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精品高一物理试卷】2018-2019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09:35
文档

【精品高一物理试卷】2018-2019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答案

2018-2019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1.(4分)以下说法中表示时刻的是()A.前三秒B.第三秒末C.第三秒内D.最后三秒2.(4分)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不可能相等B.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D.两个位移相同的物体,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3.(4分)一个物体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s内的位移为3.5
推荐度:
导读2018-2019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1.(4分)以下说法中表示时刻的是()A.前三秒B.第三秒末C.第三秒内D.最后三秒2.(4分)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不可能相等B.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D.两个位移相同的物体,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3.(4分)一个物体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s内的位移为3.5
2018-2019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1.(4分)以下说法中表示时刻的是(  )

A.前三秒    B.第三秒末    C.第三秒内    D.最后三秒

2.(4分)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不可能相等    

B.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    

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    

D.两个位移相同的物体,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3.(4分)一个物体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s内的位移为3.5m,则在第1s末的速度大小为(  )

A.2m/s    B.3m/s    C.4m/s    D.5m/s

4.(4分)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B.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比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大    

C.两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才相等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5.(4分)下面是我国宋代诗人陈与义所写的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描述“我”运动时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

A.飞花    B.两岸    C.船    D.云

6.(4分)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5N,F2=6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A.0    B.3N向右    C.6N向左    D.15N向左

7.(4分)已知质量为10kg的物体从20m高处自由下落,g=10m/s2,则下落过程中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

A.100w    B.500w    C.1000w    D.1500w

8.(4分)如图所示,轻质弹簧A的两端分别连在质量为m的小球上,两球均可视为质点,另有两根与A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B、C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小球相连,B的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C的另一端用手牵住,适当调节手的高度与用力的方向,保持B弹簧轴线跟竖直方向夹角为30°不变,当弹簧C的拉力最小时,B、C两弹簧的形变量之比为(  )

A.3:    B.:3    C.1:2    D.2:1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9.(4分)在研究下列问题时,地球可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地球公转    B.研究地球自转    

C.比较北京和伦敦的时差    D.计算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10.(4分)若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比人受到的重力小,则电梯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电梯加速上升    B.电梯减速上升    

C.电梯加速下降    D.电梯减速下降

11.(4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s的运动情况。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s时两车相遇    

B.10s时两车速度相同    

C.在0~20s内乙车的加速度一直减小    

D.在0~2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

12.(4分)如图所示,一轻绳跨过定滑轮悬挂质量分别为mA、mB的A、B两物块,滑轮的质量以及所有摩擦不计,已知mB>mA,初始时两物块均静止,则在两物块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块A的机械能增加    

B.物块B的机械能增加    

C.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D.B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A增加的重力势能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12分,)

13.(3分)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  )

A.使用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测力计轴线    

B.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    

C.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    

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

14.(9分)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的交变电流,随着小车的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A、B、C、D、E五个计数点,在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中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测得的距离如图2所示(单位为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在B点对应的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是     m/s。

四、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2分)如图所示,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个光滑球放在斜面上,被竖直木板挡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α,球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求:

(1)斜面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2)木板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16.(16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20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用F=120N与水平方向成α=37°角的恒力拉物体,使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

(2)若物体运动5m后撤去力F,问物体还能运动多长时间?

17.(12分)如图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光滑圆弧,B、C在水平线上,其距离d=0.8m。盆边缘的高度为b=0.4m。在A处(A为盆边缘最高点)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由静止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已知g=10m/s2,求:

(1)小物块由A处静止下滑,第一次经过B处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小物块最后停下的位置到B处的距离为多少?

2018-2019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

1.【解答】解:

A、前三秒,从0初到3 s末所经历的时间为3s,为时间。故A错误。

B、在第三秒末在时间数轴上的“3”坐标点表示的是时刻。故B正确。

C、“第三秒内”是指从2s末到3s末,长为1 s的一段时间。故C错误。

D、最后3秒指的是一段时间间隔,这段时间为3s。故D错误。

故选:B。

2.【解答】解:

A、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故A错误。

B、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大小,如果是往复运动则位移大小小于路程。故B错误。

C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初位置与末位置可能重合,位移可能相等。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解答】解:根据得:

 

解得:

第1s末的速度为:,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解答】解: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能求合力。故A错误

B、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与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故B错误。

C、任何情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都相等,故C错误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参考系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故只要研究对象与参考系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则观察到的结果是物体静止不动。

在本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驶,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诗中关于“我”的运动描述时所选取的参考系是两岸,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解答】解:木块开始在水平方向受三个力而平衡,则有:

f=F1﹣F2=15﹣6=9N;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说明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9N;

撤去F1后,外力为6N,故物体仍能处于平衡,故合力一定是零;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解答】解:根据Hgt2得,t2s,则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1000W,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解答】解:以两球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

由合成法知当C弹簧与B弹簧垂直时施加的拉力最小,

由几何关系知tan30°,即TB:TC=3:;

由胡克定律知弹力T=kx,所以xB:xC=3:;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9.【解答】解:A、当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地球可以看作质点,故A正确。

B、研究自转规律时的地球不可看作质点,否则就没有旋转了,故B错误;

C、研究北京和伦敦的时差时,不可以将地球看作质点,否则就没有时差了,故C错误;

D、计算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时,地球的形状能忽略不计,所以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故D正确。

故选:AD。

10.【解答】解:AD、电梯加速上升和电梯减速下降,加速度方向向上,人处于超重状态,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故AD错误;

BC、电梯减速上升和电梯加速下降,加速度方向向下,人处于失重状态,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故BC正确;

故选:BC。

11.【解答】解:AB、在t=10s时两车速度相等,但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说明乙还没有追上甲。故A错误,B正确。

C、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直线的斜率不变,故在0~20s内乙车的加速度不变,故C错误;

D、在0~20s内两车的位移和时间均相等,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得,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BD。

12.【解答】解:

ABC、对于系统,只有重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由于两个物体的动能增加,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知B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增加的重力势能。由于细绳的拉力对B做负功,B的机械能减少,则A机械能的增加。故B错误,AC正确。

D、根据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知:B机械能的减少等于A机械能的增加,故D错误。

故选:AC。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12分,)

13.【解答】解:A、B为减小实验误差,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其轴线;读数时视线应正对测力计刻度,故AB正确;

C、两次实验时结点位置必须相同,而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不必与前一次相同,故C错误;D、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时的拉力不一定必须都小于只用一个测力计时的拉力,故D错误;故选:ABC。

14.【解答】解:在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中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0.1s;

由△x=at2可知,加速度

a2m/s2。

B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C间的平均速度,

vB1.7m/s。

故答案为:0.1,2,1.7。

四、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解答】解:(1)(2)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由平衡条件得:

F2,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F1=mgtanα,方向垂直木板向右

答:(1)斜面对球体的弹力的大小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2)挡扳对球体的弹力的大小为mgtanα.方向垂直木板向右。

16.【解答】解:(1)对物体受力分析,竖直方向由平衡条件得:FN=mg﹣Fsin37°      ①

水平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cos37°﹣Ff=ma       ②

又Ff=μFN③

由①②③解得     a=1.6m/s2

(2)撤去F时的速度为:v2﹣v02=2ax

解得:v=4m/s

撤去F 后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解得:a′=5 m/s2

还能运动的时间:t0.8s

答:(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的大小是1.6m/s2;

(2)物体还能运动的时间为0.8s。

17.【解答】解:(1)由A处静止下滑,第一次经过B时,由动能定理得:mgh

解得:vB=2m/s

(2)物块运动过程只有重力、摩擦力作用,设物块在BC上运动的路程为x,

由动能定理可得:mgh﹣μmgx=0

解得:x=2m

所以物块最后停在离B处0.4m

答:(1)小物块由A处静止下滑,第一次经过B处的速度大小是m/s;

(2)小物块最后停下的位置到B处的距离为0.4m。

文档

【精品高一物理试卷】2018-2019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答案

2018-2019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一(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1.(4分)以下说法中表示时刻的是()A.前三秒B.第三秒末C.第三秒内D.最后三秒2.(4分)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不可能相等B.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C.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位移可能相同D.两个位移相同的物体,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3.(4分)一个物体以3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s内的位移为3.5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