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溪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如图是初年的一部书籍,与它关联最为密切的是( )
| A. 分封制 | B. 宗法制 | C. 郡县制 | D. 行省制 |
| A. 禅让制 | B. 分封制 | C. 郡县制 | D. 行省制 |
| 周王的妻妾 | 周王与妻妾所生的后代 | ||||
| 妻(正室) | 三哥(20岁)四哥(14岁) | ||||
| 妾一 | 大哥(25岁) | ||||
| 妾二 | 二哥(22岁) | ||||
| A. 大哥 | B. 二哥 | C. 三哥 | D. 四哥 | ||
| A. 审议决策之权 | B. 监察百官之职 | C. 上传下达之责 | D. 专司行政之事 |
| A. 分封制 | B. 郡县制 |
| C. 行省制 | D. 主义集权制度 |
| A. 郡县制推动经济发展 | B. 郡县制强化了君主 |
| C. 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 D. 郡县制加强了集权 |
①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国完成统一 ②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远后近的攻击策略
③秦统一总体采用了先近后远的攻击策略 ④秦统一后的疆域未达东部沿海地区
| A. ①③ | B. ②④ | C. ①②④ | D. ②③④ |
| A. 建立军功 | B. 科举考试 | C. 弃农经商 | D. 门第出身 |
| A. 中书 | B. 尚书 | C. 门下 | D. 内阁 |
| A. 丞相权力的削弱 | B. 君主的强化 |
| C. 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 D. 古代礼仪制度的完善 |
| A. 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 B. 反对外来侵略 |
| C. 反对封建统治 | D. 维护封建经济 |
| A. 丑化了清朝 | B. 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
| C. 反证英军纪律严明 | D. 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
①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转变;
|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
| A. 鸦片战争 | B. 中法战争 | |
| C. 甲午中日战争 |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 A.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 B. 义和团运动 |
| C. 黄海海战 | D. 人民反割台斗争 |
| A. 中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 B. 美国对中国的支持至关重要 |
| C. 支持我国抗战非常重要 | D. 没有中国,战争就不会胜利 |
| A.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 B. 受十月的影响 |
| C.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D. 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的领导任务 |
①“列强,除军阀”
②“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③“外争主权,内除”
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A. ①②③④ | B. ①③④② | C. ②①③④ | D. ③①②④ |
| A. 反割台斗争 | B. 国民大 | C. 五四运动 | D. 抗日救亡运动 |
| A. 新闻报道不能作为研究史料 | B. 年代久远使历史难还原 |
| C. 立场不同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可靠 |
| A. 遵义会议 | B. 七届二中全会 |
|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 D. “十二大” |
| A. 挺进大别山,战略开始 | B. 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
| C. 武汉会战失利,抗日进入相持阶段 | D. 北伐胜利进军,成功消灭北洋军阀 |
①少数民族问题②问题③、澳门回归问题。
| A. ①②③ | B. ②③ | C. ①② | D. ①③ |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B. 新民主主义已经完成 |
| C. 人民掌握国家权力 | D. 在的势力得以彻底消除 |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 政治协商制度 |
|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D. 村民自治制度 |
| A. “”结束后 | B. 新中国成立后 |
| C.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 D. 1954年颁布后 |
26、(15分)材料: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宦官集团祸乱朝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东汉的党锢之祸源于宦官专权;明代的阉党为祸更加严重……清朝除继续沿用朱元璋制定的各项约束宦官的法规外,还进一步采取了诸多措施……顺治元年,清世祖作出取消厂卫的决定,同时确定宦官事务归内务府管辖,撤销宦官衙门……与此同时,顺治帝还下诏旨:“中官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满汉,越份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决不姑贷。特立铁碑,世世遵守。”……明末宦官多至十万,顺治时裁减为数千人,到清末仅剩百人……此外,康熙帝时明确规定:“各衙门官品虽有高下,寺人不过四品。”……乾隆时还废除太监读书制度,奏事宦官一律改姓为秦、赵、高,其用意是“借此三字以自儆也”,可随时汲取秦代宦官赵高擅权乱政、祸国亡秦的历史教训。 --摘编自朱子彦《中国朋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为解决宦官乱政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措施。(10分)
27、材料: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下旬至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中旬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
在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之后,中国第九战区召开了大规模的庆祝大会。另在此役结束后不久,美国即宣布将向中国贷款5亿美元,同盟国亦决定任命蒋中正为盟军“中印缅战区”最高统帅,次月,蒋中正访问印度,全力游说印度加入同盟军阵营,因印度各界受此战中国走胜的影响,最终印度同意加入同盟国。随后,美英两国宣布虚除对华不平等条约。在此之后的两年内,日军再没有向第九战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然而,第九战区尤其是长沙一线守军由于长期相持亦放松了警惕,日军则在此战后总结了经验教训,于是在1944年的长衡会战中,日军经过充分准备,集中主力20余万人向第九战区发动攻势,井改变进军策略,改由湘江逆水而上先夺取岳麓山炮兵阵地,在1944年的第四班长沙会战中日军成功攻占长沙,并在整个长衡会战中将第九战区击溃而使其至战争结束都再无反击能力。唯在衡阳保卫战中,第十军孤军坚守衡阳长达47天并重创日军,大大延缓了日军打通其“陆上交通线”计划的进程,令日本国内生产原料匮乏,从而为中国套同盟军在滇西和缅北的作战及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创造了战略优势。
--摘编自《第三次长沙会战》等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的背景。 (5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意义。(10分)
26、2011年5月27日武汉综合新闻网报道:今年是辛亥100周年,武汉市537路公交车的20余台公交车撤掉全部商业广告,换上了展示辛亥百年风云的公益广告,以示首义之城对辛亥先烈的纪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文既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各省代表团即发电敦促就任,孙总统遂于阳历 1月1日,即旧历十一月十三日,携同顾问员,由沪专车赴宁。下午十时(即晚上十点)行就任礼,宣读誓词,词曰:“倾覆满洲,巩固中华,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谨以此誓于国民。”誓毕,旋即发令,改用阳历,以本日为中华元年元月元日。
材料二:《中华临时约法》总纲
第一条 中华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三条 中华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青海。
第四条 中华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行使其统治权。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1)从材料一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