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前者不转移价值,后者转移价值
B.前者转移价值,后者也转移价值
C.前者价值增殖少,后者价值增殖多
D.前者不发生价值增殖,后者发生价值增殖
9.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C.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
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10.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剥削,是因为从工资的形式上看不到( C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B.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的区别
C.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区别
8.从对资本总公式G—W—G′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剩余价值( C )
A.在不等价交换中产生
B.在流通过程中产生,与生产过程无关
C.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以流通过程为条件
D.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与流通过程无关
9.新产品中包含的生产资料价值是由( A )
A.具体劳动创造的 B.抽象劳动创造的
C.具体劳动转移的 D.抽象劳动转移的
10.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主要区别是( )
A.前者靠延长工作日取得,后者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
B.前者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取得,后者靠延长工作日取得
C.前者靠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后者靠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取得
D.前者以技术进步为条件,后者以技术不变为条件
8.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D )
A.一切社会经济制度共有的
B.简单商品经济的前提
C.自然经济转化为商品经济的决定性条件
D.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
9.某资本主义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剩余价值( A )
A.5万元 B.10万元
C.30万元 D.60万元
10.生产资料作为资本必须( A )
A.通过市场交换
B.同劳动者的劳动相结合
C.成为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
D.生产出某种使用价值
9.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它们( C )
A.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
10.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B )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 D.超额利润
11.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B )
A.剥夺小生产者来扩大资本规模
B.剩余价值资本化来扩大资本规模
C.吞并其他分散的资本来扩大资本规模
D.联合其他分散的资本来扩大资本规模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C )
A.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B.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全部物质资料成为商品
9.价值增殖过程不过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D )
A.工人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 B.工人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工人转移旧价值的时间 D.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10.资本家在不延长工作日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B )
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
C.垄断利润 D.平均利润
8.资本总公式( D )
A.只适用于职能资本
B.只适用于借贷资本
C.只适用于银行资本
D.概括了职能资本、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征
9.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的矛盾是( D )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等价交换的矛盾
10.假定资本家投入100万元的资本,其中不变资本80万元(假定不变资本一次转移),可变资本20万元。雇佣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为120万元,那么剩余价值率是( B )
A.50% B.100%
C.150% D.200%
11.在资本主义工资形式上,工人的( C )
A.劳动全部表现为有酬劳动
B.劳动全部表现为无酬劳动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时间上能明确的表现出来
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在空间上能明确的表现出来
8.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在于论证价值是在( A )
A. 生产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流通领域
B. 流通领域产生的,但离不开生产领域
C. 流通领域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D. 生产领域产生的,与流通领域无关
9.能准确反映资本对工人剥削程度的经济范畴是( B )
A. 剩余价值量 B. 剩余价值率
C. 利润率 D. 平均利润率
10.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获取(B )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
C. 劳动力价值 D. 超额剩余价值
1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工人( D )
A. 劳动的报酬 B. 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 劳动创造的价值 D. 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9.可以被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资本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
10.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 A )
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结果 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降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1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因为它( D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8.剩余价值率的公式是( B )
A. B.
C. D.
7.资本总公式是( D )
A.W—G—W B.W—G—W′
C.G—W—G D.G—W—G′
8.把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叫做不变资本,是由于它在生产过程中( A )
A.价值量不发生变化 B.不改变物质形态
C.不转移价值 D.不被消费
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雇佣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D )
A.v+m B.c+v
C.c+m D.c+v+m
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
A.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B.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C.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7.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D )
A.是由工人创造的 B.是由资本家积累的
C.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 D.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
9.资本与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 D )
A.作为流通手段 B.作为支付手段
C.购买生产要素 D.带来剩余价值
10.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它在使用过程中能( D )
A.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 B.转移自身的价值
C.长期保存使用价值 D.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7.最初的资本主义关系的形成基础是(B )
A.自然经济的发展 B.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C.资本集中 D.资本积聚
8.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A )
A.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B.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
C.工人使用的先进机器设备 D.资本家的管理水平
7.用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是
( )
A.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B.资本积累
C.资本原始积累 D.资本主义再生产
8.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是( A )
A.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B.价值形成过程
C.生产资料价值转移的过程 D.劳动过程
8.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 D )
A.绝对剩余价值 B.平均利润
C.垄断利润 D.超额剩余价值
9.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依靠( B )
A.吞并其他资本扩大资本规模
B.剩余价值资本化扩大资本规模
C.剥夺小生产者扩大资本规模
D.组织股份公司扩大资本规模
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创造的新价值是( A )
A.c+v+m B.v+m
C.c+v D.m
8.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 D )
A.不变资本的比率 B.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C.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D.可变资本的比率
10.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重要前提是( B )
A.劳动对象成为商品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D.劳动资料成为商品
34.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资本积累的数量取决于
( BCE )
A.不变资本的绝对量 B.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D.剩余价值的绝对量
E.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34.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之所以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原因在于( ABCD )
A.自动化的机器不可能取代劳动的作用
B.自动化的机器不可能取代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位
C.首先采用了自动化机器的企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D.自动化机器的广泛采用可以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E.自动化机器代替了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34.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
A.个别资本增大 B.科学技术进步
C.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 D.平均利润减少
E.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
33.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CDE )
A. 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
B.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 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 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E.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ABCD )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D.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E.资本家消费和积累的比例
33.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及其特点是(ACDE )
A.雇佣工人的劳动与生产资料的结合过程 B.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
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D.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E.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32.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 ABCD )
A.具体劳动时间 B.抽象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E.个人劳动时间
33.对W-G-W和G-W-G'两个流通公式进行对比可以看出( ABCDE )
A.前者的货币充当流通媒介,不是资本
B.后者的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是资本
C.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增殖
E.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33.超额剩余价值是( ABD )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只有个别资本家才能获得
E.所有资本家都能获得
33.资本的技术构成是( )
A.从物质方面考察的资本构成
B.从价值方面考察的资本构成
C.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资本构成
D.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关系表现的资本构成
E.决定资本价值构成的
33.资本主义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ACD )
A.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
B.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
C.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E.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33.正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有( ABDE )
A.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B.工人工资的高低
C.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
E.剩余劳动时间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3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本质上都是( BDE )
A.为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B.为了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C.为了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长度 D.为了增加剩余价值
E.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33.超额剩余价值是( ACDE )
A.个别或少数资本家才能获得的
B.全体资本家都能得到的
C.少数企业率先采用先进技术后产生的
D.先进技术在该部门得到普及以后就消失的
E.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4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48.试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46.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42.马克思是怎样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
48.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
42.简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
42.简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47.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47.试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42.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
42.考察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意义是什么?
42.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哪些特点?
42.简述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及其涵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