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州古典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瑰宝,无一园无廊。以苏州的遗产园林中的廊为例,对其形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廊在古典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与传承。
关键词:廊; 形态特性; 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廊在苏州园林中的应用
王 佳1,周 伟1,蔡 平1,曹光树2
(1 苏州大学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2 江苏省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215006)
苏州古典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体系中私家园林的代表,集我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北宋至清末文人园林“写意园林”的精髓。其占地面积小,采用变换无穷、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以中国山水花鸟的情趣,寓唐诗宋词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假山、树木,安排亭台楼阁、池塘、小桥,使苏州园林以景取胜,景因园异,给人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成为我国极为重要的园林文化遗产。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耦园、环秀山庄、艺圃9处园林已被
作者简介: 王佳(1983—),女,江苏南通人,苏州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苏州园林艺术与设计。
E-mail: 417179093@qq.com。
图1 拙政园兰雪堂的檐廊图2 留园北部墙边的游廊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建筑形式丰富,包括厅、堂、斋、馆、楼、阁、亭、轩、榭、舫、台、塔、廊等多种类型, 其中廊的应用十分广泛,其空间形式独具特色与魅力,穿行于园林山水之间,几乎所有园林中均有廊的存在,正所谓“庭院檐廊两相连,池山烟柳入窗轩”。廊对组织观赏路线、配合园景的展开,对古典园林的时空构成与形态表现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着重以苏州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中的廊为代表,分析其形态、功能以及特性。
1.1廊的定义
我国古代史料中对于廊的记述很多。在《说文》中“堂边之游廊”,《汗书·宝婴传》“所赐金陈廊庑下”,均提及到廊的某种形式。其实,廊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形式繁多,功能多变,对其盖棺定论的界定始见于明代计成的著作《园冶》: “蹑山腰,落水间,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这一陈述精辟地概括了园林中廊的风采。
现代汉语中关于廊的定义相对统一,《辞海》与《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均为: “屋檐下的过道或有顶的通道。”
1.2廊的类型与形态
由定义可见,廊可分为2大类,即附属性廊和廊。
附属性廊为“屋檐下的过道”,一般是附属于建筑下形成的通道空间。中国传统建筑根据廊与单座建筑的关系,称廊为“出廊”,根据出廊的方式又分为 4种: ①不出廊; ②前出廊(前檐廊); ③前后廊(檐廊); ④周围廊。建筑出廊的方式有明显的等级划分,其中周围廊等级最高,不出廊最低。除少数重要的建筑采用周围廊形式,民居建筑采用不出廊形式外,绝大多数单体建筑都采用前出廊或前后廊形式,即所谓的“檐廊”,例如拙政园兰雪堂的檐廊(见图1)。
廊根据其与地形的关系分为2大类。不与地形结合的归入平面形态的廊,其中又因廊曲折的角度大小而异。完全没有曲折的直廊形态在园林中很少出现,往往作为联系2个建筑的一段较短空间的处理手法或是墙边的游廊,例如留园北侧墙边的游廊(见图2)。接近0°曲折的例如拙政园中的水廊(见图3)。90°直角转弯的廊在《园冶》中被称为“曲尺曲”,这种廊往往在庭院中与建筑一并起到围合作
图4 留园可亭北侧长廊
用,尤其在小庭院集中的园林中多见,例如留园和网师园。留园东北部住宅集中,庭院密集,该类型的廊较为多见,这种廊在庭院中起到联系围合作用,因此又称为连廊。此外,接近180°曲折的廊在《园冶》中被称为“之字曲”,例如留园中部主景区可亭北侧的长廊在远翠阁处几乎是回头折(见图4)。
复廊即为2廊并为一体,中间隔一道墙,墙上可设漏窗,两面都可通行。这种形式应用于园林中,既可为分隔景区,又可通过漏窗使一个景区和另一个景区相互联系,增加景深,还能产生步移景异的效果。此类复廊作为内外景色的过渡,尤为自然,如沧浪亭西南隅的复廊(见图5)。
1.3廊与地形的关系
根据廊与园林地形的关系可以将廊的类型归纳为以下4种。
第1种为平地廊,这种廊很常见,数量多,有的时候所处的地形存在微差,这种地形上的微差可以通过设置几级台阶或是一处小斜坡来处理。
第2种为楼廊,楼廊又称为边楼,有上下两层走廊,多用于楼厅附近,亦有从假山通过边楼而与楼厅相联系的做法,如拙政园见山楼侧的楼廊,从长廊便可以直接步入见山楼二楼,将自然景色与后天人造的痕迹完美地联系融合在一起。
第3种与山地相结合的为爬山廊,即廊建在有一定高度起伏的地形上,在高差处理上有的设置蹬道,有的设置连续的平台逐渐跌落,有的设置斜坡,往往在一段爬山廊中会综合运用以上3种处理方式。例如留园西北部、沧浪亭西部、狮子林南部的爬山廊(见图6)。
第4种为临水的桥廊。苏州城里水道纵横,随处可掘井引得地下泉水,所以园林多引水成景。不管园林大小,几乎均有一池静水,而廊作为一种多姿多彩的水边建筑造型,往往是园林静水边最为迷人的点缀。廊与水体相结合,便出现了建在水面的水廊与跨越水面的桥廊,拙政园东园中著名的水廊对望小巧雅致依水而筑的“与谁同坐轩”,并与见山楼侧的楼廊想衔接,共同构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的独特景致(见图7)。拙政园的“小飞虹”以天空的彩虹来比喻跨水的桥梁,取自南朝宋鲍照的《白云诗》“飞虹照秦河,泛雾弄轻弦。”桥身终端比较高,两端斜,宛如飞虹,形成一面是水庭、一面是延伸开去的水面与天空,以桥为划分,通透生动(见图8)。现代建筑中由此美好意向出发,适时设置廊桥,十全街上的同德兴面馆就修筑了一处廊桥,在其上摆放餐桌,使食客在品尝苏式特色面独特醇香的同时,领略到水在身下流、桥从脚下过的美妙。
由于廊具有多种形式,因而可以根据对空间围透的需要来选择适合的廊的形式。对空间的划分,当需要以“透”为主、完全开敞时,使用双面空廊; 当需要完全分隔时,采用一面是墙的半廊,廊空的一面对着内部庭院空间; 当外部环境有景可借时,则在半廊的实墙上开各种形式的漏窗、什锦灯窗,以便“围”中有“透”; 当内外空间都有景,既要互相渗透,又要适当分隔时,就可采用复廊。
2廊的特性
廊虽种类变化多样,轻巧简单,但其基本形态特征仍是一种狭长的带状形式——线状空间,因此具有时间与方向上的暗示性,归纳其特性大致有以下4种。
(1)廊具有引导性。中国古典园林往往通过时空序列布景,通过曲径通幽的长廊,暗示并引导游人前行,最后达到豁然开朗的主景区,给人们的感官以强烈的冲击,这便是游廊在扮演引导的作用。
图5 沧浪亭西南隅的复廊(左为园内,右为园外)图6 沧浪亭西部的爬山廊图7 拙政园中水廊与爬山廊汇合处
(2)廊具有通透性。廊柱对空间的界定与划分非常含蓄,廊外廊内相互交融,成为一种灰空间。即使以墙间隔,也必定多开漏窗,形成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衔接。
(3)廊具有曲折性。其一是廊的体形宜曲宜长,从古至今,廊几乎发展到可以做任何形式的曲折,角度不限,无论平面或是立面均富于变化。廊的曲折,不仅意味着该建筑形式流线的曲折,游览路线的曲折,而且也意味着空间的曲折。被曲折游廊分隔的空间,其自身形态因此带有明显的曲折性,然而这种划分并非生硬的分隔,被廊所界定的空间隔而不断,反而相互连接组合,在咫尺之内,营造变化,增加了无穷的景深感。
(4)廊具有灵活性。廊的结构简莹、构件小巧、尺度宜人,廊可长、可短、可直、可折、 可曲,可与其他建筑形式任意组合。廊不仅在平面方向上可以任意转折,而且在高程连接上也可以起伏自如,因地制宜、顺应地势布置。
3小结
廊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得到普遍运用,正是因为廊的特性符合造园者的造园情趣与精神追求,符合我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志士的主流观念,即表达政治上避祸、隐忍自好的主题,同时也符合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道法自然的审美趣味。
由此可见,廊形式丰富,在中国传统建筑与古典园林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廊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有利于继续挖掘古典园林的深邃内涵,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利用。
图8 拙政园的小飞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