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0年来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3:39:30
文档

10年来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0年来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2001年度2001,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WilliamS.Knowles,1917-2012)美国人,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2001,野依良治(Ryoji Noyori,1938-)日本人,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2001,巴里·夏普雷斯(K.Barry Sharpless,1941-)美国人,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三位化学奖获得者在不对称合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后来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对于这三人,巴里·夏普雷斯对我的启
推荐度:
导读10年来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2001年度2001,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WilliamS.Knowles,1917-2012)美国人,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2001,野依良治(Ryoji Noyori,1938-)日本人,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2001,巴里·夏普雷斯(K.Barry Sharpless,1941-)美国人,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三位化学奖获得者在不对称合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后来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对于这三人,巴里·夏普雷斯对我的启
10年来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2001年度

2001,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William S. Knowles,1917-2012)美国人,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

2001,野依良治(Ryoji Noyori,1938-)日本人,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

2001,巴里·夏普雷斯(K. Barry Sharpless,1941-)美国人,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

三位化学奖获得者在不对称合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后来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对于这三人,巴里·夏普雷斯对我的启示更大,在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却独辟蹊径,开始催化不对称氧化反映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我们都知道,在有机生理反应中,氧化与氢化多是相伴出现的,正如手性的左旋与右旋一样。可见在做科研的时候,借鉴别人的创意,加以思考延伸,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2002年度

2002, 约翰·贝内特·芬恩(John B. Fenn,1917-)美国人,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软解析电离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

2002,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1959-)日本人,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软解析电离法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质谱分析

2002,库尔特·维特里希(Kurt Wüthrich,1938-)瑞士人,发展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利用核磁共振谱学来解析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这三位都主攻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领域,取得成果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2003年度

2003,彼得·阿格雷(Peter Agra,1949-)美国人,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并发现了水通道

2003,罗德里克·麦金农(Roderick MacKinnon,1956-)美国人,对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以及对离子通道结构和机理研究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2004年度

2004,阿龙·切哈诺沃(Aaron Ciechanover,1947-)以色列人,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2004,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1937-)以色列人,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2004,欧文·罗斯(Irwin Rose,1926-)美国人,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2005年度

2005,伊夫·肖万(Yves Chauvin,1930-)法国人,发展了有机合成中的复分解法

2005,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 Grubbs,1942-)美国人,发展了有机合成中的复分解法

2005,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oyce Schrock,1945-)美国人,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

2006年度

2006,罗杰·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1947-)美国人,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2007年度

2007,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1936-)德国人,对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作出巨大贡献

2008年度

2008,下村修(Osamu Shimomura,1928-)日本人,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2008,马丁·沙尔菲(Martin Chalfie,1947-)美国人,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2008,钱永健(Roger Yonchien Tsien,1952-)美籍华裔,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2009年度

2009,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1952-)美国人,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的贡献

2009,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1940-)美国人,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的贡献

2009,阿达-尤纳斯(Ada Yonath,1939-)以色列人,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的贡献

2010年度

2010,理查德·海克(Richard F. Heck,1931-)美国人,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

2010,伊智根岸(Ei-ichi Negishi,1935-)美国人,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

2010,铃木彰(Akira Suzuki,1930-)日本人,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

2011年度

2011,谢德曼(Daniel Shechtman,1941-)以色列人,发现了一种名为准晶体的独特马赛克式原子结构

   最后一位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的生平可谓传奇,他在发现准晶体这一现象后,并没有因为所谓的常识而否认实验结果,虽然发现一经发表,便饱受批评和诟病,他也被迫离开所在的研究小组,但他坚持真理的精神与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让我钦佩,很多伟大的发现出于常识,而入为真理,世界真是奇妙无穷啊。

文档

10年来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10年来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2001年度2001,威廉·斯坦迪什·诺尔斯(WilliamS.Knowles,1917-2012)美国人,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2001,野依良治(Ryoji Noyori,1938-)日本人,对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的研究2001,巴里·夏普雷斯(K.Barry Sharpless,1941-)美国人,对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三位化学奖获得者在不对称合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后来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和物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对于这三人,巴里·夏普雷斯对我的启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