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三单元第9课《竹节人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09:37
文档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三单元第9课《竹节人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竹节人》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10题;共33分)1.看拼音,写词语。bīnggùngǎnwùgēdakētó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ǔsàngwēifēnglínlínwākōngxīns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屈”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弯曲,使弯曲;②屈服,使屈服;③理亏;④委屈,冤枉;⑤姓。顽强不屈________    能屈能伸________ 
推荐度:
导读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竹节人》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10题;共33分)1.看拼音,写词语。bīnggùngǎnwùgēdakētó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ǔsàngwēifēnglínlínwākōngxīns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屈”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弯曲,使弯曲;②屈服,使屈服;③理亏;④委屈,冤枉;⑤姓。顽强不屈________    能屈能伸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竹节人 》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共10题;共33分)

1.看拼音,写词语。  

bīng   gùngǎn   wùgē   dakē   tó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ǔ   sàngwēi   fēng lín línwā   kōng xīn s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屈”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弯曲,使弯曲;②屈服,使屈服;③理亏;④委屈,冤枉;⑤姓。

顽强不屈________     能屈能伸________     理屈词穷________     屈打成招________

3.辨字组词。  

雕________   裁________   磕________

准________    截________   瞌________

4.下列成语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别出心裁:裁剪。                                              B. 技高一筹: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

C. 弄巧成拙:(形)笨。                                       D. 全神贯注:(精神、力量)集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B. 十年过去了,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大多走出了地震带来的阴影。

C. 我们小学生要学会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

D. 一个人能否取得优秀的成绩,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刻苦努力。

6.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B. 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C. 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D. 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7.下列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用小钢锯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当作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②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们串在一起。

③用小锥子再在上面钻一对小孔,供装手臂用。

④用小钢锯把毛笔杆锯成八截短的,当作竹节人的四肢。

A. ①④③②                           B. ①③④②             C. ④①②③                           D. ④②①③

8.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统领全文。

B. 全文围绕“迷”这个词展开。

C. 竹节人受到老师的喜爱,说明老师让自己玩有私心。

D. “大步流星、怒气冲冲”,表现了老师威严的形象。

9.对《 竹节人 》一文的写作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            

A.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童真童趣,令人回味。        B. 侧面烘托,突出主旨。

C. 夸张而幽默的语言风格,读来妙趣横生。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10.熟读课文,回答问题。  

《竹节人》的作者________是________人,他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 、________等。

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28分)

11.阅读《竹节人》选段,完成练习。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  , 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1)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成语。  

①破课桌,yǎn________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②叱咤风云:________

(3)读句子,从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12.拓展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的橡皮筋。

    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

(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切下   A qiē   B qiè________

②毽子A  jiān   B  jiàn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________和________。

②写跳绳,写了自己小时候用________做跳绳。写踢毽子,写了________以及踢毽子时念儿歌的事。

(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三、语言表达(共2题;共7分)

13.为下列词语写一句话。  

沮丧:________

心满意足:________

14.认真阅读课文第3~9自然段,然后写一份“竹节人”的制作和玩法说明,让更多的人体会玩竹节人的快乐。(选做题)    

答案解析部分

一、积累运用

1.【答案】 冰棍;感悟;疙瘩;磕头;沮丧;威风凛凛;挖空心思   

【考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悟、疙、瘩、磕、沮、丧、威、挖”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冰棍、感悟、疙瘩、磕头、沮丧、威风凛凛、挖空心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 ②;①;③;④   

【考点】字义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顽强不屈: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屈”屈服,使屈服。

 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屈”弯曲,使弯曲。    

 理屈词穷:理亏而无言以对。 “屈”理亏。     

 屈打成招:指无罪的人冤枉受刑,被迫招认有罪。 “屈”委屈,冤枉。

 故答案为:②、①、③、④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字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座。

3.【答案】 雕刻;别出心裁;磕破;准备;截断;瞌睡   

【考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雕刻、别出心裁、磕破、准备、截断、瞌睡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4.【答案】 A   

【考点】字义    

【解析】【分析】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裁:设计。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

5.【答案】 B   

【考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情况:A成分残缺;B前后矛盾;C用词不当;D词序颠倒;E搭配不当;F语义重复;G不合逻辑;H句式杂糅;I表意不明等。

 A:搭配不当,把“才能”改为“就”。

 B:正确。

 C:词序颠倒,把 去解决问题

 D:错误是多对一,把“的”改为“是否”。

 故答案为:B

 【点评】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6.【答案】 D   

【考点】标点符号    

【解析】【分析】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

 A、B、C正确。D: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改?)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7.【答案】 B   

【考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故答案为:B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8.【答案】 C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A、B、D正确。C:错误,竹节人受到老师的喜爱,并不能说明老师有私心。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答案】 D   

【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课文内容、写作特色,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0.【答案】 范锡林;江苏无锡人;《避邪铜钱》;《秘道》   

【考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故答案为:范锡林、江苏无锡人、《避邪铜钱》、《秘道》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二、阅读理解

11.【答案】 (1)比喻、夸张;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2)俨;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考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把“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既比喻,又是夸张。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3)体会划线词语,了解用词的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比喻、夸张;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且长。

 (2)俨;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12.【答案】 (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考点】记叙文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三、语言表达

13.【答案】 我又失败了,现在心情很沮丧。;现在的生活令我心满意足。   

【考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沮丧:我又失败了,现在心情很沮丧。

 心满意足:现在的生活令我心满意足。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意正确,说完整的话。

14.【答案】 制作方法: 

原料:毛笔杆

制作步骤:①把毛笔杆锯一截寸把长的,再锯八截短的;②把长的做身子,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用小刀尖慢慢钻)千万别弄裂了;③用线把身子、手臂、腿穿起来,注意把线的中间留在竹节人的两腿间,绳子两头分别在它的两个手上;④在绳子两头分别拴上用作武器的东西。

竹节人的玩法:把竹节人放在有裂缝的课桌上或者放在两个挨着的缝隙中,将线嵌入裂缝里,随着线的一松一紧,竹节人的手、身便舞动起来了。

【考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课文第3~9自然段,然后把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和玩法写清楚,让人一看就明白,并从中体会玩竹节人的快乐。

 故答案为:制作方法:

 原料:毛笔杆  制作步骤:①把毛笔杆锯一截寸把长的,再锯八截短的;②把长的做身子,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用小刀尖慢慢钻)千万别弄裂了;③用线把身子、手臂、腿穿起来,注意把线的中间留在竹节人的两腿间,绳子两头分别在它的两个手上;④在绳子两头分别拴上用作武器的东西。

 竹节人的玩法:把竹节人放在有裂缝的课桌上或者放在两个挨着的缝隙中,将线嵌入裂缝里,随着线的一松一紧,竹节人的手、身便舞动起来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综合表达能力能力。

文档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三单元第9课《竹节人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含解析)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竹节人》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10题;共33分)1.看拼音,写词语。bīnggùngǎnwùgēdakētó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ǔsàngwēifēnglínlínwākōngxīns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屈”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弯曲,使弯曲;②屈服,使屈服;③理亏;④委屈,冤枉;⑤姓。顽强不屈________    能屈能伸________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