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内部材料)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第65期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2013年最新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09:50
文档

(内部材料)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第65期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2013年最新版

友情提示:友情提示:在刚刚结束的第期岗前培训上,该笔记再次验证奇迹!本次笔记对近三年来岗前培训的考试情况进行了整理。这几年来,网上不断流出各种版本的岗前培训笔记(如果大家看见过雷同的,都是照抄的此版本!)。此版本传播最广泛,实践检验最管用,每年都进行修订。不要死记硬背,熟读以下内容。心理学试卷稍难,把下面的材料弄熟了,肯定可以及格,但是想拿高分,还需要再熟悉课本。第一章绪论一、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所包含的环节(1)明确教学目的(2)任务分析(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4)课的设计(5)教学(6)
推荐度:
导读友情提示:友情提示:在刚刚结束的第期岗前培训上,该笔记再次验证奇迹!本次笔记对近三年来岗前培训的考试情况进行了整理。这几年来,网上不断流出各种版本的岗前培训笔记(如果大家看见过雷同的,都是照抄的此版本!)。此版本传播最广泛,实践检验最管用,每年都进行修订。不要死记硬背,熟读以下内容。心理学试卷稍难,把下面的材料弄熟了,肯定可以及格,但是想拿高分,还需要再熟悉课本。第一章绪论一、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所包含的环节(1)明确教学目的(2)任务分析(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4)课的设计(5)教学(6)
友情提示:友情提示:在刚刚结束的第期岗前培训上,该笔记再次验证奇迹!本次笔记对近三年来岗前培训的考试情况进行了整理。这几年来,网上不断流出各种版本的岗前培训笔记(如果大家看见过雷同的,都是照抄的此版本!)。此版本传播最广泛,实践检验最管用,每年都进行修订。不要死记硬背,熟读以下内容。心理学试卷稍难,把下面的材料弄熟了,肯定可以及格,但是想拿高分,还需要再熟悉课本。

第一章  绪论

一、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所包含的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

(2)任务分析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

(4)课的设计

(5)教学

(6)评价

二、心理学在其中的作用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

第二章  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是指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二、大学生生理发展对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

(1)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三、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1)情绪、情感体验的波动性

(2)情绪、情感体验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情绪体验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4)情绪、情感的内隐性

第三章  学习理论概述

一、学习的心理学涵义:通过主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而表现出来。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主要是掌握前人所积累起来的各种科学知识,即间接的知识经验,它和科学家的主要探索尚未发现的客观真理的识别活动是不同的。

(2)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他们的世界观、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

(3)学生的学习活动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三、各派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1)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2)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3)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第四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种类:

(1)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2)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4)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

二、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再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强化必不可少)

(2)成就动机理论(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归因动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

(4)自我效能理论(个人在目标追求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对该项特殊工作动机之强弱,将决定于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

三、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2)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  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包括了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二、学习迁移的理论与最新研究进展

(1)形式训练说

(2)相同要素说

(3)概括原理说

(4)关系转换说

(5)学习定势说

(6)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7)迁移理论的新发展

三、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讲授学习方法

第六章  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

一、意识、自我和自我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

自我,从内容看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的存在,从在自我意识中发挥的机能看,可以分解为主格我和宾格我。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也就是主格我对宾格我的存在、活动及活动过程的有意识的反映,是对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反映。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三、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进程

(1)自我中心时期

(2)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

四、成熟的自我意识包含的内容

(1)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2)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

(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  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一、群体的概念及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群体是两个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以一定的方式联系在一起进行活动的人群。

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社会助长、社会阻抑、社会惰化)

(2)从众和服从

二、从众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从积极方面讲,从众对于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消极方面讲,传统中的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东西或社会上不良风气,也会产生社会压力,也会使人们从众。

从众受情境和个性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

情境因素(问题的性质、群体的权威、群体意见的一致程度)

个性因素(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水平等个性心理特征与从众行为有密切关系;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交往观念的多元性)

意义(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人的身心发展;有助于建立联系,丰富心理内容;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

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

(1)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

(2)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抱怨他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

第八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从广泛和根本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具体目标是:

(1)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并增强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3)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内容:

(1)智力发展的教育

(2)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3)环境适应教育

(4)协调人际关系的教育

(5)健康人格的教育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

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3)设立心理健康专业机构

(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

一、高校教师的社会角色

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年轻一代个性的塑造者、学生集体的管理者、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的“心理调节者”

二、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

(1)教师的认知特征(智能、学科知识、学术)

(2)教师的人格特征(理解别人、与别人相处、了解自己)

(3)教师的威信

三、高校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

教师威信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社会对教师的态度;教育行政机关、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但教师本身的条件对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决定性的因素。

第一,崇高的思想和道德风范,优秀的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以及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是高校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

第二,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和习惯对形成威信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有重大影响。

第十章  高校教学中的心理问题

一、知识的概念与知识学习的概念

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学习是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也就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二、问题解决的理论

试误论、顿悟论、杜威的五步模式(疑难、分析、假设、检验评价、结论)、华莱士的四阶段模式(准备、孕育、明朗、验证)

三、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基本条件的储备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训练

(3)训练的程序

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创造性的原则:

(1)创设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

(2)重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发展

(3)引导全面发展与思考相结合

(4)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脑力激荡法

(2)隐喻训练法

(3)戴维斯与豪特曼创造力训练法

第十一章  信息时代的高校教学心理

一、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正负效应

(1)网络团体心理

网络的心理诱惑

网络心理诱惑对大学生的影响

(2)网络人格

自我认识不协调、人际关系产生障碍、阻塞对真知的内化、深埋真实情感、唯我独尊的意志膨胀

(3)网络情色

网络色情、网恋

(4)网络拼凑抄袭

(5)网络成瘾

第十二章  高校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一、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概念

教学测量师考核教学成效的一种方法。这是借助于一定的心理量表及其操作,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探察,并以一定的数量来表示的考核办法。

教学评价是依靠教学目标,对学习成绩测验所得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教学测量与评价对教学活动的作用

    有利于检验教学成效,有利于调整和改进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文档

(内部材料)北京市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第65期复习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2013年最新版

友情提示:友情提示:在刚刚结束的第期岗前培训上,该笔记再次验证奇迹!本次笔记对近三年来岗前培训的考试情况进行了整理。这几年来,网上不断流出各种版本的岗前培训笔记(如果大家看见过雷同的,都是照抄的此版本!)。此版本传播最广泛,实践检验最管用,每年都进行修订。不要死记硬背,熟读以下内容。心理学试卷稍难,把下面的材料弄熟了,肯定可以及格,但是想拿高分,还需要再熟悉课本。第一章绪论一、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所包含的环节(1)明确教学目的(2)任务分析(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4)课的设计(5)教学(6)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