
这是一条名词性短语,在使用时前面经常接一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
除去AChille's heel这一形式之外,该短词也可用于the heel of Achille这样的形式。
Mr. Jones is a hard-working and intelligent person in the office, His Achille's heel is his pride. He always refuses the other's advice on his work.
琼斯先生在公司里是一位勤奋而且聪敏的人物。然而他的致命弱点是骄傲自大,他从不接受别人提出的有关工作上的建议。
Mary is a good dancer but she's getting fat lately,which is her Achille's heel.
玛莉跳舞跳得很好,但是她最近有些发福,这是一位舞蹈演员的致命之处。
The goalkeeper is the heel of Achille in this team.
这支球队的致命弱点就在于没有优秀的守门员。
"Don't do your work care1essly. It would be the heel of Achille for a typist," said the mamager to her.
经理告诫她:“工作不要粗枝大叶,这对一位打字员来说可是致命的隐患。”
★ a dog in the manger 自私自利一毛不拔之人
这条短语出自《伊索寓言》,了解它的出处及其故事的情节有助于正确理解它的确切含义。
manger的意思是“马槽”。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一匹马和一头牛在马厩里吃草。这时,一条狗闯进来了,它十分霸道地要马和牛都走开。马和牛十分温和地对它说:可是你是不吃草的呀!这条狗却蛮不讲理他说:我是不吃草,可是我不吃的东西也不会计你们白吃。这样,这条狗霸占了盛满了稻草的马槽,却赶走了以草为生的马和牛.而自己也只看着稻草不能吃。
由于这一传说,权威性的美国韦伯斯特大词典便将其解释为: The dog who would not allow a horse or ox to eat the hay in a manger, even though he himself did not want it.从这一基本意义出发,又将该短语引申为:A person who selfishly withholds from others something that he himself can not use or does not need.汉语中的“占着茅坑不拉屎”同这一短语在意义上倒是十分相近。但是,翻译时也应视不同的语境而定,不可千篇一律,因为这条短语决非俚语。
这是一条名词短语,前面的不定冠词通常是不省略的。而且也可用于将指而换用定冠词。
She refuses to share the big room with the others, she is really like a dog in the manger.
她自己一人住在这样一套大宅院里却不让其他人住进来,她真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
The guy sold the extra petrol for that low price and told me he didn't have any. He was a real dog in the manger.
那个家伙以低价把多余的汽油卖给别人却对我说他一点也没有。他真是一毛下拔的铁公鸡。
Don't be such a dog in the manger. Give the
tennis bat to me since you have classes this afternoon.
别这么不够朋友。既然你今天下午没课把网球拍借我用一用。
The new comer kept silent when I asked him whether I could use his comb. He was a perfect dog in the manger.
我问这位新来的人可否用一下他的梳子,可是他却一言不发。这真是一个一毛不拔的人。
☆ After one's own heart 情义相投
在英语中,以heart组成的短语数量很大,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得也极为广泛。
例如人人熟知的lose heart。
这些短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意义上产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变化已经同其字面意义相去较远了。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里,人们一直认为心脏是人们用来思考事物的器官,所以经常用“心”一词组成一些与表示人的思想情绪有关的词语。
after one's own heart这条短语表示的英文含义是:well liked because of agreeing with your own feelings, interests and ideas,汉语中的“情义相投”之类的说法便是该短语的对应词语。但在翻译时,还应根据具体的上下文选择恰当的用语。该短语是一条形容词短语,通常放在名词后面作后置定语。
We both like football, he is a man after my own heart.
我们两人都喜欢足球,是情投意合的好朋友。
Susan worked with Smith in the same office. She admired him as the man after her own heart.
苏珊过去同史密斯在同一办公室工作。她把史密斯看作知己。
Tom is working as a postman. That outdoor job is the one after his own heart.
汤姆的工作是邮递员。这份户外工作正中他的下怀。
在以上三个例句中,这一短语表示的意义相同。但该短语还可表示下面的含义:
I am reading a bool after my own heart. I can't put it down. 我正在读一本我喜欢的书。我简直放不下这本书啦。
★ air (wash) one'S dirty linen in public 暴露秘密
这条短语在英、美回家广为流行,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这条短语也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西方人向来有尊重他人隐私权的习惯。他们很少询问他人的私事。在这个短语中,linen一词就是指人们穿的内衣、内裤。这种贴身的衣物是不在公分场合晾晒的,否则便视为不雅。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用linen一词来代指个人的私事。这些私事是不在公众场合加以议论的。
人们根据这样的生活习俗,创造出了air one's dirty linen in public这一短语。
它表示:make public something embarrassing that shouls be kept secret,汉语的意思是“泄密,说出不应说的话”。
使用该短语时应有一定的上下文,以免引起岐义。
Tom is a drug addict, but the family never air its dirty linen in public.
汤姆吸毒成瘾,但他全家人对此守口如瓶。
Everyone in the office knew that the manager and the secretary were angry with each other because they aired their dirty linen in public.
办公室里的每个人都知道经理同秘书关系不睦,因为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了他们吵架的事。
When Mr.Brown returned from the meeting, he was criticized by the manager for washing the company's dirty linen in public.
布朗先生出席会议归来受到了经理的斥责,因为他泄露了公司的机密。
Mr.Green quarrelled with his wife last
night. He said she seemed to enjoy washing their dirty linen in public.
格林先生昨晚同他的太太吵了一架。他说他太太好像把在公众场合谈论家里的私事作为一种乐趣。
☆ Ants in one's pants 坐立不安
这条短语如果从字面上直译,是“裤子里抓出了蚂蚁”。但是它表达的是怎样一种确切的含义呢?
这一短语的出处不大明确。但有一种说法比较合情合理据说。以前到荒山野岭去探险的人们,为了防备猛兽的袭击,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他们带上防身的武器,以防不测。但是他们都没有料到,猛兽对他们的威胁不大,因为这些野兽对这些不速之客也怀有一种畏惧心理,早就逃之夭夭了。倒是草丛里的小昆虫、蚂蚁却毫无顾忌地钻进了他们的裤脚,在他们的身上乱爬。搞得这些探险家坐立不安,无所适从。逐渐地,ants in one's pants便成了一条固定的短语。
该短语表示:nervous,restless,汉语中的“坐立不安,热锅上的蚂蚁”同其十分相近。
The boy is not fully prepared for the final exam. He now has ants in his pants.
这个男生对于大考没做好充分准备。他现在如卧针毡。
You have ants in your pants today. Is something wrong?
你今天坐立不安的,出什么事了吗?
Tom has got a ticket to the football match, but his father ordered him to write the composition at home. He has ants in his pants.
汤姆得到了主场足球赛的票,但他父亲让他在家写作文。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It's now over eight o'clock, but Mr. Jones hasn't come back yet. His wife gets ants in her pants.
现在已经八点多了,但琼斯先生还没回来。他的太太坐卧不宁。
所谓典故性成语,指的是出自历史事件、寓言、神话、传说等一类的成语。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富含较浓厚的民族色彩,广为民间使用,约定俗成。如果说多以词、词组、句子形式出现是语言的结构特征,那么作为语言一分支的典故性成语多以词组形式而很少以句子形式出现。它虽然结构简单,但内容丰富,意义精深。其形式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表明不可随意改变它的结构,也不可随便将其中的各词分割开来。如cat’s
paw,可谓最简单不过的了,但又绝非杜撰和臆造,而是出自法国拉丰丹的一则寓言故事,讲一只猴子利用猫为其从火中取栗子。在现实生活中则常用来指被别人当作工具或爪牙利用的人。又如no
respecter of persons在用字方面也可谓比较简单,它出自《新约·使徒行传》第十章:“Then Peter opened his
mouth,and said,of a truth I perceive that God is no respecter of persons,”原指上帝“不偏待人”,如今该成语在本义的基础上暗含“歧视”之义,然而在不民的语境中效果却不一样。G·D·H·Cole曾在“Practical
Economics”中用此成语来说明墨索里尼“不偏待人”,其实是对他的讽刺。如果能将此类成语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会使文章、演说等大为增色,从而说明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深刻的教育。下面拟就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作下探讨:
一、源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著名历史故事或事件,后人常用一简洁说法表达其内容,沿用久了就成了成语。如Sword damocles出自古代希腊的一则历史故事。业通古希腊历史、文学的罗马杰出作家与政论家西塞罗(106BC?3BC)在其论文《图斯库拉的谈话》中写道:“纪元前4世纪西西里岛上叙拉古的统治者狄奥尼修斯一世(406BC?67BC)有个亲信的佞叫达摩克里斯,他很羡慕帝王的豪华生活,常说:“君王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人”。狄奥尼修斯为了教训这个想得君位者,在一次宴会上,要他坐在国王的宝座上,当他猛然抬头,只见头顶上有一把用头发悬着的宝剑,随时都刺到头顶的危险。他吓得战战兢兢,如坐针毡,时刻提心吊胆,惶惶不安。由此便产生了“达摩克里斯的宝剑”这个成语,它被用来比喻临头的危险或情况的危急,类似于汉语的“千钧一发”。又如burn
one’s boats(bridges),此成语中的bridges为美国人所使用,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乘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不可能后退。现借用来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同汉语的“破釜沉舟“。
二、源于寓言故事。寓言是用比喻的形式说明一定的道理,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短小精练的一种形式。如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曾有一个乡下人,因为发财心切杀死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以为如此就可一次获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块,但其结果一无所获。现借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但汉语中不说“杀鹅取卵”而说“杀鸡取卵”,喻体不同,因此汉译时须遵循汉语成语的搭配规律。又如Veper
and File出自《伊索寓言》,说的是一条蝰蛇(Viper)发现一把铁锉(File),以为是一顿美餐。但铁锉说,它的天职是咬别人,而不是被别人咬。后人借此比喻“骗人者反受人骗”,汉译时要作直译或意译处理。
三、源于神话故事。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向往。如rain cats and
dogs,源于北欧神话,猫对天气有很大影响,英国水手至今说:“猫尾巴藏大风”。据说驾暴风雨的巫士化为猫形。狗是风的信号,狗和狼都是暴风雨神奥丁的随从。在德国古画中,风被画成狗头和狼头。因此
,猫被年作暴雨的象征,狗是伴随暴雨的强风,to rain cats and dogs就是to rain heavily/hard,汉译便为“下倾盆大到雨”。又如Analthea’s
horn,汉译常为“丰饶的羊角”。阿玛尔忒亚(Amalthea),希腊祖籍中一神女,是宙斯(Zeus为主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Jupiter)的保姆。婴儿时宙斯由神女阿玛尔忒亚喂以羊乳。为了感思,宙斯敲下一羊角送给她。许诺让羊角主人永远丰饶。
四、传说。传说指的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如swan song,据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Apollo)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了毕达哥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另据相传天鹅(swan)在临终前唱的歌最优美动听。后人就用swan
song来比喻诗人、作曲家、演员等的“最后作品”,这也是其汉译形式。又如Leave no stone unturned,相传公元前447年波斯奖军马多尼奥斯在希腊的普拉蒂亚兵败被杀后,留下一大批财宝在军帐里。底比斯的波利克拉特斯搜寻却一无所获,请示德尔斐神谕后知道要“翻转所有的石头”,最后找到了财宝。现借此比喻想方设法等,汉译为“千方百计,想尽办法”。
五、源于民间飞俗。如a bird of ill omen,源出古代占卜风俗,延至今日,猫头鹰、鹳则被视为吉祥鸟)。渡鸟嗅觉灵敏,能确定远方死尸和腐尸地点。因此渡鸟象征死亡。猫头鹰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喊叫,而坏天气常带来疾病,故猫头鹰被视为丧鸟,阴森之鸟。后人以此比喻“不吉利的人,常带来不幸消息的人”,汉译也是如此。又如a
feather in your cap,汉译为“值得荣耀的事、荣誉”。源于广泛流行于亚洲和美洲印第安人当中的一种风俗: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在头饰或帽子上加插一根羽毛。古代吕西亚人和许多其他古人也有类似风俗,均以此来显示战绩与荣誉。
六、源于谚语。谚语是在人闪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如birds of a feather棾鲎匝栌顱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转义为“一丘之貉”。在《鲁迅全集》中有这样一句:“增加混乱的倒是有些悲观论者……将一切作者诋为‘一丘之貉’”。其英译为In
fact it is these pessimists who increase the chaos by…considering all writers
birds of a feather.又如 early bird,其汉泽为“早起者,早到的人”,源出谚语The early bird gets/catches
the worm.意为“捷足先登(得),先下手为强”。比较First come,first served.意指“先到的先招待”,与前一个有所不同。
七、源于某些作品。英语中有较好的成语出自某些作品,有的是原封未动的摘引,有的是节缩而成。如wash one’s hands of a thing,可译为“洗手不干……;与……断绝关系”。出自《马太福音》,犹太巡抚彼拉多主持审判耶稣,由于他判定耶稣无罪,一些犹太人不服,因此他当众宣布洗耳恭听手辞职并交出了耶稣,以示自己与此案无关。又如as
significant as the shake of Lord Burleigh’s head,其汉译为“象拍利勋爵晃脑袋般意味深长”。出自爱尔兰剧作家及政治家谢尼丹在《评论家》中的一幕模拟悲剧《西班牙无敌舰队》。伯利勋爵埋头于国事,日理万机,忙得边说话的时间都没有,靠晃脑袋表达思想。普夫则根据这个晃动解释他所表示的意思。
八、源于动物、植物、生活用品、人名、地名等。如:⑴shed crocodile tears,据西方古代传说,鳄鱼吃人畜,一边吃,一边掉眼泪,比喻坏人假装同情被害者。类似于汉语“猫哭老鼠,假慈悲”,且人们常采用此语的前一部分作为其汉译。例如All
your piteous words for the tenants are no more than crocodile tears.其汉译为“你这些怜惜佃户的话,都是猫哭老鼠”。⑵the
apple of discord,其汉译为“争斗的原因或根源”。传说厄里斯女神未被邀请参加Thetis和Peleus的婚礼,她就把苹果扔有参加婚礼的神与神中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它给了三个女神中最漂亮的维纳斯。这就间接地引起了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特洛伊战争。⑶Simon
Legree,此人是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所著《汤姆大伯的小屋》一书中管黑奴的工头,此人既尖酸刻薄,又好吹毛求疵。其汉译为“尖酸刻薄、好吹毛求疵的人”。⑷being
Burke,其汉译为“出身名门,贵族门第”。源于编纂《贵族人名录》作者爱尔兰人约翰·伯克(John Burke)之名,该《人名录》自1826年以来一直被公认是研究英国贵族阶级及其家谱的权威著作。故列入伯克氏贵族人名录即为贵族出身。⑸all
Dutch/Greek to me,其汉译为“一窍不通”,其中Dutch与Greek原为“荷兰语”和“希腊语”。⑹have the free-simple
of May Fair,其汉译为“不受出身等无条件继承取得的不动产”,其中May Fair乃“伦敦西区贵族住宅区”,十八世纪时该地区每年五月均有集市,因而得名。⑺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其汉译为“人生如梦”。源于美国诗人Longfellow的诗文。⑻lose face汉译为“面部”或“脸”之意。⑼Jack
of all trades汉译为“杂而不精的人”,出自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其中Jack原为“杰克”,trades指“多种行业”。⑽spill
the beans,汉译为“泄漏消息(秘密)”,bean原为“豆类;豆科植物”等。⑾be fond of the cup/the bottle,汉译为“贪杯中之物;好酒”,cup与bottle原为“茶杯”和“瓶子”。⑿Roman
holiday,汉译为“欣赏别人受苦的娱乐”,而非“罗马的假日”。⒀as cool as cucumber,汉译为“十分冷静”,其中cucumber原指“黄瓜”。⒁like
a brick,汉译为“拼命的”,brick原指“砖”。⒂have a ball at one’s foot,汉译为“有成功的机会”,源于足球运动。⒃be
off the track汉译为“走入歧途,迷失方向”等,源于狩猎,原指猎狗失去嗅迹。
以上简要地谈了英语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其实英语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成语,而且掌握它们也并不那么容易,加上汉语中此类成语也不少,且它们具有类似的特点与作用,尤其是象“破釜沉舟”等一类成语,英汉两种语言的彼此巧合,会使人误以为这两种语言是彼此相通且文化背景一致。这样就错了。汉语中的“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流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双如“杀鹅取卵”,汉语中则说“杀鸡取蛋(卵)”。因此,只要透析两种语言的渊源,就不难发现其不同所在。而要使学习者克服因这些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就必须引导他们从所语言的角度去认识、去掌握与运用,切忌把两种典故性成语混为一谈,如汉语中的“猫哭老鼠”译为英语就须用crocodile’s
tears,否则很可能会叫人不知所云,反之亦然。有人常犯诸如生搬硬套的错误,主要原因是平时学习中不注意积累有关典故性成语来源的知识与汉译的技巧,不了解英语受世界文化影响的程度,故不能灵活运用。对于学习汉语多年的外国人,如不了解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不留心典故性成语之出处,肯定会弄不清像“请君不瓮”等一类典故性成语的来历。因此,要在英语教学中适当改进教学内容,利用课常讲授或已有的园地刊载典故性成语来源的文章,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谭松、姚新学主编:《中国成语汉英双解大辞典》,重庆大学出版社。
陈德运等译:《世界著名寓言一百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公司,商务印书馆分馆,1987年版。
西北师院中文系编:《汉语成语词典》,1988年3月版。
陈文伯著:《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4月版。
钟锋编译:《英汉典故辞典》,漓江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商务印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9月版。
钱歌川著:《翻译漫谈》,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0年版。
岑立廷:《国名构成特殊意义的词组》,载《英语辅导》19年第4期。
王成群:《英语常用词汇掌故解说》,载《英语辅导》1987年第6期。
张传德:《专有名词成语》,载《英语辅导》1984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