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及其推导过程;能根据条件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和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让学生大胆探索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方和认识论。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用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
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圆的定义是:在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那么当动点满足哪些条件时轨迹仍然是圆?
另:平面上到两个定点(距离为2d)距离的平方和等于定值a(a>2d2)的点的轨迹是圆;
另:平面上,与两个定点连线的斜率乘积为-1的点的轨迹是圆.
二、创设情境,新课引入:
1、师做一个道具(课本P32探究),观察后请学生回答.
问:动点是在“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值”这一条件下运动的,轨迹是椭圆.
师提出问题,与学生进一步探究?是否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值的点的轨迹就一定是椭圆呢?
师演示让学生一起思考?
当两个定点位置变化时,转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当两个定点重合时,轨迹变化为圆;
(2)当定值等于两个定点间的距离时,轨变是一条线段.
(3)平面上不存在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小于定值的点
(4)师生共同小结完成下表
在平面上到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和等于定值2a的点的轨迹为
(1)椭圆——|MF1|+|MF2|>|F1F2|;
(2)线段——|MF1|+|MF2|=|F1F2|;
(3)不存在——|MF1|+|MF2|<|F1F2|.
三、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1、椭圆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距离之和等于定值2a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其中2a>|F1F2|.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用2c(c>0)表示.
2、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求到两个定点F1、 F2距离之和等于定值2a(2a>|F1F2|)的点的轨迹.
(1)研究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坐标法
(2)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建系: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设点:设M(x,y)是曲线上任意一点;
列式:建立关于x,y的方程f(x,y) =0;
化简:化简方程f(x,y)=0.
检验:说明曲线上的点都符合条件;符合条件的点都在曲线上.
那么此题应如何建立坐标系呢?建立直线坐标系一般应符合简单和谐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距离、直线的斜率等)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特殊性.
教师归纳大体上有如下三个方案:
(1)取一个定点为原点,以F1,F2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左图;
(2)以F1,F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中图;
(3)以F1,F2所在直线为y轴,线段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右图;
以F1,F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最后选定方案②,如图2-27,推导出方程.
解 1)建系:以F1,F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并设椭圆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M(x,y),
设两定点坐标为:F1(-c,0),F2(c,0),
2)则M满足:|MF1|+|MF2|=2a,
3)坐标化即: =2a,
4)化简.
=2a-两边平方得:
(x+c)2+y2=4a2-4a +(x-c)2+y2,
即a2-cx=a,两边再平方得:
a4-2a2cx+c2x2=a2x2-2a2cx+a2c2+a2y2,整理得:
(a2-c2)x2+a2y2=a2 (a2-c2).
请结合图形找出方程中a、c的关系.根据椭圆定义知道a2>c2,且如图所示,a与c可以看成RtΔMOF2的斜边和直角边.
不妨令b2=a2-c2,则方程就变形为b2x2+a2y2=a2b2,如果再化简,你会得到什么形式的方程呢?
方程变化为:.(*)
其中a与b的关系如何?为什么?
a>b>0,因为a与b分别是RtΔMOF2的斜边、直角边.
教师指出(*)式就是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最后说明:
1)方程中条件a>b>0不可缺少(结合图形),当a=b>0时,就化成圆心在原点的圆的方程,从而进一步说明圆是椭圆的特例;(这实际上是一种极限情况.)
2)b的选取虽然是为了方程形式简洁与和谐,但也有实际的几何意义,即:b2=a2-c2;
3)请学生猜想:若用方案③(即焦点在y轴上),得到的方程形式又如何呢?
(启发学生根据对称性进行猜想)
方程形式为
请同学们课后进行推导验证.此时方程中a与b的关系又如何?(结合图形请学生 将条件a>b>0补上.)
例1:下列哪些是椭圆方程?如果是,请指出其焦点所在的坐标轴.
对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理解:
⑴ 椭圆标准方程中,哪个分母大,焦点就在相应的哪条坐标轴上;
⑵ a、b、c始终满足c2=a2-b2,焦点在 x轴上为(-c, 0) 、 (c, 0) ,在 y 轴上为(0, -c)、(0, c);
⑶ 形如 Ax2+By2=C 的方程中,只要A、B、C同号(A≠B),就表示椭圆.
例2: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⑴,焦点在轴上;
⑵,焦点在轴上;
⑶
例3(课本P34例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
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
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因点在椭圆上,
则.
例4.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4,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的距离的和等于10;
(2)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0,2),并且椭圆经过点.
解:(1)因为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0)
∵,∴,又,∴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因为椭圆的焦点在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0)
由椭圆的定义知
∴ 又 ∴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
课堂练习:(课本P36练习:NO:1;2)
四、课堂小结、巩固反思:
⑴知识小结:学生自己小结
椭圆定义
标准方程+=1和+=1()
⑵方法小结: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
②用待定系数法和定义法求标准方程
③解题过程中注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应用
⑶实际应用:椭圆在天文学、建筑学上有广泛的应用。在天文学上可以精确计算彗星出现的准确时间;在建筑学上可以建造稳固的椭圆形隧道拱。同时椭圆具有美化效果,给人以美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A组:
1、(课本P42习题2.1A组:NO:1)
2、(课本P42习题2.1A组:NO:2(1)(2)(3))
3、已知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距离和等于8,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 ∵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1
∵ 2a=8, ∴ a=4,
又c=3,
∴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4、(tb2514403)已知椭圆与椭圆共焦点,且通过点(3,-2),求该椭圆的方程。(答:)
5、(tb2514302)已知椭圆的焦距为2,求该椭圆方程。(答:)
B组:
1.已知椭圆的一个焦点为(0,2),求的值.
解:方程变形为 ∵焦点在轴上, ∴,
又且, ∴, ∴
2.方程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得 即
故所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