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序号:36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识字4
课时: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美玲 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会认本单元47个要求会认得字,会写本单元50个要求会写的字,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
教材分析:
《识字4》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是成语的归类识字。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它言简意赅,能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让学生从小了解、积累一些成语,对他们以后的说话、作文,将大有裨益。《识字4》有三组成语。第一组是说做事应该“取长补短”;第二组是说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第三组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三组成语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
口。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故事,有些成语包含着给人以启迪的故事。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学生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怎样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寸、落、补、拔”。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组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搜集成语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寸、落、补、拔”。
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组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激趣导入新课 | 活动一 1、播放《拔苗助长》的一段录象。 2、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准备带大家游成语王国,有兴趣吗?指名说说以前积累的成语。 | 观看录像 | 播放录像,吸引学生,学生兴趣很高。 | |
| 你们真了不起,都积累了这么多的成语了!顺利过了这一关,我们跟米老鼠导游一起去成语王国认识一些新的成语朋友吧!板书课题:《识字4》)齐读课题。 | 导入自然,学生容易接受。 | |||
| 环节二 读中识字 | 1、自读、同桌互读: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么办呢? 2、汇报学习成果:⑴ 朗读成语)⑵ 认读生字 | 读课文 | 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评价二) | |
| 环节三 质疑问难,导学第一组成语 | 学习第一组成语:⑴ 善于提问的孩子就是善于学习的孩子,接着就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弄懂这些问号。首先,请大家来听老师讲个故事。这个故事能够帮助你解决疑问呢?⑵ 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这组成语说明什么道理?(指名说),接着师相机点拨,指出这一组成语的含义:做事情要“取长补短”,那么相对而言优点就越来越明显了。⑶ 相得益彰:相得:互相配合;益:更加;彰:明显的意思。即:两者互相配合,双方的长处就更加能显示出来。⑷ 连起来齐读第一组成语。4、刚才我们通过故事理解了第一组成语。后面几组成语下节课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 | 理解成语意思 | 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一组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评价三) | |
| 环节四 指导写字 | 1、过渡:祝贺大家,又交到了这么多的词语朋友。这篇课文我们要学写8个生字,今天我们先来学会写前四个字,你们有信心写好它们吗? | 写生字 | 过渡自然 | |
| 2、请大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提醒小伙伴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指名说)寸:独体字,注意横要写长一些。落:上下结构,下边又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不要写成三点水旁的字。补、拔:左右结构。“补”,右边不要写成示字旁。“拔”,右边不要写成“发”。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先看看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谁想教大家写好哪个字?(指名说位置)4、让生描红练写,师提醒写字姿势。5、引导欣赏:自我欣赏、同桌欣赏、集体欣赏。自己先圈画出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同桌互相看看,互相学习。老师边深入学生中间指导,边挑选有典型性的作业,最后评析。 | 观察字体 | 会写“寸、落、补、拔” |
识字四
汇报学习成果
朗读成语
认读生字
第二课时
总序号:37
教学目标:
1、巩固识字,会写“功、助、取、所”。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三组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搜集成语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功、助、取、所”。
任务二: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
任务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三组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任务四: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搜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巩固识字 | 活动一 过渡:上一节课,我们交了许多的成语朋友,还认识了9个生字,现在都还记得吗?那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 复习生字 | 导入自然 | |
| 活动二 认读生字卡片(先出示折去拼音的卡片,让全班自由默读,再开火车认读,最后齐读。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彰”和“障”的读音) | 齐读生字 | 会读本课的生字。 | ||
| 环节二 熟读感悟 | 1、挑战读成语。2、初步了解成语特点。老师觉得我们在一起合作很愉快,再一次谢谢你们!可以说,我们和许多成语都交上了朋友。你们知道吗?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八个字的成语,像我们这篇课文中认识的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它们都是八个字组成的成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些成语还会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还想听吗? | 了解成语故事 | 初步了解成语特点并有搜集成语的兴趣。 | |
| 环节三 导学第二、三组成语 | 学习第二组成语:⑴ 播放成语故事《管中窥豹》、《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听了这两个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指名说)⑵ 《坐井观天》这个成语大家一定很熟悉,谁会讲这个故事?(指名讲)假如学生讲故事后没有揭示喻义,师追问生:听了这个成语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呢?(指名说),接着师相机点拨,指出这一组 成语的含义: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如果学生讲故事后说出了喻义,师表扬说:你真是一个善于动脑,乐于思考的孩子!不仅成语故事讲得好,你还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你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 积极发言你明白了什么 | 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二、三组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评价三) | |
| 环节四 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 “取”,耳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所:左右结构,注意平撇和竖撇的区别。注意左边的笔顺。 助、功:左右结构,独体字,力字旁。“助”和“功”的左半部分最后一横要变为提。 | 观察字体结构 | 会写“功、助、取、所” | |
| 1、学会认11个字,会写8个生字。 2、学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把故事中的生字做成卡片。 4、找一些成语故事读一读,并且准备讲给大家听。 5、从文中选几个成语,自己创编故事,写下来 | 编写成语故事 | 作业布置恰当、合理。 |
识字四
“彰”和“障”
《坐井观天》教案
总序号:38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识字4
课时: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美玲 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二篇,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 方法是错误的,却常常会在他们的生活中发生。因此,这一课的寓意对他们来说,有现实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
1、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
2、要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评价任务:
评价一:学会本课生字,会写“信、沿”等8个字
评价二:会正确朗读课文。
评价三: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揭示课题 | 1.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2.张挂教学挂图。板书:观。讲解字形、字义。 3.解释课题:坐井观天,就是坐在井里看天。
4.提出问题: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在井里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听师读课文 | 听师读课文 | 开门见山,直奔课题 揭示主题,自然引起下文 | |
| 环节二 范读课文指导同学初读课文 | 1.要求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上面的两个问题。2.要求同学听准生字的读音。 3.同学自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身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4.指名让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 分段朗读课文 | 会正确朗读课文 | |
| 环节三 教同学字、词
| 1.出示注音卡片: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2.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用生字练习组词。 |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 学会本课生字。 | |
| 环节四 课 堂 练 习 | 指导书写生字。 | 写生字 | 会写“信、沿”等8个字。 | |
|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井( ) 观( ) 沿( ) 百( ) 开( ) 现( ) 没( ) 白( ) 2.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 组成词语 | 练习合理、恰当 |
坐井观天
观、沿、答、百、别、弄、际、抬、信
第二课时
序号:39
教学目标:
1、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
2、要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评价任务:
评价一: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
评价二:要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评价三: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引入课题 | 1.张挂教学挂图,读题。 2.上一课,我们初步读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今天,我们来细读、理解。 | 读课文 | 导入直观、自然 | |
| 环节二 讲读课文 | 1.学习第一自然段。对照挂图,让同学说明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青蛙向小鸟提出了什么问题?(你从哪儿来呀?) (2)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 (3)“一百多里”在这里说明了什么?(一百多里是一段很长的路程,在这里说明小鸟飞了很远,天很大) (4)指导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2)“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是指夸张的话) (3)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大话”?(因为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根本没有一百多里,小鸟不可能飞那么远)板书:井口那么大 (4)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板书:无边无际 (5)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无边无际没有边沿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天非常大) (6)指导同学分角色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注意“哪”的读音和语气(“哪”作语气词,读轻声,不读第三声) (7)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了?(为了天有多大的问题争论起来) 4.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见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朗读“俺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小鸟为什么笑了?(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供认自身的看法有错误) (4)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身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5)指导朗读“你是弄错了。”(其中的“是”字,表示了肯定的、勿容置疑的语气) 5.小结 | 理解课文 | 要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从而达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 |
| 环节三 课堂练习 | 1.指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2.填空: 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 3.把课后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写字提示:比较下面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在形体上有什么不同。 | 分角色朗读课文 | 课堂练习设计合理。 |
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见多识广)
青蛙 不过井口那么大(自以为是)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总序号:40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识字4
课时: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美玲 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地方。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图文结合,感悟问题产生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评价任务:
评价一:认读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评价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激趣导入 |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第七课《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 读课本 | 导入自然,学生容易接受,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 |
| 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要求会认的字,并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指4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3.看课文中两幅图画分别指出图中内容与哪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 | 自由读课文 | 看图,培养观察能力。看图与学文相结合,更好地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 环节三 学习本课生字 | 1.出示生字卡片。 2.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书写。 | 识字 | 认读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
我要的是葫芦
小葫芦的生长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第二课时
序号:4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
2.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一: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
任务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看图导入 | 1.出示课文中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用自己的说说。 2.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 ?我们快速读一读课文,去找找答案吧! | 速读课文 | 看图,激趣导入。带着问题读课文。 | |
| 环节二 朗读感悟 | 1.自由读课文。他种的葫芦长得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小组合作学习第2、3自然段(讨论“虫——叶子——葫芦”之间的关系。) 3.配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4.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 自由读课文 | 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 |
| 环节三 启发引导 | 那个种葫芦的人由于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还不听邻居劝告,没有得到可爱的小葫芦。假如你明年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 | 思考自己会怎么作? |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
总序号:42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识字4
课时: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美玲 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以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结了又大又红的枣子自高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这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故事,从故事中让同学们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他们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欠佳,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教学目标:
1、识“枣、浅”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证据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评价任务:
任务一:识“枣、浅”等8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证据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任务三: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看图揭题 | 1、显示柳树和枣树,学生说说两种树的特点,教师板书课题。 2、读课题。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 读课文 | 导入自然,揭示主题 | |
| 环节二 初读感知 |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生字的读音和字形。同桌互相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2、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谁?说说是怎么认识的。(请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介绍认字方法)。 3、哪些字在读的时候需要注意?小老师带领多读几遍。 4、显示带有生字的句子。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句子妈妈那儿,谁能把这些带着生字的句子读好呢?(学生自己选择句子朗读) 5、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和句子大声朗读,注意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 自由朗读课文 | 正确地朗读课文 | |
| 环节三 朗读感悟 | 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2、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喜欢小枣树?为什么? 3、课文中的哪一段话让你记忆最深? 4、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证据是否合适。 | 分角色朗读课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证据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 |
| 环节四 拓展活动 | 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最后加个结尾,要表现出小柳树听了小枣树的话会怎样。下节课进行表演。 | 给课文加结尾 | 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
小柳树和小枣树
小柳树 骄傲
小枣树 温和
第二课时
序号:43
教学目标:
1、会写“怎、思”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
任务一:会写“怎、思”等10个字。
任务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巩固生学词 | 开火车认读生字。 2、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说说你最想和谁做朋友,为什么?(自由说出自己对生字的理解) 3、你还能给它找几个朋友吗?(练习组词) 4、(出示词语卡片)他人已经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为他们祝贺吧。(读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 | 认读生字 | ||
| 环节二 指导写字 | 1、看要求会写的生字,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学生汇报自己分类记忆的方法,记得好记得快的奖励进入“聪明屋”。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漂”右上是“西”字的变形,变成两坚。 “浅”右边是两横一撇,不要写成三横。最后写点。 “弯”字是上下结构,下面共三笔,横折、横、坚折折钩。 “怎、思”要注意写好卧钩。 4、学生练习写字。 5、利用实物,评议学生写的字。 | 记住生字 | 会写“怎、思”等10个字 | |
| 环节三 熟读课文 | 有声有色地练习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味道。可自由读,上台展示读,找伙伴读。 | 朗读课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 环节四 作业布置 | 能有感情地把本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兄弟姐妹听。 | 把故事说给亲人听 |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
怎么 意思 穿衣 弯弯曲曲 比一比
衣服 深浅 漂亮 啦 啊
《风娃娃》教案
总序号:44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识字4
课时: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美玲 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同学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同学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坏处,让同学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他人有用”的道理。
学情分析:
我班同学大多数活泼大胆且,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爱读《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一夜一个好故事》……他们的知识面宽,对自然现象很感兴趣。经过一年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绝大多数的同学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评价任务:
评价一: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评价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激趣导入 | 1、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风) 2、板书:风娃娃。我们平时说到的娃娃有洋娃娃、布娃娃、泥娃娃那风娃娃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看课文。
| 读课文 | 让生活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同学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 |
| 环节二
阅读、识字、探究、感悟 |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 2、认读没有拼音的字:抽、续、吸、极、夫、汗、驶、示、筝、踪、伤、责,先自学在小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读,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5颗星 3、小组合作:想想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情?这几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坏事呢? 4、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5、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 |
| 环节三
写字指导 | 1、读左边的四个字 2、重点指导“吸” 3、配练习书写 4、同桌欣赏、评价 | 指导生字 |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 |
| 环节四
搜集资料 | 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 说说风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 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
风娃娃
抽、续、吸、极、夫、汗、驶、示、筝、踪、伤、责
第二课时
序号:4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2、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他人有用”的道理。
评价任务:
评价一: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评价二: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他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发思 |
| 环节一
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 2.认读词语。 3.师: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对他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许多事。”你们看他来了,喜欢这个故事的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听听这故事吧。(课件出示风娃娃动画视频,要求同学们边听边看屏幕上的动画,还要想想风娃娃都做了哪些事?) 4、指名学生说说,风娃娃都做了哪些事? | 学生说说,风娃娃都做了哪些事? | 直观的教学法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 |
| 环节二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 (一)品读“好事”部分 1、出示第一副图及自读建议(自读建议:认真读一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风娃娃是怎样做事的?结果怎样?找出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2、表演(分角色表演,把风娃娃看到的情景演出来。) 3、出示第二幅图及自读建议(自读建议:认真读一读第3到7自然段,边读边想,风娃娃是怎样做事的?结果怎样?找出相关句子,多读几遍。) | 深入理解课文 | ||
| 环节三
总结 | 听了同学们的描述,老师觉得风娃娃更可爱了,特别是在同学们的帮助之下,变得更家热情与乐于助人了。也希望同学们以后想风娃娃一样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 描述风娃娃做的好事。 |
16《风娃娃》
吹大风车 吹风筝
吹帆船 吹衣服、小树
《酸的和甜的》教案
总序号:46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识字4
课时: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美玲 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简析:
《酸的和甜的》为本单元最后一课,是一篇以连环画形式编排的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文中8个自然段配有8幅插图,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色彩鲜艳的连环画向我们展示了狐狸想吃葡萄时着急的神态,吃不到葡萄时难过失望的心情;松鼠和小兔子轻信狐狸不敢尝试的怯懦;猴子痛痛快快吃葡萄的快意。狐狸、松鼠、兔子、猴子四种性格鲜明的动物跃然纸上。“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是狐狸的自我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敢于亲自尝试。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的道理。
学情分析:
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这是二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要求会认的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任务评价:
评价一:会认9个要求会认的字。
评价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激趣导入 | 1.老师这里有些好东西,谁来尝尝?拿出醋和蜜,分别请两名学生品尝,其他学生看表情猜猜是什么。 | 齐读课题 | 拿食物引导课题,非常新颖。 | |
| 环节二
借助图画,读文识字 | 1.借助连环画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 2.借助连环画讲讲课文中的故事。可以照课文讲,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 3.课文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4.你最喜欢哪幅图?把那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听。 5.学生上台随意挑出挂图贴好,朗读展示,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识字、正音。 | 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 | 会认9个要求会认的字。 | |
| 环节三
再读感悟 | 1.现在,黑板上的八幅图是乱的,谁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它们按顺序摆好? 2.反复读课文,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摆图,并说明理由。 3.教师看图引读课文,整体感悟: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同样是葡萄 ,为什么有的说它酸、有的说它甜呢? 4.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不喜欢谁?为什么?分小组说说,体会狐狸的狡猾、心胸狭窄,猴子的聪明、活泼,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善良、轻信。 5.全班交流,挑出感兴趣的角色读,比比谁读得好。 |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同样是葡萄 ,为什么有的说它酸、有的说它甜呢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酸的和甜的
狐狸 酸的
小松鼠 酸的
小兔子 酸的
猴子 甜的
第二课时
序号:47
教学目的:
1.会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
2.按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评价任务:
评价一:会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
评价二:按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指导写字
| 1.读一读要求会写的字,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 描红、临写 | 会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 | |
| 环节二
朗读感悟 | 相机引导,猴子表演的好不好?你能从中看出葡萄是甜的还是酸的吗?为什么? 1.多媒体演示猴子动作,体会“迫不及待”的意思。 | 按课文内容表演 | 按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 |
| 环节三
拓展活动 | 1.生活中,你犯过像小松鼠、小兔子这样的错误吗?举个例子说说。 2.把这个寓言故事说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 把这个寓言故事说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 结合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酸的 ? 和 甜的 ?
松鼠
兔子 轻信他人 猴子 敢于尝试
《语文园地四》教案
总序号:48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识字4
课时: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美玲 大孟镇大吕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会认47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课文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简析:
“我的发现”——让学生发现形声字的特点。
“日积月累”——“读读记记”是读记成语或词组;“我会填”是让学生练习使用标点符号;“我会写”是看图写几句话;“我会读”是读一则故事,为口语交际做好准备。
“口语交际”——以“应该听谁的”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展示台”——“识字交流站”给同学提供一个交流识字成果,并总结经验的园地;“故事会”启发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讲个动脑筋的故事。
学情分析:
学生对形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对识字有一定的兴趣,比较喜欢朗读。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观察“我的发现”中的形声字,发现特点,学习形声字。
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
3.认识几种基本句式,会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4.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评价任务:
评价一:发现特点,学习形声字。
评价二: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
评价三:会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评价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导入
| 1.出示以下几组字认读。 己:记纪 方:仿纺防 2.发现特点。 | 认读生字 | 导入密切联系下文。 | |
| 环节二
学习“我的发现” | 1、出示课件。 2、读一读,找一找幻灯片上的加点字的特点。 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 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 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 3、讲特点。 4、读、记。 5、组词。 6、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 看课件 | 发现特点,学习形声字 | |
| 环节三 学习日积月累 | 一、出示读读记记。 1、读一读,粗知大意。 2、自由读、记。 3、出示课件进行填空。 ( )正经 ( )不说 ( )二意 ( )八方 五颜( ) ( )无主 七嘴( )舌 ( )过海 ( )一毛 ( )全( )美 二、填标点 1、出示课件。 2、读一读句子。 3、填一填。 4、校对答案。 5、针对句子讲解。 6、再出示几例填空。 (1)妈妈你上哪里去呀( ) (2)妈妈你上雪山去了没有( ) (3)妈妈你先回去( ) (4)妈妈你真好啊( ) 三、看图写话 1、出示教学插图。 2、自由练说。 3、汇报。 4、写话。 | 积累词语 | 1.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 2.会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3.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 |
| 环节四
布置作业 | 1.抄写生字。 2.课外自由读短文。 | 读课文 | 恰当、合理 |
语文园地四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读读记记”“我会填”“我会写”“我会读”“口语交际”“展示台”
第二课时
序号:49
教学目的:
1.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在交际互动中,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的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3.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任务评价:
评价一:在交际互动中,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的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评价二: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复习导入
| 回忆上节所学内容,个别提问。 | 巩固上节所学知识 | |
| 环节二
读短文 | 1、自由读短文。 2、讲讲爷爷与孙子是怎么骑驴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3、大家议一议,应该怎么骑? 4、同学自由议。 | 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 |
| 环节三 口语交际 | 1、组成小组议老爷爷是对是错?你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 在交际互动中,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的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 |
| 环节四
布置作业 | 把短文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 巩固所学故事 |
语文园地四
讲故事
第三课时
序号:50
教学目的:
1.通过展示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培养自信心,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会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评价任务:
任务一:展示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培养自信心,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任务二: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会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评价要点 | 反思 |
| 环节一
复习导入
| 回忆上节所学内容,个别提问。 | 巩固上节所学知识 | |
| 环节二
展示台 | “识字交流站” “学生自,有办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小朋友们,欢迎来到识字交流站。 | 展示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培养自信心 | |
| 环节三 故事会 | 1.最近,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风娃娃》《酸的和甜的》等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多动脑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动脑筋的故事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2.分组准备。 3.在小组讲。 4.评一评。 5.评出故事大王。 | 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
语文园地四
学生自有办法,课内学课外集,互相交流进步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