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的电现象:
电灯、电话、电视和电脑、闪电、脱衣服时看到的火花、听到的呲呲声
一、电荷1、带电体的性质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能吸轻小物体,物体带了电,叫带电体
2、起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把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两物体会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2)化学起电:用化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化学起电 3)感应起电:
4)接触起电:一个带电的物体去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这个不带电的物体也会带上电荷。
3、自然界有两种电荷且只有两种电荷:
1)正电荷(+):我们把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负电荷(-):我们把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4、带电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5、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Q表示。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一个基本电荷(元电荷)所带的电荷量为1.6×10-19库仑,1e=-1.6×10-19 C
1C=6.25×1018e
物体所带的电荷越多,它的电荷量就越大。所呈现的电性就越强。
6、用验电器检验物体带电的多少
用验电器检验:将待检验的物体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时,如果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则说明待检验的物体带电。若验电器金属箔没有张开,则说明待检验的物体没带电。
验电器为什么会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原因是当带电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带电体上的一部分电荷会通过金属球、金属杆转移到两金属箔上,两金属箔就带上了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两金属箔就张开了一个角度。
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张角大——带电多 张角小——带点少
1、用绸子在玻璃上摩擦,使玻璃棒上带电,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是___________电荷(填“正”或“负”).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
3、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验电器也带了___________电,这时验电器所有的负电荷的总数比玻璃接触验电器前要___________.
4、在干燥的天气里,在阳光下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越梳头发越蓬松,这里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1)___________;(2)___________。
5、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___________与核外电子所带的___________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__________,也就是对外_________的性质.
6、___________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元电荷的电量为___________C.
7、一个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因带电而张开,则这两个金属箔片一定(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异种电荷 D.带同种电荷
8、一轻质小球,被用毛皮摩擦后的带电橡胶棒吸引,这轻质小球(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不带电或带正电
9、观察下述的实验现象:三只通草球分别用丝线悬挂着,其中任意两只靠近时都互相吸引,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三球都带电 B.只有一球带电
C.有两球带同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D.有两球带异种电荷,第三球不带电
10、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么?
1、物质的原子结构
物体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物体的电中性(不显电性):通常情况下,物质的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相等,对外不显电性。
3、摩擦起电的实质
分析
说明:在摩擦的过程中,玻璃棒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相摩擦的两种不同物质,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不同,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会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吸引电子能力弱的,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橡胶棒吸引电子能力比毛皮强
4、电中和:两个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恢复到原来的不带电的过程(电中性)叫电中和。 说明:中和不是电荷的消失,只是电荷的转移的结果。
5、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1)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如果一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明这个物体带了电。而这个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也可能带异种电荷。
2)用验电器检验:让被检验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验电器金属箔张开,则说明待检验的物体带电。若验电器金属箔没有张开,则说明待检验的物体没带电。
3)用一个已知带电体去检验
可用一个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被判断的物体靠近,看它们是否有作用,如果有,说明物体带电,没有说明物体不带电。
如果是排斥作用,说明被检验物体带正电。如果是吸引作用,说明被检验物体带的是正电。
1、一金属块带正电,原因是金属原子的( )
A.核电荷数增加,核外电子数不变B.核电荷比核外电子增加多些
C.核外电子数减少,核电荷数不变 D.核外电子数比核电荷数减少的多些
2、把带正电和带负电的两个物体,分别与已带电的验电器A和B的金属球接触,发现A验电器的金属箔完全闭合,B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更大,则( )
A.原A验电器带负电,B带正电 B.原A验电器带正电,B带正电
C.原A验电器带有与带正电物体等量的负电,B验电器也带负电
D.两验电器都带正电
3、关于原子硅的组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B.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是由中子和电子组成的D.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4、在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已经带上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逐渐减小,这表明( )
A.验电器上的正电荷逐渐减少B.验电器上的负电荷逐渐减少
C.验电器上的正电荷逐渐增多D.验电器上的正电子逐渐增加
5、如图所示,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把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将发生的现象和原因是( )
A.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排斥水流
B.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吸引水流
C.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排斥水流
D.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吸引水流
6、电视机的玻璃荧屏表面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
A.灰尘的自然堆积B.玻璃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而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而吸附灰尘
7、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会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
A.有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验电器上 B.有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玻璃棒上
C.有质子从玻璃棒转移到验电器上D.有质子从验电器转移到玻璃棒上
8、有一个实验验电器,其金属箔片已经张开一定角度,现在拿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金属泊片先合扰后又张开,则验电器原来带( )
A.正电荷 B.负电荷 C.不带电 D.都有可能
9、有四个轻质小球ABCD,已知C带正电、A与C相吸引,A与D排斥,B与D相吸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带负电,D带负电,B一定带正电B.A带负电,D带正电,B一定不带电
C.A带负电,D带正电,B一定带负电D.A带负电,D带负电,B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
10、小明参观了科学馆后,一组静电实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他把实验情景绘成一幅平面示意图,图中A在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带正电的球体,B为用缘丝线悬吊的带正电的小球,先后将小球B悬吊在距离A球远近不同的P1、P2、P3处(如下图所示)。
(1)小球偏离竖直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2)请你根据此图,提出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