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行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一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06:14
文档

行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一

某县办公室主任王某在一次宴请自己老战友的酒席上与酒店老板李某发生争执。王某一气之下,将酒店内的一台高级进口彩电砸坏,并扬言要吊销李某的营业执照。李某在多次向王某索赔无效的情况下,以王某为县干部为由,要求予以赔偿。被拒绝后,李某以县为被告,向县人民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令县赔偿自己的损失。(本图片来源于http://news.sohu.com/20060418/n242853740.shtml,和本案无关)争议问题:王某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公务行为?处理结
推荐度:
导读某县办公室主任王某在一次宴请自己老战友的酒席上与酒店老板李某发生争执。王某一气之下,将酒店内的一台高级进口彩电砸坏,并扬言要吊销李某的营业执照。李某在多次向王某索赔无效的情况下,以王某为县干部为由,要求予以赔偿。被拒绝后,李某以县为被告,向县人民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令县赔偿自己的损失。(本图片来源于http://news.sohu.com/20060418/n242853740.shtml,和本案无关)争议问题:王某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公务行为?处理结
   某县办公室主任王某在一次宴请自己老战友的酒席上与酒店老板李某发生争执。王某一气之下,将酒店内的一台高级进口彩电砸坏,并扬言要吊销李某的营业执照。李某在多次向王某索赔无效的情况下,以王某为县干部为由,要求予以赔偿。被拒绝后,李某以县为被告,向县人民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令县赔偿自己的损失。

(本图片来源于http://news.sohu.com/20060418/n242853740.shtml,和本案无关)

  争议问题:

  王某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公务行为?

  处理结果:

  人民在接到酒店老板李某的起诉之后,经过审查,认为王某的行为是个人行为,不是公务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因此裁定驳回李某起诉。

  思考互动:

  的处理正确吗?

  教师评析:

  的裁定应该说是正确的,因为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人民只受理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起的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有权依法向人民提起行政诉讼。”这说明人民受理的行政案件至少要在表面上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被诉的行为必须是由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非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在我国尚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二是该行为侵犯的必须是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在本案中,王某侵犯的是李某的合法权益,符合第二个要件,并且王某也属于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其行为也不属于抽象行为,因而,从表面上看好象也符合第一个要件,似乎人民对该案应予受理。但是,实际上该案的情况并不符合第一个要件,因为,王某虽然是的工作人员,但是,他砸毁彩电的行为并不是以的名义进行的,不属于公务行为,因而他的所作所为也不可能是行政行为,所以应对该案负责的也应是王某本人,而不是行政机关。李某要保护自己的权利,也应该向提起民事诉讼,而不是行政诉讼。

  论上涉及公务员的双重身份问题。所谓公务员的双重身份,是指任何一个公务员,不论其职位的高低和大小,他首先是一个公民,享有其作为一个公民在与法律上规定的权利和履行与法律规定的义务;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公务员,他又不同于一般的公民,他因为进入公务员行列而担任了行政公职,就具有了代表国家(通常是以行政机关的名义)从事公务活动的资格,从而也就享有了一般公民所不可能有的行政职权,承担了一般公民也不可能有的行政职责。在行上,与这两种身份对应存在的是公务员的两种行为,即个人行为和公务行为。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公务员的两种身份归诸于一个主体,从而变得难以区分,但是我们认为区分公务员的这两种身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第一,区分公务员的这两种身份是确定公务员的公务行为的需要。一般而言,当“公务员”以公务员的身份出现时,其所为的行为是公务行为,而他与公务员身份无关的行为则多属于个人行为;第二,区分公务员的这两种身份是公民决定自己态度和行为的需要。对于公务员代表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相对人有服从的义务,而对于普通人的命令和行为,人们则没有服从的义务;第三,区分公务员的这两种身份是确定责任归属的需要。因为,当“公务员”以公务员身份出现时,他和行政主体之间存在行政职务委托关系,其行为属于公务行为,所引起的后果也由行政主体承担;而当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出现时,他和行政主体之间不存在行政职务委托关系,其行为也属于个人行为,所引起的后果完全由自己承担;第四,确定公务员的这两种身份是受害方确定救济途径的需要。对“公务员”以公务员身份引起的侵害,受害方往往可以通过行政诉讼寻求救济,而“公务员”以普通公民身份引起的诉讼,往往是民事或者刑事诉讼,而不是行政诉讼。本案即是一例。在本案中,王某的行为与其公务员的身份并没有联系,完全是以普通公民的身份作出的,因而,获得救济的途径只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诉讼,而不会是行政诉讼。

  由于公务员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实际上公务员的这两种身份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比如,当普通人在街上捡到钱财之后,如果不交公,一般不会受到什么制裁,而如果该人是公务员,在街上捡到钱财之后也不交公,则往往会受到行政处分,即使他不是在执行任务,完全是下班后以私人身份进行的。因为,国家一般都要求公务员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在社会中起到模范作用。

文档

行与行政诉讼法案例分析一

某县办公室主任王某在一次宴请自己老战友的酒席上与酒店老板李某发生争执。王某一气之下,将酒店内的一台高级进口彩电砸坏,并扬言要吊销李某的营业执照。李某在多次向王某索赔无效的情况下,以王某为县干部为由,要求予以赔偿。被拒绝后,李某以县为被告,向县人民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判令县赔偿自己的损失。(本图片来源于http://news.sohu.com/20060418/n242853740.shtml,和本案无关)争议问题:王某行为是个人行为还是公务行为?处理结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