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10-31.在“非典”期间,某地区共有7名参与治疗“非典”的医务人员死亡,同时也有10名未参与“非典”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死亡。这说明参与“非典”治疗并不比日常医务工作危险。
以下哪项相关断定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因参与“非典”治疗死亡的医务人员的平均年龄,略低于未参与“非典”治疗而死亡的医务人员。
B.参与“非典”治疗的医务人员的体质,一般高于其他医务人员。
C.个别参与治疗“非典”死亡的医务人员的死因,并非是感染“非典”病毒。
D.医务人员中只有一小部分参与了“非典”治疗工作。
E.经过治疗的“非典”患者死亡人数,远低于未经治疗的“非典”患者死亡人数。
【答案】D。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一削弱题型,相对数、绝对数考点。论证推理主线:未参加的死亡人数多于参加的→参加并不危险。此题犯了相对数、绝对数的错误,错误地认为绝对数值大就危险,其实是否危险取决于相对数“每百人死亡率”。D选项说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参加非典治疗,参加的人死亡率就远高于未参加的,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007-10-32.手球比赛的目标是将更多的球攻入对方球门,从而比对方得更多的分。球队的一名防守型选手专门防守对方的一名进攻型选手。旋风队的陈教练预言在下周手球赛中本队将战胜海洋队。他的根据是:海洋队最好的防守型选手将防不住旋风队最好的进攻型选手曾志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陈教练的上述预言?
A.近年来,旋风队输的场次比海洋队多。
B.海洋队防守型选手比旋风队的防守型选手多。
C.旋风队最好的防守型选手防不住海洋队最好的进攻型选手。
D.曾志强不是旋风队最好的防守型选手。
E.海洋队最好的进攻型选手防不住旋风队最好的防守型选手。
【答案】D。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一削弱题型。因果推理主线:海洋队最好的防守型选手防不住旋风队最好的进攻型选手→旋风队必胜。如果C选项为真,则说明海洋队同样有可能突破旋风队的防守而破门得分,所以指出了推理中的漏洞,存在其他原因会导致旋风队不一定胜,起他因削弱作用。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007-10-33.在B国一部汽车的购价是A国同类型汽车的1.6倍。尽管需要附加运输费用和关税,在A国购买汽车运到B国后的费用仍比在B国国内购买同类型的汽车便宜。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最能加强以下哪项断定?
A.A国的汽油价格是B国的60%。
B.从A国进口到B国的汽车数量是B国国内销售量的1.6倍。
C.B国购买汽车的人是A国的40%。
D.从A国进口汽车到B国的运输费用高于在A国购买同类型汽车价钱的60%。
E.从A国进口汽车到B国的关税低于在B国购买同类型汽车价钱的60%。
【答案】E。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一归纳题型。论证推理主线:B国的汽车购价是A国的1.6倍,A国汽车加上运费和关税后→购买A国汽车比B国的便宜。假设一辆汽车在A国为100元、在B国为160元,而“关税和运费”。合计一定低于60元,则“关税”一定低于60元,故正确答案为E选项。
2007-10-34.夜晚点燃艾叶驱蚊曾是龙泉山区引起家庭火灾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尽管使用艾叶驱蚊的人家显著减少.但是,家庭火灾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并没有呈现减少的趋势。以下各项如果为真,能够解释上述情况,除了
A.与其它引起龙泉山区家庭火灾的原因比较,夜晚点燃艾叶引起的火灾所导致的损害相对较小。
B.夜晚点燃艾叶所导致的火灾一般在家庭成员睡熟后发生。
C.龙泉人对夜晚点燃艾叶导致火灾的防范意识增加了,但对其它火灾隐患防范并没有加强。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居室内木质家具和家用电器增多,一旦发生火灾,火势比过去更为猛烈。
E.现在龙泉山区家庭住宅一般都是相邻而建,因此,一户失火随即蔓延,死亡人数因而比过去增多。
【答案】B。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一解释题型。解释矛盾或冲突:使用艾叶驱蚊的人家减少→火灾死亡人数并没减少。A选项可以解释:艾叶引起的火灾损害较小,并未引起人员死亡,因此艾叶驱蚊减少,不一定就会减少火灾的死亡人数。C选项可以解释:可能是其他火灾隐患导致死亡人数并未减少。D选项可以解释:由于木质家具和家用电器增多,火情比以前更严重,导致死亡人数并未减少。E选项可以解释:由于住宅较近,失火容易蔓延,单次造成死亡人数增多。B选项不能解释:若艾叶火灾在家庭成员熟睡之后,那么,艾叶使用量减少,更应该减少死亡人数,反而加深了矛盾。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007-10-35.在宏达杯足球联赛前,四个球迷有如下预测:
甲:红队必然不能夺冠。
乙:红队可能夺冠。
丙:如果蓝队夺冠,那么黄队是第三名。
丁:冠军是蓝队
如果四人的断定中只有一个断定为假,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冠军是红队。B.甲的断定为假。C.乙的断定为真。
D.黄队是第三名。E.丁的断定为假。
【答案】D。
【解析】
| 第一步 | 符号化 | 1.不可能红冠(必然不=不可能) 2.可能红冠 3.蓝冠→黄三 4.蓝冠 |
| 第二步 | 找关系 | 发现1和2是矛盾关系,故必一真一假 |
| 第三步 | 推知其余项真假 | 又已知只有一人说假话,所以说假话者必在1和2之间,而此时谁真谁假无法判断,但可以推知其余项3和4必为真话 |
| 第四步 | 得出真实情况 | 根据4说真话,可知真实情况:蓝冠 根据3说真话,又可推知真实情况:黄三 |
| 第五步 | 代回矛盾项,判断真假 | 根据“蓝冠Λ黄三”,可判断1为真话,2为假话,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以下哪项也一定为真?
A.胡戈比邓元矮。B.张凤元比李惠高。C.张凤元比陈小曼高。
D.李惠比邓元高。E.胡戈比张凤元矮。
【答案】D。
【解析】此题为分析推理一大小比较排序题型。
已知条件:
[1]:胡<李。
[2]:邓<张。
[3]:邓<陈。
[4]:胡=张。
[1][3][4]结合可得[5]邓<陈<胡<李。很容易判断出D选项“邓<李”是正确的,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007-10-37.老林被誉为“股票神算家”。他曾经成功地预测了1994年8月“井喷式”上升行情和1996年下半年的股市暴跌,这仅是他准确预测股市行情的两个实例。
回答以下哪个问题对评价以上陈述最有帮助?
A.老林准确预测股市行情的成功率是多少?
B.老林是否准确地预言了2002年6月13目的股市大跌?
C.老林准确预测股市行情的方法是什么?
D.老林的最高学历和所学专业是什么?
E.有多少人相信老林对股市行情的预测?
【答案】A。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一评价题型。论证推理主线:两次准确预测→“股票神算家”。题干中仅列举了两次准确的预测,并不能说明其大部分预测准确。A选项说明了这个问题,老李平时预测的成功率才是评价其是否为“股票神算家”关键因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007-10-38.一项调查显示,某班参加挑战杯比赛的同学与那些未参加此项比赛的同学相比,学习成绩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此项调查得出结论:挑战杯比赛通过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调查结论的说服力?
A.没有参加挑战杯比赛的同学如果通过其它活动开拓视野,也能获得好成绩。
B.整天在课室内读书而不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他们的视野、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都会受到影响。
C.没有参加挑战杯比赛的同学大都学习很努力。
D.参加挑战杯比赛并不以学习成绩好为条件。
E.参加挑战杯比赛的同学约占全班的半数。
【答案】D。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一支持题型,因果倒置特征。论证推理主线:参加挑战杯比赛、成绩好同时出现→挑战杯导致成绩好。题干的推理过程明显存在着因果倒置特征,故只要排除因果倒置这种可能性,题干的推理就得到加强。D选项就排除了这种可能性,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007-10-39.某地区国道红川口曾经是交通事故的频发路段,自从8年前对此路段限速每小时60公里后,发生在此路段的交通伤亡人数大幅下降。然而,近年来此路段超速车辆增多,但发生在此路段的交通伤亡人数仍然下降。
上述断定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车辆限速与此路段8年来交通伤亡人数大幅下降没有关系。
B.8年来在此路段行驶的车辆并未显著减少。
C.8年来对本地区进行广泛的交通安全教育十分有效。
D.近年来汽油费用的上升了本地区许多家庭购买新车。
E.此路段8年来交通伤亡人数下降不仅是车辆限速的结果。
【答案】E。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一归纳题型,剩余法考点。题干的推理方式为:限速后事故率大幅度下降,而后超速现象开始回升,但是伤亡人数依然下降。通过题干的描述,可以判断除了限速之外,一定还存在其他原因导致交通伤亡人数下降。因此,正确答案为E选项。
2007-10-40.某些精神失常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疗法而痊愈,例如,癔病和心因性反应等。然而,某些精神失常是因为大脑神经递质化学物质不平衡,例如精神症和重症抑郁,这类患者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治疗。
上述论述是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A.心理疗法对大脑神经递质化学物质的不平衡所导致的精神失常无效。
B.对精神失常患者,药物治疗往往比心理疗法见效快。
C.大多数精神失常都不是由脑神经递质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导致的。
D.对精神失常患者.心理疗法比药物治疗疗效差些。
E.心理疗法仅仅是减轻精神失常患者的病情,根治还是需要药物治疗。
【答案】A。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一假设题。因果推理主线:某些精神失常患者可通过心理疗法而痊愈→某些化学物质不平衡的患者只能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为了使题干的推理结论成立,A选项是必需的假设。因为如果心理疗法对化学物质不平衡造成的精神失常有效的话,那么推理就一定不能成立了,故A选项起到推论可行的支持作用。
2007-10-41.K市是重要高科技工业城市,H镇位于K市近郊;是正在筹建中的K市卫星城市。为了发挥K市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中的作用,H镇必须吸引足够的外来居民,其中包括大量高科技人才;吸引外来居民的关键措施是改建火车站,近来K市的就业机会急剧增加;就业人口中选择在近郊城镇居住的人数也急剧增加。随着公路收费点的增设,坐火车进出K市远比自己开车便宜。因此,人们更愿意选择在坐火车便利的地方居住。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表达了上述断定所要表达的结论?
A.H镇必须吸引足够的外来居民。
B.改建火车站不但有利干K市高科技产业发展,也有利于H镇的居民。
C.在K市周边应当减少公路收费点,并适当减少收费额。
D.选择在近郊城镇居住的都有私人汽车。
E.H镇的发展对于K市的高科技产业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一归纳题型。题干先讲到“发挥K城市在高科技产业中的作用”必须在H镇建火车站,这说明建火车站有利于K市。反过来,K市就业人口中在近郊城镇居住的人数急剧增加,很多人住在城镇,而坐火车比开车进城便宜,这说明建火车站也有利于城镇。故整体来行,题干最想表达的是B选项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007-10-42.有些被公众认为是坏的行为往往有好的效果。只有产生好的效果,一个行为才是好的行为。因此.有些被公众认为是坏的行为其实是好的。
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上述推理中存在的错误?
A.不当地假设:如果a是b的必要条件,则a也是b的充分条件。
B.不当地假设:如果a不是b的必要条件,则a是b的充分条件。
C.不当地假设:如果a是b的必要条件,则a不是b的充分条件。
D.不当地假设:任何两个断定之间都存在条件关系。
E.不当地假设:任何两个断定之间都不存在条件关系。
【答案】A。
【解析】此题为形式逻辑—隐含三段论题型。题干的前两句话都蕴含了推理,最后一句话出现了“因此”,发现结论也是一个推理,即判断此题为隐含三段论。三段论的逻辑结构分别为:
[1]有些坏行为→好效果
2007-10-43.研究表明,很少服用抗生素的人比经常服用抗生素的人有更强的免疫力。然而,没有证据表明,服用抗生素会削弱免疫力。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题干中似乎存在的不一致?
A.抗生素药物对于治疗病毒引起的疾病没有疗效。
B.抗生素药物的价格比较费,病人只在病重时才服用抗生素药物。
C.尽管抗生素会产生许多副作用,有些人依然不断使用这类药。
D.免疫力差的人.如果不服用抗生素药物,很难从细菌感染的疾病中恢复过来。
E.免疫力强的人很少感染上人们通常需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疾病。
【答案】E。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一解释题型,因果倒置特征。论证推理主线:服用抗生素不会削弱免疫力→很少服用抗生素的人有更强的免疫力。E选项说明免疫力强的人很少需要使用抗生素,所以,出现了免疫力强和很少服用抗生素同时发生在一类人身上的情况。D选项错误,很容易误选。其只说得了“细菌感染的疾病”不服用抗生素的话很难恢复,但并不知道免疫力差的人是否容易得“细菌感染的疾病”。如果很少得,那么免疫力差的人也很少吃抗生素。故正确答案为E选项。
2007-10-44.如果在鱼里装有电动通风器,鱼的水中就有适度的氧气。因此,由于张文的鱼中没有安装电动通风器,他的鱼的水中一定没有适度的氧气。没有适度的氧气,鱼就不能生存,因此,张文鱼缸中的鱼不能生存。
上述推理中存在的错误也类似地出现在以下哪项中?
A.如果把明矾放进泡菜的卤水中,就能去掉泡菜中多余的水分。因此,由于余涌没有把明矾放进泡菜的卤水中,他腌制的泡菜一定有多余的水分。除非去掉多余的水分,否则泡菜就不能保持鲜脆。因此,余涌腌制的泡菜不能保持鲜脆。
B.如果把胶质放进果酱,就能制成果冻。果酱中如果没有胶质成分,就不能制成果冻。因此,为了制成果冻,王宜必须在果酱中加大胶质成分。
C.如果贮藏的土豆不接触乙烯.就不会发芽。甜菜不会散发乙烯。因此,如果方宁把土豆和甜菜一起贮藏,他的土豆就不会发芽。
D.如果存放胡萝卜的地窖做好覆盖,胡萝卜就能在地窖安全过冬。否则,地窖里的胡萝卜就会被冻坏。因此,因为朱勇过冬前在胡萝卜地窖做好了覆盖,所以他的胡萝卜能安全过冬。
E.如果西红柿不放入冰箱就可能腐烂,腐烂的西红柿不能食用。因此,因为陈波没有把西红柿放入冰箱,他的一些西红柿可能没法食用。
【答案】A。
【解析】此题为形式逻辑一平行结构题型。题于的形式推理过程为:由“电动通风器→适度氧气”。和“非电动通风器”推出“一适度氧气”,此处已经出现错误。而后再由“一适度氧气”和“一氧气→一活”推出“一活”。A选项的推理关系为:由“放明矾→去掉水分”和“一放明矾”推出“一去掉水分”,再由“一去掉水分”和“一去掉水分”推出“一鲜脆”。其与题干的推理形式完全致,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B选项的推理关系为:由“放胶质→制成”和“一放胶质→一制成”推出“制成一加大胶质”。其推理过程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有偷换概念的问题,前面是说“放胶质”,而结论里出现的是“加大胶质”,概念前后不一致。
C选项的推理关系为:由“一乙烯→一发芽”和“甜菜→一乙烯”推出“甜菜和土豆→一发芽”。其推理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不知道土豆自身是否会产生乙烯,故“甜菜和土豆”放在一起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是一乙烯。
D选项的推理关系为:由“覆盖好→—安全过冬"“一覆盖好→一安全过冬”和“覆盖好”推出“安全过冬”。其推理过程是正确的。
E选项的推理关系为:由“一放冰箱→可能腐烂”“腐烂→—食用”和“一放冰箱”推出“一些可能一食用”。其推理过程是正确的。
2007-10-45.以一般读者为对象的评介建筑作品的著作,应当包括对建筑作品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实用价值,二是审美价值,否则就是有缺陷的。摩顿评介意大利巴洛克宫殿的专著,详细地分析评价了这些宫殿的实用功能,但是没能指出,这些宫殿,特别是它们的极具特色的拱顶,是西方艺术的杰作。
假设以下哪项,能从上述断定得出结论:摩顿的上述专著是有缺陷的?
A.摩顿对巴洛克宫殿实用功能的评价比较客观
B.除了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以外,摩顿的上述专著没有从其他方面对巴洛克宫殿作出评介C.摩顿的上述专著以一般读者为对象
D.摩顿的上述专著是他的主要代表作
E.有些读者只关心建筑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关心其实用价值
F.不会做
【答案】C。
【解析】此题为形式逻辑—削弱推理题型。第一句话的逻辑关系为[1]:以一般读者为对象→实用Λ审美。“否则是有缺陷”的逻辑关系为[2]:非(以一般读者为对象→实用Λ审美)→缺陷,即以一般读者为对象Λ(—实用Λ—审美)→缺陷。
接下来的条件又已知“—审美”成立,那么如果“以一般读者为对象”成立的话,一定可以推出该专著是有缺陷的,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007-10-46.一种对偏头痛有明显疗效的新药正在推广。不过服用这种药可能加剧心脏病。但是只要心脏病患者在服用该药物时严格遵从医嘱,它的有害副作用完全可以避免。因此,关于这种药物副作用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上述论证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A.药物有害副作用的产生都是因为患者在服用时没有严格遵从医嘱
B.有心脏病的偏头痛患者在服用上述新药时不会违背医嘱
C.大多数服用上述新药的偏头痛患者都有心脏病
D.上述新药有多种副作用,但其中最严重的是会加剧心脏病
E.上述新药将替代目前其他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F.不会做
【答案】B。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假设题型。因果推理主线:严格遵从医嘱副作用可以避免副作用→该药的副作用不必担心。题干的推理隐含了这样一个假设,即原因能够始终保持成立,所以B选项是必须的假设,心脏病患者在服药时都会遵从医嘱服用。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007-10-47.对东江中学全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拥有MP3播放器人数最多的班集体同时也是英语成绩最佳的班集体。由此可见,利用MP3播放器可以提高英语水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结论?
A.拥有MP3播放器的同学英语学习热情比较高
B.喜欢使用MP3播放器的同学都是那些学习自觉性较高的学生
C.随着MP3播放器性能的提高,其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D.拥有MP3播放器人数最多的班级是最会利用MP3播放器的班级
E.拥有MP3播放器人数最多的班上的同学更多地利用MP3进行英语学习
F.不会做
【答案】E。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支持题型。论证推理主线:MP3播放器多和英语成绩高同时出现→MP3可以提高英语水平。题干推理存在着因果倒置的特征,即结论的因果关系可能存在倒置的错误,而E选项则建立了这个因果联系,即MP3多的班级更多的利用MP3进行英语学习,说明结论的因果关系是合理的,不存在因果倒置的可能性。A,B两项削弱了题干中的推理,指出有其他因素的影响。C项不支持,题干推理只提到该班播放器的多,而其播放性能的好坏不知道。D项不能支持,因为利用MP3播放器,不意味着一定是利用MP3播放器来学习英语。
2007-10-48.人一般都偏好醒目的颜色。在婴幼儿眼里,红、黄都是醒目的颜色,这与成人相同;但与许多成人不同的是,黑、蓝和白色是不醒目的。市场上红、黄色为主的儿童玩具,比同样价格的黑、蓝和白色为主的玩具销量要大。
以上信息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市场上黑、蓝和白色的成人服装比同样价格的红、黄色成人服装销量要大
B.市场上红、黄色为主的儿童服装,比同样价格的黑、蓝和白色为主的儿童服装销量要大C.儿童玩具的销售状况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婴幼儿的喜好
D.儿童玩具的制造商认真研究了婴幼儿对颜色的喜好
E.颜色是婴幼儿选择玩具的唯一标准
F.不会做
【答案】C。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归纳题型。题干:首先,提出“人一般都偏好醒目颜色”的观点;然后,区分了儿童的醒目颜色;最后,发现儿童玩具市场上醒目颜色卖得确实好于非醒目颜色。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出儿童玩具销售状况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佐证了“一般人都偏好醒目颜色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007-10-49.某单位检验科需大量使用玻璃烧杯。一般情况下,普通烧杯和精密刻度烧杯都易于破损,前者的破损率稍微高些,但价格便宜得多:如果检验科把下年度计划采购烧杯的资金全部用于购买普通烧杯,就会使烧杯数量增加,从而满足检验需求。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如果把资金全部用于购买普通烧杯,可能会将其中部分烧杯挪为他用
B.下年度计划采购烧杯的数量不能用现在的使用量来衡量
C.某些检验人员喜欢使用精密刻度烧杯而不喜欢使用普通烧杯
D.某些检验需要精密刻度烧杯才能完成
E.精密刻度烧杯使用更加方便,易于冲洗与保存
F.不会做
【答案】D。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削弱题型。因果推理主线:普通烧杯数量增加→满足检验要求。D选项,如果某些检验需要精密刻度烧杯才能完成,那么普通烧杯数量增加这个因就起不到满足检验要求的作用了,故否因削弱。其余各项均不能构成质疑。其中A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错在部分挪用是多少被挪用了,没有描述。如果只挪用了很小一部分,那还是能满足检验要求,如果挪用的较多,那就会影响检验需求。所以,A选项对题干来说“可能削弱也可能不削弱”,即A选项可能对也可能错,故A选项是一个无效错误选项。
2007-10-50.以下是关于某中学甲班同学参加夏令营的三个断定:(1)甲班有学生参加了夏令营。(2)甲班所有学生都没有参加夏令营。(3)甲班的蔡明没有参加夏令营。
如果这三个断定中只有一项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甲班同学并非都参加了夏令营
B.甲班同学并非都没有参加夏令营
C.甲班参加夏令营的学生超过半数
D.甲班仅蔡明没有参加夏令营
E.甲班仅蔡明参加了夏令营
F.不会做
【答案】B。
【解析】
| 第一步 | 符号化 | 1.有的 2.都不 3.—蔡明 |
| 第二步 | 找关系 | 发现1和2是矛盾关系,故必一真一假 |
| 第三步 | 推知其余项真假 | 又已知只有一人说真话,所以说真话者必在1和2之间,而此时谁真谁假无法判断,但可以推知其余项3必为假话 |
| 第四步 | 得出真实情况 | 根据3说假话,可推知真实情况:蔡明 |
| 第五步 | 代回矛盾项,判断真假 | 根据“蔡明”,可判断1为真话,2为假话,故真确答案为B选项,B等价转换后为:有的参加了。 |
A.张强来自辽宁,史宏来自黑龙江,黎明来自吉林
B.张强来自辽宁,史宏来自吉林,黎明来自黑龙江
C.张强来自黑龙江,史宏来自辽宁,黎明来自吉林
D.张强来自吉林,史宏来自黑龙江,黎明来自辽宁
E.张强来自黑龙江,史宏来自吉林,黎明来自辽宁
F.不会做
【答案】B。
【解析】此题为分析推理一两角色匹配题型。
已知条件:
[1]:张≥黑。
[2]:史>辽。
[3]:黎=辽。
在所有条件中“辽”出现了两次,故先从其入手,根据[2]可以判断出“辽”不是“史”,根据[[3]可以判断出“辽”不是“黎”,故“辽”只能是“张”,确定出第一个匹配关系。接下来重新根据条件[1]和[2]再进行梳理得:史()>(辽)≥—(黑)。省份只缺“吉林”,人名只缺“黎”,故可判断出“史(吉)>张(辽)≥黎(黑)”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007-10-52.粤西酒店如果既有清蒸石斑,又有白灼花螺,则一定会有盐煸花蟹;酒店在月尾从不卖盐煸花蟹;只有当粤西酒店卖白灼花螺时,老王才会与朋友到粤西酒店吃海鲜。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粤西酒店在月尾不会卖清蒸石斑
B.老王与朋友到粤西酒店不会既吃清蒸石斑,又吃白灼花螺
C.粤西酒店只有在月尾才不卖白灼花螺
D.老王不会在月尾与朋友到粤西酒店吃海鲜,因为那里没有盐煸花蟹
E.如果老王在月尾与朋友到粤西酒店吃海鲜,他们肯定吃不到清蒸石斑
F.不会做
【答案】E。
【解析】
第一句话的逻辑关系为[1]:清Λ白→盐。
第二句话的逻辑关系为[2]:月尾→—盐。
第三句话的逻辑关系为[3]:与朋友→白。
[1]和[2]传递[4]:清Λ白→盐→—月尾。
A选项的逻辑关系是“月尾→—白”,根据[[4]“月尾”可以反推出“—白V—清”,但不一定是—白出现,很有可能—清出现,故A选项错误。
B选项是否正确,要看“月尾”是否出现。如果是“月尾”出现,那么“—白V—清”一定成立,这时根据[3]又可以判断出“白”成立,那么一定是“—清”成立。而如果“月尾”没有出现,那么“清”是否会出现就不确定了。
C选项的逻辑关系“—白→月尾”,根据[4]可以判断其违背了“核心口诀”,全部取否的情况下没有反向推,故C选项错误。
D选项中的“—盐”是推不出“—月尾”和“—朋友”的相关信息,故D选项错误。
E选项由“月尾”可以推出“—白V—清”,由“与朋友”一定推出“白”,所以可以判断出一定是“—清”出现,故正确选项为E。
2007-10-53.大三学生陈明收到以下来信:由于本公司用于暑假学生实习支出的经费有限,我们不可能为所有申请者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因此许多高素质的申请者被拒绝。很遗憾地通知您,我们不能聘请您参加我们公司的学生暑假实习项目。
从上述断定,最可能推出以下哪项?
A.申请到公司暑假实习的学生数超过公司需要的数量
B.陈明被公司视为高素质的申靖者
C.公司用于学生暑假工作的经费很少
D.公司在拒绝陈明的申请前曾犹豫不决
E.大部分申请公司暑假实习的学生是能够胜任工作的
F.不会做
【答案】A。
【解析】
此题为日常逻辑—归纳题型。根据题干“不可能为所有申请者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因此
许多高素质的申请者被拒绝”这句话可以判断出A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故正确选项为A选项。
2007-10-54.在H国前年出版的50000部书中,有5000部是小说。H国去年发行的电影中,恰有25部都是由这些小说改编的。因为去年H国共发行了100部电影,因此,由前年该国出版的书改编的电影,在这100部电影中所占的比例不会超过四分之一。
基于以下哪项假设能使上述推理成立?
A.H国去年发行电影的剧本,都不是由专业小说作家编写的
B.由小说改编的电影的制作周期不短于一年
C.H国去年发行的电影中,至少25部是国产片
D.H国前年出版的小说中,适合于改编成电影的不超过0.5%
E.H国去年发行的电影,没有一部是基于小说以外的书改编的
F.不会做
【答案】E。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假设题型。因果推理主线:有25/100的电影改编自5000部的小说→有25/100电影改编自于50000部出版的书。题干中的因果推理之间明显存在着差异,即原意中提到是“小说”,而结论中提到的是“书”,为了使题干的推理能够成立,E选项是必须的假设,即改编的电影全部来自于5000部小说,而没有来自其余的45000本书中,否则比例将高于25/100。
2007-10-55.李教授:目前的专利事务所工作人员很少有科技专业背景,但专利审理往往要涉及专业科技知识。由于本市现有的专利律师没有一位具有生物学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因此难以处理有关生物方面的专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李教授的结论?
A.大部分科技专利事务仅涉及专利和一般科技知识,不需要太多的专门技术知识
B.生物学专家对专利工作不感兴趣,因此专利事务所很少与生物学专家打交道
C.既熟悉生物知识,又熟悉专利法规的人才十分缺乏
D.技术专家很难有机会成为本专业以外的行家
E.专利律师的收入和声望不及高科技领域的专家,因此难以吸引他们加入
F.不会做
【答案】A。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削弱题型。因果推理主线:本市专利律师没有生物学学历和工作经验→难以处理有关生物方面的经验。A选项如果为真,则说明没有生物学学历和工作经验是没有关系的,也不会影响到专利的申请,题干中给出的因起不到作用,故否因削弱。正确选项为A选项。
2007-10-56.对于东明市的居民来说,购买新房是一项高昂的消费,居民一般购买45万元左右的中低档房,少数富有的家庭购买100万元以上的高档房。每年购买房子的人群中25岁至35岁的人约占50%,其中高于65%的购房者没有私家车。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Ⅰ.每年东明市约有50%购房者的年龄要么小于25岁,要么大于35岁。Ⅱ.每年东明市约有35%购房者拥有私家车。Ⅲ.东明市的房产将严重滞销。
A.仅Ⅰ
B.仅Ⅱ
C.仅Ⅰ和Ⅱ
D.仅Ⅰ和Ⅲ
E.Ⅰ、Ⅱ和Ⅲ
F.不会做
【答案】A。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归纳题型。根据题干“每年购买房子的人群中25岁至35岁的人约占50%"这句话可以判断出“25岁至35岁之外的人”是另外50%的购买人群,故Ⅰ正确。根据题干“高于65%的购房者没有私家车”,“高于65%”是指“65%以上”,至于高多少是来知的,如果达到70%,那么Ⅱ选项就不正确了。这不同于“约占”,“约占”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而Ⅲ选项中提到的滞销问题从题干中是体现不出来的,故Ⅲ选项不正确。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007-10-57.昨天冬冬和妞妞都病了,病症也类似。平日两人每天下午都在一起玩,因此,两人可能患的是同一种病,冬冬的病症有点像链球菌感染,但他患的肯定不是这种病。因此,妞妞患的病也肯定不是链球菌感染。
以下哪项最为准确地概括了上述论证中的漏洞?
A.预先假设了所有证明的结论
B.颠倒了某个特定现象的结果与原因
C.把一种判定可能性结论的证据当做判定事实性结论的证据
D.在缺乏可比性的对象之间进行不当类比
E.基于某个特例轻率概括出一般性结论
F.不会做
【答案】C。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评论题型。因果推理主线:冬冬和妞妞可能患同一种病,冬冬不是链球菌感染→妞妞不是链球菌感染。“可能”患同一种病,并不等同于一定患同一种病,故推理的错误在于把可能的事情当成了判定事实结论的证据,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007-10-58.蚂蚁在从蚁穴回到食物源的途中,会留下一种成为信息素的化学物质。蚂蚁根据信息素的气味,来回于蚁穴和食物源之间,把食物运回蚁穴。当气温达到摄氏45度以上,这种信息素几乎都会不留痕迹地蒸发。撒哈拉沙漠下午的气温都在摄氏45度以上。如果上述断定为真,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结论?
A.蚂蚁只在上午或晚上觅食
B.蚂蚁无法在撒哈拉沙漠存活
C.在撒哈拉沙漠存活的蚂蚁,如果不在上午或晚上觅食,那么一定不是依靠信息素气味的引导把食物运回蚁穴
D.如果蚂蚁不是依靠信息素的引导把食物运回蚁穴,那么一定依靠另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在气温达到摄氏45度以上时不会蒸发
E.蚂蚁具有耐高温的生存能力
F.不会做
【答案】C。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归纳题型。乘余法考点。题干的推理方式为:蚂蚁留下的信息素被蒸发掉之后,还能够找到蚁穴。这说明一定还存在别的识别方式,使得蚂蚁能够回到蚁穴,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即如果在“下午”能够进行觅食的话,一定存在别的识别方式。
2007-10-59.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陈先生和贾女士所争论的问题
A.关于动物行为方式的一般性理论,是否能只基于对某种动物的研究
B.蜜蜂飞舞时发出的嗡嗡声,是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释
C.是否只有蜜蜂才有能力向同伴传递位置信息
D.蜜蜂在采花粉时发出的嗡嗡声,是否在给同一蜂房的伙伴传递所在位置的信息E.气味踪迹是否为蜜蜂的主要交流方式
F.不会做
【答案】D。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焦点题型。陈先生:蜜蜂留下气味足以引导同伴找到采花粉的地方→嗡嗡声不是在传递采花粉的位置信息。贾女士:完成某种任务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气味踪迹并不是唯一的交流方式。显然,第一个人认为嗡嗡声不是在传递花粉的位置信息,气味就可以了。而贾女士认为是传递花粉位置的信息,虽然气味也是其中一种,但是并不是唯一的一种。因此,两人争论的核心在于“嗡嗡声是否是在传递位置信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007-10-60.在贾女士的应对中,提到有些蜂类辨别方位的方式。以下哪项最为恰当地概括了这一议论在贾女士应对中所起的作用
A.指出陈先生所使用的“动物交流方式”这个概念存在歧义
B.提供具体证据用以支持一般性的结论
C.对陈先生的一个关键论据的准确性提出质疑
D.指出陈先生的结论直接与他的某一个前提矛盾
E.对蜜蜂飞舞时发出的嗡嗡声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F.不会做
【答案】B。
【解析】此题为日常逻辑—评论题型。一般性结论是指“有的学者认为,蜜蜂飞舞时发出的嗡嗡声是一种交流方式,又举出一个例子”,而贾女士提到有些蜂类辨别方位的方式”,主要是用具体的实施(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结论,即“蜜蜂飞舞时发出的嗡嗡声是传递位置信息”,进而证明“嗡嗡声是一种交流方式”,也就是证明了一般性的结论,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