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专业:建筑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申报论文
(中级)
题目: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质量控制
2014年04月14日
申报职称申报职称::建筑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级申报人申报人姓名姓名姓名::董跃
申报申报人单位人单位人单位::北京众鑫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目录
摘要----------------------------------------------------------3绪论----------------------------------------------------------4
一、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5
1、现行标准--------------------------------------------------5
2、取样方法--------------------------------------------------5
3、操作过程--------------------------------------------------5
⑴检测前的准备工作-------------------------------------------5
⑵检测位置的选定---------------------------------------------6
⑶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6
⑷允许偏差及评定---------------------------------------------7
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质量预控-----------------------------------7
1、钢筋保护层厚度易出现的质量问题----------------------------7
2、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预控方法--------------------------------7结论----------------------------------------------------------8参考文献-------------------------------------------------------9附录----------------------------------------------------------10
摘要
目的:
论文着重从一个检测人员的工作角度,选取结构检测中有代表性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对其检测方法、过程加以介绍;对结构实体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加以分析提出有效的质量预控方法。
方法:
本文第一部分从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现行标准;取样方法;检测流程,其中包括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检测位置的选定、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允许偏差及评定等方面来讲述检测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本文第二部分从施工的角度论述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质量预控。包括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相应的质量预控方法。
结果及结论:
不管检测方还是施工方,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想要达到这个目的,这就要求施工方按照规范施工、检测方依据标准进行检测。作为检测人员要有公平、公正的检测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检测技术,确保检测结果公正、准确、客观。施工人员也应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从小处入手、不放过细节,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关键词: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预控悬挑类构件
关键词
绪论
北京市2004年颁布了DBJ01-82-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2006年颁布DB11/T365-2006《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8年颁布了JGJ/T152-200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众多标准的颁布实施使得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更加严格规范。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即通过选取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项目;对其从现行标准、取样方法、检测流程、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应采取的质量预控措施等方面予以展开。从施工方的角度论述如何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有效的质量预控;从而确保工程的实体质量。
近年来,检测试验工作中发现个别施工单位对结构实体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常常导致钢筋保护层厚度超过或低于标准规范的合格要求。从而给工程的实体质量埋下隐患。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保护钢筋不锈蚀,保证结构的耐久性;二是保证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
钢筋保护层过厚导致构件承载能力减小。钢筋保护层过薄会使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极易侵入混凝土保护层,导致钢筋锈蚀,钢筋锈蚀后有效直径减少,直接危及到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同时,钢筋锈蚀后,锈蚀生成物的体积膨胀,致使混凝土保护层顺筋开裂,混凝土自身免疫性大幅降低,品质迅速劣化。
下面就从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与质量预控两方面谈谈应注意的问题。
保护层厚度检测
一、混凝土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1、现行标准
北京地区从2002年开始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标准更替。北京地区2005年6月1日以前检测执行的是GB50204-2002,2010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2005年6月1日以后检测执行的是DBJ01-82-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及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365-2006《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JGJ/T152-200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2、取样方法
在验收标准中,国标与地标最大的不同是梁类、板类构件检测抽取数量的变化;GB50204-2002,2010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对构件的抽取数量为“对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工程实际构件数量未达到标准要求构件数量的,按实际构件数量进行检测。
①”DBJ01-82-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对构件的抽取数量为“对非悬挑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对悬挑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10个构件进行检验。工程实际构件数量未达到标准要求构件数量的,按实际构件数量进行检测。②”
可以看出,DBJ01-82-20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加大了关于悬挑类构件的取样数量,也可以说悬挑类构件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把悬挑类构件作为结构工程的关键部位来进行控制。
过程
检测过程
3、检测
: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⑴、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
①委托方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人字梯,保证检测人员站在人字梯上能够接触到梁、板底面;梁、板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完毕且应清理干净,悬挑构件上表面清理干净;准备好梁、板结构图;准备好建筑物平面图用于标注检测位置;计算待检工程的梁板总数。
②检测方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待检工程的梁板抽取数量;检查检测设备是否经过计量机构检定合格;检测前采用校准试件对检测设备进行校准。
⑵、检测位置的选定
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结构构件的重要性共同确定具体检测位置。
⑶、检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检测时先定位相邻两根梁箍筋位置,在两箍筋之间测量主筋。对于梁类构件检测,应避开箍筋加密区,否则会对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产生影响。
②、对选定的的板类构件,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一般应定位上层钢筋,然后在两根相邻上层钢筋中间测量,从而定位下层钢筋。检测时扫描方向应垂直于钢筋走向(如图2),否则可能会造成误判(如图1)。
③、“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③”这种做法主要检验检测设备校准时的准确性是否满足要求。
④、“当钢筋保护层厚度在60mm以内时,同一位置三次测量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偏差应不大于2mm④”。“每一测点应重复测量3次,取最小值为该测点的钢筋保护层厚度。⑤”
⑤、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可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非破损并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校准。这种做法主要检验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验值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际值的偏差,从而判定检测结果是否反映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真实情况。
⑥、在垂直于被测钢筋的混凝土表面采用钻孔、剔凿方法进行局部破损,钻孔剔凿时注意不得损坏被测钢筋。钻孔完毕后清除孔内杂物,用钢直尺紧贴孔洞混凝土表面,用量测精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钢直尺内表面)的垂直距离,即为钢筋实际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值与实际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误差不应大于1mm。
⑦、根据以往的检测经验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可要求委托方在选定的待测构件附近粘贴待测构件的详细资料,便于检测人员查阅;待测构件详细资料如下:轴线、尺寸(板类:长×宽;梁类:长×宽×高)、受力钢筋根数、直径(梁类、板类受力筋一般为下筋;悬挑板、悬挑梁受力筋为上筋)。
⑧、在检测前,要详细查看图纸结构说明。依据设计给定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做为检测及结果评定的依据。图纸没有给出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时,由委托方向设计方询问或依据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值(附录.表1、表2)进行检测。
⑷、允许偏差及评定
①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允许偏差: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
②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验收: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保护层厚度的质量预控
二、混凝土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质量预控
1、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钢筋保护层厚度过薄或过厚,是钢筋保护层检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以梁的保护层设计值为25mm为例;保护层厚度的合格范围为18~35mm;在这个区间之外的数值都是不合格的。检测中之所以出现不合格,主要因为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施工前的技术交底不详,监督检查不到位。
钢筋保护层厚度过薄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垫块尺寸过小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过薄;
②、垫块数量少,且分布不均匀;
③、垫块强度值偏低,绑上钢筋后,上人施工导致垫块破碎;
④、没有垫块;
⑤、用错垫块,把用板垫块作为梁垫块使用;
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厚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垫块尺寸过大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值过大;
②、节点处钢筋被驾起,导致保护层厚度过大;
③、用错垫块,把梁垫块作为板垫块使用;
④、悬挑构件上面混凝土层超厚;
⑤、混凝土过振,导致模板跑模;
2、质量预控方法
①、依据设计图纸结构说明中规定的保护层厚度设计值来进行制作或购买垫块。自己制作的水泥砂浆垫块龄期要满足要求,强度要有保证。
②、要保证模板表面平整、有足够的刚度、模板的支撑系统要牢靠;支撑在土壤中的立杆下要垫通长的脚手板,增大其支撑面积,保证模板体系的稳定性。
③、浇筑混凝土时严禁过振、漏振,过振使构件截面增大,有可能导致保护层增大;漏振会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极易导致钢筋锈蚀,危害结构的安全。
④、悬挑结构上表面四周做保护层厚度控制线;并在悬挑板扣铁上绑扎保护层垫块,浇注混凝土时不能超过垫块高度。
⑤、悬挑板主受力筋下均匀分布马凳,浇筑混凝土时,均匀浇注不得集中堆
放,以免钢筋受压变形;混凝土浇注人员不得踩踏钢筋,以免影响钢筋保护层厚度。
结论
综上所述,按照正确、合理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于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单位应根据检测结果,发现、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标准要求。
不管检测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即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想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按照规范施工,必须依据标准进行检测。作为检测人员要有公平、公正的检测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检测技术,确保检测结果公正、准确、客观。施工人员也应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从小处入手、不放过细节,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总之,加强工程质量预控是完成合格工程的质量保证。
参考文献
①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50204-2002,2010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61页.2002年
②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DBJ01-82-2004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67页.2005年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JGJ/T152-2008《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第27页。2008年
④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DB11/T365-2006《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第4页.2006年
⑤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DB11/T365-2006《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技术规程》.第6页.2006年页
附录
表1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环境类别板、墙、壳梁、柱、杆
一1520
二a2025
二b2535
三a3040
三b4050
注: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文章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02页;2010年)
表2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环境类别条件
一室内干燥环境;
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二a 室内潮湿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下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二b 干湿交替环境;
水位频繁变动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严寒和寒冷地区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三a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区环境;受除冰盐影响环境;
海风环境
三b 盐渍土环境;
受除冰盐作用环境;海岸环境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文章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13页;20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