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 题 | 三1、温度和温度计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 |||
| 能力 | 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能正确读写。 | ||||
| 情感 |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 ||||
| 材料准备 | ppt课件、温度计、冷热不同的4杯水 | ||||
教 学 过 程 | 一、比较水的温度 四杯水(1号杯内装的是凉水,2号、3号杯内装的是温水,4号杯内装的是热水)。 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板书:温度计 二、温度计的构造 1、观察后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温度计主要有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量程;刻度) 2、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汇报交流。(预设: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 三、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1、教 2、认 3、练 | ||||
| 教后反思 | 温度计热胀冷缩的原理,学生还没有学习,暂时借用生活经验过渡,这也是教材模块化设计遇到的问题。 | 作业 设计 | 观察家中的温度计并读数 | ||
| 课 题 | 三2、测量水的温度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 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 |||
| 能力 | 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 ||||
| 情感 | 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 ||||
| 材料准备 | ppt课件、温度计、冷水、热水 | ||||
教 学 过 程 | 一、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二、测量水的温度 连续测量10分钟内水温变化5、汇报交流。师: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随着时间的变化,2、3、4号杯里的温度都在下降,4号杯里的下降的最快,1号杯里的温度变化不大。)也就是水在自然降温时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度越大。水温越高,温度下降得越快。自来水的温度与周围空气的温度相同,所以,水温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发生变化。 三、推测水温的变化 1、如果这四杯水再过10分钟,水温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放一天呢?温度还会变化吗?水的温度会无限下降吗? 2、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有什么办法吗? | ||||
| 教后反思 | 实验重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测量水温的变化是个手段,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好组织些。 | 作业 设计 | 连续测量保温瓶中的水温(注意安全) | ||
| 课 题 | 三3、水结冰了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 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 |||
| 能力 | 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 ||||
| 情感 |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 ||||
| 材料准备 | ppt课件、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试管、纯净水、温度计。 | ||||
教 学 过 程 | 一、观察冰和水 1、先讨论后汇报 2、教师小结,并用韦恩图表示 二、研究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先阅读再强调 (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2、实验 3、提问: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0℃ 三、拓展 水(液态) 冰(固态) | ||||
| 教后反思 | 作业 设计 | 完成水结冰实验并观察。 | |||
| 课 题 | 三4、冰融化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 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冰融化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 |||
| 能力 | 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 ||||
| 情感 |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 ||||
| 材料准备 | ppt课件、盛放冰块的浅盘,烧杯、温度计。 | ||||
教 学 过 程 | 一、观察冰的融化 (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二、加快冰的融化 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0℃ 三、拓展 板书:冰(固态) 水(液态) | ||||
| 教后反思 | 作业 设计 | 完成化冰实验并观察。 | |||
| 课 题 | 三5水珠从哪里来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 |||
| 能力 | 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 ||||
| 情感 | 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 ||||
| 材料准备 | ppt课件;小组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 装冰块) | ||||
教 学 过 程 | 一、观察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上的水珠 思考:水珠从哪里来? 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1、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2、学生讨论后 3、做一组对比实验 4、学生观察 5、汇报 6、小结: 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猜测(预设:水蒸气遇冷形成;可能涉及水蒸气、凝结、水汽等,这时也可以提问:空气中有水蒸气吗?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水蒸气能变成水吗?是什么使水蒸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等等) 三、作业: 课后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自己的猜测
| ||||
| 教后反思 | 教学三个班,每个班都能想到是水蒸气,可见学生的知识面广,但水蒸气的知识与水珠还是有些不清晰 | 作业 设计 | 查资料,了解盛冰玻璃杯外壁水珠的形成 | ||
| 课 题 | 三6水和水蒸气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 |||
| 能力 | 观察并讨论水的蒸发,做加热实验和凝结实验 | ||||
| 情感 | 细心、合作、分工 | ||||
| 材料准备 | ppt课件;烧杯、汤勺或燃烧匙,酒精灯或蜡烛,火柴等 | ||||
教 学 过 程 | 1、思考并讨论 1、水可以变成水蒸气吗?如果能,怎么用实验证明? 2、水蒸气可以变成水吗?如果能,怎么用实验证明? 二、实验并观察 1、水蒸发实验 2、小结: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3、水蒸气变成水实验 4、小结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3、思考再实验 怎样加快水的蒸发 课后去查找一下资料,看看能否证明自己的猜测
| ||||
| 教后反思 | 作业 设计 | ||||
| 课 题 | 三7水的三态变化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 | 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 |||
| 能力 | 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 | ||||
| 情感 | 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 ||||
| 材料准备 | ppt课件;水的三态头饰 | ||||
教 学 过 程 | 1、提问 1、水的三态? 2、水的液态、气态之间的变化? 二、归纳 1、水的液态、气态之间变化的图示 2、水的固态和液态之间变化的图示 3、难点 水的气态、固态之间变化及其图示 4、小结:分组头饰演示 3、总结 水的三态变化与自然界水的循环 | ||||
| 教后反思 | 气态与固态之间的变化以教为主。巩固环节采用头饰演示,效果很好。 | 作业 设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