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走进家乡”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09:16
文档

“走进家乡”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走进家乡”主题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背景】活动的主旨是通过学生在一个月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温州各县市景色小吃等的状况。了解家乡和热受家乡情感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并在进行此次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家乡情况,培养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从活动的主体──本班学生来看,他们对于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兴趣很高,也有参加过各种春游活动和家长也会带孩子到各县市走了走,也对温州各县市也有所了解,但相对此次活动还欠缺较多的环境知识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状况和热受家乡情感的培养
推荐度:
导读“走进家乡”主题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背景】活动的主旨是通过学生在一个月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温州各县市景色小吃等的状况。了解家乡和热受家乡情感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并在进行此次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家乡情况,培养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从活动的主体──本班学生来看,他们对于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兴趣很高,也有参加过各种春游活动和家长也会带孩子到各县市走了走,也对温州各县市也有所了解,但相对此次活动还欠缺较多的环境知识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状况和热受家乡情感的培养
“走进家乡”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背景】活动的主旨是通过学生在一个月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温州各县市景色小吃等的状况。了解家乡和热受家乡情感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并在进行此次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家乡情况,培养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从活动的主体──本班学生来看,他们对于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兴趣很高,也有参加过各种春游活动和家长也会带孩子到各县市走了走,也对温州各县市也有所了解,但相对此次活动还欠缺较多的环境知识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状况和热受家乡情感的培养。

2.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调查、观察、访问、资料收集整理)获取知识,了解某一问题。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通过写研究垃圾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资源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4、通过活动让队员更加知家乡,爱家乡,爱学习。让队员传承名人美德,长大后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活动适用年级】六年级学生

【活动的时长】活动总长大约一个学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查阅有关资料(文字与影像);制订各个阶段的指导方案与要点;制作课件;设计研究表格、记录表格、评价表格……

2.学生准备:分组、小组初步分工;准备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相机、活动记录表;对生活中的垃圾作初步的了解……

【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活动时间:课内1-2课时,课外半周。

2.阶段目标:能让学生围绕主题生成研究子课题,建立课题小组,学会并着手制定本组小课题研究方案。

3.课堂呈现形式:选题指导课

4.活动过程:(详见附件)

(1)主题的产生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活动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3)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活动时间:课内2-3课时,课外1周。

2.阶段目标:按制定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通过上网查资料、问卷调查、采访等形式,多方获取各种资料。

3.课堂呈现形式:中段指导课

4.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对资料进行阶段性汇总、分析、研究、删选。

(3)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资料的积累,并填写《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评价表》中的相应内容。

5.教师对实践过程的指导。

(1)指导学生按自己小组的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提示学生搜集资料的有效途径。

(2)指导学生写好研究记录、感悟和及时记录采访内容、活动成果。

(3)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活动时间:课内2——3课时,课外1周。

2.阶段目标:做好资料的汇总,形成结论,做好展示的各项准备。

3.课堂呈现形式:信息整理和成果总结指导课

4.活动过程: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2)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3)完成结题研究报告,指导老师帮助修订后定稿。

(4)讨论课题展示内容、形式。

(5)分小组准备课题展示内容,做好展示时的人员分工。

5.教师对实践过程的指导。

(1)辅助学生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引导学生用合适的形式来展示本组的成果。

(2)帮助学生把部分成果制作成课件,便于学生在课堂上展示。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阶段

1.活动时间:课内1课时。

2.阶段目标:

(1)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要善倾听,会发现,能质疑,巧答辩,为后期的修改完善并推广研究成果奠定基础。

(2)通过展示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3.课堂呈现形式:成果展示课。

4.活动准备:

(1)各展示小组根据各自的活动成果做好展示准备。

(2)学生展示的课件及各类展示需要的道具。

(3)场地布置,座位排列。

5.活动过程:(详见附件)

(1)教师小结前阶段小课题研究情况导入新课。

(2)各小组展示课题成果

①分小组以各自的形式展示本小组的课题成果。(成果展示、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活动时又产生了哪些值得研究的内容?本组各成员的收获、体会……形式自主。)

②课题互动提问、答辩、建议。

③教师评价小结。

第五阶段活动延伸阶段

1.活动时间:课外半周。

2.阶段目标:在活动成果推广的过程中感受实践的价值,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

3.活动过程:

(1)写下一份倡议书,并在升旗仪式上进行国旗下讲话,宣读倡议书,分发到每一个班级。

(2)在学校的宣传窗里设置“垃圾的处理”专栏,让全校师生、家长都来了解如何处理垃圾最合适。

(3)在学校网页上设立“”活动专栏,传入活动开展的全部内容,包括活动方案、活动足迹、活动成果等,利用网络优势,将活动成果推得更广。

(4)向学生及家长展示自制的变废为宝的成果作品。

第六阶段活动评价阶段

1.活动时间:课内1课时,课外半周。

2.阶段目标:促进学生相互欣赏意识的生成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3.活动过程:

(1)分组填写活动评价表。

(2)请指导老师、班主任填写“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评价表”。

(3)课堂交流评价,评选出本次活动的“小小研究员”,延伸出下一个主题活动。(4)整理所有的活动内容,包括活动资料,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的记录。【活动评价建议】

结合预定的标准和方法,我们准备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1、让学生把自己在实践活动课中认为最好的作品(如手抄报、照片、课件、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等等)交给老师,由教师针对其制作或设计的态度、效果进行评价。

2、谈谈感想和收获: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体会,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做合理的评价。(可以将感想记录在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中)

3、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评价表: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以表格的形式出现。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确定专题

(一)导入活动

1、你们了解吗?我们的家乡——温州,也是闻名遐迩的工业重镇。它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今天,我们就要向远方的客人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古建筑物、美食小吃和未来发展等内容,让更多的人走进我们的家乡,了解我们的家乡!

(二)确定专题

1、你最想向客人介绍哪一方面的内容呢?

2、将学生提出的专题进行归类。

3、全班讨论填写小组专题介绍的资料。

(1)历史沿革;(2)古建筑物;(3)美食小吃;(4)未来发展……第二阶段:根据专题,做好分工

(一)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组成专题小组

(二)讨论、撰写专题介绍资料。

1、结合某一专题,教师在全班进行指导。

2、专题小组进行讨论,并做好分工。

(三)组织活动

1、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

2、反馈交流,梳理问题。板书:历史沿革、古建筑物、美食小吃和未来发展。

3、通过具体途径初步了解家乡各方面的有关情况。

(1)了解家乡历史沿革。

①我们的家乡历史悠久,你们能通过哪些方法来了解呢?

②出示“泰顺廊桥”的照片,引导学生明确了解的途径。

③师小结:实地考察法。

(2)了解家乡的古建筑物、美食小吃和未来发展。

①前面我们知道了用实地考察法来了解家乡的历史,那么关于家乡的古建筑物、美食小吃和未来发展等方面,你们又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②引导反馈交流,随机出示有关内容:

古建筑物方面:可以到实地参观,也可以采访长辈。

美食小吃方面:可以亲自动手实践,也可以采访家乡的群众。

未来发展方面:可以实地观察,也可以上网浏览。

③教师小结:除了实地考察法,我们还可以运用调查采访、上网查询、收集数据等方法。

4、出示活动记录表。

5、组长领取活动记录表,落实各组分工。教师巡视指导。

6、反馈活动过程安排,布置课后活动要求和安全事项。

第二阶段:走进家乡(温州)

一、活动目标

1、让学生对家乡家乡有全方位、多视角的了解。

2、在活动中使队员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学习各种网络知识、交往知识。

3、通过活动让队员更加知家乡,爱家乡,爱学习。让队员传承名人美德,长大后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活动过程

(一)分组调查

将学生分七组,从四方面展开调查。

一:调查各县市的历史和风景名胜

(二)阅读家乡

各小组对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在班级中开设阅读长廊,利用早午间阅读的时间,仔细阅读。

(三)介绍家乡1、每一小组制作家乡历史和风景名胜的课件,和老师、同学或者家人一起分享。

2、每一小组设计完成一张介绍家乡的海报和PPT,在班级中做展览。

3、做一回小导游,写一写导游词,介绍家乡的新变化。

(四)感悟家乡,宣传家乡

1、根据全班交流的感受和个人搜集的相关材料的情况,撰写个人体会。

2、依据家乡的特点,从孩子的视角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

3、交流本次研究活动的体会、收获以及感受等,评选出优秀活动小组、最佳创意小组、团结协作榜样小组等。

(五)活动延伸

在本次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在家乡名人的熏陶下,更加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更加热爱学校、热爱家乡。从而激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确立目标,树立信心,积极进取,立志长大后为家乡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我们以家乡的先烈为骄傲;明天,家乡以我们为骄傲。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家乡的美景》成果汇报课(两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家乡的名人,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二个主题活动:1、家乡的风光美2、家乡的光荣榜。教材的编排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

针对六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课前老师、学生、家长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扩充课文内容。尝试结合家乡的景色、名人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家乡的美,学习合作与分享,充分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拍摄、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描述风景区的特点。

【教学关键】:

课前充分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

【课前准备】:

搜集家乡的图片、录相带、民间故事、名人事迹

【教学手段】:

卡片、计算机课件

【活动过程】:

一、媒体激情,情感共鸣

1、我知道,在课余同学们都带着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和了解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展现家乡的美,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家乡,夸夸咱们柘荣美。同学们,快把你们的作品展示出来与同学一起交流吧!

2、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交流。教师梳理、归纳。(家乡风光美家乡人也美)

3、齐读课题。

4、课件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的确,好的开端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同时教学面向学生实际,加强课程资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课堂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二、展家乡美、酝酿情感

(一)展示作品

1.师:同学们,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每个同学都介绍介绍自己的作品,然后组内推荐一件你们认为最棒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

2、小组内展示、交流,师巡视,相机指导。

3、请各组展示评选出的作品,小作者介绍,感受家乡的美。

(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学内容扩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及时丰富、充实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二)猜景点,加深学生对家乡景点的了解和认识

1、师:孩子们,你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你眼中的家乡美景。老师可要考考你们,看来你们能不能快速答出这是家乡的哪些景点。(师点击逐一播放图片,生抢答)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

3、把这四处景点根据你的喜爱程度来排排序,并说说你的原因。(生把图片排序,抽生回答各自排序的理由,并为自己喜爱的地方在自制地图上贴小红旗)

4、学生介绍其他自己喜爱的景点。(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认为家乡美的地方,生每说一处景,就在自制地图上贴一面小红旗)

5.师:同学们,你们可个个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呀!不说不知道,一说可吓一跳(看自制地图)。看你们贴的小红旗,就知道我们家乡处处有美景,处处是美景。

6、教师小结:说到这儿,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建议:我们一定要做文明少年,为家乡的创优添砖加瓦,让更多的人到温州来欣赏我们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

7、当小导游按顺序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获取对家乡美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得到有价值的结论。)(三)欣赏风光片,进一步感受家乡的美

1、播放剪辑的一段家乡风光片,让学生欣赏。

2、学生自由说感受。

3、为自己喜欢的景点或家乡全景说句广告词。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是实施德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在课程实施中,重视指导学生活动,让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让学生知道家乡的美不仅构建在了解家乡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更要进一步挖掘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唯有如此,才能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说家乡人、迸发情感

1、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古今家乡名人的资料。

2、分组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简单分类如:艺术名人、文化名人、劳动名人等。

4、教师补充家乡名人。

5、夸一夸: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吧!(教师相机板书:硕果累累默默耕耘人杰地灵)

6、制作家乡名人“光荣簿”。

(学生是具有情感、个性的学习主体,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把思品课“明理”、“导行”的重要任务贯穿到这一系列的活动中。)

四、家乡更好、升华情感

1、想一想:我是温州小主人,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请你为家乡的未来描绘美好蓝图,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

2、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3、教师小结:昨天,家乡历尽苦难,饱经风霜;今天,人们用勤劳的双手!

建设美丽的家乡;明天,你们是建设的主力军,相信你们会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

(引导学生在观其形、察其言、度其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使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创造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逐渐创生的具有丰富不确定性的氛围中,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

教学反思:在这一个合作学习过程中,中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利用计算机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查阅的资料,在小组汇报时学生们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和感受。收集了资料,做成海报,制作了PPT,还写了感想,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家乡的美,学习合作与分享,充分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小组内还进行了评价,学生的参于热情很高。这样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汇报过程中,发现很多组的同学不懂得如何倾听。六年级的学生,要注意倾听,所以学生又才用了听后提问的方法,这样有所改进。

走进“温州小吃”

教学目标:

1.了解温州具有代表性的风味小吃及其相关的风土人情、地理、历史、营养等方面的知识。

2.能具体地描述温州的一种风味小吃,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在开展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努力和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小吃图片,课前让学生去调查自己喜欢的一种温州小吃(包括小吃的名称、制作过程、口味、价钱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有句古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吃也就越来越讲究了。小吃是我们温州的一大特色,作为温州人当然要去了解一番。温州人勤劳朴实,聪明能干,创造了丰富多彩、闻名遐迩的民间饮食文化。而温州小吃则是温州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温州的风味小吃品种繁多、口味独特,极具地方特色。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温州小吃)

2.介绍温州小吃

出示小吃的图片,学生欣赏小吃的图片。

(1)介绍温州小吃店。(出示图片)也可参考教材

①学生说说自己所看见过的一些小吃店的名称。(温州酒家鱼丸、长人伯鱼胶冻、县前头汤圆、陡门头灯盏糕、矮人松糕、长人馄饨……)

②介绍每家店的具体位置。

③介绍每家店的主要小吃。

(2)介绍小吃的种类。

(3)介绍小吃的制作过程。

(4)介绍小吃的口味。

(5)学生分组展开介绍。

(6)各组派代表介绍。(家里做小吃的学生先讲)

(7)评出优秀介绍员。

附部分温州小吃资料:

鱼圆俗称“鱼羹”,用鲜鱼肉配番薯粉,再加姜末、少许老酒、葱花等加工而成。可捏成不规则的小块状直接放在烧开的汤里煮,也可先放在蒸笼中蒸熟再放在挠开的汤里煮,还有先煎熟后再放在烧开的汤里煮。是筵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敲鱼运用鲜鱼肉配番薯粉加工而成;有用木槌敲成薄薄鱼片再切成条状或菱形状,放在水中煮沸食用。也有切成片状,晒干贮藏,用于宴请宾客时的点心和佐料。鱼面制鱼面,先是刮取黄鱼、鳗鱼等色白质细的鱼肉,剔刺去皮,稍蘸番薯粉或散粉用棒敲打成薄片,烤熟后或切成菱形、方片,或切成挂面、细丝面等形式,晒干收存,用时入汤煮,则柔滑如面,味鲜爽口,通常则用鱼圆和面合煮,称“鱼圆面”。鱼皮馄饨用色白细腻的鱼肉,敲成小薄片,制作如饺子皮大小,裹以肉馅,捏成荷花形状,或蒸熟备用,或入沸水煮熟撩出,加调味食用,俗称“鱼皮馄饨”。吃起来鱼肉片透明、光滑,形似花朵,味鲜爽口。鱼饼温州鱼饼早在十年(1921)就已出名。当时,永强沙村人周阿实专卖鱼饼。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肥肉,打成长条,放在蒸笼里蒸熟,而后再放在油锅里去炸,人们称他为“鱼饼实”。现在鱼饼制作法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做时先刮取黄鱼、带鱼等少刺多肉的鱼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葱、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团,然后作饼形,或上蒸笼,或下油锅炸至焦黄再入锅炖熟,可单独食用,也可以切成片块煮,或切丝加佐料翻炒。胶冻是用石首鱼(即黄鱼)胶,煮化成薄浆状,放置冷却后成胶冻。食时切成小条,和以姜醋,其味鲜美。有小贩沿街叫卖,可作为小吃,也可用于筵席。矮人松糕松糕,即白糖肥肉松糕。制作此点心的老师傅个子很矮,故称“矮人松糕”。早在1943年抗战后期,他在五马街口设摊,边炊边卖很是出名。此点心选用当年纯糯米,拌以猪臀肌肥肉丁(肉先加盐腌渍20天)、上等桂花和白糖。此点心特点是松软绵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老少皆宜。长人馄饨长人馄饨源于1930年左右,乐清人陈立标来温州经营馄饨担,沿街叫卖。抗战胜利后,市区北路五马街口形成金纱市场。为了适应这种需要,馄饨担便固定下来,摆在铁井栏口经营。他制作精细,馄饨皮很薄,用碱适当,馅肉用新鲜瘦肉。盖料更讲究,有紫菜、蛋丝、肉松、浸酒虾米,尤其是汤清见底,受人欢迎。由于他个子很高,人们都称他的馄饨为“长人馄饨”。其特点是汤清味鲜,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县前汤圆县前汤圆店原名叫“郑德大”汤圆店。清朝咸丰年问开业,是温州最早的一家汤圆店。到1928-1938年间,县前头又办起“黄新发”、“知味圆”二家汤圆店,这三家汤圆店各有特色。“知味圆”的鲜肉汤圆味最好,其馅心都是肉冻做的,这种馅心经汤一煮即融化,咬开汤圆便有一口香汤流人口内;“寅新发”的豆沙汤圆、麻心汤圆,都用高级的花果牌香蕉精调味,味美可口。“郑德大”麻心汤圆馅的用料最为考究。1958年,这3家店并为一家,改名叫县前汤团店。白象香糕白象香糕以前叫板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初时的板糕制作技术,其原料是糯米粉、白糖、桔饼、芝麻、饴糖和少量食盐。问世以后,颇受人们欢迎,畅销于市场。1931年问白象“公记”号南货店附属糕、饼工场生产的板糕在香味、质量诸方面遥遥领先,因而被命名为“公记”香糕,如今白象香糕不但保持传统工艺技术和配料制作,而且在包装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用草纸装的大包改为盒装。盒装香糕美观大方,又有地方特色。产品畅销于浙南地区各地市场,还远销上海、,并由华侨带往国外。

温州小吃(展示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尝尝、做做,了解温州的小吃,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猜小吃、听故事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温州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课前

1.温州话问好。

2.听一段百晓说新闻。听出来了吗?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

一.猜谜导题

1.过度:都说吃在温州,温州的小吃那真叫一个味美色鲜,品种繁多,光听着,这口水呀可只往肚子里咽。

2.猜一猜想来看看吗?有,老师带来了,可不是随便给人看的,你们来猜一猜,看看你们是否是地道的温州人。

A冬至圆形糯米

汤圆汤圆在温州人眼里是团圆的象征,酒席上,人们习惯端上一碗汤圆,意思为与大家结结缘分。

B油炸萝卜丝灯

灯盏糕小小灯盏糕已经有90多年历史。

C第三道题目增加难度,没有文字可以推测,请听好,根据描述抢答出今天隆重登场温州名小吃。

这是一种糯米磨成粉制成的糕点,松软可口,外形经常是呈六边形。

这种小吃有着很薄很薄的外皮,里面包着鲜嫩的肉,煮熟后,在汤水中舒展开来,犹如一朵朵芙蓉花。

二. 聊松糕说馄饨

(一)小吃中有故事

1.吃过馄饨、松糕吗?要品尝正宗味道去哪里?当属这两家老字号(课件)

2.读一读这两块金字招牌,你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了?

3.想知道他们名字的来历吗?(课件,故事)[板书:小吃中有故事]

(二)小吃中有传统小吃中有乡情

温州人对这两样小吃真是情有独钟,这温州小吃魅力在哪里?今天让我们好好的去品味一番。

1.松糕

(1)课件出示图片(网上新闻):排队买松糕

A.瞧,这则新闻报道的是快过年时温州街头的一个有趣现象。请一位小记者来介绍一下(读网页上的文字),为什么那么多人要买松糕啊?是吗?我来采访一下,(现场采访)这位小朋友,你为什么来买松糕啊?这位大爷,你要买给谁啊? [板书:小吃中有传统]

(2)VCD 解说制作过程

A.松糕松糕,年年糕,那为的是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这里有着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都是买现成的,像以前,家家户户都自己动手做松糕呢。来看看这则童谣里描述的吧。

(3)品尝

A.吃看得这么有味道,想不想吃一吃?

B. 夸来,温州的孩子们,竖起你的大拇指,用温州话来夸一夸这美味的松糕吧。

C. 能把我们温州的名小吃推广到更多地方吗?小组讨论一下,设计广告语。让更多的外地人知道我们的家乡松糕。

2.馄饨

聊完松糕,咱们说馄饨。

(1)馄饨担子录象

A.这就是过去温州大街小巷经常流动的馄饨担子,你碰见过吗?你吃过馄饨担子上的馄饨吗?说说看跟店里的有什么不一样。(馄饨担子图片)

B.是呀,像这样的馄饨担子越来越少了,那“梆梆梆”的敲打声,勾起多少背井离乡的温州游子的思乡之情啊!C.你瞧,这是余老师在百度中搜索到的一则关于温州馄饨的新闻。(指名读,你发现什么了吗?有什么要说的?),(有温州馄饨店的新闻图片)是家乡的馄饨把游子儿时的记忆唤醒,温州的风味小吃散发着故土的芳香啊,这小吃又仅仅是食物那么简单吗?不,它包含着浓浓的乡情)

[板:小吃中有乡情]

(2)播放童谣

我就是那多年未曾回到故乡的游子,真想听听来自家乡的声音啊,这首童谣你会念吗?(指名)(背诵《回乡偶书》)让这熟悉的旋律再度响起,伴随我们回到过去……(播放,学生齐唱)

(3)师生动手包馄饨。

A.老师示范包馄饨。洗净手——摊开皮——把肉抹匀——四角包好

B.学生动手包馄饨。(指名——全体)

C.说一说,在做的过程中碰到什么困难?(皮薄易破、包散了)

要不怎么会说我们温州人心灵手巧呢?那为什么选料的时候不用厚一点的馄饨皮。

(4)比较温州馄饨的特点。

这馄饨大江南北处处都有,这温州馄饨经久不衰的秘诀在哪里?

(出示馄饨图)来评价一下这碗馄饨。这温州的馄饨究竟好在哪里?(这碗中的馄饨在翠绿的波菜映衬下犹如水中芙蓉,悠悠地冒着热气,飘着香味。尤其是浇盖在馄饨上的浇头,五彩纷呈格外夺目:黄的蛋丝,紫的紫菜,红的虾米,绿的小葱……以汤勺舀上一只馄饨,放近嘴边,只轻轻地咬上一口,馄饨皮细腻柔软,馄饨汤清润爽口,馄饨馅则量多味美,满嘴清香。)是啊,色香味俱全,对待食物也那么精心,搭配的那么富有美感,追求精致,就是一种追求生活的态度,

五、综合实践活动

(课件播放温州小吃图片)温州现有的传统小吃四五十种,但散落在民间的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下课后还能再多去了解一下这些属于我们温州特有的宝贵的财富。

(课件出示)搜集具有温州特色的风味小吃,了解这一小吃名字的由来及其传说故事;知道其制作方法,并为它勾画美好的未来。

温州美食

教学目标:

1、知道麦饼和双炊糕的发源地、创始人、制作配料及方法。

2、了解小吃与地理环境、生产劳动、文化生活及地方经济的密切关系。培养对家乡饮食文化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初步培养学生利用多渠道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准备:

教师:双炊糕、麦饼、课件

学生:收集瑞安名小吃和温州名小吃的资料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了解瑞安双炊糕1、谈话并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前个星期老师专程来到瑞安,去探访一种名小吃。它曾经被评为瑞安首届名牌商标,温州知名商标,2003年被评为中华名小吃。你知道是瑞安的哪种小吃吗?板书:瑞安双炊糕

2、让学生谈谈对双炊糕的了解情况

出示双炊糕,师:你们吃过吗,已经了解了它的哪些情况?

预设:如果学生已经知道了它的原料,就马上板书出来。如果不清楚就在看了制作过程后板书。板书:糯米、白糖、桂花

3、介绍双炊糕的制作过程

你知道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课件展示制作过程

师:看了刚才的制作过程,你们对双炊糕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呢?

了解双炊糕是由两次炊制而成,因而得名为双炊糕。

二、了解永嘉楠溪麦饼

1、谈话并补充课题

在我们永嘉也有一种小吃在2003名获得中华名小吃的称号,你知道是哪种小吃吗?出示麦饼,老师介绍。板书课题:楠溪麦饼

2、介绍麦饼的制作过程

课件展示制作过程

师:看了刚才的片段,你们对麦饼有了哪些了解呢?

板书制作原料:面粉、咸菜、鲜肉、鸡蛋

三、品尝,了解小吃文化

1、学生品尝

要求:(1)组内同学边吃边聊,说说它们的口味有什么不同。

(2)不能浪费食品。

2、全班交流,说说两种小吃的不同口味。

师小结:麦饼:硬、香、脆、咸

双炊糕:细、软、韧、香,甜而不腻

3、议一议:一个地方小吃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受着很多因素的影响,你们觉得麦饼产于楠溪江,双炊糕产于瑞安会与当地的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1)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师介绍永嘉的情况。

师:瑞安和永嘉都属于温州地区。永嘉楠溪地处山区,盛产小麦(面粉)。农家有养鸡、养猪和自己腌制咸菜(鸡蛋、鲜肉、咸菜)。还有,永嘉楠溪由于当时山路的阻隔交通不便,生活很贫穷。山里的人要到山外去要走很长的路,山下的人要上山干农活一去就是一天,肚子饿了怎么办?有什么东西既方便携带又好吃能吃饱呢?于是就有了麦饼。在我们永嘉,当地百姓有句顺口溜:“吃吃麦饼,爬爬山岭”,意思是说麦饼耐饿又便于携带,适合山间田地劳作当干粮。不过现在的永嘉人民生活富裕了,但对麦饼还是情有独钟,如今不仅永嘉人喜爱它,连外地来的游客也十分青睐。

(2)小小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老师刚才介绍麦饼这样的思路来谈谈双炊糕么产于瑞安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学生先在组内谈论,然后全班交流。

师小结:瑞安属于温州沿海平原,盛产水稻,经济作物有甘蔗等,而制作双炊糕的原料糯米就是水稻的一种,白糖取自甘蔗。由于瑞安是鱼米之乡,人民生活条件比较好,因此双炊糕是一种糕点类食品,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了小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地理环境、生产劳动、及地方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永嘉人家家户户都会做麦饼,瑞安的大街小巷都有双炊糕,不过今天老师请你吃的这两种小吃都是有来头的。它们是“王大妈麦饼”和“李大同双炊糕”。

5、介绍获得中华名小吃的两个商标:王大妈麦饼和李大同双炊糕

(课件介绍)王大妈现年59岁,原名王金妹,永嘉县桥头镇人,她制作麦饼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三年前,她率先注册了“王大妈”麦饼商标,并先后获得温州名小吃、永嘉名牌商标等称号,2003年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如今她已在全省开出18家连锁店,每年制作的麦饼近20万个。

瑞安李大同茶食品店,始创于清朝光绪十四年间(公元18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创始人李瑞庆系清末浙南一带糕点名师,他因追求天下为公,人人平等的理想,所以将自己的店号取名为“李大同”。经他们几代人的经营,“李大同”牌注册商标先后被评为瑞安首届名牌商标、温州知名商标。2003年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四、课堂延伸

1、介绍温州名小吃

师:同学们,刚才介绍的两种小吃都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的称号,都是我们温州的名小吃。那么在我们温州还有哪些名小吃?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并用简短的语言一一介绍。

3、师展示温州13种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的小吃图片。

(1)看到这么多的名小吃,你们有什么想法?(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2)如果让你在这届美食节上设计温州名小吃一条街,你能行吗?你们可以和组内的同学先商量好后在课外完成。

温州特产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温州特产等。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

3、在活动中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从中学习调查、参观访问、查找资料、运用网络资源等学习方法以及动手实践,自觉主动学习的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乐东的自然景观和物产,从中感受到乐东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温州旅游品牌小小推介团

一、自主活动。

1.利用星期天,让家长领孩子到温州各地走走,领略美景的美景,搜集温州的风光图片。

2、查阅资料,了解乐东的旅游资源和特产等,并作一些记录。

3、活动时间:1周。

二、讨论交流,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启动课)(一)导入课题

欣赏一段音乐。(《欢乐温州》)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诉说的是什么?那你们觉得我们的家乡乐东美不美呢?

师:是啊!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我们的家乡。

(二)组建“家乡旅游品牌小小推介团”。

过渡:老师相信同学们都出去过旅游,看到游人来来往往,非常热闹。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的游客?他们都是怎样做的?你们看(播放旅游品牌推介会图片)学生边看师边讲。

师:同学们,我们作为家乡的小主人,要把我们家乡的旅游品牌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家乡,认识我们的家乡,我们也成立一个“乐东旅游品牌小小推介团”好不好?

(三)提出“温州旅游推介品牌项目”(提出问题)

师:好,“温州旅游品牌小小推介团”已经成立,那我们在推介会推介乐东的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四)问题归类,确定主题。

1、将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2、确定研究的主题。(预设)

(1)家乡的风光

各处风光的景点有什么特色?各处古迹的历史、有什么典故?

(2)家乡的特产

特产的种类、品种、栽培,知名度、营养价值怎样?

(3)民间故事、民俗文化

有哪些风俗习惯?有什么民间故事,怎样传说?

(4)家乡的特色饮食

有哪些小吃?制作过程怎样?

(5)家乡的历史名人

有哪些名人,名人的故事怎样的?

……

过渡:你们真不愧是乐东的小主人,想出了这么多的旅游品牌。作为推介团成员,我们得对这些旅游品牌作一个更全面细致的调查。要调查、了解这么多的旅游品牌,我们成立5个旅游品牌推介小组怎么样?本组组长资料整理汇报人

小组成员

聘请指导老

本组任务

调查时间

具体推介内容方法

预计旅游品牌推介形

活动所需时间

为了使我们的调查顺利地进行,我们每个推介小组都要制定一份调查计划。(出示计划书,每小组发一张)

(五)划分小组,制定方案

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成立自己的课题研究小组,并选出组长。(学生自主分配,教师适当调整。)

2、各组讨论如何开展研究,制定研究方案。

小组成员讨论,小组组长书写计划。教师及时指导。(伴奏音乐)

(1)分组讨论:在本组课题中,你们打算研究哪些方面?这些方面,你们打算怎样去研究?具体时间和人员如何安排?

(2)共同探讨: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哪些准备?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与人员?(3)小组合作:根据各自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3、集体交流:交流各组方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成立了“温州旅游品牌小小推介团”,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地研究你们的课题,在活动中及时地把收集的资料保存好,还要记好你们的活动日记哟!老师相信通过这个活动每一位同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到时候我们在旅游品牌推介会上,会把乐东的旅游产品推介出去。老师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世界各地的朋友了解、认识我们的家乡并会到我们的家乡来做客,我们的家乡——温州会变得更加繁荣美好。

第二阶段

1、活动时间:3周。

2、分组行动:各组按照方案开展实施。(方案也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

(1)各个小组成员明确各自职责,实地、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收集资料。写好活动日记。

(2)学生搜集的资料运用电脑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纳、总结。

(3)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做成各种形式的汇报材料。(如:风光片、故事、小报……)

3、阶段性反馈交流

(1)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然后小组交流收集情况,并说说是采用怎样的方法收集到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整理,并汇总出结果。

(2)小组成员要经常与教师保持联系,告知本组的工作进度和成果,以及调查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及时提供意见和建议,以便学生调整工作计划。

(3)家长和其他相关老师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鼎立相助。

(4)组织阶段评价。

附:活动日记

活动主题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形式

指导老师参加活动人员日记撰写人

活动内容及过

活动中遇到的

问题及解决办

收获与感受

第三阶段:

活动时间:1周

一、谈话导入

师:温州有美丽的白云尖、雁荡山旅游胜地,历史悠久的文化、……。眼福、口福、耳福,温州用她独特的方式令我们温州人倍感幸福。

的确,我们的家乡温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这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同学们一定更深地了解、认识了我们的家乡——温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推介我们的可爱家乡,开展一个“家乡旅游产品小小推介会”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成果汇报展示

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1)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光片或拍摄的照片,并作介绍。

(2)说说或演演家乡的民间故事。

(3)讲讲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典故等)

(4)夸夸家乡的特产和小吃。

……

2、在学生认真听取各组汇报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1)听了他们的汇报,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他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2)听了他们的汇报,你对家乡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谈体会

说说在这次活动中有什么体会?四、活动延伸。

1、通过这次研究学习,我们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2、在学校中组织活动成果展出。(刊出一期相关内容的黑板报或手抄报、建立网站……)

六、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我们可爱的家乡,但还有很多知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今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展示自己,相信大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教学反思: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收集的资料很丰富,培养学生利用多渠道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业的形式是举办“美食展销会”。为了让学生能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我请学生当起“美食品尝家”,如在小组合作、集体合作玩“美食展销会”游戏时,让“美食品尝家”做出公正判决。学生的情感在升华,起到了“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效果,充分体现“现代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体”的精神。吃的东西也很多,学生吃得高兴,收集得也高兴,培养对家乡饮食文化的兴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文档

“走进家乡”主题活动方案设计

“走进家乡”主题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背景】活动的主旨是通过学生在一个月的观察、调查、访问,了解温州各县市景色小吃等的状况。了解家乡和热受家乡情感的培养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并在进行此次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家乡情况,培养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从活动的主体──本班学生来看,他们对于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兴趣很高,也有参加过各种春游活动和家长也会带孩子到各县市走了走,也对温州各县市也有所了解,但相对此次活动还欠缺较多的环境知识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状况和热受家乡情感的培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