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实验小学集体备课活动报告 | |||||||
| 学校 | 第三实验小学 | 年级 | 四 | 学科 | 语文 | ||
| 备课课题 | 语文第 六 单元 | ||||||
| 时间 | 9月21日 | 地点 | 本年级办公室 | ||||
| 主讲人 | 参加领导 | ||||||
| 参加人员 | |||||||
| 活 动 流 程 及 内 容 记 录 | 一、主讲教师解析教材分析: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内容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 。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教学本组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语句感悟课文内容。 二、主讲教师制定本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全体教师讨论并制定如下: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写一篇习作。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23个生字,正确读写24个生字及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领学生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 三、讨论研究本单元教学措施: 1、教学本单元课文,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 2、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四、本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本单元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课时。 (表头宋体2号,表格内宋体小四,内容记录标题仿宋GB2312四号,内容GB2312小四)(集体备课定于1、3、5、7、9周,1周一单元,3、5、7都是2单元,9周一单元) 主讲人执笔人: | ||||||
| 活 动 图 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