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物理学家故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10:16
文档

物理学家故事

1、牛顿: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2、法拉第: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
推荐度:
导读1、牛顿: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2、法拉第: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
1、牛顿:

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

2、法拉第: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内容都从头读一遍。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上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在这家书店呆了八年,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他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就是在工作之余,从这些书里开始找到我的哲学。这些书中有两种对我特别有帮助,一是《大英百科全书》,我从它第一次得到电的概念;另一是马塞夫人的《化学对话》,它给了我这门课的科学基础。”

    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

3、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从小就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爱思考,好提问。据说还在他两岁多的时

候,有一次爸爸领他上街,看见一辆马车停在路旁,他就问:“爸爸,那马车为什么不走

呢?”父亲说:“它在休息。”麦克斯韦又问:“它为什么要休息呢?”父亲随口说了一句:“大概是累了吧?”“不,”麦克斯韦认真地说,“它是肚子疼!”还有一次,姨妈给麦克斯韦带来一篮苹果,他一个劲地问:“这苹果为什么是红的?”姨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叫他去玩吹肥皂泡。谁知他吹肥皂泡的时候,看到肥皂泡上五彩缤纷的颜色,提的问题反而更多了。上中学的时候,他还提过象“死甲虫为什么不导电”,“活猫和活狗摩擦会生电吗”等问题。父亲很早就教麦克斯韦学几何和代数。上中学以后,课本上的数学知识麦克斯韦差不多都会了,因此父亲经常给他开“小灶”,让他带一些难题到学校里去做。每当同学们欢蹦乱跳地玩的时候,麦克斯韦却进入了数学的乐园,他常常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或者独自坐在树荫下,入迷地思考和演算着数学难题。

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

4、费曼

Feymann费曼,1918年5月11日-1988年2月15日,美国著名物理学家,1965年,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成就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费曼这人表面上不在乎名声,实际上很虚荣,他有次跟个朋友参加聚会,他路上抱怨说自己为盛名所累,讨厌人围着,他朋友安慰他说今天没有物理圈子的,我不说,每人知道你得过nobel。于是他朋友很老实的遵守诺言,可是宴会开到一半,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得过nobel了,他朋友很郁闷,找了个人一问,原来是费曼自己到处说的)

属于比较平易近人的类型,据说报告会懒得去,但中学生要他讲话P颠P颠的就过去

了。另外,费曼注重实验数据。据说他一直为嗅觉问题感到困惑,亲自加以研究,并能

分辨出地毯上所有朋友皮鞋的味道。结论是,人鼻子的确不如狗,但是相差不象大家想

的那么大,关键是你凑的不够近!

5、泡利(pauli,出生于1900年,1958年去世,他心中的帝王是爱因斯坦1879-1955,泡利唯一的遗憾是一生中觉得没有做出像他的king一样伟大的工作。泡利估计是对学生很凶的,他曾经批评学生的论文“连错误都算不上”,不过他有一点比较好,他对每个人都很刻薄,不会因人而异,有次,爱因斯坦做报告,做完了,泡利起立来了句,“看来爱因斯坦不是很蠢啊”)

就比较傲,据说有一次某人对他说一篇论文刚发出去就发现一个错误。好心的泡利劝他:这很正常,不可能谁都象我一样,一个错都不犯。泡利的理论能力无可置疑,哥本哈根学派讨论问题经常是提完想法,波尔(BOHR,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1885年10月7日生于哥本哈根,1903年入哥本哈根大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系,主修物理学。1917年当选为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1920年创建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任所长。192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5、6月间,曾到我国访问和讲学)点头,然后泡利算一遍,泡利说没问题,大家都走了,没人管算的是什么。但是PAULI不能做实验,甚至任何实验室只要他在机器就运转不正常(FERMI在罗马也有这么个人叫北先生)。有一次某地一套玻璃设备无原因爆掉,后来事故原因上填着:经查,发生时,PAULI乘火车路过本城。

PAULI最后得了一点小病住院,别人去看他,PAULI就说自己活不了了,因为床位号是137,Fine Structure Constant。后来就死在床上了。(现代物理学中有一个很神秘的无量纲常数,叫作精细结构常数,大小等于1/137。很多年来,物理学家们想对这个常数进行解释,至今未果。  泡利为此也曾花了大量的精力,可惜天妒其才,58岁就早早去世了。而他在苏黎世红十字医院去世时房间的号码正是137号。  冥冥之中,不知道有什么在主宰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前面说PAULI演算要BOHR点头,这也很重要。据说BOHR看上去反应很慢,一个想法出来了,大家都很欢欣鼓舞,觉得很美妙,就是BOHR愁眉苦脸,什么都不明白,结果所有学生都上去,帮老师解释这个美妙而浅显的想法。说着就发现其实他们都没懂,只有BOHR是对的。

发现问题最敏锐的是DIRAC(DIRAC讲课和feymann、爱因斯坦一样,好像一个好学生都没有,讲课只顾自己,别人说没听懂,他就照刚才讲的原样重复,然后再重复),老兄在一次晚会上看别人太太打毛衣,花了很长时间搞清楚了编结的针法。又独自想了一会儿,跑过去对那个MM说,他觉得还可以用另一种针法,详细描述一遍,结果MM对他的天才并不崇拜,轻描淡写的回答说打毛衣是有上针和下针,她奶奶早就告诉她了。

文档

物理学家故事

1、牛顿: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2、法拉第: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