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波
(杭州商学院统计与计算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 要 公共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需要通过评估来检验。评估是提高决策科学性、避
免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评估科学在我国刚刚兴起,从评估观念到评估技术还不很成熟,需要改变观念和提高技术。
关键词 公共;评估;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01(2003)03-0033-03
公共评估指的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的效益、效果和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它是分析的重要方面,是一种具有特定标准、方法和程序的专门研究活动。众所周知,公共是国家公共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国家关于发展公共的意志和行动。公共的范畴大致有:国家对公共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国家举办公共的目的,关于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限定,关于教育组织形式以及资源投入等问题,主要包括目标和手段两个方面。每一项公共的调整,都直接影响公共发展的方向、速度、规模和效益,关系到社会和个人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但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制定和颁行,对的效果、效益等进行评估,缺乏足够的关心。因此,为了提高公共的科学性,确保效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加强公共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公共评估可以 提供运行结果所带来的价值方面的信息 [1]从而,科学地诊断效果,判断对既定目标或目的的实现是否起了作用。一项公共颁行后,其运行效果如何,很难一目了然地得出结论。而必须利用一切可行的技术和手段收集效果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和科学的阐释,以确知公共在运行过程中的优点和缺陷,从而帮助进一步制定更有利于既定目标实现的公共。
第二,公共评估可以作为决定继续、调整或重新制定的重要依据。公共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连续的动态过程,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有些方面符合客观情况,运作顺利,效果显著,则可以继续执行,甚至于上升为法律;有些方面则与实际情况脱节,继续执行前必须先加以调整;而有些公共所针对解决的矛盾已经化解或者因环境变化已不适应,需要终止,在此基础上根据新情况、新问题重新确定目标和方案。究竟应怎么选择,不应凭主观臆断,而只能根据对效果的客观评估,加以裁定,使实行的始终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切实解决公共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只有认真研究,客观评估公共的效果,才能大大消除朝令夕改或墨守成规的现象。
第三,公共评估能有效地检测效率和效益,为合理配置资源奠定基础。每一项的实施都必须有所投入和产出,但效率高低却各不相同。公共评估可以借助大量的投入产出信息,检测一项的实际效益和效率。同时,根据不同的效益和效率,合理配置资源,一方面可以使公共制定者站在整体利益的高度,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执行人员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采取不适当的投入。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就是公共评估,只有通过公共评估,才能确认每项的价值和效益,并决定投入各项的资源的优先顺序和比例,以寻求最佳的整体效果,避免劳而无功或事倍功半,有助于提高公共的实效,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
第四,公共评估还是迈向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政治和行政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由于信息急剧膨胀,加上公共制定组织活动日益复杂化,迫切需要传统的经验型决策向科学化决策转变,以此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有效管理。公共
收稿日期:2003.02.25
作者简介:王 波(1963-)女,浙江宁波人,1987年毕业于中财民族学院数学系,理学学士,现工作于杭州商学院统计与计算科
学学院。
33
Sep.,2003
Vol.11 N o.3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 UR 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ECONO MIC MANAGEMENT
2003年9月第11卷第3期
评估正是实现传统经验型决策向现代科学化决策转变的必由之路。通过公共评估,不仅可以有效地判明每项的价值、效益和效率,决定投入各项的资源的优先顺序和比例,了解存在问题,改进,也可以大大提高的效益。此外,公共评估也有助于的民主化,因为公共评估可以超越少数制定者的有限识见,地、宏观地进行评价和鉴定;还可以集中和综合来自各个方面的基本态度、倾向和褒贬;而实施对象可以根据自己感受积极参与公共评估活动,从而使过程走上民主化轨道,而的民主化同时也有助于的科学化。总之,公共评估不仅是迈向科学决策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效益,实现优化的关键。
我国公共评估的主要困难
公共评估工作目前还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1.从公共本身看,一方面,目标存在模糊性和多变性。公共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考察、检验执行是否达成了预定的目标或达成目标的程度。但公共和其他公共一样,目标并不总是清晰的,许多公共的目标具有多重性,而且不可能进行具体量化,往往难以明确确定和说明目标;而且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因客观环境的变化或制定者意志改变而发生变更。另一方面,公共本身影响具有多重性。一项实施后,其影响往往涉及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往往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既包括短期影响,也包括长期影响。譬如,扩大研究生招生的,从长远看,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推进科教兴国肯定产生积极影响;但是,从近期看,由于扩大招生不同程度稀释了教育资源,对教育质量也有不良影响。有些影响因素难以测定,甚至根本无法测定;另一方面,各种影响因素也往往难以用一个计量标准来衡量,这样一来就给公共评估带来相当大的障碍。第三、公共不是孤立、单独存在的,往往会有许多同时被执行,也同时发挥作用。这样一来,无疑就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混合和重叠。在评估实践中很难分清某项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力,从而增加了公共评估的难度。2.从评估主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很难全面获得运行过程以及运行效果的信息。运行过程和运行效果的信息是进行公共评估的基础。评估主体没有完全掌握评估对象 即运行过程及其效果的信息,评估结论就不可能做到客观、公正和准确。然而在我国对公共的信息管理还不够重视,信息管理和机制还不够健全,对信息管理不够规范,出现资料不完整,统计数据不准确等现象,使得公共评估者难以获得精确的信息,用以分析的运行过程及其结果。再加上有些人员只提供那些对他们有利的资料,这样一来就更增加了评估的难度。另一方面,我国的公共的评估队伍也比较薄弱。评估者公共评估理论和技术水平的制约。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相比,由于我国科学起步比较晚,评估理论和
技术还不很成熟;另一方面,我国的公共评估虽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但是,评估重点是在培养单位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以及学位质量等方面,对公共的评估研究不够,因而,目前公共评估的理论和评估技术还不能满足对公共进行评估的需要。3.国家对公共评估重视不够。一方面,公共评估投入不足。公共评估需要投入相当的经费、设备、时间与人力,但目前我国要从公共的决策机关或执行机关获得评估经费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评估活动也就难以开展了。另一方面,评估结论不被重视。在我国,公共评估的结论缺乏影响力,不被有关部门重视,使得公共评估活动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是导致我国公共评估研究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推进我国公共评估的对策
1.建立公共评估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是评估的依据。没有真实、详尽的信息资料,公共评估的客观性、科学性将无从谈起。应该成立相应的公共信息管理机构,制订信息管理办法,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信息网络系统;规范评估信息的采集、加工、传输,建立评估信息披露制度,最大程度地避免信息的截留、失真,以保证公共评估组织能够获得真实、详尽的信息。为此,除了法律应予保密的信息之外,其他一切有关公共制定的背景、执行状况、评估结论等情况应通过公告、网络等各种形式及时向社会传播。增强透明度。
2.评估组织应该明确公共各项的目标。评估组织在评估之前必须了解此项制定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它的预期目标又是什么,否则公共评估将失去 参照物 ,评估者将无所适从,评估的结论更谈不上有效性。现实中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有限性,以及本身的因素,不是每一项都可以得到评估。因此,评估者必须审慎精选评估对象,以确保我国有限的评估资源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此外,评估组织要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和技术,以提高评估结论的可信度。公共评估决不是一项轻而易举的工作,要求评估者应熟练地掌握各种评估方法和技术。应该说各种方法与技术都有其优缺点,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因此,评估都要能够根据评估对象的具的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和运用,以提高评估结论的可信度。
3.要加大宣传力度和投入的力度。与公共评估的其他环节相比,评估无疑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当务之急首先是加大宣传力度。公共评估工作者要利用各种媒介宣传公共评估的意义,使人们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陈旧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公共评估在促进科学化、民主化方面的功能作用。其次是加大对公共评估的投入,一方面,加快公共评估的队伍建设,培训一批熟悉掌握公共评估技术和方法的人才队伍。这是开展公共评估工作的前提。另一方面,加大学位与研究生评估的科研投入,加强对公共评估理论、评估方法和评估技术的研究。科学的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是评估结论客观公正的关键。
4.加强公共评估的制度建设。要真正有效地进行公共
34
2003年9月
第11卷第3期
王 波:公共评估:意义、困难和对策
Sep.,2003Vol.11N o.3
评估,制度是保障。首先,实现公共评估工作的程序化。各项在可能的情况下都应进行程度不同的评估。评估结束后应及时撰写评估报告,并将评估结布于众。为防止公共在制定和运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必须通过制度将评估结论与有关人员的奖惩直接联系起来,真正实现制定过程和运行过程的权、责、利相统一,使公共评估在我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总之,公共评估发展的历史较为短暂,需要加以建设、规范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我们既要看到公共评估在整个公共评估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也要认清其所面临的困
难。因此,公共评估的发展还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威廉 邓恩.公共分析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胡伟.过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3]刘斌;等.科学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陈振明.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On the Evaluation of Public Policies
W ANG Bo
(Zhe jiang Business School,Zhe jiang Hangzhou 310012)
Abstracts: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policies is e xamined through evaluation which is an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scientific public policies and avoid impolicy in policy making.As a newly emerged method in China,from kno wl edge to tec hnic,there are much remained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Public Policy;Evaluation;Difficulty
(上接第32页)中,建立学习型组织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四)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入世后,我国企业将走向世界,各国的企业也在走向我们。企业在共同合作和经营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的冲突。因此,中外企业文化相互融合,优势互补,将是我国入世后企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著名的海尔文化,就是融东西方管理思想于一体,在继承中创新,在引进中消化,最终植根于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张瑞敏说:海尔文化=日本文化(团
队意识+吃苦精神)+美国文化(个人舒展+创新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入世后,学习、借鉴西方和世界各国管理文化的精华,继承繁荣了几千年的古老儒家文化,并使之在新的经济时代得到脱胎换骨的洗礼,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势在必行之路。
参考文献:
[1]马树林. 入世后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走势[J].工业企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2(12).
[2]贾春峥.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J].企业文化,2000(10).
On the Rebuilding of Corporate Culture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after China s WTO Entry
NING Hui -lan
(Shanxi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Shanxi Taiyuan 030024)
Abstracts:The paper stat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s corporate culture,holding out that problems in the core values of China s enterprisezs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enterprise s credit,which will undermine competitive po wer of an enterprise.The paper further points out that,after China s W TO entry,it is urgent to build corporate culture of Chi nese characteristics by establishing credit system and combining Chinese charateristics with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
Key Words:Corporate Culture;C ore Values;Credit System
35
Sep.,2003
Vol.11No.3
王 波:公共评估:意义、困难和对策
2003年9月第11卷第3期
