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科任教师: 张富艳
一 、学情基本分析
由于文科一轮复习自然地理部分难度大,是多数文科生学习的“瓶颈”之一,许多学生在高一时期遗留了如下问题:1 地理分析能力不强;2 基础知识不牢;3 空间分布不熟;4 答题习惯差等。所以一轮复习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是查缺补漏,构建知识网络,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的机会;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更是“重生”的机会。
1.本学科复习的总体思路
(1)教材分析:
本学期文科继续承接上学期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主要是运用《区域地理》,结合《三维设计》一轮复习用书等资料;一轮复习——必修一、二,主要依据必修一、二课本,《区域地理》以及《三维设计》;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主要是依据初中课本与《图文详解》;同时结合地理课程标准与考纲,有针对性的把握重难点,必要时总结出学案印发给学生,主要目的是从面上复习将高考用一轮内容的基础夯实,构建完整知识框架体系。
(2)复习目标:
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3)具体措施:
目前高考调低难度,主要是为减轻学生负担铺路。高考难度降低,基础教育环节的要求也会相应降低,学生不必再去专攻偏题、怪题和难题。从长远来看,未来要打破“一考定终身”,也要求考题难度下调,这样考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分数差距不至于过大。建议考生尽量多抓住基础题,少攻偏题难题,要保证会做的题基本不丢分。预计难度降低对女生来说更有利,因为女生比较细心,更容易得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使用教材为主要资料,认真扎实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2.本学科备课活动实施计划
(1)教学进度安排
根据本学年的教学行事历,认真实际的安排高三教学进度,确保在一模考试前20天左右完成一轮复习。
(2)研读近年全国地理《考试说明》,把握重难点,适当调整个别单元的教学内容与进度。
(3)教师要努力做到心中有题,信手拈来。
本组教师每人配备近五年各地高考真题,坚持做题,提高自身学术能力,做到心中有题,在课堂教学中能例举经典例题,巩固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提高学术魅力,共同进步。
3.本学科课堂教学实施基本设想
(1)坚持“五环”复习方法。
①高考真题切入②回归高考考点③考点目标分解④重难点突破⑤巩固与训练
(2)努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四项基本能力。
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二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三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所以,在课堂有些知识必须要学生亲自用专业术语进行描述,切记老师全面承包所有知识的讲解。
(3)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宜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
①自然地理一般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
②人文地理的复习教师要善于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复习。引导学生将复习中的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体验对知识的运用;
③区域地理的复习,一定要结合必修一、二,要以自学为主,教师关键是设置好问题,适当结合热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思考问题
(4)上好复习课和讲评课。
——对于第一轮复习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不堆积知识。
②要旧中有新,不完全重复。要在原来基础上引入新案例,变换新角度。
③讲练结合,不要讲练分离。
④要训练思维,不能题海战术。练习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切忌就题论题,变式训练,举一反三。
⑤一轮复习知识容量大,尽可能辅助多媒体教学,直观高效。
——对于第一轮复习讲评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讲评课要创新。要讲到点子上,对训练题目要评价、归类、总结、拓展。
②差错记录,不打无准备之战。不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差错率较高的才能列入讲评内容。不就事论事,而是举一反三,突出变式训练。
③讲清答题技巧。抓关键词句,寻找突破口,挖掘隐含条件等;良好的应试心理;科学作答,要求简洁、准确、层次、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做难题的心理调试和方法等。
(5)继续加大训练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应加大训练区位、原因、特征、影响、条件、措施、意义、变化,高考地理综合试题常见中心词的训练力度。
(6)继续加大区域地理复习力度。考生复习时应避免过于重视考纲中考试范围与要求而忽视考纲中能力要求。高考每年都以区域地理为载体,来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如果区域地理基础不牢固,地理就考不了高分,甚至得分将很低。此阶段考生应采取专题复习为主,加强对知识的重组、提炼、加工、升华,针对学习中的薄弱点、空白点、结合点、重难点做一些针对性训练。注重同类题型的归类、整理和延伸。要针对个人能力做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不在多,重在典型性和针对性。区域地理部分应继续关注该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答题才能得心应手。
(7)今后自然地理(等高线、天气系统、气候、洋流、河流)和人文地理(人口、工业、农业、交通、城市)部分的命题有继续出现的可能性。
(8) 要认真熟读各类地图(坐标统计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区域图、政区图等),特别是教材中的地图,掌握读图方法和技巧,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训练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识图、填图、绘图、用图和析图的能力。
(9)应继续训练地理开放性题型。
(10)指导学生归纳答题方法、答题模式,规范专业术语,学会套“模式”。
(11)选修要穿插在平时的相关知识点里面,不应该也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文科地理第一轮复习进度表
| 周次 | 时间 | 教学内容 | 考试安排 | 备注 |
| 1 | 8.20-8.26 | 球地图,等值线应用,大气,世界地理1 | 第一联考 | |
| 2 | 8.27-9.2 | |||
| 3 | 9.3-9.9 | 世界地理2、中国地理 | 周考:自然地理 | |
| 4 | 9.10-9.16 | 行星地球 | ||
| 5 | 9.17-8.23 | 年级第二次月考:专题一至专题八 | ||
| 6 | 9.24-9.30 | |||
| 7 | 10.1-10.7 | 地球大气 | 国庆节 | |
| 8 | 10.8-10.28 | |||
| 9 | 10.15-10.21 | |||
| 10 | 10.22-10.28 | 周考:人口、城市、农业、工业 | ||
| 11 | 10.29-11.4 | 地球上的水 | 年级第三次月考:专题一至专题十一 | |
| 12 | 11.5-11.11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
| 13 | 11.12-11.18 | |||
| 14 | 11.19-11.25 |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
| 15 | 11.26-12.2 | 人口的变化 | 周考:必修1.2.3 | |
| 16 | 12.3-12.9 | 城市与城市化 | 年级第四次月考:专题一至专题十六 | |
| 17 | 12.10-12.16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
| 18 | 12.17-12.23 | |||
| 19 | 12.24-12.30 |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
| 20 | 12.32-1.6 |
| 21 | 1.7-1.13 |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 ||
| 22 | 1.14-1.20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周考:高考全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