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09:42
文档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湖北省宜都市外国语学校1、教学预设【教材版本】七年级《地理》(湘教版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课时)【课标要求】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教材分析】在了解世界海陆分布之后,认识世界环境的地区差异就成为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因此在天气和气候一节中,教材从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以及空气质量日报等方面呈现了初中生应该了解的天气和气候的常识性知识。使
推荐度:
导读“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湖北省宜都市外国语学校1、教学预设【教材版本】七年级《地理》(湘教版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课时)【课标要求】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教材分析】在了解世界海陆分布之后,认识世界环境的地区差异就成为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因此在天气和气候一节中,教材从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以及空气质量日报等方面呈现了初中生应该了解的天气和气候的常识性知识。使
“天气和气候” 教学设计          

                             湖北省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1、教学预设

【教材版本】

   七年级《地理》(湘教版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课时)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材分析】

在了解世界海陆分布之后,认识世界环境的地区差异就成为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因此在天气和气候一节中,教材从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以及空气质量日报等方面呈现了初中生应该了解的天气和气候的常识性知识。使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有一个逐步认识。能听懂、看懂一般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日报。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

2、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举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对大气环境持有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从日常生活入手,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

2、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学法指导】自主、讨论、展示、总结

【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一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我把游戏融进课堂,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二、实施过程

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重新排序,按照天气-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气候的顺序进行,确保知识的连续性。

【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爸爸去哪》雪乡视频

设计意图:熟悉的节目,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快乐的进入课堂。

【讲授】环环相扣 推进新课 

环节一 大话天气 寻定义

围绕“How is the weather today?”,让学生描述在上学路上所感受的天气状况。教师总结后,指导学生在书上对天气定义做上标记。

设计意图:描述当天当地的天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

环节二 预报天气 认符号

自主完成天气预报内容,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 怎样根据卫星云图判断天气?

2)卫星云图上的符号又代表什么含义?

教师配合课件讲解风向标。

活动:我秀秀 预报天气

设计意图:预报天气不仅可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还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

过渡:现在人们不仅关注天气变化还关注着空气质量。

PPT展示宜都轻度污染景观图,观察图片,思考问题,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环节三 析说天气 知特点

PPT展示一则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得出天气不仅和生活有关还和生产相关。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天气。

承转:我每天都在关注天气,可有一天……

设计意图:教师讲述自身经历,得出天气多变的特点,使课堂更有亲和力。

环节四 话说气候 道特征

指导学生阅读气候的概念及特征,展示云南普者黑和宁夏沙坡头景观图。

设计意图:鲜明的对比,直观的感受,让气候稳定的特点更突出。

环节五 快速天空 找区分

指导学生填图,教师参照板书强调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

【练习】环节六 全班PK赛 扫难点 

ppt展示含有12个罗马数字的表格,每个数字可以超链接一个题目。12个题目中有判断描述天气与气候的语句,2个综合题目,还有惩罚题目(手绘风的符号)。

全班分12个小组,小组4人为单位答题,并选一人为代表为他组选题。

设计意图:人人参与,调动全班积极性。通过竞赛检验学生重点知识掌握情况。

【作业】环节七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布置三个课后作业。

1、请你概括一下宜都的气候特点。

2、请你绘制宜都一个星期的天气预报。

3、请你收集和天气或气候有关的谚语。

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 。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设计意图:题目1描述宜都气候特点,联系生活。

 题目2检测天气符号掌握情况和动手能力。

题目3收集天气和气候谚语,联系生产生活。体现地理学科特点与生活有用的地理,终身有用的地理。

   

3、课后反思 自我挖掘

本课通过七个环节完成天气和气候的学习。首先歌曲和视频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通过朗读任务卡,让学生很快融入课堂,明确学习任务。第一环节用一句简单的英文“How is the weather today?”提问,在英译汉的同时学生有一个短暂思考的过程。思考自己对当天当地天气的感受。之后寻找天气的定义和第二环节预报天气识符号是熟悉教材的过程,在经过小组探究把图文材料结合在一起探讨天气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和天气的特点。快速填空是培养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法比较天气和气候的差别。游戏环节一是在于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二是通过游戏达到检测目的。

现对本节课优、缺点总结如下:

主要优点

1)基础扎实,重点突出

    应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个模块的学习,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落实。同时巧妙应用游戏一环将本节最突出天气和气候的区分,用不同的语句呈现,个别语句还要求学生分析原因。有效构建了本节知识脉络,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率和参与度。

2)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充分

从导入《爸爸去哪》雪乡视频,在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征,顺势导入,水到渠成。

3)教学过程流畅

    本节课,以“雪乡”为导,“今天天气怎么样”为铺垫,激趣引思,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集中探讨,快速天空等环节落实基础,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通过描述宜都气候特征、手绘天气预报、收集天气谚语,更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体现。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大话天气,析说天气,学以致用等环节,对这点有较好的体现。

5)有创新

    主要表现在:全班PK赛等环节。

二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讨论的仍不够充分。

2)板书应更明细化。

3)教学内容的呈现应更情景化。

4)引导不到位。例如,常见天气符号识别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几组符号之间的规律。像扬尘、沙尘暴及强沙尘暴三者之间相同点都由大写字母S和箭头组成,不同之处就是箭头标注不同。由于我的引导不到位,学生把14个符号她是怎么背下来的一一进行列举。

文档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

“天气和气候”教学设计湖北省宜都市外国语学校1、教学预设【教材版本】七年级《地理》(湘教版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课时)【课标要求】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教材分析】在了解世界海陆分布之后,认识世界环境的地区差异就成为一个重要学习内容。因此在天气和气候一节中,教材从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以及空气质量日报等方面呈现了初中生应该了解的天气和气候的常识性知识。使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