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巴巴能源 2012-09-10 专题: 化工资讯 打印
【阿里巴巴化工】
当下,煤炭行业进入“冬季”。
冬季,萧条的季节。万物皆眠,植物不再生长,动物们纷纷储粮冬眠,冬季的寒冷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熬冬变成很多人的选择。然而,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愿意挑战自我的人在砭肌刺骨的冷水中舒展筋骨,其勇气和毅力令人惊叹。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最严重的当属煤炭行业,截至目前,全社会煤炭库存已接近3亿吨,煤炭的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已下降近200元。煤炭行业如何度过这严寒的冬季,是消极却舒适地熬冬还是积极却辛苦地冬泳?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卜昌森喊响一个口号——变“熬冬”为“冬泳”。
其实,随着全球资源枯竭现象的日益突出,全球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进入了严冬。而在严冬中“强筋壮骨”的企业最突出的当属德国。有着165年历史的德国西门子历久弥新,跻身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47位。是什么推动着这家企业历经百年商海起伏,挺过一个又一个严冬,依旧动力不减呢?这取决于她的创新与其在可持续发展技术领域的领先。它始终在增强自身实力,无论是在全盛的春天还是万物皆枯萎的冬日。在德国,有很多“冠军”企业。这些企业不浮躁、不冒进,依靠着对实体经济某一领域的专业和精益求精,出口数量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最大份额,是国际市场的引领者和国际产业化标准的制定者。这些企业大多数是在寒冬里的“冬泳企业”。
相比之下,在每个寒冬里,全球都有一大批“熬冬企业”没能熬过冬天,冻死在冬季。他们本以为,裹着厚厚的棉袄,双手揣在袖子里,蹲在墙角眯着眼晒太阳,就会慢慢地熬过整个冬天。
山东能源集团的卜昌森董事长大声呼吁:“不要熬冬,要冬泳,要挑战自我,要敢于在砭肌刺骨的冷水中舒展筋骨。”
卜昌森的“冬泳论”在山东能源集团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他们通过苦练内功提升管理素质,确保在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的形势下,能够以强健的“身体素质”承受住市场变化带来的经营压力;同时,提振信心,坚持深化改革不停步,坚持转型升级不松手,利用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淘汰低效项目和落后产能,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迎接下一轮新的发展周期积聚力量。
要想变“熬冬”为“冬泳”,姿态的转变是前提。当前,巨大的经营压力、严峻的发展形势,根源在于煤炭“黄金十年”所掩盖的粗放的发展方式和巨大的结构性矛盾,市场下滑只是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爆发的“导火索”。山东能源集团的选择是转变姿态,与其被动地等待需求拉动以熬过冬天,不如选择主动创新,选择“冬泳”以求增强自身抵抗力抵御持续的严寒和一切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卜昌森经常讲,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领导者要有一种胸怀、一种责任,要主动转方式、调结构,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要想变“熬冬”为“冬泳”,转变方式是关键。面对严冬,不仅需要强壮的体魄、雄厚的自身实力,更重要的是能下得了水,学会在冰雪中游泳。目前来看,企业的经营工作存在着“经营管理思想不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商业模式不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素质能力不适应新的发展阶段要求”等四个不适应的问题。为了度过这次危机,山东省坚决地把六家省管煤炭企业整合重组为山东能源集团,这是应对危机的第一步;山东能源集团成立后便突破“一煤独大”局面、大练内功是第二步;如今,山东能源进入了世界500强,站到了更高的发展平台上,能源、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煤化工四大产业板块齐头并进,这是第三步。
要想变“熬冬”为“冬泳”,提升管理是根本。面对煤炭业寒冬不断降低的温度,仅仅粗放型发展方式的老式“棉衣”已明显不能抵御寒风了,而煤炭需求的“阳光”也变得稀缺起来。面对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的严峻市场形势,山东能源集团提倡“成本为魂”理念,追求内涵式发展。压缩一切非生产性开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吨煤可控成本同比下降3%。着力培育能源、现代服务业为其支柱产业,目前,山东能源集团已经建立了供销统一、战略储备、市场交易“三位一体”的煤炭专业物流发展新模式,建立了“煤路港行”一体化运作的物流产业发展格局,将优质煤炭销往大江南北。这样一来,棉衣还是那件棉衣,节约了成本,增强了企业自身的实力,锻炼了筋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相信,“熬冬企业”如果都像山东能源集团这样,提振信心,坚持深化改革不停步,坚持转型升级不松手,使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必将等来姹紫嫣红的春天!
| 危机促转型倒逼企业打造“升级版” |
| 2013-5-11 |
| 本报济南讯 “学会'冬泳’对整个煤炭产业具有普遍意义。煤炭企业应该在寒冬环境中通过冬泳苦练内功、抓好管理、控制成本、促进销售,确保企业在逆境中能生存;要调结构、抓转型、促升级,加快淘汰低效率项目和落后产能。”4月28日,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岳福斌在中国煤炭经济30人论坛上如此评价“冬泳论”。 “面对低迷的宏观经济和煤炭市场形势,煤炭企业要做勇敢的'冬泳’者,绝不做懦弱的'熬冬’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黄金十年已一去不复返,行业的冬天要持续一段时间,主动寻找御寒迎春的机会和方法,在严寒中练就增强体质、战胜困难的本领,还要充分利用严酷的环境,调整结构,消除体内影响发展的细菌,为春天的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卜昌森这样解释他所提出的“冬泳论”。 近年来,受国内煤炭产能过剩、新能源在能源结构占比上升和进口煤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煤炭企业正面临内忧与外患并存的困境,煤炭行业利润大幅下滑,许多企业出现了亏损。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市场需求萎缩的情况下,煤炭产能集中过快释放,导致价格暴跌、市场低迷,煤炭企业生存遇到难关。业内预计,此轮煤炭市场调整大约持续3到5年的时间。 据了解,目前煤炭企业遇到的经营困难,在深层次上是根源在于煤炭黄金十年所掩盖的粗放发展方式和巨大的结构性矛盾,市场下滑只是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爆发的“导火索”。目前来看,煤炭企业存在着“经营管理思想不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经营管理机制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商业模式不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素质能力不适应新的发展阶段要求”等四个问题。 在这背景下,卜昌森提出了“冬泳论”:当前寒冬时期,煤炭企业要利用危机带来的倒逼机遇,推动企业改革、转型,打造企业“升级版本”。具体而言,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深入优化煤炭企业的发展战略,在煤炭主业的发展上“转方式、调结构”,采用资本运作的方式走多元化之路;积极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煤战略”;以内涵增长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此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降速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国内煤炭费总量将呈下降趋势,宏观经济环境也已经不再支持煤炭行业高速发展。并且,我国已成为全球水电、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逐渐增大也给煤炭行业带来严峻考验。尽管目前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不高,但逐年增长,对化石能源的冲击是渐进的。而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能源对常规能源的使用将产生式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山东能源集团未雨绸缪,对企业的发展定位进行了梳理:打造“能源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不但要卖能源产品、更要卖能源服务”,不再简单地将煤炭采出来、卖给用户,而是进一步提供一系列的能源“管家式”生产服务、金融租赁、贷款担保等服务,借力资本运作的方式进入适度多元化之路,推动产业发展向“微笑曲线”的前端和后端延伸,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发展。 国家能源局副吴吟对“冬泳论”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煤炭企业要坚持依托市场,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当前困难,特别是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加强运营的精细化管理,推进绿色开采和低碳发展,并适度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国内煤炭行业价格不振、利润下滑形势仍将持续一段时期,煤炭企业要在逆境中生存,就必须锻炼内功,积极谋求产业升级,并学会“冬泳”以渡过难关,提升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我省煤炭行业正在采取各种措施,依靠科技创新降本提效,积极谋求产业升级,加快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和进程,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省煤炭工业局乔乃琛介绍。目前,我省煤炭企业吨煤炭生产成本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多元,较好地控制住了人工成本等上涨带来的压力。 卜昌森对记者说:“我们正在不断深化'冬泳’,由原来的传统管理变为科学管理,由原来的定性考核变为定量考核,由原来支离破碎的改善提升到全面系统的改善提升,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质量、盈利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