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10分)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
(2)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4)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中,“ , ”两句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6)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以设问手法写登楼远眺、北望中原的两句是:“ ? ”。
(7)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 , ”两句赋予山河以人格特征,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2.(13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缘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个人什么时候劲儿来了,或者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歌,他就突然引háng高歌,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民就拿出来陕西琵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缘 故
劲 儿
引háng 高歌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新的民歌”相同的一项是
A.粽叶飘香
B.光辉历程
C.绿水青山
D.面向未来
(3)选文中提到的“琵琶”是一种民族乐器。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乐器的一项是
A.葡萄美酒夜光杯
B.谁家玉笛暗飞声
C.箫鼓追随春社近
D.五十弦翻塞外声
(4)以上文段节选自长篇纪实作品 (又名(西行漫记》),选文中的“我”指的是 (人名)。选文中“他们” 的美好品质尤为突出。
3.(8分)复兴学校开展“呵护眼睛光明行”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小亮同学将在学校动员大会上做一次主题发言,下面是他准备的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补充、修改。
我们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都渴望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中国文人笔下有很多跟眼睛有关且寓意美好的成语,比如目光如炬、【甲】______、_______等。为了眼睛更加明亮,让我们一起呵护眼睛,远离近视。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方案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近视防控问题的重视和关怀。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在这里,我想对老师说:_______。
在这里,我想对同学说:_______。
①请结合语境,在【甲】处再写两个成语。
②【乙】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③请你在文末横线处补写小亮同学的建议,要求切合主题,表达得体。
4.(4分)班级宣传小组打算出一期主题板报,同学们根据四幅宣传图片(见图)的内容将板报分为四个栏目。请你将栏目名称依次补充完整
①我发现:
②我看到:
③我期待:
④我希望:
二、阅读(55分)
5.(22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儿子的一幅画
徐则臣
年既长,情感的沸点反倒越来越低,经常端不住
因为工作忙,在下班后、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关在书房里读书写作,一直心怀歉疚。但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实在心虚得自己都挺不过去了,就想为儿子做点事,( ),也安慰一下自己。
儿子上幼儿园时,还不懂他爸写作时尽量不打扰,想找我玩了,总敷衍孩子也不是个事儿,就说儿子乖点,但诺就算许下了。没事他就问,爸爸,快了快了,写着呢。后来儿子聪明了,设了底线:他幼儿园毕业时写出来就行。他要给班上的小朋友一人送一本。这个底线其实一点都不低,但愧疚越发让我心虚,儿子毕业之前,长篇的《青云谷童话》出版了,过两天儿子放学回来,开心地说:“爸爸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这是我得到的最高奖赏吧。
“债”算还了,愧疚缓解了一些。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①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再忙也得陪孩子。但道理明白,不代表事情就能做对( )在心头。
前些天在成都做社会调研,坐车去机场路上,太太在儿子的家长会上发来微信。一张照片,一个大胖傻小子,肚子上写了一行字:“妈妈,第二张、第三张照片也发过来。儿子两个同学的画。都是画了一个自己,画旁边写有一行字:“爸爸妈妈,辛苦了!”我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不是要求只能一个家长参会吗?太太回:“是
一点没矫情也没夸张,我突然难过得好像肠子都打了一个结,刚吃过晚饭的胃里陡然地空空落落,眼泪哗地就出来了。别的孩子的笔下都是“爸爸妈妈”,我儿子只写了“妈妈”。太太见我半天没吱声,回一句:“别多想。”能不多想么?人家娃儿不管来的是爹还是妈;我儿子心里肯定没我这个当爹的什么事儿。要是心心念念他爹,我去不去都会被提上一笔吧。
我相信儿子不是有意晾我,给个警告处分,他应该还没这心眼儿。但正因为是无意,完全咎由自取。但还是伤心,眼泪汪汪地到了机场
落地已是半夜,打开手机,收到太太发来的视频,好打篮球。为什么把衣服都涂成黄色?喜欢黄颜色啊。为什么把“妈妈,我爱您”写在肚子上?不是肚子上,装在心里呢。为什么写的是妈妈?要是爸爸来开家长会,我就会写“爸爸,家长会刚开始就要给家长一个惊喜,来的是妈妈呀。可是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都写上的呀。他们是写在旁边的,写在心里的,我的字又大,所以就只写妈妈了。
视频之后太太又发了一条:“别自作多情了,人家根本没想那么多。”还加了一个幸灾乐祸的表情。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说实话,有种失足后被挽救的感动,心中稍感安慰。镜头里儿子的表情和说话都很自然,这感动只是( )。不过是犯了错误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
在异乡的后半夜,我回了一条:“一定努力把爹做好。”
(选自《202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注]①见天:每天。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报 | 积蓄 | 侥幸 |
| B.回报 | 积压 | 荣幸 |
| C.补偿 | 积蓄 | 荣幸 |
| D.补偿 | 积压 | 侥幸 |
| 原文 | 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 | 眼泪哗地就出来了 |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 |
| 情感 | ① | ② | 感动、安慰 |
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书要读,文章也要写。
(4)文章详写“太太”所发视频的具体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你认可文中“我”作为父亲的表现吗?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6.(17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
对此,海外航天、专家媒体纷纷表示祝贺、赞叹。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通过社交媒体予以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与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据悉,中国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海外祝贺、赞叹“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
材料二:
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我们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需要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向火星发出指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说。
(摘编自《“天问一号”本领强》,《光明日报》2021年5月16日)
材料三: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oC,夜晚可低至﹣132oC,平均﹣57oC。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况且,即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
从科学价值来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会有帮助。比如为什么同在大阳系,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摘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光明日报》2021年4月12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在国外引起了广泛反响,海外对此纷纷予以祝贺、赞叹。
B.“祝融号”火星车将在“天问一号”着陆一周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
C.“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火星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完全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
D.“祝融号”在火星上应对复杂的路况时,需要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先行进行模拟行驶试验。
(2)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
(3)为什么说人类目前“移民火星”不具备可能性?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4)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一说“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7.(16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唐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唐关,唐故夔州③。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灔澦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 ①沿溯阻绝 | 沿: | |
| ②不以疾也 | 疾: | |
| ③发大溪口 | 发: | |
| ④仰视天如匹练然 | 如……然: |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灔澦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 ;等到夏秋水涨时, 。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画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写作(55分)
8.(5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中毕业后,你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那是一片新的天地,在那里,面临更大挑战,获得更快成长。
请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讲述未来三年你在学校里一次可能的经历
[提示和要求]
(1)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3)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