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 企业融资概述
一、企业融资概述
(一)企业融资的概念
资金融通,是资金从剩余(超额储蓄)部门流向不足(超额投资)部门的现象。
广义:既包括资金的融入(资金来源),又包括资金的融出(资金运用)。
狭义:仅指资金的融入。
要点:从金融的角度理解企业融资活动,结合企业的流动性、盈利性和风险性进行考虑。
分析:
1.分辨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资金流动
2.分析企业在融资带来的流动性改善
(二)企业融资市场
内源融资:企业内部自我组织与自我调剂资金,如企业折旧基金、留存盈利。
外源融资: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资金供求转换。如长期借款、股票、商业信用。
要点:区分资金来源方,将整个融资环境以企业为界划分为内源和外源。
货币市场:期限在一年以内,融入短期资金。
资本市场:期限在一年以上,融入长期资金。
要点:区分融资工具的期限,以和企业资金需求相匹配。
融资市场:由市场主体,按照一定交易规则,进行金融产品交易的活动关系总和。
包括:市场主体——企业、投资者、中介机构
市场客体——金融资产
交易规则——定价、结算等机制
市场监管者——(维持交易秩序、制定交易规则)
要点:区分融资市场的构成,对任何具体的融资市场,均按照这一构成进行细化。
分析:
1.分辨其中的外源融资、资本市场融资;
2.分辨其中涉及的资本市场构成要素。
(三)企业融资的作用
企业活动包括投资、融资和经营三个基本活动。
企业能够盈利,最终取决于企业投资、融资和经营活动的综合效果。
要点:企业要选一条最有效率、成本最低的渠道去筹集资金。
分析:
1.八佰伴倒闭原因中与融资相关的部分;
2.理解融资在企业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企业的融资需求
(一)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角度
| 成长的需求 | 创新的资金需求 | 流动资金的需求 | 规模扩大的资金需求 |
| 处于创建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销售收入满足不了企业扩张生产和组织销售的资金需求 | 高科技企业在新产品投入后致力于产品创新 | 产品数量剧增,在市场营销和产品生产方面需要很大的资金量 | 中小企业创新带来高速增长,形成规模生产的资金需求 |
(二)从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
| 成立初期 | 成长阶段 | 快速发展阶段 | 成熟阶段 | |
| 融资对象 | 企业股东 | 银行、客户 | 股东、银行、客户、投资公司 | 股东、银行、客户 |
| 资金用途 | 扩张生产、组织销售 | 流动周转资金 | 流动周转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 流动资金、扩大投资、调整资金结构 |
| 融资形式 | 企业注册资本金,自有资金 | 银行贷款、应付账款 | 银行贷款、应付账款、风险投资 | 银行贷款、应付账款、发行股票 |
分析:
该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哪些融资需求。
第二节 企业融资方式
一、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
| 内源融资 | 外源融资 |
| 企业处于发展初期;企业的外部环境为经济发展初期; 企业自身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 企业具备一定经济实力与风险承受能力 |
| 是决定外源融资规模与风险的首要因素 | 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主要渠道,但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
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 直接融资 | 间接融资 | |
| 资金流动机制 | 最终投资者→最终筹资者 | 最终投资者→金融中介→最终筹资者 |
| 典型形式 | 买卖有价证券、预付定金和赊销商品 | 银行贷款、银行提供的消费贷款 |
| 能否作为长期资金来源 | 能 | 能 |
| 成本 | 承销费用、证券印刷费、评审费、资产评估费; 利息、股息红利等 | 借贷手续费; 利息 |
| 风险 | 风险较大 | 信誉程度较高,风险性也相对较小,融资的稳定性较强 |
| 保护投资者利益 | 不同直接融资方式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力度不同 | 更有利于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银行信用发挥重要作用 |
| 功能 | 筹集资金; 产权交易 | 一般只有信用约束,没有产权约束 |
三、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
| 股权融资 | 债权融资 | |
| 投资者与企业关系 | 存在产权关系 | 不存在产权关系 |
| 方式 | 发行股票、增资扩股 | 发行债券、银行贷款 |
| 成本 | 一般较高 | 一般较低 |
| 优势 | 不需要偿还,不会出现债务危机 | 不稀释已有股权; 利用财务杠杆,增加每股净收益 |
| 缺点 | 稀释已有股权; 分散企业控制权 | 需要还本付息,企业可能出现债务危机 |
| 约束企业的方式 | 用手投票; 用脚投票 | 对利息的索取权; 企业不能偿还债务时对抵押资产所有权和处置权; 企业破产时的清算、重组权 |
与内源融资相比,外源融资的特点表现为经济主体投融资( )。
A.基本不受外界的影响
B.成本较低
C.不受自身积累速度的影响
D.风险较小
A B C D
【正确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