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英语格言的美学认知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10:44
文档

英语格言的美学认知

2001年3月第22卷第2期外语教学ForeignLanguageEducationMar.2001Vol.22No.2英语格言的美学认知南佐民(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格言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它思维新颖,形式精炼,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对格言的美学研究有助于了解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所遵循的美学规律。格言在语义上具有创造性,这体现在它对概念化思维的突破;格言还具有强烈的哲理之美,它来自于对词汇语义的协调或关联能力,成功协调的语义关系越远,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就越大。格言的形式之美首先
推荐度:
导读2001年3月第22卷第2期外语教学ForeignLanguageEducationMar.2001Vol.22No.2英语格言的美学认知南佐民(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格言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它思维新颖,形式精炼,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对格言的美学研究有助于了解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所遵循的美学规律。格言在语义上具有创造性,这体现在它对概念化思维的突破;格言还具有强烈的哲理之美,它来自于对词汇语义的协调或关联能力,成功协调的语义关系越远,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就越大。格言的形式之美首先
2001年3月

第22卷 第2期

外语教学

Fo reign L anguage Educatio n

M ar.2001

V o l.22No.2英语格言的美学认知

南佐民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 要:格言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它思维新颖,形式精炼,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对格言的美学研究有助于了解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所遵循的美学规律。格言在语义上具有创造性,这体现在它对概念化思维的突破;格言还具有强烈的哲理之美,它来自于对词汇语义的协调或关联能力,成功协调的语义关系越远,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就越大。格言的形式之美首先体现在它能够简洁地表达语义,在简洁表达的原则之上它往往使用特别的句式与素材,使用各种修辞格,使其产生令人赏心悦目的语言形式。

关键词:格言;美学特征;语义结构

中图分类号:H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44(2001)02-0027-05

Abstract:Gno mes a re an essence of human w isdom.T hey ar e ing enuo us ideas in co ncise for ms and possess highly impr essive aesthetic features.A n aesthetic appro ach to t he aesthetic feat ur es is helpfu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aesthetic rules peo ple use in t heir lang uag e communication.G nomes have semantic cr eativit y,this is show n in that they make br eakthr oughs in the ster eoty ped co nceptio ns;g nomes a re highly philo so phical,this is sho wn in their po wer of r eco nciliatio n and cor r elat ion.T he mo re r emotely r ela ted the senses of the w or ds they pro per ly r eco ncile and co rr elate,the m or e im pr essive the sentences ar e o n the r eaders.F inally unique lang uage for ms of g nomes also co nt ribute t o the aest het ic featur es.T he lang ua ge o f g no mes fir st should be concise,and t o achieve var ied languag e effects,they use par ticular sentence patter ns, vo cabular y,and figures of speech so that they have ingenuity and can reflect high aphor istic w isdo m.

Key words:gno mes;aesthetic featur es;semantic str uctur e

  格言类语言(gnomes)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们有特别的语言特征并会产生特别的语言效果。从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起——无论是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还是东方的中国与印度文化——人们很早就注意到格言在语言表达中的独特效果,并在格言运用中产生了众多的语言大师,他们睿智精辟的语言往往成为各民族乃至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精髓。

尽管人类已经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格言大师,尽管从伯拉图,亚里斯多德时代人们就试图说明格言本身的构成,但直至今日,格言仍有许多难以彻底解开的谜团。格言的创造更多来自于创造者对语言敏锐的体验与对现实深刻的把握,而不是对格言自身结构规律的领悟。随着语言科学的发展,人们正在愈来愈多地揭示这一语言形式的秘密与魅力。本文以格言的美学特征为基础,力图揭示格言在体现其语言魅力之时所具有的语义与形式特征。

格言有多种定义。概括起来,格言一般定义为对事物与人类行为的一种简练而精辟的见解。格言在英语中有多种分类,其总称为“saying s”,“gno mes”或“g no mic devices”。各种类别可作如下区别:

1)AD AG E——古训,箴言。

2)SA Y IN G——谚语,箴言,流传很广。

3)SA W——经常重复的古人箴言。

4)M A XIM——主要针对现实生活的,有劝戒意义的格言。

5)PR OV ERB——谚语,内容朴实,形象生动,喻意深刻。

6)M O T T O——作为指导原则的座右铭,强调道德训诫。

7)EPIG RA M——警句,有出处,文学性强。

8)AP HOR ISM——有出处,文学性强,有启发性。

9)A pot heg m——有出处,文学性强,有尖刻和令人震惊的效果。

10)P RO VER BIA L A P HO RI SM——知识分子通过对谚语的模仿而创造的具有现代思想的格言。

格言的上述分类是建立在语言风格、应用范围、应用时间和具体内容上,但它们在语义与语言结构方面都具有普遍性的独到特征,使其能够区别于其他语言形式,产生可以于特定语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格言效果。笔者将对格言的分析建立在对其美感分析的基础之上,发现在构成格言特有的美感特征上,特别的语言形式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其中特有的语义特征。它们具有一定的隐秘性,但却是格言本质性的不可或缺的特征。

  1.语义的创造性

格言有许多种类,但所有格言都可给人以启发。这表明格言中所表述的思想具有创造性。K im Wa lker(1999)在谈及美学特征时指出:艺术美的一个普遍性的功能特征是给人们带来新的思想或事物。创造性可以体现在形式上,也可以体现在内容上。格言因其具有启发思维的效应,所以其思想内容必须具有创新特征。但提供新的思想与信息的语言种类甚多,格言中所体现的新颖性与创造性同其他种类所体现的具有明显不同。格言中所体现的创造性给人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法、新的事物关联方法,而不是新的信息,和依据一般推理而得到的结论。

D.A.Cruse(1997:17)在对词语意义进行研究时指出,一个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其与同一言语中其他词汇的关系来表示,其他词语构成该词语的语义特征(Semantic traits)。这种语义特征根据词汇间关系的必然性程度(Deg r ee o f necessity)有五种形态。D.A.Cruse提出了这五种形态的区别模式。各种模式在以下用例子进行区别性表述,其中第一和第五种之间的区别性非常明显,因为它们之间是隐含关系(Ent ailment)。第二、三、四种以“but”结构来鉴别。

1)标准型特征(Cr iter ial tra it)

A dog is an animal.

2)预期型特征(Ex pected tr ait)

A dog can bar k.

(It's a do g,but it can bar k被视为表述矛

盾)

3)可能型特征(P ossible tr ait)

It is a dog and it is bro wn.

(It is a do g but it is br ow n被视为表述矛

盾)

4)非预期型特征(U nex pected tr ait)

It is a dog,but it can sing.

(I t is a dog,and it can sing被视为表述矛

盾)

5)排除型特征(Ex cluded tr ait)

A dog is not a fish.

这几种语义模式体现出人们在进行词汇语义关联时采用了逻辑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建立在词汇的常规意义之上。人们通过确立词汇的常规意义进行语言符号的范畴化并从而进行逻辑思维活动。上述第一种语义模式是一种类属推导,第二种为专有特性推导,第三种形式为或然性特征推导,第四、第五种形态则是由于违反第一与第二种语义推导方式而导致。前三种语义关系体现了以概念化与范畴化为特征的逻辑思维方式,采用第四种与第五种方式的语言逻辑思维方式或者会导致逻辑混乱,或者需要特别的语义关联方式使其产生特别含意。

上述几种词汇关系模式可以用来分析一般句子中词汇间的语义关系。因为一般句子为主谓结构,包括一个主题词(或词组)部分和对其进行陈述(或描述)的部分。格言也是采用类似结构的。这样我们便可以运用上述几种词汇语义关系模式对格言的语义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在这种分析中我们会发现格言很少使用标准型语义形态。另外,使用预期型进行语义展开的句式也很少。大量格言使用的或隐含着非预期型与排除型语义扩展结构,也有部分可能型扩展结构。这表明格言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不是人们在一般言语中所使用的逻辑思维方式,而是超越一般逻辑思维并从而使其语言具有“变异”特性的艺术语言。

格言中第一种常见的是含有“but”的非预期型语义关系结构:

(1)It is easier t o fight fo r one's pr inciple than to live up t o them.

—A lfred A dler 参考调整句式:It is easy to fight fo r o ne's pr in-ciples,but har d t o live up to them.

(It is easy to fight for one's pr inciples,and hard to live up t o them—表述矛盾)

(2)W e make the w ar that w e may live in peace.

—A r isto tal 参考调整句式:We fig ht the w ar,but for pea-ce.

(W e fig ht the w ar,and fo r peace—表述矛盾)

在表示原因的句式里,格言中往往突出了原因的非预料性。因此,其中隐含的句式是“not becau-se...but because...”

(3)D on't be humble,y ou ar e no t that g reat.

—G olda M eir 参考调整句式:Do n't be hum ble,not because being humble is not taken as a vir tue,but because yo u a re not such a g reat man that being humble w ill be taken as a v ir tue.

(4)N ev er ar gue w ith a foo l—people mig ht not know the difference.

参考调整句式:N ever ar gue with a foo l,no t be-cause it is belo w yo ur self,but because peo ple may mistake y ou for a fo ol.

第二种在格言中常见的语义关系结构是以隐喻为代表的排除型结构。

(5)Ho pe is a g oo d breakfast,but it is a bad supper.

—F rancis Baco n

(6)Ser vice is t he r ent y ou pay fo r yo ur ro om here o n earth.

—M uhammad A li 第三种在格言中出现的语义结构是可能型语义关系结构。

(7)He has achieved success w ho has liv ed w ell,laughed often,and lov ed much.

—Bessie St anley

参考调整句式:He is a successful man,a nd he liv es well,laughs often,and lov es much.

检验句式1:如果要成为预期型语义关系结构,则下列句子不能成立:

He is a successful ma n,but he can't live well, laug h o ften,and lo ve much.

(因为本句语义成立,所以不是预期性语义结构。)

检验句式2:如果要成为非预期语义关系结构,则下列句子能够成立:

He is a successful man,but he lives well, laug hs o ften,and lo ves much.

(因为本句语义不能成立,所以不是非预期型语义结构)

(8)Do ing easily w hat other s find difficult is talent;do ing w hat is impo ssible for ta lent is g enius.

—Henr i Fr edric A miel 参考调整句式:He is a talent and he can do easily what other s f ind difficult.

上述分析表明,格言所采用的语义结构只有可能型符合常规的逻辑思维模式,而大量的格言则包含有特别的思维结构。没有采用常规的逻辑思维方式会在语义上同其他类型的语言相区别,使其在上下文中具有突兀的语义效应。此类格言虽然违反了一般的逻辑推导方式却没有导致语义混乱。这是因为语义符号的概念意义形成语言符号的标准意义和可预料意义。他们形成人们的认知基础但却无法使人们得到深刻的启示。格言这种非常规的推理方式使人们能够认识到语言符号可以具有许多概念意义之外的特殊意义,它们使人们超越一般的概念化与范畴化的认知方式,以达到使人惊异的语义效果。这种独特的语义效果应当来自于特别的认知角度。常规的认知方式是建立在客观的没有认知者个性参与的共性认知之上,而通过认知者的个体参与,便可能使人们对已经被概念化的事物产生新的认识,产生调侃、讥讽、警示、幽默等,以此使人们意识到认知世界的多样性特征。另外,可能性语义关系虽然使用了常规的逻辑思维方式,但它们具有的或然性特征表明它们可以使用常规的逻辑思维方式使主题词产生新的意义。

  2.语义关系与言语美感

语义具有创新的特征会使读者感到语言的新奇,但新的语义并非就是美的,具有感染力的,还需要经过语言方式加工才能具有感染效应。格言能够以非常精炼的语言感染读者,说明其中还有特别的语言特征。

笔者对大量格言进行语义结构分析,结果在大量格言(语料见参考网址)中发现了或明或暗的语义对立。语义对立具有奇特的语义效果。D.A.Cr use (1986:197)指出:“在所有语义学中提出的语义关系里,对立可能是一般说话者最易于领悟的。”“人们公认能够结合与协调对立的能力是魔幻般的,是经过深思熟虑方能达到的境界,……”对立的语义是一个语义轴的两极,在这一语义轴上他们具有对立的特征,而同时它们又都有该语义轴或语义范畴的共同特征。对立的语义一方面似乎水火不容,另一方面它们又朝自己对立的方向运动,这使得表面上似乎对立的语义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如爱与恨,幸福与痛苦等。能够在一、两句话中将对立的语义进行协调与融合,或者使其发生有机关联,可以使言语产生深刻的哲理,这正是众多格言的魅力之所在。

在表现形式上,格言中的语义对立有的是概念意义对立,其表现是句中包含有对立意义的言语符号(见例十四、十五、十六);而有的语义对立表现形式比较复杂和隐蔽,它们的语义对立是言语含意的对立(见例十七、十八、十九)。

(9)N o thing endur es but change.

—Her aclitus

(10)T he hunger fo r lov e is much mo re difficult than the hung er fo r br ead.

—M other T her esa

(11)Darken cannot dr ive o ut darkness,o nly light can do that;Hate ca nnot drive o ut hate,o nly love can do that.

—M ar tin L uther K ing Jr.

(12)He co nquers w ho endur es.

“conquer s”与“endur es”虽然不是对立语义词,但它们却会引起对立的情感含意。前者情感含意为“w o rthy of pride”,后者则为“unpleasant,painful”。

(13)N ever let(your sense of mor als)(p r ev ent y ou f r om d oing w hat's right).

—Issac Asim ov 本例第一斜体部分同第二斜体部分有对立含意。“Sense o f mo rals”的含意可为“so mething virtuo us”;“pr event y ou fr om doing w hat's r ight”的含意为“somet hing ev il”.

(14)(Whenev er yo u find that yo u a re on the side o f the majo rity),(it is t ime to refo rm).

—M ar k T w ain 本例中第一部分的预期含意可为:“Y ou should feel co ntent ed.”而第二部分的含意可为:“Y ou sho uld no t feel co ntented。”

通过上述方法对格言进行语义分析,发现含有语义对立的句子甚多。这虽然不能表明凡是格言就需要有语义对立,但它可能表明一个语言规律,即言语的一种美感来自于对词汇语义的协调或关联能力,成功协调的语义关系越远,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就越大。如果我们继续这种推理,我们就可以说,对立语义是这种关系的一个典型表现。同时我们还可以推定,产生类似语言效果的语义关系不应当只是一种。

根据这种推理,我们的确可以找到其他可以产生类似语义效果的语义关系。如上所述,对立的语义是一个语义轴的两极,在这一语义轴上他们具有对立的特征,而同时它们又都有该语义轴或语义范畴的共同特征。那么不在同一语义范畴的,在人们的常规思维中很少产生关联的词汇就属于类似的语义关系。这种语义关系的确在格言中有不少,其典型表现是隐喻格言,另外移就、拟人等修辞方式也体现了这种语义关系。

“Be g ood and yo u will be happy.”之类的谚语前后两部分似乎并没有从语义上产生对立,但事实上be happy是第一部分的含意之一。其对应含意可为“difficult/har d”等。此处是对“happy”这一意义的强调。另外这是一句古老的谚语,其中所表现的语义实际上已经被人们概念化。而对此概念进行突破的,模仿(par ody)此谚语的马克・吐温名言“Be g oo d and y ou w ill be lo neso me.”就要比原来的谚语更有感染力。

  3.格言的形式特征

作为一种有艺术美的语言,格言当然应当有其内在的形式美。T aylor(2000:3)在谈及谚语时说道:“一种难以名状的特征告诉我们这句话是谚语而那句话不是谚语。”这种特征是语义特征与形式特征的混合。格言在语义上首先要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其次要使用具有美学特征的语言表现这种特征。美学语言形式具有唯一性,即它在语言形式方面是不可替代的,试比较:

(15a)P eople w ith po wer must guar d against cor ruptio n.T he mo re pow er yo u hav e,the mo re chances yo u ha ve to co r rupt.

(15b)P ow er tends t o co rr upt and abso lute pow er co rr upts absolutely.

—L or d A cto n 例(15a)传递了一种重要的信息或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可以对此信息或意义产生深刻印象,但对其表达形式却可能迅速忘却,即人们在将此信息存储于自己的大脑中时可以使用不同的言语符号组合。而例(15b)就不同了。它不仅传递了一种特别的言语意义,而且使用了特别的具有美感特征的言语组成方式,这使得该言语产生了特别的语言效果。要在交流中产生同样的语言效果,就必须使用这一特定的言语形式。具有启发意义与教育意义的言语众多,但要使其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则需要满足其对言语的形式要求。

具有美学特征的言语形式还有一种专断性,即它的形式美可以掩盖其言语意义的片面与不足。在言语交流中具有美学特征的言语往往具有很强的征服力,因为其言语之力往往使人无法匹配。

(16)Critics ar e like eunuchs in a har em;they know how it is do ne,t hey've seen it done ev ery da y, but they ar e unable to do it themselv es.

—Brendan Behan 此格言中传递的意义具有很强的偏颇性,如果以一般的言语形式来表达其中的抽象内容,并不会引起很强的共鸣。但此格言形象化的表述方式使其产生了不同的言语效应。这种效应在言语行为中使一般的言语交流成为一种语言艺术的欣赏,这种对语言艺术的欣赏又会使人们认可其中所表达的抽象内容。

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美学原理是形式的美感,首先表现在对内容的恰当体现中,但形式在体现内容之时应当使用适当的装饰以体现美感,英语格言中的美学形式特征首先表现在语言形式能够对语义进行简洁明了的表示。许多格言的定义中均使用了“pit hy”,“co ncise”之类的特征词汇。这表明简洁明了是格言的一个基本特征。其次,大量的格言使用了修辞格。这些修辞格可以被视为语言装饰,但它们均有助于对语义的简洁表述和对语义效果的强化。许多格言在修辞格的使用上都具有经典的示范效应。英语的修辞格有数十种之多。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如各种比喻、夸张、讽刺、拟人等之外,还有许多修辞格方式是我们不太熟悉的。另外,格言的句式与词汇选择也有别于一般句子。这种选择与特别的语言效果有关。如使用祈使句式表示希望与号召,使用概括性的词汇以体现格言的普遍性指导意义。有学者通过对西班牙语与英语的谚语进行了比较,发现西班牙语谚语比较普遍地体现了格律特征,而英语谚语中则很少有这种特征。这表明具有特别的格律不是格言的一个普遍规律。最后应当指出的是,以谚语为代表的格言在使用中都体现出隐喻性,即它们是用来说明具体事项的道理,而不是具体事项。

  4.结论

在对美学语言进行分析时,人们往往着眼于对语言的形式与修辞方式进行分析。而通过对格言美学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特定的美学效果固然需要特别的语言形式,但特别的语义创造与语义组合也有助于形成言语的美学特征。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这种美学规律不可能是格言所独有,它应当在人们的会话交流以及其他言语形式中有所体现。将格言中所体现的这些美学特征应用于研究其他言语形式的美学特征应当具有很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南佐民.言语审美的语用特征探析[J].外语与外语教

学,1997(2).

[2]钱冠连.美学语言学[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

[3]Arora,Shirley L.Th e Perception of Proverbiality,De

Proverbio[J].A n E lectronic Journal of I nternational

Pr ov erb S tudies.1995,Vol.1.

[4]Crus e,D.A.L exical S emantics[M].Cambrid ge

University pres s.1986.

[5]M ieder,Wolfgang.P opular V iew s of the P rov erb[M].

1999,Vol.5.

[6]T aylor,Archer.The P rove rb[M].Cambrid ge,

M as sachu setts:Harvard Un iversity Pres s.1931.

收稿日期 2000-8-20

责任编校 王和平

文档

英语格言的美学认知

2001年3月第22卷第2期外语教学ForeignLanguageEducationMar.2001Vol.22No.2英语格言的美学认知南佐民(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格言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它思维新颖,形式精炼,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对格言的美学研究有助于了解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所遵循的美学规律。格言在语义上具有创造性,这体现在它对概念化思维的突破;格言还具有强烈的哲理之美,它来自于对词汇语义的协调或关联能力,成功协调的语义关系越远,对读者产生的震撼就越大。格言的形式之美首先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